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柳

中文名称:黄柳

别称:小黄柳

科:杨柳科

属:柳属

黄柳(Salix gordejevii Chang et SkV.)为多年生灌木

耐寒、耐热、抗风沙、易繁殖、生长快、耐沙埋。喜光。喜生于草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

本种为内蒙古东部与辽宁西部沙丘上较普遍的植物,是极佳的固沙树种,用插条繁殖。

信息

拉丁学名:Salix gordejevii Chang et SkV.

科名: Salicaceae

属名: Salix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的辽宁、吉林、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树皮灰白色,不开裂。小枝黄色,无毛,有光泽。冬芽无毛,长圆形红黄色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3-6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腺锯齿,上面淡绿色,下面较淡,幼叶有短绒毛,后无毛;叶柄长2-3毫米,无毛;托叶披针形,长3-6毫米,边缘有腺齿,常早落。

花先叶开放,花序椭圆形至短圆柱形,长1.52.5厘米,粗约7-8毫米,无梗;苞片长圆形,先端钝,色暗,两面有灰色长毛;腺体1,腹生,长约0.5毫米;雄蕊2,花丝离生,无毛,花药黄色,长圆形;子房长卵形,被极疏柔毛,花柱短,柱头几与花柱等长,但较粗,4深裂。

蒴果无毛,淡褐黄色,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花期4月,果期5月。[1]

生态特征

黄柳广泛见于草原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沙地,在流动沙丘上,往往形成单种灌丛群聚具有耐寒耐热抗风沙易繁殖生长快萌芽力强等特点.黄柳的生境与北沙柳相近似,适生于疏松的沙质土壤。黄柳具有强大而开展的根系,主根一般深达3.5米,侧根长达20米,粗壮、强韧,细根交织,固沙性能强,生长快,栽植一年侧根可达11米(图141—2);二年生的水平很可伸展到13.2米,为冠幅的13倍。根系密集层次为20—80厘米。黄柳所以能在干旱的流沙上生长,与它具有庞大根系有关。黄柳的物候期,在宁夏中卫地区,2月下旬萌发,4月中旬果熟,10月中旬凋落,均比辽宁省章古台早一或半个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花芽4月上旬萌动,4月中旬开放,4月下旬开花,花期14天左右。5月下旬始果,果用约9天,果实成熟时种子即刻飞散。千粒重0.405克。黄柳早期生长迅速;8月中旬后生长减慢,当年生枝条可达1.5—2.5米。在水分良好的地方,寿命可达30年左右。黄柳耐沙埋,易生不定根,以加速生长。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沙坡头科学试验站资料,沙埋厚度达47厘米的黄柳,当年平均生长高度比未沙埋的高85厘米,比沙埋25厘米的高41.2厘米。黄柳能耐风蚀,风蚀达15厘米时,对其当年生长影响并不显著,但风蚀达20厘米时,生长高度较未受风蚀的约减少50%,严重风蚀易造成死亡。黄柳萌芽力强,无性繁殖容易,可行插条和播种繁殖,秋季栽植比春、夏季栽植成活率高,可达80%。据在宁夏中卫地区1960年6月测定,黄柳的总含水量最高为262.1%(水分占干重的百分数人最低为186.8%,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小值出现在中午,吸水力为10—15个大气压,蒸腾强度从生长期开始逐渐上升,6月以后逐渐下降。6月份蒸腾最大,最大蒸腾强度可达34.8毫克/平方厘米/小时,黄柳抗旱性强,于背风坡有积沙的地方可形成高大的灌丛。但沙丘固定后,黄柳生长不良,渐趋衰亡。平茬可以复壮,据调查,平连后当年平均高生产较未平茬的提高197%。栽植后2—3年平差一次为宜。黄柳野生于草原地带,在固定、半固定沙地及流动沙丘上都广有分布,多在落沙坡脚或丘顶生长,形成茂密的柳丛或黄柳泡包。[2]

生长环境

生于流动沙丘上。[3]

分布范围

产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甘肃北部有引种。蒙古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辽宁彰武县章古台和内蒙古东部呼伦池附近(雄株)。

主要价值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蜜源植物;为优美的观赏树种。

饲用

在内蒙古科左后旗的调查,黄柳一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草场,亩产鲜草286.5公斤,可食草产量86公斤。黄柳在幼嫩时,山羊乐食,于命后散落在地上的枯枝叶,山羊、绵羊和牛喜欢拣食。含有较多的脂肪和无氮浸出物,蛋白质和粗纤维中等,灰分中含钙较多;蛋白质的品质较好,所含必需氨基酸较一般比禾谷类饲料多,大约同小麦麸所含相近。其化学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见表141—1、141—2。[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