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病毒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瓜病毒病
黃瓜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統性病害,不同年份之間發生程度有所差異,春季保護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黃瓜均可發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瓜病毒病
外文名: BPYV,CGMMV,CMV,WMV-2,ZYMV
作物類別:黃瓜
病原種類:病毒
傳播途徑:種苗或土壤
分布為害
黃瓜病毒病是黃瓜的一種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夏秋季發病較重,病株率可達30%以上,對產量和質量有明顯的影響。
黃瓜病毒病症狀
1.花葉病毒病:幼苗期感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為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葉為黃綠相間的花葉,病葉小,皺縮,嚴重時葉反卷變硬發脆,常有角形壞死斑,簇生小葉。病果表面出現深淺綠色鑲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長,嚴重時病株節間縮短,不結瓜,萎縮枯死。
2.皺縮型病毒病:新葉沿葉脈出現濃綠色隆起皺紋,葉形變小,出現蕨葉、裂片;有時沿葉脈出現壞死。果面產生斑駁,或凹凸不平的瘤狀物,果實變形,嚴重病株引起枯死。
3.綠斑型病毒病:新葉產生黃色小斑點,以後變淡黃色斑紋,綠色部分呈隆起瘤狀。果實上生濃綠斑和隆起瘤狀物,多為畸形瓜。
4.黃化型病毒病:中、上部葉片在葉脈間出現褪綠色小斑點,後發展成淡黃色,或全葉變鮮黃色,葉片硬化,向背面捲曲,葉脈仍保持綠色。[1]
病原
病原主要是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甜瓜花葉病毒Muskmelon mosaic virus (MMV),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黃瓜綠斑花葉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
發病規律
黃瓜種子不帶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蚜蟲開始活動或遷飛,成為傳播該病主要傳播介體。黃瓜綠斑花葉病毒可經汁液摩擦、土壤傳播。該病毒很容易通過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塊及病毒汁液借風雨或農水操作傳播,進行多次一再侵染。田間遇有暴風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葉摩擦或鋤地時造成的傷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徑。發病適宜溫度20℃,氣溫高於25℃多表現隱症。溫度高、口照強、干早的氣候條件,缺水、缺肥、棚室中雜草叢病重。
防治措施
(1)不同的病毒應根據其病毒初次侵染來源和傳播媒介,在防治方法上有所差異,一般應以預防為主。從溫室栽培管理上來看,應抓好種子(10%磷酸三鈉役種20分鐘)和苗床土壤。秋冬茬黃瓜露地育苗期間和定植後扣膜前,應避蚜、防高溫,除治蚜蟲和白粉虱。育苗時可用遮陽網降溫、遮光;採用網紗育苗,阻避蚜蟲;遠離帶病作物。室內栽培期間應提早雜草,徹底除治自粉虱和蚜蟲。進行嫁接、打權、綁蔓、掐去卷鬚、去雄等田間作業時,應注意防止病毒傳染。經常檢查,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毀。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適當多澆水,增加田間濕度。
(2)蔬菜病毒病的防治要建立一些新的觀念,一是植株體是一個有生命活動的機體,本身具有對病毒的防禦功能,調動植株體內的抗病免疫系統,就可以增強抗禦病毒病的能力,如抗病威(病毒K)和天然雲薹素等製劑或植株萃取物,都可增強植株體對病毒病抵抗和免疫能力;二是目前人們已初步認識到病毒病的發生和加重與植株缺鋅有關;下是某些物質通過改變細胞內的環境,可以使病毒鈍化;四是某些可能對病毒有傷害能力。如醫用病毒靈、病毒唑、諾氟殺星(氟呱酸)等,其中氟呱酸效果;五是患有病毒病的植株一般都有帶病生長的能力。噴用有明顯促進植株生長的生長調節劑,可以使作物即使在帶病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開花結果。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4%混脂酸·鹼銅水劑700-800倍液,或30%壬基酚磺酸銅水乳劑600倍液,或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嗎琳版·乙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三十烷·十二烷·硫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混脂酸銅水劑100倍液。也可用90%高錳酸鉀45g,對水60kg噴灑,灌根時加水25kg,每株灌對好的藥液250ml,能有效的防治病毒病併兼治枯萎病。[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