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端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One對話 | 貢獻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黄端伯(1585-1645)一作元功,字元公,号迎祥,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建昌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人。明末官员,抗清名重一时.散文家、诗人。
+
 黄端伯(1585-1645)一作元功,字元公,号迎祥,生平好佛 ,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建昌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人。明末官员,抗清名重一时.散文家、诗人。
 
[[File:Huangduanbo.jpg|缩略图|[http://www.warchina.com/zhuanti_a/11219.html 黄端伯画像来自亚东网]]]
 
[[File:Huangduanbo.jpg|缩略图|[http://www.warchina.com/zhuanti_a/11219.html 黄端伯画像来自亚东网]]]
 +
==基本资料==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
! width=15%|
 +
! width=35%|
 +
! width=15%|
 +
! width=35%|
 +
|-
 +
| 中文名
 +
| <small>黄端伯</small>
 +
|字号
 +
| <small>一作元功,字元公,号迎祥</small>
 +
|-
 +
|民族
 +
| 汉
 +
| 所处时代
 +
| <small>明末</small>
 +
 +
|-
 +
| 出生地
 +
| <small>北京西江米巷药铺</small>
 +
|出生时间
 +
|1585
 +
|-
 +
|去世时间
 +
|1645
 +
|主要作品
 +
|《易疏》、《东海集》、《庐山集》、《瑶光阁集》
 +
|-
 +
|职业
 +
|官员
 +
|主要成就
 +
|散文家 诗人
 +
|-
 +
|成名原因
 +
|抗清名士
 +
|谥号
 +
|烈愍(乾隆)
 +
|}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黄端伯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经史。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次年被授为浙江宁波推官。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黄端伯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经史。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次年被授为浙江宁波推官。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行 6: 行 45:
 
 崇祯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推官。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崇祯十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推官。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崇祯十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崇祯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朝。黄端伯面北恸哭,盼为国效力。经礼部尚书姜日广推荐,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不降。清豫亲王多铎大怒,将其关押在江宁。在狱中,他谈笑如常,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说:"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不降,多铎命杀之。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说:"何不刺我心!"临刑前,端伯面北遥拜,颜色不少变,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ref>[ http://www.cqcb.com/wenshi/2018-06-21/911497_pc.html 问我安身处,刀山是道场!清军攻陷南京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让满清亲王竖起大拇指],重庆新闻</ref>。端伯死后,清军将其敛尸入棺,并将其灵柩叠至家乡新城,葬於忠孝桥侧。(明鲁王以海在绍兴监国时(1646~1653),赠黄端伯太常寺卿,谥忠节。明唐王聿健隆武年间(1645-1646)亦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忠毅。清乾隆时(1736~1795)赐谥烈愍。
+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崇祯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朝。黄端伯面北恸哭,盼为国效力。经礼部尚书姜日广推荐,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不降。清豫亲王多铎大怒,将其关押在江宁。在狱中,他谈笑如常,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说:"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不降,多铎命杀之。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说:"何不刺我心!"临刑前,端伯面北遥拜,颜色不少变,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ref>[http://www.cqcb.com/wenshi/2018-06-21/911497_pc.html 问我安身处,刀山是道场!清军攻陷南京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让满清亲王竖起大拇指],重庆新闻</ref>。<br>
 +
 
 +
端伯先是自号「海岸道人」,将其镌刻於石印上佩带之。及再事福王,他便将「海岸道人」四字磨去,便镌上「忠孝廉节」四字,可见其佛心、忠心,复归一片赤心。还在守护京师南京城时,端伯就有诗曰∶「巍巍不动寰中主,一座坚城似铁山。刀锯在前,情志,只缘勘碾死生关。」临死前又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身处,刀山是道场。<ref>《明史》卷二百七十五</ref><br>
 +
 
 +
 
 +
端伯死后,清军将其敛尸入棺,并将其灵柩叠至家乡新城,葬於忠孝桥侧。(明鲁王以海在绍兴监国时(1646~1653),赠黄端伯太常寺卿,谥忠节。明唐王聿健隆武年间(1645-1646)亦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忠毅。清乾隆时(1736~1795)赐谥烈愍。<br>
 +
 
  
 
 黄端伯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其散文文笔犀利,淋漓流畅。其诗真实生动,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忧国思安、保卫河山的忠节气概,但他好佛迷禅,多用禅语,又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弊端。传之于世的有《易疏》5卷、《东海集》、《庐山集》、《瑶光阁集》13卷(其中诗2卷、杂文10卷),皆列入《四库全书》。
 
 黄端伯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其散文文笔犀利,淋漓流畅。其诗真实生动,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忧国思安、保卫河山的忠节气概,但他好佛迷禅,多用禅语,又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弊端。传之于世的有《易疏》5卷、《东海集》、《庐山集》、《瑶光阁集》13卷(其中诗2卷、杂文10卷),皆列入《四库全书》。
行 12: 行 57: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 明史》卷275/23/7048  明史稿 卷255  大清一统志 卷245一《四库全书》479/63l 《江西通志》卷84-《四库全书》515/847 《浙江通志》卷152-《四库全书》523/139 《明人小传》卷4/1l 《明名臣言行录》卷94/34 《南都死难纪略》/8 《前明忠义别传》卷19/9 《明末忠烈纪实》卷12 《南雷学案》卷6 《明诗综》卷76一《四库全书》1460/696 《明诗纪事》辛6上/5/2906 《江西诗征》卷62/30 《静居志诗话》卷20 《乡诗摭谭》续卷7/15 《四库全书总目》卷8/66上;卷180/1628下【著述收藏】  《瑶光阁集 十二 外集二卷明夷集一 》清乾隆四年(1739)黄佑刻本四册(北京 江西)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93册 《易疏五 图说一卷》明崇祯刻本(上海、浙江) 《四库全 书存目丛 书》 经部23册 《瑶光阁文集五卷诗文新集四卷》明崇祯间刊本★(台湾)
+
 《 易疏》5卷、 东海集 庐山集 《瑶光阁集 》13 (其中诗2 卷、 杂文10 卷) ,皆列入 《四库全书》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Reflist}}
 
{{Reflist}}

於 2019年1月24日 (四) 13:17 的最新修訂

黃端伯(1585-1645)一作元功,字元公,號迎祥,生平好佛教,嘗鐫私印曰"海岸道人"。建昌新城(今江西省黎川縣)人。明末官員,抗清名重一時.散文家、詩人。

基本資料

中文名 黃端伯 字號 一作元功,字元公,號迎祥
民族 所處時代 明末
出生地 北京西江米巷藥鋪 出生時間 1585
去世時間 1645 主要作品 《易疏》、《東海集》、《廬山集》、《瑤光閣集》
職業 官員 主要成就 散文家 詩人
成名原因 抗清名士 諡號 烈愍(乾隆)

人物生平

黃端伯從小聰敏好學,博覽經史。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次年被授為浙江寧波推官。那時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帶,他集思廣益,提出防倭十條計策,使該地倭患大為減輕。他在寧波"布衣素食,貨利不攖其心"。對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對賄賂者則深惡痛絕。對窮書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勵,給予資助和推薦。

崇禎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滿,改任杭州推官。他辦事幹練,廣知博聞,公務之餘,常邀兩浙學士講學於西湖,為當地培養人才。崇禎十年,考選北上時,又逢父喪,居家七年。耳聞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縣)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窮奢極欲的種種行為,義憤填膺,上疏朝廷,列數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詞,批行郡縣,騙害良民"等惡行。結果,反被朱慈炱誣諂為離間親藩。黃端伯於憤怒中棄官為僧,避居廬山。

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入關,崇禎自縊,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建立南朝。黃端伯面北慟哭,盼為國效力。經禮部尚書姜日廣推薦,授為禮部儀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禮部尚書錢謙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黃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門不降。清豫親王多鐸大怒,將其關押在江寧。在獄中,他談笑如常,並作《明夷錄》言:"丹心傾漢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髮,他指頸說:"我寧剃(殺)頭不剃髮"。八月十三日,多鐸再勸端伯降,並威脅說:"不降則戳!"黃端伯誓死不降,多鐸命殺之。黃端伯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劊子手心驚目眩,不敢舉刀,黃端伯厲聲說:"何不刺我心!"臨刑前,端伯面北遙拜,顏色不少變,觀者萬餘,焚香拜泣,連多鐸也嘆稱"南來硬漢僅見此人"[1]

端伯先是自號「海岸道人」,將其鐫刻於石印上佩帶之。及再事福王,他便將「海岸道人」四字磨去,便鐫上「忠孝廉節」四字,可見其佛心、忠心,復歸一片赤心。還在守護京師南京城時,端伯就有詩曰∶「巍巍不動寰中主,一座堅城似鐵山。刀鋸在前,情志,只緣勘碾死生關。」臨死前又作偈曰∶「覿面絕商量,獨露金剛王,若問安身處,刀山是道場。[2]


端伯死後,清軍將其斂屍入棺,並將其靈柩疊至家鄉新城,葬於忠孝橋側。(明魯王以海在紹興監國時(1646~1653),贈黃端伯太常寺卿,諡忠節。明唐王聿健隆武年間(1645-1646)亦封其為禮部尚書,諡忠毅。清乾隆時(1736~1795)賜諡烈愍。


黃端伯在文學創作上有所建樹。其散文文筆犀利,淋漓流暢。其詩真實生動,感人肺腑,表達了他憂國思安、保衛河山的忠節氣概,但他好佛迷禪,多用禪語,又是影響其創作的主要弊端。傳之於世的有《易疏》5卷、《東海集》、《廬山集》、《瑤光閣集》13卷(其中詩2卷、雜文10卷),皆列入《四庫全書》。

主要著作

《易疏》5卷、《東海集》、《廬山集》、《瑤光閣集》13卷(其中詩2卷、雜文10卷),皆列入《四庫全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