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孤堆(端木家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泥孤堆》是中國當代作家端木家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黃泥孤堆
一個冬日的午後,我就站在這裡,仰望着面前高高的黃土堆。
四周安靜極了,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羊叫,那是附近村莊的農人散養的羊。我就站在這高高的黃土堆前,想着兩千三百多年前你出使秦國的樣子,該是怎樣的雄才善辯,意氣風發。想着你援趙滅魯,強盛楚國的豐功。想着你被自己的門人買兇砍下頭顱,血濺棘門的悽慘。公子,你的墓堆至今寸草不生,我想,這絕不僅僅是因為你的門人李園所使的陰招,一定還是你的冤氣太盛,致使墓頂草木難生……
安徽省淮南市李郢孜鎮,這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由鎮政府向西走100米,有一個黃泥孤堆,封土有11米之高,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這就是春申君黃歇的陵園。陵園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脈的賴山,南鄰瓦埠湖。墓園雖離村莊不遠,但平時這裡很少有人來,在這個寒冷冬日的午後,更是闐無人跡。
很小的時候就常聽人說賴山集有個小孤堆,還有個大孤堆。但對於我來說,那裡也就只是個抽象的地名而已。父親生前有一位好友姓許,是當時安徽省地質考古隊的一名幹部。許叔叔每回到我們家來,會和父親說一些考古新發現或考古隊趣事。許叔叔說的故事都特別吸引人。每回他來,我都會靜靜地坐在父親的身旁聽他講故事。長大後我才知道,大孤堆、小孤堆,那裡有保存較完整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墓葬群。而黃泥孤堆,就是楚春申君黃歇的墓了。
春秋戰國,群雄逐鹿。七國之爭,秦國稱霸。為了生存,六國曾聯縱,一起抗擊強秦。亂世出英雄,一些有識之士就在這亂世中脫穎而出,盡各自的能力為自己的國家出力獻策,演繹出不同的精彩史實。如今,那些繁複紛紜的戰亂早已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但被自己的門下買兇斬首,死不瞑目的春申君,卻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撲朔迷離的故事……
黃歇,黃國人,並非出生名門望族。但他年輕時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機智善辯,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出兵攻打楚國後,又派軍隊攻打韓、魏兩國,迫使韓魏兩國臣服。緊接着秦國就聯合韓魏軍隊,準備再次攻打楚國。楚頃襄王被秦國打怕了,不敢再與秦國開戰,想求和,於是就派遣了辯才出眾的黃歇出使秦國。黃歇到了秦國後,上書秦昭王,細緻分析秦楚兩國開戰的後果,以一張利口詳說利弊,最後終於不負重託成功說服了秦昭王,秦國與楚國締結了盟約,互為友邦,不再開戰。這是黃歇在歷史舞台上初次亮相,一展抱負,首戰告捷。
秦楚結盟後,按秦國的要求,楚太子熊完被送到秦國去做人質,頃襄王又把黃歇派往秦國侍奉熊完。漫漫歲月長,黃歇肩負重任,離國護主。在秦國這一蹉跎就是十年,他依靠自己的超人計謀,護衛太子熊完安然無恙。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但秦昭襄王卻以情況不明為由不放楚太子歸國,意欲以太子為質向楚國再索利。黃歇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深為太子完的命運擔憂。於是一邊通過秦國丞相范睢去說服秦昭襄王放熊完回國,一邊又暗地裡讓太子換衣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逃離了秦國,而黃歇自己則留在驛館裡以迷惑秦人。等到估算着太子完已遠離秦國,黃歇才向秦昭襄王說出實情,最後他以計謀化險為夷,自己也得以全身而退。
危急時刻,是黃歇憑機智大勇,使楚太子熊完順利回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楚考烈王。考烈王即位後,為報答黃歇,將其立為楚令尹,即楚相,這是當時楚國的最高官職。楚國令尹,一般由楚國的貴族中選出,黃歇這樣一個出生平凡的外姓人能夠官居令尹,其勞苦功高可想而知。考烈王賜黃歇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春申君為楚相二十餘載,輔助君王掌握國政,援趙滅魯,廣招門客,尊賢重士。與當時的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公子黃歇一生頗多傳奇。青年時期遊學各地,學成之後懷才獻計,終得楚王賞識而入仕。陪伴太子熊完秦國為質,忍辱負重,小心翼翼,才計並施。經過這一番歷練,公子蛻變為真正的相才。擔任楚令尹後,開始盡情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由於在秦國生活長達十年,所以公子對秦國十分了解。於是聯縱諸國一起抗秦。前260年秦國的長平之戰中,趙國大敗。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前去楚國請求救援,楚考烈王將此事交給了當時執掌楚國軍政大權的令尹黃歇。公子調兵遣將,組織救趙行動。楚、魏、趙三國聯合,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通過援趙滅魯,黃歇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國重新興盛強大起來。
在秦國,秦莊襄王即位後任呂不韋為丞相,勢頭更猛。前242年,各諸侯國訂立盟約,六國組成合縱聯軍伐秦,由春申君當權主事。黃歇任命龐暖為聯軍主帥,六國聯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聯縱抗秦終無功而返。
春申君黃歇的前半生是轟轟烈烈的,為主輕生,忠烈可嘉;叱咤風雲,權略秦楚;深得民心,功績卓著。但為相多年後,是年已老邁而變得昏聵,還是長期大權在握利令智昏?博聞睿智的黃歇終致失了明辨,他的很多門客逞強好鬥,奢侈浮華。以致趙國平原君派去的門客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原來,春申君的三千門客中上等門客都穿着寶珠做的鞋子,富貴逼人。可見當時春申君門客的豪奢驕矜。張繼詩「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正是對此的鮮明寫照。當時的時勢、風氣,這都不算什麼。而最最令人惋惜的還是公子黃歇竟然聽信讒言,採納了李園的「移花接木」之計,最後反而斷送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楚考烈王無子,黃歇一直為此事擔憂,到處為楚王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女子,雖進獻了很多,但終究無果。後來趙國的李園帶着妹妹李嫣投到了春申君門下,奸狡的李園有備而來,他先施計將妹妹許給了春申君,待得妹妹有了身孕,他兄妹二人又搖動如簧巧舌,蠱惑春申君,讓他把懷有身孕的李嫣獻給楚王。昏庸的公子啊,竟然採納了李園兄妹的奸計,妄想着讓自己的兒子做楚王,覬覦更大的權力。李嫣最終真的被公子獻給了楚王,她所生的兒子也如願被立為太子。及至楚考烈王病逝,李園卻先一步入宮,埋伏下死士,在春申君入棘門時,刺客砍下了他的頭顱扔於棘門之外。陰狠的李園還派人將黃歇的家人全部殺死。李嫣所生之子被立為了楚王,即楚幽王。但春申君卻成了刀下之魂,他,因貪婪而誤信讒言,終惹來這滅門之災禍。
李園將妹妹先許黃歇,再獻考烈王。黃歇送孕妾入宮,以圖篡國。這一傳說,後世推斷可能為子虛烏有,然司馬遷《史記》中卻言之鑿鑿。因此司馬遷惋惜春申君為「兩截人」。「移花接木」之說雖無從考證,但春申君不聽門客朱英的諫言,終為自己所認為的「弱人」李園所害,這確實是歷史的遺憾,真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荒野中的春申君陵園,高高的黃泥孤堆上寸草不生。
不知是因為墓堆表面被陰險的李園叫人撒滿了石灰,還是公子的冤戾之氣太盛,致使整個墓堆一直草木不生。公子是寂寞的,屈死的冤魂千百年來在這寂寂黃土孤堆上空遊蕩徘徊…… 是啊,公子是寂寞的,他的一生雖頗多傳奇,但也有着太多的遺憾。青年時期的各種歷練使他順利完成了人生的蛻變。而考烈王即位,公子擔任令尹後,才是他施展遠大抱負的開始。由於他十數年生活在秦國,對秦國深有了解,清楚地知道以楚國一己之力根本不能抗擊強秦,所以提出聯合中原諸國以求給予秦國強力的打擊。但由於合縱各國心不齊,最終以失敗告終。伐秦無功,公子由此認識到強秦擴張逐漸獨大,所以退而經營淮南,後又經略江東,並輔助考烈王遷都壽春。公子為了楚國的生存,傾其一生在下着一盤大棋。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這盤棋下得異常辛苦。公子一生,肩上的擔子實在太沉重。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他想要為國家做點事,實在太過艱難。國境外有強秦虎視眈眈,而國內則國力不濟,還有那麼多的小人伺機構陷。處處阻礙,處處掣肘,這樣的情況下,要存楚強楚,何其難矣!
但值得欣慰的是,春申君所做的努力並沒有完全付之東流。
春申君黃歇受封吳地後,治理因河道泥沙淤塞而常常泛濫成災的「斷頭河」的故事,至今仍流傳在江東一帶。他們疏通河道,築起堤壩,河水不再泛濫,當地的百姓深被福澤。百姓們為了紀念為民辦實事的春申君,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或黃浦江,簡稱申江。後來,「申」字還成了上海的簡稱。上海人民沒有忘記黃歇開發上海的功績,上海的松江區有一個叫做春申村的地方,至今有着保存完好的春申君祠堂。2002年9月,在上海申博成功的大型文藝慶典上,演出的第一個節目就是千人引吭高歌《告慰春申君》……
在我的家鄉,也有一條路,叫春申路。另外賴山集還有黃歇路和李園路,應該是為了讓後人們記住春申君,記住那段歷史吧。「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傳說,抹殺不了春申君為民造福的偉績,歷史會記住這一切。這,應該可以告慰公子的在天之靈了!
冬日的午後,漫步春申君陵園,濃厚的雲層里透出一絲暗淡的冬陽,斜照在黃土孤堆上,凜冽的北風喚醒遠古的記憶。站在墓碑旁,仰望高高的封孤堆,仿佛看見公子寬袍大袖,緩緩走來,向我訴說着他一生的辛苦與成就,深重的無奈與冤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