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性命 | |
---|---|
性命,漢語詞彙。
注音:xìng mìng
[life] 指生物的生命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字。[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性命 [2]
拼音 xìngmìng
釋義 指生物的生命
出處 《前出師表》
基本解釋
◎ 性命 xìngmìng
[life] 指生物的生命
引證解釋
中國 古代哲學範疇。指萬物的天賦和稟受。①《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孔穎達 疏:"性者,天生之質,若剛柔遲速之別;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天壽之屬也。" 朱熹 本義:"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②五代 齊己 《酬元員外見訪》詩:"《易》中通性命,貧里過流年。
"③ 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舉一世安於君父之讎,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④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所拘者又復高談性命,衍說仁義,細析毫芒,而至於錢穀財賦之事,茫然罔曉也。"⑤宋 明 以來理學家專意研究性命之學,因以指理學。
生命。①《荀子·哀公》:"故知既已知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②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③ 唐 韓愈 《東都遇春》詩:"譬如籠中鳥,仰給活性命。"④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自從我把我的性命、名譽,交給你,我什麼都不顧了。"
本性。《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所謂隱者,蓋謂其人之性情,宜於幽,洽於靜,癖好清閒,不欲在榮華富貴中,汩沒性命。" 最重要或最受重視的事物,最喜愛、心愛的東西。明 施耐庵《水滸》第五十六回《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這副甲是他的性命,用一個皮匣子盛着,直掛在臥房中樑上。
古籍
"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從女,不從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後人改寫。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此可確定者也。後世所謂性命之性字,在東周雖惶惚有此義,卻並無此獨立之字也。吾作此語,非謂先秦無從心之性字之一體。
戰國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斷言者,戰國縱有此字,必是生之或體,與生字可以互用……生字本義為表示出生之動詞,而所生之本、所賦之質亦謂之生(後來以姓字書前者,以性字書後者)。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則一,其所以為生者則異。
故古初以為萬物之生皆由於天,凡人與物生來之所賦,皆天生之也。故後人所謂性之一詞,在昔僅表示一種具體動作所產生之結果,孟、苟、呂子之言性,皆不脫生之本義。必確認此點,然後可論晚周之性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