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顺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顺兴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立法院第1-2次增额立法委员

任期 1973年-1981年

台东县第4任县长

任期 1964年6月2日-1968年6月2日
前任 黄拓荣
继任 黄镜峰

台东县议员

任期 1957年-1964年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23-03-12)1923年3月12日 日治台湾台中州员林郡坡心庄
逝世 2002年3月5日(2002岁-03-05)(7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3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2002年)
政党 中国青年党(?–?) 无党籍

学历

  • 日本熊本农业高等学校毕业

经历

  • 台东县议员
  • 台东县第5届县长(1964年-1968年)
  • 公司董事、总经理
  • 第一届第一次增额立法委员(1973年-1976年)
  • 第一届第二次增额立法委员(1976年-198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1993年)

黄顺兴(生1923年3月12日-2002年3月5日逝),台湾彰化县埔心乡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无党籍。为台湾早期党外运动人士。曾当选中华民国台东县议员、第五届台东县长,后在台湾省第三选区(中中彰投)当选为第一届第一、二次增额立法委员。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早年生平

1923年(大正十二年),黄顺兴出生于员林郡坡心庄(今彰化县埔心乡)的农村,7岁时进入旧馆公学校就读。小学毕业后在保正的儿子蔡启书推荐下前往日本半工半读,进入九州熊本县矢部农业学校。

黄顺兴在日本就学时由于向往中国,曾选修汉语,并在1941年(昭和十六年)5月至8月以学生身分前往满州国旅游学习。1943年(昭和十八年),黄顺兴毕业于日本熊本农业高等学校农科,在毕业前经历了父亲的死亡,考取日本政府与汪精卫政府合办的棉花推广机构技术员,同年从神户前往在上海江湾棉花改良场任职,曾一度被派往罗店镇,见到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后的惨状。也在日本投降后见到国民政府军政人员接收上海的贪污腐败。1945年10月自上海回到台湾基隆。在二二八事件中,黄顺兴遭到检举,一度逃亡。

参与台湾政治

前往中国大陆

  • 1975年黄顺兴的女儿黄妮娜在日本留学时一度前往中国大陆,滞留一个半月。立刻引起国民党政府特务的注意,在黄妮娜返台后,黄顺兴彰化台北的住家即遭到侵入搜索,并且在黄妮娜向境管局提出出境申请后,即遭到扣留,被迫在1000W强光前不分昼夜轮流讯问70多小时,要求黄妮娜承认去中国是受到黄顺兴的任务指示。连黄顺兴也被警总副总司令阮成章中将等人疲劳轰炸,要求黄顺兴承认派黄妮娜前往中国大陆。最后黄妮娜在海外台湾留学生抗议下被判刑三年。
  • 1985年黄顺兴利用到美国探亲的机会赴中国大陆。1986年在北京定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198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从台湾来大陆定居的黄顺兴、张春男。胡耀邦在此次会见中,希望黄顺兴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此前,中共中央统战部曾经派人登门拜访黄顺兴,提议他出任全国政协委员,但他表示会拼命去做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的事,暂不参加全国政协。黄顺兴对给从台湾来大陆定居的人安上全国政协委员头衔、发钱养起来的做法有看法,不愿仅仅充当装点门面的“食客”。中共中央统战部了解到他的态度后,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批准,决定提名黄顺兴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湖北省选举。但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武连元向黄顺兴说明该提议时,黄顺兴回答说:“这样不行,我不是湖北人,又没有在湖北工作过,怎么去当湖北省的人民代表?局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安排’。我当人大代表,应由台湾同胞选举。当‘安排’的人大代表,会影响我在台湾同胞中的形象。”中央遂接受了黄顺兴的意见,后由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选举黄顺兴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且当选 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1988年3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次会议也是全国人大首次在过道上为代表准备麦克风,每隔一、二十公尺竖立一个麦克风。在通过七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时,黄顺兴走到麦克风前大声说:“我反对!”随后他讲到反对周谷城出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理由:“我不认识这位元候选人,但从简历上看,他已八十有九。这么大岁数的人,不应该再辛劳他了。应该让他好好保重身体。难道就没有年轻人为国家做事?”发言持续1分多钟,主席台上的邓小平等领导和全体代表聆听了发言。黄顺兴发言完毕,获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在意见表达程式结束后,进入表决,大会主席说出“反对的请举手”时,会场上零零落落举起手,其中台湾代表团有黄顺兴、吴国祯刘彩品三个人举手反对。后来统计显示,此次选举有11人投反对票,61人投弃权票,周谷城最终仍当选为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是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公开的反对票,创造了中国大陆政治历史的新页。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出现反对票成为常态。
  • 此外,黄顺兴还为促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1988年,黄顺兴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代表秘密投票处,该建议当即获得采纳。原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大会发言这项内容,黄顺兴提出,无论小组讨论如何,大会是全体代表沟通的最后机会,该权利不可剥夺,最终大会发言这条被写入人大议事规则。黄顺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允许记者进入大会会场采访,他说:“人大号称最高权力机关,类似现代国家的国会,国会怎么可以不许记者进会采访?国会讨论的情况怎么可以不马上传播出去与大众见面?外面的意见怎么可以不迅速返回来?如果这些都没有,怎么能具代表性?要建立这样一个回圈,媒体记者是少不了的。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包括独裁的蒋介石政府都有,为什么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反而没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很快接受了黄顺兴的意见,开放了记者室。
  • 1992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黄顺兴要求公开发言,表达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但遭到阻挠,黄顺兴等25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愤而退席。1993年,黄顺兴辞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晚年,黄顺兴继续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业及环保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做了大量工作,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
  • 2002年3月5日黄顺兴北京心脏病逝世,享年79岁。3月13日,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公职

政府职务
Emblem of Taitung County.svg台东县政府
前任:
黄拓荣
台东县县长
第5届
1964年6月2日-1968年6月2日
黄镜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