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龙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龙宗

中文名称;黄龙宗

创始人;慧南

创立地点;江西修水黄龙寺

创立年代;宋

教派类别;佛教禅宗

黄龙宗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寺,创立黄龙宗,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生缘"、"佛手"、"驴脚""三关",开看话禅之先河,"黄龙三关"的创设,从平常入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启发学人,跳出窠臼,扫除执解,展示了慧南禅师所开创的险绝凌厉的禅风,也体现出其提携后学、造就僧才的婆心。千载岁月,弥久不息的禅学,在晨钟暮鼓中,萦绕着他所追求的至纯、至真、至美、至善的灵源,从而似修河之水的源头沽沽而出,川流不息影响和孕育着芸芸众生。

黄龙宗概述

屹立幕阜东麓,裹含吴楚文化,饱览山水秀色的江西修水黄龙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千载岁月,弥久不息的禅学,在晨钟暮鼓中,萦绕着他所追求的至纯、至真、至美、至善的灵源,从而似修河之水的源头沽沽而出,川流不息影响和孕育着芸芸众生。黄龙宗风横批天下,远播东瀛。

黄龙寺与周边散布的文化痕迹无不向世人昭示其辉煌历史。从如今所能见到的门柱石座,古井钟楼,石雕木刻,名人石帖--可想黄龙寺鼎盛时期建筑规模之宏大、工艺水平之上乘、禅宗传播之悠远。

黄龙宗历史

据史料记载,黄龙寺建于唐乾宁年间(859年),创建者超慧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声名鹊起。唐、宋曾三次敕封为"崇恩禅院"之名,丛林侧目;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请临济名僧慧南入主,创立黄龙宗,名声大振。

据寺前右侧约1公里的慧南墓石刻记载,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其"童龄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11岁时出家,19岁时受具足戒。先拜靖安县宝峰寺云门宗怀澄为师,后学衡山福严寺临济宗石霜慈民,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庐山归宗寺,晚年住持黄龙寺至圆寂。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生缘"、"佛手"、"驴脚""三关",开看话禅之先河,"黄龙三关"的创设,从平常入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启发学人,跳出窠臼,扫除执解,展示了慧南禅师所开创的险绝凌厉的禅风,也体现出其提携后学、造就僧才的婆心。赢得"三关陷虎,坐断十方"之美名,自成黄龙一宗,名动天下,声振丛林,被奉为一代宗主、黄龙祖师。在寺前三关桥边石亭上即有"已过关者"等文字记载,寺右化人坑石壁上"三关"仍清晰可见。北宋诗人黄庭坚把慧南禅师的"三关"之法比作大熔炉,赞之"自为炉而熔凡圣之铜",赞誉慧南"真丛林主也"。

在慧南影响下,其后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皆为名山大寺的住持,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繁茂,时称黄龙三系,有"鹿野狐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其影响传遍海内外,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和权臣徐俯韩驹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等相交甚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寺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地位之尊,黄龙寺也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1]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首创日本禅宗,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近些年来,日本多次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宋明理学大家周敦颐曾自道"吾此妙心实启黄龙"之赞誉。

至明代,黄龙寺亦盛,万历年间第47代禅师盛庵入主黄龙寺,宗风远振,盛奄于万历三十八年将殿宇寮房田产等分东、西两序,两相并举,共振宗风。

清代康熙年间,冰鉴禅师入主黄龙寺后,创佛印、教诲、南禅三院,开堂说法,至门下受法者"多至五百众",鼎盛一时,至清末,已传70余代。

祖庭--黄龙寺

概述

黄龙宗祖庭黄龙寺位于江西的西北部修水县黄龙乡黄龙山脚下,距修水县城70公里。黄龙宗创立于北宋神宗年间,以博大精深、机警风趣,广为朝野接纳、深受僧俗喜爱,后传至日本、朝鲜,并远播东南亚、欧美等地,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2]

详细

黄龙寺,原名黄龙于玕寺,由青原玄泉彦禅师之徒超慧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创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寺址由"风水之祖"司马头陀亲自勘定,故僧侣云集,宗风远振;超慧禅师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声名鹊起,有"法窟"之称;唐、宋曾三次(即光化二年(899)、元佑元年(904)、祥符八年(1015))旌表超慧和黄龙寺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与"崇恩黄龙禅院",故有"三敕崇恩禅院"之称。

至今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遍布寺周的僧坟及摩崖石刻,著名的景观"九关十三锁"在寺正前方。

黄龙寺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咏颂,亦有珍稀手迹传世而存。皈依黄龙宗的居士如苏轼黄庭坚张商英徐禧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以及曾经宦游修水的文人曾巩陆游等人,都为黄龙寺写过诗篇文章。特别是黄庭坚,由于是江西修水人,入祖心晦堂之室,又与灵源惟清、死心悟新、兜率慧照、清凉慧洪等一批黄龙高僧过从甚密,所以为黄龙寺留下诸多诗文书法。相传,当时黄龙寺大小匾额碑记皆为黄庭坚所书。其亲笔手书有楷书"三言诗帖"、大行楷"晦堂和尚开堂疏"、行书"观音赞"、"烧香颂"以及摩崖石刻"灵源"、"黄龙山"、"法窟"等。"灵源"二字,行楷阴刻于灵源拱桥头左侧巨石上;"三敕崇恩禅院"的匾额永留寺中,"黄龙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马石壁上,字径达85厘米,其遒劲苍健的手迹至今清晰可见。

崇宁元年春,黄庭坚从四川贬官获赦回修,拜访分别多年的道友灵源惟清,又与道友戴道纯邂逅于黄龙寺。当时,晦堂祖心已圆寂,塔于慧南之侧,黄庭坚作《烧香颂》拜过慧南、祖心双塔,临别作诗一首云: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山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师人天眼,双塔祖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寺右侧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内有宋人摩崖石刻"张颜几、黄叔豹、叔熬、茂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乙酉二月甲子。"其侧有江西派诗人韩驹题刻"韩驹丕驰来游"。寺右侧有崖凿石梯级,名上天梯。其石壁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其侧另有一处僧人焚化之地,名"化人坑",其石壁上有"三关"二字石刻。寺前约五百米处右侧石壁刻有"法窟"二字。

数十座高僧墓塔(亭),即为黄龙寺塔林,位于黄龙寺右前,黄龙宗祖师慧南于宋熙宁二年圆寂,塔葬寺之右前嶂,保存至今。他的两代主要传人祖心、死心圆寂后其舍利塔即建于此,后人称之为三塔叽,为黄龙寺著名人文胜迹。

在现存观音堂内,清光绪六年的木刻禅匾上行书"箭锋妙法"四个大字虽距今130余年,依然完好。最为可贵与难得的是寺内还完好地保存着刘基题的一幅对联:"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黄龙宗影响

"黄龙寺所传世的黄龙宗不仅盛极一时,横批天下,在佛教内影响巨大;同时它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黄龙派高僧如慧南、祖心、死心、灵源以及居士潘兴嗣、周敦颐、苏轼、苏辙、黄庭坚、王安石、张商英等人,都是禅宗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黄龙宗又是最早传往日本,并对日本禅宗形成巨大影响的流派,至今拥有众多的信徒。所以黄龙宗祖庭问题,不仅涉及到当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和深入,更直接涉及到当代佛教的弘扬与发展。"中国宗教学会会员黄君先生如是说。

对于黄龙禅宗,把握其佛学思想和宗法特色,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是十分重要的。黄龙宗等禅宗之风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不可低估。禅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生活情趣都起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黄龙宗于后世不断衍变发展,特别是明清年间把深奥的易经完全引入生活中应用,结合"触目是道"的思想把天道自然引入禅境,其以禅为体,以道为质,以易为用的黄龙文化颇具盛名。禅悦之风使禅家于生活日用中修行的思想,迅速扩散到各种文化领域,影响宋以后的文化精神、艺术观念。中国文化史近千年以来,始终贯穿一条追求禅境、禅味的发展线索,即是这种影响的结果。

黄龙宗遗迹

【遗迹:遍布寺周,熠熠生辉】

黄龙寺所在地现名黄龙寺村,所在乡名黄龙乡,都是因山、寺而得名。这里,至今存有断坦残壁和数间清代庙宇黄龙寺遗址,还有众多黄龙宗的历史遗迹如遍布附近山间的数以百计的僧坟及寺周摩崖石刻。

数十座高僧墓塔(亭),即为黄龙寺塔林,位于黄龙寺右前,黄龙宗开宗祖师慧南于宋熙宁二年3月16日,慧南禅师对众说辞世偈曰:"得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忆得首山曾泄漏,新妇骑驴家人牵。"次日午时,在黄龙寺圆寂,塔葬寺之右前嶂,保存至今。之后及他的两代主要传人祖心、死心圆寂后其舍利塔即建于此,后人称之为三塔叽,为黄龙著名人文胜迹。

现存观音堂内,清光绪六年的木刻禅匾上行书"箭锋妙法"四个大字虽距今127年,但依然完好。从匾内题头与落款看出,此匾是当时一位方丈退隐时寄语弟子或同门兄弟"希苦参禅佛,日益揣摩精进,至法力如箭锋一样犀利。"最难能可贵的是寺内还保存着刘基题撰,佛印重刊的一副对联:

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

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仍完好如初,光鲜夺目,刘基对黄龙寺的文化经历作出了精辟的小结,这也是研究黄龙宗史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兴衰:五百年睡,五百年醒】

历来受到佛学界、史学界高度重视,与黄庭坚、苏东坡、周敦颐等历史文化名人有过密切关系,宗风独特,高僧辈出并且远播日本、朝鲜的佛教禅宗重要宗派之一的黄龙宗的祖庭黄龙寺,也避免不了历史长河中连连厄运。黄龙寺毁坏最为惨重分别是北伐后期与日军侵华之期。1927年,一位军官一把火烧了三座大佛堂和三尊大佛;1939年黄龙寺被日军飞机投弹炸中,雄伟的大雄宝殿毁于一旦;1958年最后一尊三人高的金身南海观音被用杠杆的方法掀倒;1968年拆毁最后一座高大宽敞、门窗镶满了精美木雕的观音佛堂,砸碎了最后一口千金铜钟当作废铜卖了,挥动斧头砍平了南禅院长达十米的全本《西游记》故事精妙木雕……

1994年,黄龙寺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登记,成为修水县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自1994年以来,在各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黄龙寺募集资金愈百万,修建了佛堂观音堂祖师堂观音井祖师塔钟楼及进寺道路,重塑了佛堂菩萨、幽冥钟,收集了若干古法器、古牌匾、古对联等文物,为黄龙宗的传承作出了努力,

黄龙寺不但文化深厚,其传说亦是美丽传神,悠远如新。每年吸引国内外朝觐观光旅游的客人3万多人次,日本佛教界近 年多次派人前来拜谒,国内高僧大德也纷至沓来。黄龙寺的恢复重建已经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正应了黄龙山虎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之说。

故事传说

"洞宾背剑"传说吕洞宾庐山巧遇汉钟离,拜为师傅,汉钟离传其长命术,下山前送吕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吕洞宾下山后,游历四方。一天,他从岳阳出发,途经分宁(修水)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栋宇非凡。正值黄龙寺超慧祖师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洞宾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洞宾只得上前揖见祖师道:"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祖师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偷法应遭我打,拳打所盗之法,自然化为乌有"。即离洞宾二丈多远出拳,洞宾似觉身上隐隐作痛,即对祖师大叫:"你且等着!"怒奔出寺。祖师见洞宾已走,便对弟子说:"刚才洞宾剑放寒光,今晚必飞剑来取老纳"。众僧听后,惊讶不已,不肯离去。祖师说:"你等放心,老纳自有办法对付"。祖师见众徒离去,即端坐禅床,双手合什,闭目念经。晚二更,突然两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宾飞来二剑。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见祖师凝神静坐不动,默念神咒,等剑近前,将拂尘一扬,断喝一声"落"!双剑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观音井中。当晚,洞宾久久不见双剑返回,知道超慧祖师果然法力高超,宝剑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庐山,求助于师傅。汉钟离责道:"黄龙超慧法力不在为师之下,你不听叮嘱闯出祸来,现别无良策,只有速去请罪,求赐还宝剑"。于是洞宾连夜赶回黄龙山。次日晨,洞宾到寺内求见祖师,再三施礼请罪,祖师才说:"你须在寺内做三年侍客僧,否则难成正果。还剑之事,三年后再说吧!"洞宾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祖师有意传授佛法,当即谢恩应允了。原来祖师早就知道洞宾乃可造之材,只是年轻气盛,门户之见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锐气,再传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两全其美。洞宾在黄龙寺中,边干侍客杂务,边学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间的法师了,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超慧命洞宾取剑,其时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如当初。敢把集三教于一身的古今异人、道教中的纯阳祖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如此屈尊处置,这是佛教史上的唯一,是黄龙寺的独特之处,也是黄龙寺傲视天下寺庙的最大资本。吕洞宾对在黄龙做侍客童子的经历不仅浑不在意,而且还心存感激,这从他离寺后的偈语中就可见端的: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相关视频

2015425黄龙宗祖庭心廉法师开示佛教治心法

参考资料

  1. 黄龙宗始祖——慧南 , 新浪网 2014-07-11
  2. 黄龙宗祖庭 ‖ 黄龙禅寺 , 美篇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