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形制与分类
行 1: 行 1:
 
[[File:鼎.jpg|300px|缩略图|右|<big>鼎</big>[https://img.redocn.com/sheying/20160321/zhanguoshiqiqingtongqihoumuwuding_6028386.jpg 原图链接][https://sucai.redocn.com/yishuwenhua_6028386.html 来自 红动中国 的图片]]]
 
[[File:鼎.jpg|300px|缩略图|右|<big>鼎</big>[https://img.redocn.com/sheying/20160321/zhanguoshiqiqingtongqihoumuwuding_6028386.jpg 原图链接][https://sucai.redocn.com/yishuwenhua_6028386.html 来自 红动中国 的图片]]]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或陶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
+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或陶为主<ref>[http://www.sohu.com/a/129753972_674592 中国古代的八大炊具,字都不认识几个] ,搜狐,2017-03-22 </ref>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
  
 
 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个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为夏代铸造的[[九鼎]]也成为周天子王权的象征。虽然有些鼎仅有十几厘米高,几千克重,但作为礼器的铜鼎却往往非常巨大,已发现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
 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个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为夏代铸造的[[九鼎]]也成为周天子王权的象征。虽然有些鼎仅有十几厘米高,几千克重,但作为礼器的铜鼎却往往非常巨大,已发现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ref>[http://art.people.com.cn/n/2013/0606/c364727-21765105.html 青铜之王:后母戊鼎],人民网, 2013-6-6</ref>
  
 
 鼎由足、腹、耳、盖等部分组成。一般圆鼎为三足,方鼎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圆鼎。鼎一般无耳或有两耳,根据耳的位置立于腹壁上方,还是附于腹壁侧面,又可分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还带有鼎盖,鼎盖上一般带有盖钮。鼎腹部一般带有精美的纹饰,足部、耳部和鼎盖也有饰有纹饰的。鼎上常见纹饰有[[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鼎由足、腹、耳、盖等部分组成。一般圆鼎为三足,方鼎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圆鼎。鼎一般无耳或有两耳,根据耳的位置立于腹壁上方,还是附于腹壁侧面,又可分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还带有鼎盖,鼎盖上一般带有盖钮。鼎腹部一般带有精美的纹饰,足部、耳部和鼎盖也有饰有纹饰的。鼎上常见纹饰有[[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於 2020年2月11日 (二) 20:27 的修訂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煮食器,材質以青銅或陶為主[1]。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開始使用陶鼎,到金石並用時代,青銅鼎開始出現,經過夏商兩代的發展,青銅鼎的使用在周代達到鼎盛。青銅鼎是中國青銅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

除了作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禮器,陪葬的明器,甚至還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後,隨着鐵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漸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後,隨着金石學的興起,又有一些鼎作為裝飾品出現,除仿古的銅鼎,還有一些是金銀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為西周禮樂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規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個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為等級和權力的象徵。相傳為夏代鑄造的九鼎也成為周天子王權的象徵。雖然有些鼎僅有十幾厘米高,幾千克重,但作為禮器的銅鼎卻往往非常巨大,已發現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2]

鼎由足、腹、耳、蓋等部分組成。一般圓鼎為三足,方鼎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圓鼎。鼎一般無耳或有兩耳,根據耳的位置立於腹壁上方,還是附於腹壁側面,又可分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還帶有鼎蓋,鼎蓋上一般帶有蓋鈕。鼎腹部一般帶有精美的紋飾,足部、耳部和鼎蓋也有飾有紋飾的。鼎上常見紋飾有獸面紋乳釘紋雲雷紋等。

列鼎制度

鼎作為禮器在先秦禮樂制度中有着重要意義,用以「明貴賤,辨等列」的列鼎制度隨着國家制度的變遷與社會等級結構的變革而產生、發展直至最終消亡。根據周代墓葬考古發掘中出土的青銅鼎分析,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為列鼎制度的萌芽階段,同級貴族列鼎多寡不一,尚未形成定製;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為正式形成與規範階段,部分墓葬列鼎數和文獻上所記載的「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的情況相吻合;春秋中期至春秋晚期,為列鼎制度的普遍僭越階段,出現了遵守與僭越列鼎制度並存的現象。

列鼎」最早由考古學家郭寶鈞命名,指「形狀、花紋相似,只是尺寸大小依次遞減」的一組銅鼎,但實際上,學界所用的「列鼎」概念關鍵在於形制相若,是否大小相次並不用絕對限制。

形制與分類

根據腹部形制的不同,鼎可以區分為盆鼎、罐鼎、鬲鼎、盤鼎、束腰平底鼎、方鼎等類型。按照鼎足部的不同,可分為錐足鼎、柱足鼎、扁足鼎等。鼎耳分為無耳、立耳和附耳等形式。

鼎之最

項目 文物名稱 圖片 簡介 備註
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鼎 后母戊大方鼎 中國商朝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也是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單件青銅器
已發現的最大的圓鼎 楚大鼎 又稱「鑄客大鼎」,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400公斤。1933年出土於壽縣朱家集的戰國晚期楚幽王墓,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2014年12月13日揭幕的國家公祭鼎的原型
已經發現的最大商代圓鼎 子龍鼎 2006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徵集,曾流落日本
銘文最長的鼎 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鼎內銘文長達500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

視頻

鼎 相關視頻

在數千年前鼎的象徵意義很獨特
國寶檔案 - 后母戊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