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下轄16個縣市,州府凱里市。全州轄凱里1市和麻江、丹寨、黃平、施秉、鎮遠、岑鞏、三穗、天柱、錦屏、黎平、從江、榕江、雷山、台江、劍河15縣,凱里、爐碧、金鐘、洛貫、黔東、台江、三穗、岑鞏、錦屏、黎平10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7個街道,94個鎮,110個鄉(其中17個民族鄉)。境內居住着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33個民族,2015年末常住人口348.54萬人,戶籍人口473.5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

黔東南總面積3.0337萬平方公里,東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境內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境內有雷公山、雲台山佛頂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29個,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自然保護區。[1]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07°17′20″-109°35′24″,北緯25°19′20″-27°31′40″。東與湖南省懷化地區毗鄰,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河池地區接壤,西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義、銅仁兩市。全境東西寬220公里,南北長240公里,西距省府貴陽160餘公里。

地質地貌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雲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根據地層岩石和地質外營力作用,境內可劃分為岩溶地貌區和剝蝕、侵蝕地貌區。鎮遠至凱里一線之西北屬岩溶地貌區,常見的地貌形態有峰叢、峰林、石林、溶洞、溶窪、天生橋、暗河等。鎮遠至凱里一線之東南屬剝蝕、侵蝕地貌區,主要由碎屑岩組成,山體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狀山。州境總體地勢是北、西、南三面高而東部低。中部雷公山區和南部月亮山為中山地帶,西部和西北部為丘陵狀低中山區,東部和東南部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500—1000米。最高點為雷公山主峰黃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點為黎平縣地坪鄉井郎村水口河出省處,海拔137米。主要山峰有雷公山、冷竹山、南刀坡、佛頂山、轎頂山、香爐山、龍頭岩、老山界、青山界、牛角山、天子嶺、高岳山、貓鼻嶺、月亮山、孔明山等。

土地土壤

黔東南州土地面積為3028234.11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7.2%。在全州土地面積中,有耕地427422.58公頃,占14.12%;園地27312.5公頃,占0.9%;林地2042277.28公頃,占67.44%;牧草地218658.29公頃,占7.2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9786.58公頃,占1.97%;交通運輸用地26737.75公頃,占0.88%;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6086.21公頃,占1.52%;其他土地179952.92公頃,占5.95%。

自治州土壤有紅壤、黃壤、黃紅壤、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沼澤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11個土類、26個亞類、6個土屬,222個土種,分屬7個土綱。其中:紅壤面積為466.92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10.26%;黃壤面積為2832.8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62.32%;黃棕壤面積為53.35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1.17%;紫色土面積為50.24萬畝,占全州總面積1.10%;黑色石灰土面積為456.87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10.04%;水稻土面積為253.19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5.56%;其他土壤437.83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9.55%。

氣候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18攝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8攝氏度;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8攝氏度。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勢的不同,各地氣溫有一定差異。總體趨勢是:南部氣溫高於北部,東部氣溫高於西部。境內年日照時數為1068―1296小時,無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對濕度為78―84%。

水文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有大小河流2900多條,以清水江、舞陽河、都柳江為主幹,呈樹枝狀展布於各地。河流分屬兩個水系。苗嶺以北的清水江、舞陽河屬長江水系,苗嶺以南的都柳江屬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東流經丹寨、麻江、凱里、黃平、施秉、台江、劍河、錦屏、天柱9縣、市,州境河道長376公里,流域面積14769平方公里。舞陽河自西向東流經黃平、施秉、鎮遠、岑鞏4縣,州境河道長166公里,流域面積為5106平方公里。都柳江自西向東南流經榕江、從江2縣,州境河道長141公里,流域面積為880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已發現礦產40餘種,目前探明了儲量的有重晶石、汞、煤、鐵、錳、銻、金、鉛、鋅、銅、磷、石灰岩、白雲岩等19種,在貴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銻礦,其中重晶石保有儲量占全國的60%以上。

植物資源

黔東南州森林資源豐富,有「杉鄉」「林海」之稱。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也是貴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個林業重點縣,有8個在黔東南。2013年,全州有森林面積3280.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活立木蓄積量為1.1億立方米。全州已查明並鑑定出的植物達2009種,分屬290科690屬。其中種子植物有1440餘種,分屬163科429屬。在這些植物中,屬於中國特有屬的有水青樹、觀光木、鍾萼木、木瓜紅等24種,占全國特有屬的11.7%;列為國家I、II級重點保護樹種有禿杉、銀杏、鵝掌楸、南方紅豆杉等39種,占全國重點保護樹種的10.05%,占全省重點保護樹種的90.2%。境內有常用野生藥用植物400多種,其中太子參、杜仲、天麻、桔梗、五倍子等名貴藥材馳名全國。

水資源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能資源理論儲藏量322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24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270萬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開發條件優越;2015年全州水力、火力發電量達99.63億度,比上年增長11.8%;國家電網覆蓋全州,已形成水火併濟的發輸電力網絡。

黔東南地處長江、珠江上游,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屬長江、珠江防護林保護區範圍。境內水系發達,河網稠密,有2900多條河流,年徑流量225億立方米。清水江、舞陽河、都柳江三大幹流,以雷公山為分水嶺,分別匯入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境內長江流域面積19875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積8802平方公里,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是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

動物資源

黔東南州境內有哺乳動物8目20科56種,占全省同類種數的41.79%;兩棲類動物2目9科40種,占全省同類種數的66.7%;鳥類12目29科162種,占全省同類種數的40.2%;爬行類3目11科36種,占全省同類種數的63.6%;魚類4目8科62種,占全省同類種數的55.9%。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華南虎;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蘇門羚、斑羚、獼猴、短尾猴、林麝、穿山甲、大鯢、水獺、鴛鴦11種;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大靈貓、黑熊、豹貓、白鷳、紅腹錦雞、蟒蛇、獐、虎紋蛙8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53.8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4%。年末戶籍人口481.19萬人,比上年增加5.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7.97萬人,占總戶籍人口比重為30.8%,比上年末提高1.9個百分點。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為13.58‰,死亡率為7.0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1‰。

民族

2018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漢族、布依族、水族、瑤族、壯族、土家族等33個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戶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人口占42.5%,侗族人口占29.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