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瓜种植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瓜种植方法

黄瓜种植方法
原图链接

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瓜

外文名:Cucumber

黄瓜种植
原图链接

别 名:胡瓜、刺瓜、王瓜、勤瓜、青瓜、唐瓜、吊瓜

拉丁学名:Cucumis sativus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属:黄瓜属

种:黄瓜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

形态特性

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不分歧,具白色柔毛。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长10~16(~20)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厘米,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宽2~3厘米,深2~2.5厘米,有时基部向后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长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狭钟状或近圆筒状,长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长柔毛,花萼裂片钻形,开展,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黄白色,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花药长3~4毫米,药隔伸出,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长1~2厘米;子房纺锤形,粗糙,有小刺状突起。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长约5~10毫米。花果期夏季。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

生长习性

温度: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1、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耐寒、耐荫的特早熟或早熟品种,如赛维斯蜜等品种,适合阳台种植的水果黄瓜品种推荐金童、玉女、白贵妃、京研秋瓜、京研迷你二号等,主要是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才能做到增产和增收。

2、种子处理播前将黄瓜种子在阳光下曝晒3—5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水中不停搅拌,一直到水温降至30℃左右,浸泡5—8小时后,置于25℃左右的环境中催芽,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播种管理选晴天上午播种,播后黄瓜覆*1厘米。白天保持28—30℃,夜间18℃,3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温度白天控制在23—25℃,夜间温度保持在14℃—18℃。

4、定植管理定植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及氮磷钾复合肥,同时喷洒多菌灵、敌百虫。苗龄20-25天左右植株三叶一心时应及时定植,定植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后可采用多层覆盖及加温等措施,保持棚内较高温湿度,利于缓苗。白天保持32-35℃,夜间17℃,缓苗一周后降温,白天保持30℃左右,夜间16-18℃。

5、田间管理当黄瓜苗7片叶左右时,及时吊蔓,摘除侧枝、卷须,砧木萌发的侧枝要及时摘除。雌花过多或出现花打顶时要疏去部分雌花,对已分化的雌花和幼瓜也要及时去掉。另外管理中注意及时清除老叶、黄叶和病叶。还有水果黄瓜耐弱光性较强,在弱光情况下都能获得较高产量,夏季高温、强光,应加盖遮阳网。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防止过湿引发病害。

6、病虫害防治水果黄瓜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根虫病。枯萎病用30%恶霉灵水剂600至8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800至1000倍液灌蔸;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可分别用氢氧化铜、甲霜灵、农用链霉等喷雾。

虫害主要有黄守瓜、斑潜蝇、蚜虫、白粉虱、红蜘蛛黄守瓜用20%氰戊菊酯乳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吡虫啉喷雾防治;白粉虱发生初期棚内张挂白粉虱黏虫板(30张/棚)进行诱杀,发生盛期采用联苯菊酯或呋虫胺叶耐喷雾杀卵;红蜘蛛发生初期释放捕食螨预防,发生盛期用33%阿维·螺螨酯悬浮剂5000至6000倍夜喷雾。[1]

养殖技巧

1、繁殖:播种是主要的繁殖方式,可以大面积的种植,播种可以在春季的时候进行,这个时候的温度也正好,播种之后要浇透水。然后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可以盖一层保鲜膜,之后轻轻的压一下,有助于种子生长。

2、修剪:黄瓜在生长期间,枝叶可能会逐渐的老龄化,可以将其直接剪掉,因为老龄化后的枝叶没有任何的作用,为了防止养分的流失,可以剪掉。[2]

病虫防治

霜霉病

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药剂防治: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灰霉病

症状:可为害瓜、叶片和茎蔓。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直径20~50毫米,病斑边缘明显,表面呈浅红褐色,生有少量灰霉。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病茎折断,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温室内本病常在入冬后湿度大、放风不及时且温度低时开始发生。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药剂防治: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白粉病

症状: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此病的适宜温度条件是20~25℃,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幼嫩、徒长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在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并农药的交替使用。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撒。

病毒病

症状:黄瓜病毒病主要危害叶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发生。幼苗期发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浓绿与淡绿相间呈花叶状。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节间短而粗,叶片明显皱缩增厚,新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病叶严重时反卷,病株下部老叶逐渐枯黄。瓜条发病后停止生长,表面呈深浅绿相间的花斑。严重时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植株,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导致萎缩枯死。主要靠蚜虫、飞虱、田间操作传播。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条件下发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育苗时用遮阳网降温、遮光,远离带病作物。移栽后立即用“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发病初期可用20%毒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喷雾,每7天一次。

细菌角斑病

症状:幼苗期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后变褐色于枯。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周到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根结线虫

症状:主要为害根部。根受害后发育不良,侧根多,并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初为白色、质软,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龟裂。被害株地上部分发育不良,叶色黄,天早时萎蔫枯死,易误认为是枯萎病株。根结线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27℃时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虫在10℃时停止活动,55℃经10分钟死亡。线虫多在20厘米深土层内活动,以3~10厘米土层内最多。线虫靠土壤、病苗、灌溉水、农事作业等传播蔓延。地势高、土壤疏松、盐分低的条件下宜于线虫活动,有利于发病,沙土地、重茬地发病重。在无寄主的条件下,线虫在土中可存活1年。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种植前结合深翻亩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用1.8%虫螨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兑水6升消毒,或每亩用米乐尔3%颗粒剂4~6千克,拌干细土50千克撒施;生长期再用1.8%虫螨克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10~15天。收获后田间彻底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可用以沤肥。另外亩施用两吨沼渣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有条件的地方在蔬菜采收结束后可种一茬水稻效果更好。

白粉虱

白粉虱食性很杂,可危害多种蔬菜。主要以若虫为害,集中在黄瓜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为害时还分泌密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西红柿菜豆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为害轻的蔬菜,下茬再种黄瓜、番茄。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摘除老叶并烧毁。在温室设置黄板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杀灭菊酯)油剂雾化成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效果很好。可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还可用烟雾剂进行熏蒸,连续2~3次。

相关视频

种植黄瓜的方法有哪些

黄瓜种植全程使用肥大肥二方案,带果多品质好,农户分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