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齐国历代君王

增加 139,573 位元組, 4 年前
[[File:齐国复原图.jpg|缩略图|右|齐国复原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73144307&di=0c66829da425a9d050400c000a6a61e7&imgtype=0&src=http%3A%2F%2Fs9.rr.itc.cn%2Fr%2FwapChange%2F20165_17_2%2Fa0b0m01885577209352.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n/449779856/ 来自搜狐新闻的图片]]]
''' [[ 齐国 ]] [[ 周代 ]] 诸侯国,是 [[ 中国 ]] 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 [[ 周天子 ]] 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氏齐国]]两个时代。疆域为今 [[ 山东 ]] 。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 [[ 司马迁 ]] 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 [[ 齐国 ]] [[ 周代 ]] 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 [[ 周武王 ]] 灭[[商]]后,被封国建邦, [[ 齐国 ]] 建立, [[ 齐国 ]] 位于今 [[ 山东省 ]] 。自 [[ 太公望 ]] 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 [[ 齐桓公 ]] 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 [[ 齐桓公 ]] 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齐国 ]] 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 姜齐 ]] 传至 [[ 齐康公 ]] 时, [[ 大夫田和 ]] 放逐 [[ 齐康公 ]] 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 田和 ]] 自立为国君,是为 [[ 田齐太公 ]] 。'''
'''公元前386年, [[ 田和 ]] 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 [[ 齐国 ]] [[ 田氏 ]] 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 [[ 齐国 ]] 名号、世称" [[ 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 [[ 东帝]])。前221年, [[ 齐王 ]][[ ]] [[ 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 [[ 齐国 ]] 灭亡。'''
''' [[ 齐国 ]] 国都是 [[ 临淄]](今 [[ 山东淄博市 ]][[ 临淄 ]] 区), [[ 齐胡公 ]] 时曾迁都至 [[ 薄姑]]( [[ 临淄 ]] 西北五十里), [[ 田氏 ]] 代齐之后,仍以 [[ 临淄 ]] 为都城。'''
 =='''[[姜齐]]''' ==
== [[齐太公]] ==
[[File:齐太公11.jpg|缩略图|左|齐太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72619649&di=5a3e4609262c9d14f7dad03f2c6dc914&imgtype=0&src=http%3A%2F%2Fs8.sinaimg.cn%2Fbmiddle%2F44fd34d1t7b2192a64ca7%26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d34d10100g52o.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 [[ 姜尚]]''' [[ 子牙 前年-前1000年 在位年]]
[[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 [[ 姜尚 ]] ,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 [[ 吕氏 ]] ,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 [[ 吕尚 ]]
相传 [[ 姜子 牙72 牙]]72 岁时在 [[ 渭水之滨 ]] [[ 磻溪 ]] 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 [[ 周文王 ]] ,被封为" [[ 太师]]"(武官名),称" [[ 太公望]]",俗称 [[ 太公 ]] ,被 [[ 周武王 ]] 尊为" [[ 师尚父]]" 。 [[ 姜子牙 ]] 辅佐 [[ 武王 ]] 伐纣建立了 [[ 周朝 ]] , 是 [[ 齐国 ]] 的缔造者, [[ 周文王 ]] 倾商, [[ 武王 ]] 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 [[ 中国 ]] 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 [[ 韬略家 ]] [[ 军事家 ]] [[ 政治家 ]]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 [[ ]] [[ ]] [[ ]] 、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 [[ 百家宗师]]"。
民间传说称 [[ 太公 ]] 望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帝辛|纣王]]暴政年年, [[ 太公 ]] 望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 [[ 蟠溪峡 ]] 。据説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説法。
=== '''生平''' ===
[[ 太公 ]] 望是[[商朝|殷商]]末年 [[ 东海 ]] (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周文王]]拜太公为[[太师|师]]。[[周文王]]曾对 [[ 姜尚 ]] 说:「吾先君[[周太王|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朝|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称 [[ 姜尚 ]] 为''' [[ 姜太公]]'''、''' [[ 太公望]]'''。 [[ 周文王 ]] 死后,[[周武王]]仍以 [[ 太公 ]] 为师,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商朝|商]]军于[[牧野之战|牧野]]。《[[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朝|商]]。会朝 [[ 清明 ]] 。”因辅佐[[牧野之战|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 [[ 姜尚 ]] 被分封于 [[ ]] (现今[[山东省|山东]]),是[[齐国]]的始祖。
[[ 太公 ]] 活跃于[[前11世纪]],生卒年众说纷纭,没有 [[ 史书 ]] 说其生年,卒年有《[[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 [[ 周康王 ]] 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 [[ 太公 ]] 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 [[ 绎史 ]] 》年表记载 [[ 太公 ]] 卒于 [[ 周成王 ]] 年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吕光]]以太公为祖先,加上[[庙号]]''' [[ 始祖]]。'''
==='''传说'''===
=== ''' [[ 姜太公 ]] 钓鱼,愿者上钩''' === 据民间传说, [[ 太公 ]] 不得[[商朝|殷商]][[诸侯]]所赏,至[[渭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ref>《[[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ref>。据说 [[ 姜尚 ]] 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 [[ 姜尚 ]] 。[[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甚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 [[ 姜尚 ]] 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 [[ 周文王 ]] 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 [[ 姜尚 ]] 应允。 [[ 周文王 ]] 当场拜 [[ 姜尚 ]] 为[[太师]],请 [[ 姜尚 ]] 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 [[ 姜尚 ]] 请回,路程约八百步, [[ 姜尚 ]] 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 [[ 姜太公 ]] 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 ''' [[ 六韬]]'''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着名 [[ 兵书 ]] ,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 [[ 周朝 ]] [[ 姜尚 ]] 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 [[ 姜尚 ]] 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 '''《[[封神演义]]》中的 [[ 姜尚]]''' ===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 [[ 姜尚 ]] 是一个[[阐教]]的老仙人,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 [[ 杏黄旗 ]] 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执行 [[ 封神 ]] 的计画, [[ 打神鞭 ]] [[ 姜子牙 ]] 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 [[ 神仙 ]] [[ 杏黄旗 ]] 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 太公 ]] 在钓鱼时遇见 [[ 周文王]][[#姬昌|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 [[ 文王 ]] 祖父[[周太王|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 [[ 姜尚 ]] 又通称''' [[ 太公望]]'''( [[ 太公 ]] 所期望之人),之后, [[ 姜尚 ]] 便致力于辅佐 [[ 文王 ]] [[ 文王 ]] 死后, [[ 姜尚 ]] 继续辅佐继位的 [[ 文王 ]] 的儿子 [[ 武王姬发 ]] ,并率兵讨伐 [[ 商朝 ]] ,漫长的战斗中 [[ 姜尚 ]] 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成功让 [[ 武王 ]] 一统江山。 [[ 姜尚 ]] 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们,册封为[[封神榜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 姜尚 ]] 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 '''家庭''' ===
子女
*[[齐丁公]] [[ 吕伋]]<ref>{{wikisource history link|史记|032|齐太公吕尚}}</ref>*[[邑姜]],[[周武王]]妃,生[[周成王|成王]]、[[唐叔虞]]。<ref>《[[左传]]‧[[s:春秋左氏传/昭公|昭公元年]]》:当 [[ 武王 ]][[ 邑姜 ]] ,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左传]]‧[[s:春秋左氏传/昭公|昭公十年]]》: [[ 邑姜 ]] ,晋之妣也。《[[左传]]‧[[s:春秋左氏传/昭公|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齐丁公|吕级]], [[ 王孙牟 ]] [[ 燮父 ]] [[ 禽父 ]] ,并事[[周康王|康王]]。……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艺文类聚]]‧[[s:艺文类聚/卷015|后妃部]]》:[[帝王世纪]]曰:[[周武王|武王]] [[ 妃太公 ]] 之女,曰 [[ 邑姜 ]] ,修教于内,生[[周成王|太子诵]]。</ref>
== [[齐丁公]] ==
[[File:齐丁公.jpg|缩略图|右|齐丁公|[http://s4.sinaimg.cn/bmiddle/49e00a46t86d7df944c93&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984b4040101am6i.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 [[ 姜伋]]'''
==='''[[齐丁公吕伋]](?-前975年),[[姜姓]],[[吕]]氏,[[名伋]],[[齐太公吕尚长子]],[[西周时期]]诸[[齐国第二代国君]],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传位于[[嫡次子]][[齐乙公吕得]]。[[齐丁公]]是[[崔姓]]和[[丁姓]]的[[始祖]]。'''===
[[周穆王元年]],历经[[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吕伋]],病重去世,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丁]]",[[周穆王]]便以[[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丁公]]"。[[吕伋]]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吕季]]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吕得]],并且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到[[崔邑]]生活,自己则与庶兄[[吕衡]]二人,继续留在[[周王室]],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齐乙公吕得]]继位后,与嫡兄[[吕季]]、庶兄[[吕衡]],共勤王室,使得[[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在位政绩'''===
===[[代周灭唐]]===
===[['''执掌虎贲''']]===
[[周成王]]在位期间,[[吕伋]]一直担任[[周朝]]的[[虎贲氏]]一职 ,[[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诵]]病重,于是会见诸侯,召见[[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吕伋]] 、百官之长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周成王]]去世后,太保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宫毛跟从齐侯[[吕伋]],二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百名勇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请 [[ 太子钊 ]] 进入侧室,作忧居的主人,丁卯这天,命令作册制定丧礼。
东周孔子《[[尚书·周书·顾命]]》:
== [[齐乙公]] ==
''' [[ 姜得]]''' [[File:齐乙公11.jpg|缩略图|左|齐乙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74064065&di=db594ef02fbff89a0291f0961112ad3c&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3.imgtn.bdimg.com%2Fit%2Fu%3D3753635303%2C322650216%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www.qulishi.com/renwu/qiyigong1/ 来自趣历史的图片]]] ==='''[[齐乙公]],姜姓,名得,又称[[叔乙]],[[齐国第三代君主]],[[齐丁公]]之子。[[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受位,但让位于其弟,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叔乙]]即位,是为[[齐乙公]]。'''=== ==='''人物生平'''=== [[齐乙公吕得]](?-前932 -前 ),[[姜姓]],[[吕氏]],[[名得]],[[齐丁公吕伋]]的[[嫡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代国君]],前975年―前932 在位。传位给儿子[[吕慈母]]<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32.htm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ref>。 。 [[齐乙公]] 在位 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吕得]]去世后,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乙]]",于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乙公]]。 ==='''家族成员'''=== 祖辈:[[吕尚]](祖父,[[齐太公]]) 父辈:[[吕伋]](父亲,[[齐丁公]])、[[邑姜]](姑姑,[[周武王后]]) 同辈:[[吕衡]](异母兄,卫国大司马)、[[吕季]](同母兄,[[周朝太傅]]) 子辈:[[吕高]](侄子,卫国少司马)、[[吕慈母]](儿子,[[齐癸公]]) 孙辈:[[聂芳]](侄孙,卫国卿大夫)、[[吕不辰]](孙子,[[齐哀公]])、[[吕静]](孙子,[[齐胡公]])、[[吕山]](孙子,[[齐献公]]) ==='''为政举措'''=== [[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典故轶事'''======'''[[吕季]]让位'''=== [[齐丁公]]去世后,此时[[吕伋]]的[[嫡长子]]、[[嫡次子]]和[[嫡三子]]皆已早亡,[[嫡四子吕季]]本该继位,可是[[吕季]]却选择放弃国君之位,将国家交给同母弟[[吕得]]治理,并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去[[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生活。后有子孙以"[[崔]]"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 [[齐癸公]] ==
''' [[ 姜慈母]]'''  [[齐癸公]],[[姜姓]],名[[慈母]],[[齐乙公]]之子。生平不详,大约卒于[[周懿王]]末年,其子公子[[不辰]]继位。 ==='''子女'''===  前年-前年 子:[[齐哀公]][[不辰]],继任其父[[齐癸公]]的君位。因[[纪国]]国君([[侯爵)]]向[[周夷王]]进谗,含冤而死。  子: [[齐胡公]][[静]],[[齐哀公]]的异母弟。继任其异母兄[[齐哀公]]的君  子:[[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将[[胡公]]所有儿子全部驱逐出境。
== [[齐哀公]] ==
[[File:齐哀公.jpg|缩略图|右|齐哀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845123600&di=d3e976200b978f2f5fb6dafcc8ac953d&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s.chinaiiss.com%2Fattachment%2Fblog%2F201506%2F10%2F074948_610.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145050102vsx3.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 姜不辰]]''' ===''' [[齐哀公]](-前867年),姜姓,吕氏,名[[不辰]],[[齐癸公之子]]。'''=== [[哀公]]不辰荒淫失政,与邻国冲突不断。[[周夷王]]时,[[纪侯姜靖公]]在[[夷王]]面前说[[姜不辰]]坏话,[[夷王]]烹杀[[姜不辰]],又立他的异母弟[[姜静]]为齐君,就是[[齐胡公]]。 事实上[[纪侯]]密告[[周夷王]]的内容是什么,史书无一字记载成为千古谜案,何事能导致[[周天子]]勃然大怒利用诸侯聚会当众烹杀。然而2009年[[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的发掘,有可能回答此一谜团。该地点发现一密集居住的小城,同时有诸多怪异现象发掘出土,例如极小的城池中出土数件[[西周时期]]铭文青铜器并牵连至[[姜子牙]]后代,以及一位将军拥有诸侯等级大墓葬,多数现象显示当地有过不平凡的故事,然而最瞩目是发现一座只有[[周天子]]都城才能有的祭天祭台,可能就是[[齐国]]密造导致被天子认为有谋逆篡位之心,而[[纪侯]]密告的可能就是此事<ref>[http://www.sdsqw.cn/region/criticism/201003/article_10524.html 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定位初探],山东省情网</ref>。 ==='''人物生平'''=== 在位起讫: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68年。 出生地:[[营丘]]( 今[[山东临淄]]/ 一说 [[昌乐]])。 立都:[[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 [[齐哀公]]是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三任王[[吕得]],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四任王[[吕慈母]]。 [[齐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齐癸公]]死后,其儿子吕 辰继承王位,为[[齐哀公]]。[[周懿王]]时,[[纪侯]](纪国的国君) 在[[周王]] 进谗言,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 [[齐哀公十二 -前863 ]](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 的[[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其死后,他的异母弟[[吕静]]继承王位,为[[齐胡公]]。 ==='''家族'''=== 父:[[齐癸公]][[姜慈母]]。 母:不详,生[[齐哀公姜不辰]]、[[齐献公姜山]]。  异母弟: [[齐胡公静]],[[齐哀公]]的异母弟。继任其异母兄[[齐哀公]]的爵  同母弟:[[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尽逐[[胡公]]之子。 ==='''历史评价'''=== 宋忠:"[[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 [[齐胡公]] ==
 [[File:齐胡公11.jpg|缩略图|左|齐胡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569632&di=132338d7b4e5c1900d3d4b1f1d0704b6&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binzhou.sdnews.com.cn%2Fwh%2F201501%2FW020150130485268367768.jpg 原图链接][http://binzhou.sdnews.com.cn/wh/201501/t20150130_1842346_1.htm 来自鲁网的图片]]] ''' [[ 姜静]]'''  [[齐胡公]],[[姜姓]],原名[[吕静]],是[[姜齐]]的第六任国君,[[齐哀公]]之弟。 [[纪国]]向[[周天子]]进谗言,[[周夷王]]把[[齐哀公]]烹杀,立[[公子静]]为君,是为[[胡公]]。为防[[纪国]]暗算, 前862年-前860年 [[齐胡公]]从[[营丘]]([[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 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齐人]]颇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是为[[齐献公]]。 ==='''[[家族]]'''=== 兄:[[齐哀公]],因[[纪国]]侯爵向[[周夷王]]进谗,被[[周朝]]烹杀,含冤而死。 弟:[[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也是[[齐胡公]]的异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将[[胡公]]所有儿子全部驱逐出境。  子女:[[齐胡公]]之子们 位3年后来[[齐厉公]]之乱被[[齐人]]迎回[[齐国]],全部战死。
== [[齐献公]] ==
''' [[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献公]],[[姜姓]],吕氏,名山,是[[齐癸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山]]。 ==='''人物生平'''===  [[齐献公]],[[姜姓]],吕氏,名山,是[[齐癸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山]]。[[齐癸公]]死后,公子山的同母兄长公子[[不辰]]继位,是为[[齐哀公]]。 当时[[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进谗言陷害[[齐哀公]],[[周夷王]]于是烹杀(古代一种酷刑,施刑者将犯人衣服脱光,推入一个如成人般高的大锅中,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因灼伤而死,有些甚至全身烧焦)[[齐哀公]],并改立[[齐哀公]]异母弟[[公子静]]为君,是为[[齐胡公]]。[[齐胡公]]继位后,将都城从[[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区)迁到[[薄姑]](今[[山东省临淄]]区西北五十里处)。 [[公子山]]怨恨[[齐胡公]],便与自己的党徒率领[[营丘]]人袭击攻杀[[齐胡公]],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将[[齐胡公]]诸子尽数驱逐出[[齐国]],就此将都城由[[薄姑]]迁回[[营丘]],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临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 [[齐献公]]九年(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公子寿]]继位,是为[[齐武公]]。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 [[齐武公]]==
''' [[ 姜寿]]''' 前850  [[齐武公]](前849 年-前825年 位26 位),[[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寿,[[齐献公]]之子,[[姜后]]之父。[[齐武公]]二十五年,嫁女[[周宣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齐厉公]][[吕无忌]]即位。 [[武公]]十年(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国历史始有准确纪年,在这之前,诸侯 代错乱,至《[[史记]]》亦不能免。 相关史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 
== [[齐厉公]] ==
''' [[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厉公]],[[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无忌]],[[齐武公]]之子,[[周宣王]]之妻舅,[[姜后]]之兄,[[齐国]]第九位国君。 '''人物生平'''  公元前824年即位,[[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齐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 [[齐文公]] ==
''' [[ 姜赤]]'''  [[齐文公]](前815年-前804年),[[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赤,[[齐厉公]]之子,[[晋穆侯]]的岳父,[[晋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 '''人物生平''' [[齐文公]],姜姓,吕氏,名赤,[[齐厉公]]之子。[[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 他当上国君之后 ,接受他父亲的教训,小心谨慎地处理国政,[[齐国]]政局渐趋平稳,[[西周]]后期[[齐国]]公室的内乱终于告一段落。[[吕赤]]死后因而得了一个良谥"文",称为[[齐文公]]。 大事年表 前815年- 丙戌 [[周宣王]]十三年 [[齐文公]]元年 前808年 癸巳 [[周宣王]]二十年 [[齐文公]]八年 [[晋穆侯]]取齐女为夫人。  前804年 在位12 丁酉 [[周宣王]]二十四年 [[齐文公]]十二年 [[齐文公]][[吕赤]]卒,子[[吕脱]](一作说)立,是为[[成公]]。(据《[[竹书纪年]]》、 《[[齐太公世家]]》)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文公]]十二 卒,子成公脱立。
== [[齐成公]] ==
 [[File:齐成公11.jpg|缩略图|右|齐成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75652735&di=6b81f583deb261a78adcca07bdd0933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377adab44aed2e731348dfff8b01a18b86d6fa44.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a61672e499215bffff3bad5&fromModule=articleMoreRecommend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姜脱]]'''  [[齐成公]],[[华夏族]], 姓,本名吕 ,[[齐文公]][[吕赤]]之子。 ''' 人物生平''' 《[[史记]]》对他无太多记载,[[周宣王]]二十四年(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十二年(丁酉,公元前804年),[[齐文公]]死后,其儿子[[吕脱]]继承爵位,为[[齐成公]]。[[周宣王]]三十三年( 一说姜说公元前795年) ,[[成公]]在位九年卒,子[[齐庄公]][[吕购]]即位。  在位起讫:公元 前803年- 公元 前795年 在位9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795年 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年号:(戊戌,公元前803年)。 [[吕脱]],姓吕名[[脱]],一说名为说,又称[[齐成公]]。[[中国]][[西周]]时代[[齐国]]的第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九任君主[[吕无忌]],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十任君主[[吕赤]]。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成公]]九 卒,子[[庄公购]]立。'''
== [[齐前庄公]] ==
 [[File:齐前庄公11.jpg|缩略图|左|齐前庄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976948249&di=683ec96108729d7a39d5c015c525a55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83025aafa40f4bfb811fc7870f4f78f0f6361811.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e0a309bf55830b7890c7b8d5&fromModule=articleMoreRecommend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 [[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吕购]],姜姓,吕氏,名购,[[齐国]]第十二代国君,在位六十四年,[[齐文公]]之孙,[[齐成公]]之子。 [[吕购]]在位64年,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使得刚刚经历了长达70年内乱的[[齐国]],得以在长时间稳定的情况下恢复元气。 [[吕购]]晚年基本使[[齐国]]处于小霸的地位,为[[齐僖公]]主盟诸侯、齐[[襄公]]灭[[纪国]]报哀公被烹之仇、[[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吕购]]算得上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人物简介''' [[吕购]],姜姓,吕氏,名购,又称[[齐庄公]]。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的第十二任国君。他的祖父是[[齐国]]第十任国君[[吕赤]],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十一任国君[[吕脱]]。 [[齐成公]]九年(丙午,公元前795年),[[齐成公]]死后,其儿子[[吕购]]继承君位,为[[齐庄公]]。[[齐前庄公]]继位之彰,[[齐国]]内廷动荡不安,曾两度迁都([[薄姑]]、[[临淄]]),使得[[齐国]]元气大伤。[[齐庄公]]时期,[[齐国]]开始进入休养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观。[[吕购]]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庄公]]六十四年(庚戍,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的[[齐庄公]]去世,其子[[吕禄甫]]继承君位,为[[齐僖公]]。 '''人物生平''' 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齐国]][[庄僖]]小霸起始于,[[齐前庄公]]晚年,[[吕购]]在位64年,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因此[[齐国]]在他的发展下,从衰落中迅速崛起,为[[齐僖公]]、[[齐襄公]]开疆拓土打下基础,更为[[齐桓公]]首霸中原的奠定根基。 中国历史中称霸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所以国家的富强是称霸的基础。[[齐国]]是[[西周]]间诸侯国中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此为小霸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一)[[ 庄]]、[[僖]]均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略 据史料记载,自[[太公]]封齐建国以来,[[齐国]]一直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即"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又说:"[[太公]]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齐国]]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地区建国,人口稀少,[[太公]]因地制宜,发展鱼盐业、纺织手工业、商业开发。由于基本政策的务实、开放,"人民多归齐"。[[齐国]]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到[[齐庄公]]、[[僖公]]当政时期,进一步发挥了这些优势,聚天下人才,开富国之源。使[[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繁荣、国势强盛。 (二)长期稳定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使经济迅速发展。政权不稳定、社会动荡,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齐庄公]]、[[僖公]]父子当权前后共有一百余年的时间。[[庄公]]在位64年,是[[齐国当]]权最长的国君。他是一位英明、有为、能干的国君,以他稳定的政策,给[[齐国]]创造了一个大发展的环境。此后,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国道路走了下去,他们父子相继统治[[齐国]]近百年,在这相对稳定的时期,抓往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得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诸侯国之间有了相对较强的实力,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自由民。[[齐国]]的自由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齐国]]的政策比较开放,周围的自由民到[[齐国]]来经商、务工、务农。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奴隶不断斗争而获得自由。[[姜太公]]建国时的"因俗、简礼",其中就有奴隶主保留了使用奴隶的旧风俗。据[[杨向奎]]先生考证,《[[周礼]]》一书是[[齐国]]人根据[[齐国]]原始档案写成的,其中记述了井田制,井田制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隶耕种,井田制实行的过程,逐步将土地划成方块分给农奴耕种,使原来的奴隶获得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周礼·小司徒]]》说:"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说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户的耕种。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的发展,当时农业称为"本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手工业、鱼、盐等各行业的发展,从而使[[齐国]]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历史评价''' [[史伯]]:"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吕购]]),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吕购]]、[[吕禄甫]])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相关史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 [[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卒,[[子厘公]][[禄甫]]立。
== [[齐厘公]] ==
[[File:齐厘公11.jpg|缩略图|右|齐厘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023223943&di=d7689569bf19aed987b00ee6d5ab98ec&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203fb80e7bec54e731a242cdb5389b504ec26a92.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16fee1f3a20892c734babfd5&fromModule=articleMoreRecommend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 [[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厘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人物生平''' [[齐僖公]]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冬天,[[齐僖公]]与[[郑国]]国君[[郑庄公]]在石门会盟,此次会盟是为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齐僖公]]十四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五月辛酉日,[[齐僖公]]与[[鲁国]]国君[[鲁隐公]]在艾地结盟 ,开始和[[鲁国]]结好。 [[齐僖公]]十五年([[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夏天,[[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访问[[鲁国]],以巩固艾地结盟之事。 [[齐僖公]]十六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齐僖公]]准备要[[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确定结盟日期。 [[齐僖公]]最终让[[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同年七月庚午,[[齐僖公]]与[[宋国]]国君[[宋殇公]]、[[卫国]]国君[[卫宣公]]在[[温地]]会见,并在瓦屋结盟 ,使其丢弃东门战役的旧怨。八月丙戌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使者朝觐[[周桓王]]。 冬季,[[齐僖公]]派人来到[[鲁国]],告知[[鲁隐公]][[宋]]、[[卫]]、[[郑]]三国讲和之事。[[鲁隐公]]派大臣[[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岂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动!" [[齐僖公]]十七年([[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冬天,[[齐僖公]]和[[鲁隐公]]在防地会面,策划攻打[[宋国]]。 '''[[讨郕伐许]]''' [[齐僖公]]十八年([[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二月(一作正月),[[齐僖公]]在[[中丘]]会见[[鲁隐公]]、[[郑庄公]]。 二月二十五日,三方在邓地结盟,决定出兵日期。 十月壬午日,[[齐僖公]]与[[郑庄公]]因[[郕国]]违背[[周天子]]会师攻打[[宋国]]的命令 ,于是派出联军攻打并攻进[[郕国]]。 [[齐僖公]]十九年([[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七月,[[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攻打[[许国]]。七月初一日,军队汇合攻打[[许城]]。七月初三日,便占领[[许国]]。[[许国]]国君[[许庄公]]逃亡到[[卫国]]。 [[齐僖公]]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没有接受,而是把[[许国]]的领土送给[[郑庄公]]。 [[齐僖公]]二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国]]太宰[[华督]]弑杀[[宋殇公]]。 同年三月,[[齐僖公]]和[[鲁国]]国君[[鲁桓公]]、[[陈国]]国君[[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 '''嫁女求援''' [[齐僖公]]二十二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正月,[[齐僖公]]和[[鲁桓公]]在[[嬴地]]会见,与[[鲁桓公]]订婚,女儿[[文姜]]嫁给他。 同年夏天,[[齐僖公]]与[[卫宣公]]在[[蒲地]]只是会谈,没有结盟。 七月,[[鲁桓公]]派[[公子翚]]到[[齐国]]迎接[[文姜]]。 九月,[[齐僖公]]护送[[文姜]]出嫁,到达欢地。当时凡是本国的公室女子出嫁到同等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姐妹,就由[[上卿]]护送她,以表示对前代国君的尊敬。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就由[[下卿]]护送她。出嫁到大国,即便是国君的女儿,也由[[上卿]]护送她。嫁给[[周天子]],就由各位大臣都去护送,国君不亲自护送。出嫁到小国,就由[[上大夫]]护送她。而[[齐僖公]]却亲自护送,因此世人认为[[齐僖公]]此举不合乎于礼。 [[文姜]]到[[鲁国]]后,[[齐僖公]]于同年冬天,派[[夷仲年]]到[[鲁国]]访问,并探望[[文姜]]。 [[齐僖公]]二十四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夏季,[[齐僖公]]和[[郑庄公]]访问[[纪国]],想要乘机袭击[[纪国]]。结果[[纪国]]人发觉,于是此事作罢。 [[齐僖公]]二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援。[[郑国]]派遣[[太子忽]]率军援救[[齐国]],六月,[[太子忽]]大败戎军,俘虏戎军两位主帅[[大良]]和[[少良]],斩首带甲戎军三百人首级,献给[[齐国]]。 [[齐僖公]]要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说:"[[郑国]]小[[齐国]]大,不是我能般配的。"于是谢绝[[齐僖公]]。 '''攻战去世''' [[齐僖公]]二十六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秋天,[[齐僖公]]联合[[郑国]]、[[卫国]]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齐僖公]]二十九年([[鲁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鲁国]],与鲁军在[[郎地]]交战。 [[齐僖公]]三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正月,[[齐僖公]]与[[卫国]]、[[郑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 [[齐僖公]]三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二月己巳日,[[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燕国]]攻打[[鲁国]],结果四国联军兵败。 同年,[[夷仲年]]去世。[[夷仲年]]之子名叫[[公孙无知]],[[齐僖公]]很宠爱[[公孙无知]],[[公孙无知]]的俸禄、服饰、生活待遇都和太子同等。 [[齐僖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蔡国]]、[[陈国]]攻打[[郑国]], [[郑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 。 同年十二月丁巳日,[[齐僖公]]去世 ,[[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为政举措''' [[齐僖公]]在位时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 ,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 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 ,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 ,与[[郑国]]击败[[狄戎]] ,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历史评价''' [[鲁隐公]]:"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齐前庄公]]、[[齐僖公]])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史籍记载''' 《[[左传]]》隐公三年至[[桓公]]十四年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 [[齐襄公]] ==
[[File:齐襄公11.jpg|缩略图|左|齐襄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023623463&di=b50759dabad301fe099cdfa93a0fc1ad&imgtype=0&src=http%3A%2F%2Fe.baijiachang.com%2Fueditor%2Fphp%2Fupload%2Fimage%2F20151020%2F1445332087901515.png 原图链接][http://baijiacang.cn/index.php/cms/detail/52 来自 360搜姓氏列表索 的图片]]] ''' [[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襄公]]'''({{bd||约前729年|前686年||J姜}}),'''姜'''姓,名'''诸儿''',[[齐僖公]]的儿子、[[齐桓公]]的哥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间,国力渐强,曾攻伐[[衞国]]、[[鲁国]]、[[郑国]]。在位期间[[执政]]为[[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无道,杀戮无辜。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令[[公子彭生|彭生]]杀害[[鲁桓公]],而后[[齐襄公]]杀了[[彭生]]以向[[鲁国]]交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惊恐中遗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发动[[兵变]],[[襄公]]躲起来,却因被看见一只脚而被逮,为[[连称]]、[[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即位。<ref>《春秋左氏传》庄公·八年</ref>
== [[齐前废公]] ==
''' [[ 姜无知]]([[公孙无知]])({{bd|前729年||前685年||J姜}})姜姓,名无知,是[[齐前庄公]]之孙,[[齐僖公]]同母弟[[齐仲年]]的[[遗腹子]]。'''(  [[ 公孙无知) ]]甚得[[僖公]]的宠爱。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大夫]][[连称]]、[[管至父]]杀[[齐襄公]],立其堂弟[[无知]]即位。[[齐大夫]][[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奔[[莒国]]([[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则协助[[公子纠]]奔[[鲁国]]。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国君无知与大夫[[连称]]<ref>《[[春秋]]》记载:“齐人杀无知。”《[[左传]]》云:“雍廪杀无知”,[[杜预]]曰:“雍廪,齐大夫”。</ref>,[[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山东淄博]]东)即位,为[[齐桓公]]。
== [[齐桓公]] ==
''' [[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 ''[[齐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位)''' [[齐桓公]](约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 前685 年- 前643年 在位,[[春秋时期]]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莒国]]人 位43 [[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 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 。
== [[齐中废公]] ==
 [[File:齐中废公.jpg|缩略图|右|齐中废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7015402&di=0eee060b7eb22bf0a724e0f9d9e77ad3&imgtype=0&src=http%3A%2F%2Fp8.qhmsg.com%2Ft011d657b02e6ee176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doc/5301863-5536639.html 来自360百科的图片]]] ''' [[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中废公]],[[姜姓]],吕氏,名[[无诡]],一作无亏,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43年即桓公四十三年十月,[[齐桓公]]病逝,诸公子争夺君位,[[齐桓公]]死后,在[[易牙]]、[[竖刁]](又作竖刀、寺人貂)的支持下,杀群吏,逐走诸公子,于此年十二月即位为国君。 ==='''人物生平'''=== 即位三月后,[[易牙]]、[[竖刁]]等人因臭名昭著,无诡亦不得人心,皆被[[大夫]][[高子]],[[国子]]杀死。[[齐桓公]]生前曾将[[太子昭]]托付于[[宋襄公]],[[桓公]]死后,[[太子昭]]不得即位,遂奔宋。[[齐中废公]][[吕无诡]]死后,[[宋襄公]]率本国及[[邾]]、[[曹]]两国军队送[[太子昭]]回国,即位为国君,是为[[齐孝公]]。[[齐中废公]][[无诡]]因在位时间短暂而没有谥号。 ==='''生平事迹'''=== [[无诡]]的父亲[[齐桓公]]是很有作为的国君,在位43年间(前685-前643),重用[[管仲]]、[[鲍叔]]、[[隰朋]]、[[高傒]]等人内修法政,外行义兵,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桓公]]在位时便确立[[公子昭]]为太子,因此[[吕无诡]]和他其他的兄弟一样本没有机会成为国君,但是[[齐桓公]]在[[管仲]]死后信任三个宠臣,分别是[[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易牙]]与[[吕无诡]]关系亲密,每每与[[竖刁]]在[[桓公]]面前称赞[[无诡]],于是[[桓公]]对其宠爱有加,[[无诡]]得意培植自己的势力。[[桓公]]四十三年即前643年秋,[[齐桓公]]病危,诸公子得知消息后于宫外互相攻伐,[[齐桓公]]无人照顾,遂于这年十月死去。到了十月,[[无诡]]才在[[竖刁]]、[[易牙]]的支持下,通过杀戮反对自己的大臣,驱逐与自己争夺君位的公子,如愿以偿得即位。[[无诡]]将[[齐桓公]]的尸体收殓入棺,此时[[桓公]]已死了六十七天,尸体腐烂生蛆虫,都爬到宫门之外了。 [[无诡]]虽然即位为国君,但来路不正,他的支持者[[易牙]][[竖刁]]又是大臣们所不齿的小人,因此很快就被[[齐国]][[大夫]][[高子]]、[[国子]]杀死。在位仅仅三个月。 ==='''影响意义'''=== [[齐国]]是春秋五霸中首个称霸的超级大国, 但是在[[齐桓公]]死后却因五个儿子争斗而由盛转衰,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而在[[齐国]]公子争斗不休的同时,[[齐国]]的[[大夫]]权臣势力越来越强大,渐渐主宰了[[齐国]]军政,这种现象与[[春秋晚期]]的[[晋国]]相似。[[齐国]]骤然衰落使得国际间产生了霸权真空,这对西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甚至是处于四战之地最不该妄想的[[宋国]]都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败给[[楚国]],郁郁而终。之后的[[宋国]]自保尚不及,更别说称霸了。漫长霸权的争夺转向于[[晋国]]、[[楚国]]之间,这期间还掺杂着[[秦国]]向东发展的需求。[[晋国]]与[[楚国]]经过长达近一个多世纪,而[[齐国]]虽始终为东方大国,但再也没有[[桓公]]“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徙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乘车之会六,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了。
== [[齐孝公]] ==
 [[File:齐孝公.jpg|缩略图|左|齐孝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7275751&di=420e35ec3c71a4e100f900b2816a543a&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b219ebc4b74543a94dc6ec0912178a82b8011411.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97c8e264607a102f5c2c2d8&fromModule=articleMoreRecommend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 [[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孝公]](?—前633年),[[姜姓]],吕氏,名[[昭]]。[[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之子,母[[郑姬]]。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史记]]》载[[孝公]]死后,[[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但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矛盾。 ==='''有恃无恐的典故'''=== [[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夏, [[鲁国]]大饥,[[齐孝公]]趁机攻鲁。[[鲁大夫]][[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遭遇[[孝公]],以牛羊、酒食 犒劳齐国军队。 《[[古文观止]]》一篇文章,描述两人的对白: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孝公]]无言以对,班师回家。
== [[齐昭公]] ==
 [[File:齐昭公.jpg|缩略图|右|齐昭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7842315&di=e896b1d5565bc2862d394d80276447b6&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0924%2F20110924094945-1461385984.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h8732004.htm?sp=Snext&sp=l146636743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 [[ 姜潘]]'''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在位起讫:公元 前632年- 公元前613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 前613年   出生地:[[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年号:(己丑,公元前632年)。 ==='''生平简介'''=== [[齐桓公]]四十三年(戊寅,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的[[齐桓公]]病重,权臣[[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乘他病重将他禁锢于室,并筑高墙不准任何人接近他。[[太子吕昭]]为避免受到迫害,逃往[[宋国]]。[[齐桓公]]的另外四个儿子[[公子无诡]]、[[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同年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子无诡]]被[[易牙]]等权臣拥立为国君,他才将早已腐烂的[[齐桓公]]下葬。 [[齐孝公]]元年(己卯,公元前642年)春,[[太子吕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同年三月,[[齐国]]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国]]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公子无诡]],迎[[立太子吕昭]]。但其余三公子的追随者却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吕昭]]再度逃回[[宋国]]。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为[[齐孝公]]。 [[齐孝公]]十年(戊子,公元前633年),在位10年的[[齐孝公]]死,他的异母弟弟[[吕潘]]杀太子嗣位,是为[[齐昭公]]。即位后的他,于次年与[[晋文公]]联师战楚于[[城濮]],[[晋文公]]会[[齐]],[[宋]]、[[鲁]],[[蔡]]、[[郑]]、[[卫]],[[莒]]八国之君盟于践土,结为同盟。 [[齐昭公]]二十年(戊申,公元613年), 在位20年 的[[齐昭公]]死,其儿子[[吕舍]]继承五位,为[[齐废后公]]。同年,[[齐昭公]]的异母弟弟[[吕商人]]杀[[吕舍]]自立为君,为[[齐懿公]]。
== [[齐后废公]] ==
 ''' [[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后废公]],[[姜姓]],吕氏,名[[舍]],[[齐昭公]]之子。[[昭公]]二十年(613年)在位,仅五个月,[[昭公]]之弟[[吕商人]]于十月弑[[吕舍]]自立,是为[[齐懿公]]。 ==='''史料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为齐君。舍之母无宠於[[昭公]],国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百姓说。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即与众十月即墓上弑齐君舍,而[[商人]]自立,是为[[懿公]]。<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32.htm 齐太公世家],国学网</ref>
== [[齐懿公]] ==
 [[File:齐懿公.jpg|缩略图|左|齐懿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8961779&di=a515a21d902a62f4f455c670d967c3e0&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921%2F00d73146a12d47e685d6b7f8c1da4c5d.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55239674_531353 来自搜狐的图片]]] ''' [[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懿公]],[[姜姓]],名[[商人]],[[齐桓公]]之子、母亲为[[密姬]]。[[桓公]]在世时,[[商人]]与[[大夫]][[邴原]]争[[田邑]]之界,[[管仲]]以[[商人]]理屈,将田断归邴氏,[[商人]]衔恨于心。[[桓公]]去世,六公子[[无亏]]、[[齐孝公昭]]、[[齐昭公潘]]、[[齐懿公商人]]、[[齐惠公元]]、[[公子雍]],争立相攻,[[竖刁]]、[[易牙]]拥立[[公子无亏]]([[无诡]])。[[齐桓公]]横尸在床,蛆出于户。 [[齐昭公]]死后,其子被[[公子商人]]杀死,[[公子商人]]即位,是为[[齐懿公]]。后尽夺邴氏之田,掘邴原尸而刖之,又恨[[管仲]],削其家封邑。[[齐懿公]]好色,淫欲宫中,夺参乘(马车的车夫)庸职之妻。[[邴原]]之子[[邴歜]]怀恨在心,[[和懿公]]参乘庸职合谋,[[乘懿公]]出游杀之,归告[[齐祖庙]],从容出逃。齐人恨懿公骄恣,废其子而迎[[公子元]]于卫,称[[齐惠公]]。 ==人物生平== [[齐懿公]]是[[齐桓公]]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 [[桓公]]在位时指定[[郑姬]]所生的[[公子昭]]为太子,并将他嘱托给[[宋襄公]]。但是[[桓公]]的另外四个儿子各立党羽,都觊觎着国君宝座。这四个人分别是[[公子无诡]]、[[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秋,诸公子得知[[桓公]]病危,遂于攻门之外展开厮杀,[[桓公]]无人照看,于当年十月在疾病与饥饿中死去。[[桓公]]死去六十七天之后,[[公子无诡]]凭借[[易牙]]、[[竖刁]]等人的血腥屠杀终于得以即位,是为[[齐中废公]]。[[商人]]和其他公子一样,被迫出逃国外寻求军事援助。三个月后,[[太子昭]]在[[宋襄公]]的军事支援下杀回[[齐国]],[[齐大夫]][[高]]、[[国]]两家攻杀[[无诡]],[[太子昭]]即位,是为[[齐孝公]]。[[齐孝公]]在位十年病逝,[[公子潘]]与[[齐桓公]]生前宠臣[[卫公子]]开方杀死[[孝公]]儿子,即位为国君,是为[[齐昭公]]。 大概在[[齐昭公]]时代或者是[[齐孝公]]时代,[[公子商人]]回到了[[齐国]],并密切注视着国内形势,同时结交贤士,取悦于百姓,始终没有放弃抢夺君位的野心。公元前613年5月,在位十九年的[[齐昭公]]逝世,其子[[吕舍]]母亲本就不受[[昭公]]宠爱,又得不到大夫们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公子商人]]便在当年十月,于[[齐昭公]]的葬礼上杀死[[吕舍]],如愿以偿地即位为国君,是为[[齐懿公]]。从父亲死去(前643年10月)到自己即位(前613年10月),[[齐懿公]]足足经历30年的漫长等待。 即位之后,[[齐懿公]]所作所为令国人大失所望,据《[[史记]]》记载,在[[齐懿公]]为公子时,曾经与[[邴歜]]之父[[邴原]]争夺[[采邑]],失败,因此含恨在心,等到即位以后,[[邴原]]早已死去,[[懿公]]遂掘其坟而断尸足,又亲信了[[邴歜]]的花言巧语,把[[邴歜]]安排为自己的[[车夫]];另外,[[阎职]](一作雍职)有妻貌美,[[懿公]]便把他的妻子纳入宫中自行淫乐,而用[[阎职]]司其骖乘(国君出行时随从于两侧和后方的马车谓之骖)之职,这种颟顸的行为无异于在身边携带了两颗定时炸弹。 [[齐懿公]]四年,公元前609年春天,出行至申池,在泡温泉之时,两个车夫互相戏谑,[[阎职]]称呼[[邴歜]]道:"断足子!",邴歜回敬道:"夺妻者!"结果此二人同时羞愧难当,对[[齐懿公]]的仇恨在压抑许久之后瞬间爆发。之后,两人在归途中与马车之上杀死[[齐懿公]]。[[齐懿公]]死后,国人怨他生前骄恣无道,便废掉他的儿子,迎接当初在诸公子争斗中失败,逃往[[卫国]]的[[公子元]]回国即位为君,这就是[[桓公]]儿子中第五个成为国君的[[齐惠公]]。 ==='''家族成员'''=== 祖先:[[齐太公]][[吕望]] 祖父:[[齐厘公]] 父亲:[[齐桓公]] 母亲:[[密姬]] 兄弟:[[齐中废公]][[吕无诡]] [[齐孝公]][[吕昭]] [[齐昭公]][[吕潘]] [[齐惠公]][[吕元]] 子女:有子,名不详 ==='''历史影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初,[[晋国]]的[[晋献公]]死后便因诸子争斗而造成将近二十年的动乱。[[齐国]]这个春秋五霸中首个称霸的超级大国在[[桓公]]死后却同样出现了诸公子争斗的情况,而这场内斗持续的时间却比[[晋国]][[骊姬之乱]]还要长。[[齐国]]由盛转衰,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同时,[[齐国]]的[[大夫]]权臣势力越来越强大,当诸公子内斗时代结束后,新的内斗又接踵而至,权臣大夫们渐渐主宰了[[齐国]]军政,这种现象与[[春秋晚期]]的[[晋国]]相似。[[齐国]]骤然衰落使得国际间产生了霸权真空,这对西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甚至是处于四战之地最不该妄想的[[宋国]]都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败给[[楚国]],郁郁而终。之后的[[宋国]]自保尚不及,更别说称霸了。漫长霸权的争夺转向于[[晋国]]、[[楚国]]之间,这期间还掺杂着[[秦国]]向东发展的需求。[[晋国]]与[[楚国]]经过长达近一个多世纪,而[[齐国]]虽始终为东方大国,但再也没有[[桓公]]"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徙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乘车之会六,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了。
== [[齐惠公]] ==
 [[File:齐惠公.jpg|缩略图|左|齐惠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9366904&di=0ae47704c8e6077f7fa2607ddcf7ef16&imgtype=0&src=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47%2F85%2F20200000028806149190858093744_140.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a2_47_85_20200000028806149190858093744_jpg.html&prd=so_tupian 来自互动百科的图片]]] ''' [[ 姜元]]''' [[齐惠公]],姜姓,吕氏,名[[元]],[[齐桓公]]之子[[公子元]],[[公子无亏]]、[[齐孝公]]、[[齐昭公]]、[[齐懿公]]之弟,在位十年( 前608年- 前599年 )。  前609年,齐邴原、阎职杀[[懿公]]而逃,齐人共立[[惠公]],次年即位。前599年,[[惠公]]卒,子齐顷公无野继位。 位10 位时有[[大夫]][[崔杼]]受宠幸,[[惠公]]死后,[[国氏]]、[[高氏]]逐之,奔卫。后来[[崔杼]]扶立[[齐庄公]][[齐惠公]]因躲避[[齐国]]内乱,逃往[[卫国]]。其弟[[齐懿公]]即位后,非常骄横,人心不归附。所以[[齐懿公]]被[[丙戎]]和[[庸职]]杀死后,[[齐国]]人废[[黜懿公]]之子而从[[卫国]]迎接[[公子元]]回齐,是为[[齐惠公]]。在位十 至公元前599年,[[齐惠公]]死,其子[[齐顷公]]无野继位。当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宠幸,等到[[惠公]]死后,[[高氏]]、[[国氏]]怕受他胁迫,把[[崔杼]]驱逐出国,[[崔杼]]便逃到[[卫国]]。后来[[崔杼]]扶立[[齐庄公]]即位。 ==='''编年纪事'''=== [[懿公]]之立,骄,民不附。齐人废其子而迎[[公子元]]於卫,立之,是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史记·齐太公世家]]》)  前608年 [[齐惠公]]元年 春,[[鲁公子]][[遂]]来齐迎妇[[姜氏]]归。夏,季孙行父来齐纳赂请会。(《[[左传]]》) 夏,[[齐惠公]],[[鲁宣公]]会于[[平州]]([[山东莱]]芜),齐人取济西之田,[[襄仲]]为立公故,以赂齐也。(《[[左传]]》) 前606年 [[齐惠公]]三年 秋,[[赤狄]](居[[山西长治]])侵齐。 (《[[左传]]》) 前605年 [[齐惠公]]四年 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山东临沂]]西),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行礼? (《[[左传]]》) 夏,[[赤狄]]侵齐。(《[[左传]]》) 秋,[[鲁宣公]]访齐。 (《[[左传]]》) 前604年 [[齐惠公]]五年 春,[[鲁宣公]]聘齐,[[齐大夫]][[高固]]使[[齐侯]]阻止[[宣公]],迫使[[宣公]]以鲁女[[叔姬]]与[[高固]]为婚。秋九月,[[齐高]]固往鲁迎娶[[叔姬]]。冬,齐高固携妇子[[叔姬]]行"反马"之礼。(《[[左传]]》) 前602年 [[齐惠公]]七年 夏,公会齐侯伐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左传]]》) 前599年 [[齐惠公]]十年 春,公如齐。[[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左传]]》) 夏,[[齐惠公]]卒。[[崔杼]]有宠於[[惠公]],[[高]]、[[国]]畏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卫。(《[[左传]]》) 六月,鲁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秋,季孙行父如齐行聘。冬,齐侯使国佐如鲁报聘。(《[[左传]]》) 
== [[齐顷公]] ==
 ''' [[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File:齐顷公.jpg|缩略图|右|齐顷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49792012&di=cfe61af86f59fbd9f33aefd8b0aa1d1d&imgtype=0&src=http%3A%2F%2Fpic.makepolo.net%2Fnews%2Fallimg%2F20161230%2F1483086167696436.jpg 前598 原图链接][http://news.makepolo.com/6964201.html 来自马可资讯的图片]]][[齐顷公]],[[姜姓]],名[[无野]],[[齐惠公]]之子。前592年春季,[[晋景公]]派遣[[郤克]]到[[齐国]]参加盟会。[[齐顷公]]用帷幕遮住妇人让她观看。[[郤克]]跛行登上台阶,那妇人在房里笑起来。[[郤克]]生气,出来发誓说:“不报复这次耻辱,就不能渡过黄河!”《[[春秋]]》[[谷梁传]]这样说:“齐之患,必自此始矣!”前589年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山东泰安]]东南),宠臣卢蒲就癸被杀,顷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东泰安]]境内)。前589年顷公在鞍之战大败,[[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差点被俘,幸得大臣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得以逃走。[[宋代]][[曾巩]]《[[登华山]]》诗:“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后来[[齐国]]国势趋衰。[[齐顷公]]变得低调内敛,周济穷人,照顾鳏寡,颇得民心。 在位期间执政为[[高固]]、[[国佐]]。 姬妾声孟子,生有[[齐顷公]]的继承人[[齐灵公]]。 ==='''人物生平'''=== [[齐顷公]]八年(公元前591年),[[晋国]]攻打[[齐国]],迫使[[齐顷公]]派[[公子强]]到[[晋国]]做人质,晋军这才撤离。 [[齐顷公]],姜姓,吕氏,名[[无野]],是[[齐桓公]]之孙,[[齐惠公]]之子。[[齐惠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去世,无野继任[[齐国]]国君之位,是为[[齐顷公]]。 [[齐顷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春天,[[晋国]]派遣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母亲[[萧同叔子]]藏在帷中观看他。[[郤克]]跛而登阶,[[萧同叔子]]嘲笑他。[[郤克]]说:"不报此辱,不再渡河!"回国后,请求讨伐[[齐国]],[[晋景公]]不允许。[[齐国]]使者到达[[晋国]],[[郤克]]在河内拘捕齐国四位使者,杀死他们。 [[齐顷公]]十年(公元前589年)春天,[[齐顷公]]派兵攻打[[鲁国]]、[[卫国]]。[[鲁国]]、[[卫国]]的大夫到[[晋国]]请兵,都是通过[[郤克]]。[[晋国]]派遣[[郤克]]率领战车八百辆,担任中军主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来援救[[鲁国]]、[[卫国]],讨伐[[齐国]]。六月十六日,[[晋军]]与[[齐军]]在靡笄山下交战。六月十七日,在[[鞍地]](今[[山东济南]]西北)摆开阵势。[[逢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齐顷公]]说:"冲过去,攻破晋军后聚餐!"射伤[[郤克]],[[郤克]]的血直流到脚上。[[郤克]]想退回营垒,他的驾车人说:"我从开始接战,已经两次受伤,不敢叫痛,担心士卒恐惧,希望您忍着点!"于是又战下去。战斗中,齐军危急,[[逢丑父]]担心[[齐顷公]]被俘,就交换位置,[[齐顷公]]做车右,战车绊在树下不能行进。晋军小将[[韩厥]]拜伏在[[齐顷公]]车前,说:"敝国国君派遣臣下援救[[鲁国]]、[[卫国]]。"以戏耍[[齐顷公]]。[[逢丑父]]让[[齐顷公]]下车去取水,[[齐顷公]]才得以借机逃亡,脱离险境,回到齐军中。[[郤克]]要杀[[逢丑父]]。[[逢丑父]]说:"代替国君死而被杀戮,今后做人臣的就没有人忠于国君了。"[[郤克]]也就放了他,[[逢丑父]]于是得以逃归齐军。于是晋军追逐齐军直到[[马陵]]。[[齐顷公]]请求献纳玉器谢罪,[[郤克]]不答应,一定要得到曾经嘲笑郤克的[[萧同叔子]],还要[[齐国]]将田陇全改成东西方向(以便晋军车马来往方便)。齐人回答说:"[[萧桐叔子]]是齐君的母亲。齐君的母亲也就是晋君的母亲,您怎么处置她?再说您以道义征伐而以暴虐结束,可以这样吗?"于是[[郤克]]答应他们,而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卫国]]的领土。 [[齐顷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晋国]]开始设置六卿,奖赏[[鞍之战]]的有功人员。[[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想要尊[[晋景公]]为王,[[晋景公]]不敢接受,[[齐顷公]]便回到[[齐国]]。[[齐顷公]]回国后,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以救百姓,百姓皆大欢喜。对诸侯则厚礼相待。 [[齐顷公]]十七 - (公元 前582年 ),[[齐顷公]]去世,其子[[齐灵公]]继位。 ==='''编年纪事'''===  前596年 [[齐顷公]]三年 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 (《[[左传]]》) 前595年 [[齐顷公]]四年 冬,公孙归父(子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於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左传]]》) 前592年 [[齐顷公]]七年 春,晋侯使[[郤克]]徵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於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欒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左传]]》)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于[[断道]](晋地山 西沁县西之断梁城)。及敛盂,[[高固]]逃归,夏,[[晋侯]]、[[鲁公]]、[[卫侯]]、[[曹伯]]、[[邾子]]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於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秋,八月,晋师还。(《[[左传]]》) 前591年 [[齐顷公]]八年 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谷]](齐地,今[[山东阳谷县]])。[[齐侯]]会晋侯盟于缯,以[[公子强]]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左传]]》) 夏,鲁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於是乎有蜀之役。 (《[[左传]]》) 前590年 [[齐顷公]]九年 闻齐将出楚师,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左传]]》) 前589年 [[齐顷公]]十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亦[[作隆]],[[鲁邑]],在[[泰山博县]]南)。[[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左传]]》)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甯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左传]]》) 孙桓子还於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於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欒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左传]]》)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於大国,无令舆师淹於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左传]]》) 癸酉,师陈于鞍(齐地、山东济南 米箕山西北侧)。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馀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馀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馀手及肘,馀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茍有险,馀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 位28 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卽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左传]]》)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於木而止。丑父寝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左传]]》) 齐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齐师以帅退。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卫师,卫师免之。遂自徐关入。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茍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山东费县)。击马陉(齐地,淄博市淄川区口头乡马陵村)。 (《[[左传]]》) 齐侯使宾媚人(国佐)赂以纪甗、玉磬(齐灭纪时所得)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於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左传]]》) 鲁、卫谏曰:“齐疾我矣。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子若不许,讎我必甚。唯子,则又何求?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於难,其荣多矣。齐、晋亦唯天所授,岂必晋?”晋人许之,对曰:“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若茍有以藉口,而复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 (《[[左传]]》) 禽郑自师逆公。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淄博市临淄]]西境)。使齐人归我汶阳之田。公会晋师於上鄍。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左传]]》) 前588年 [[齐顷公]]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鞌之功。[[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厚礼诸侯。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史记齐太公世家]]》) 前582年 [[齐顷公]]十七 年  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左传]]》)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左传]]》)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左传]]》)
== [[齐灵公]] ==
 [[File:齐灵公.jpg|缩略图|右|齐灵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52235238&di=528b4a6df0139f284c6f8efc2aeee8bb&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01.jsjznews.com%2Fuploadfile%2F2017%2F0103%2F1483427572858507.jpg 原图链接][http://www.rm1588.com/html/2017/author_0103/2399462.html 来自文化云的图片]]] ''' [[ 姜环''' ]]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 [[齐灵公]],原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名环,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 [[齐顷公]]卒后,其子[[姜环]]即位,是为[[齐灵公]],用[[晏弱]]为相。早期尊[[晋国]]为霸主,並攻灭[[胶东半岛]]的[[莱夷]],让[[齐国]]面积扩大。[[灵公]]十年春天,[[晋国]]率领诸侯伐[[彭城]],[[齐国]]不参加,[[晋国]]于是伐齐。是年二月,[[齐灵公]]使公子[[姜光]]至[[晋国]]为人质。<ref>《左传襄公元年》载: “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ref>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齐灵公]]采纳。[[齐灵公]]二十七年(前555年),[[齐国]]多次攻打[[鲁国]],[[鲁国]]向[[晋国]]求救,晋荀偃率领十二国联军进攻[[齐国]][[平阴]]。齐军战败,[[灵公]]跑进[[临淄]]城,次年病逝。早期[[齐灵公]]宠幸[[戎姬]],於是废掉[[公子光]],另立[[戎姬]]之子为太子,[[公子光]]被流放至外地。[[灵公]]病危之际,[[齐国]]大夫[[崔杼]]借机迎故[[太子光]]为[[齐国]]国君,是为[[齐庄公]]。 ==='''人物生平'''=== '''依附晋侯''' [[齐灵公]]即位后,尊晋为霸主,参加以晋为首的盟会征伐。据《[[左传]]》记载,[[灵公]]元年,从晋侯伐郑。四年,从晋侯伐秦。六年,派国佐与晋侯等同盟于戚,同年冬派[[高无咎]]与[[晋大夫]][[士燮]]等会吴于[[钟离]]。七年,[[灵公]]会晋侯于[[沙随]],听从[[晋国]]之命,派国佐随晋侯伐郑。八年,[[灵公]]随晋侯率师伐郑,与[[晋国]]等诸侯同盟于[[柯陵]],同年冬,又派人随晋侯伐郑。[[灵公]]九年,[[晋大夫]]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该年,[[灵公]]派[[崔杼]]与[[晋悼公]]等同盟于虚朾。在此数年间,[[灵公]]唯晋侯马首是瞻,听从晋侯号令。 在[[晋悼公]]即位之后,[[灵公]]开始有不尊晋国为霸主之意,但仍然畏惧[[晋国]]。晋悼公元年,[[晋国]]帅诸侯围宋[[彭城]],[[齐国]]未参与,[[晋国]]于是讨齐,[[齐灵公]]使[[太子光]]到[[晋国]]为人质。同年夏,[[灵公]]派[[崔杼]]从晋师伐郑。[[灵公]]十一年秋;[[晋大夫]][[荀罃]]与诸侯大夫会于戚,齐与滕、薛、小邾不至。此次会盟是为了伐郑,当时鲁大夫仲孙蔑向荀罃建议,在郑地虎牢修建城池,以迫使[[郑国]]就范。[[荀罃]]同意该建议,但认为关键是必须有[[齐国]]参加。《[[左传·襄公二年]]》载,[[荀罃]]当时对[[仲孙蔑]]说:“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蓄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由此可见,[[齐国]]懈于尊晋,而晋则提防[[齐国]]叛盟。当时齐对滕、薛等国有重要影响,[[晋国]]不敢对齐掉以轻心。此年冬,经[[仲孙蔑]]之请,鉴于[[荀罃]]之言,[[灵公]]派[[崔杼]]与[[荀罃]]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郑国]]服晋。由此可见,此时[[齐国]]也不敢公然对抗[[晋国]]。 '''怒灭[[莱国]]''' [[齐灵公]]十一年(前571)[[齐灵公]]挥师伐莱,莱贿赂[[灵公]]幸臣[[凤沙卫]],齐师罢兵,莱逃过一劫。[[齐灵公]]十五年(前567)齐侯召见[[莱子]],[[莱子]]不从。[[齐灵公]]大怒,遂派将军晏弱、叔夷率重兵灭莱,莱民残余退守[[棠邑]]城(今[[平度]]东南部唐田)。同年冬,[[晏弱]]率军破棠,占领了今[[平度]]大部土地,棠为[[齐邑]]。[[齐国]]灭莱之后,疆域扩大了一倍以上,北部势力也达到今河北省南部一带,而齐师的活动范围则不限于此,在此前的[[齐桓公]]时期就曾出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在今河北北部地区,[[齐灵公]]时期齐师可到达泜水之濒。铭文言“师于泜溯(溹)”,很明显是在行军途中驻扎于此,所以[[齐灵公]]灭莱之后,[[齐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河北地区。  '''受命自立''' [[齐灵公]]十二年,[[晋悼公]]因为郑服,并为了交好[[吴国]],将与诸侯盟于[[鸡泽]]。晋侯使大夫士匄专程至齐,请[[灵公]]参加会盟。《[[左传·襄公三年]]》载士匄对灵公说:“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当时“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形外。”该年六月,使[[太子光]]与诸侯盟于[[鸡泽]]。自此开始,[[灵公]]一般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而让[[太子光]]或[[齐大夫]]代为行走于诸侯之间。如[[灵公]]十四年,[[太子光]]与[[晋国]]等诸侯盟于戚,与[[晋国]]等诸侯救陈;十七年,[[大夫]][[高厚]]与晋侯等会于[[邢丘]];十八年冬,[[太子光]]与[[晋侯]]等同盟于戏;十九年,[[大夫]][[高厚]]相[[太子光]]与晋侯等会吴子于租,该年及下年[[太子光]]从晋侯伐郑;二十三年,[[齐大夫]][[崔杼]]从晋侯伐秦,等等,[[灵公]]概不亲自参与。 [[齐灵公]]二十三年秋,[[周灵王]]赐命[[齐灵公]],《[[左传·襄公十四年]]》载:“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齐灵公]]受[[周灵王]]之命,有争霸之意。《[[左传·襄公十四年]]》载:“范宜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齐灵公]]借机不再听从[[晋国]]号令。 '''五次伐鲁''' [[齐灵公]]自此后接连伐鲁,据《[[左传]]》记载,[[灵公]]二十四年夏伐鲁北鄙,围成;二十五年春,伐鲁北鄙,同年秋又伐鲁北鄙,围成;二十六年秋,齐师又兵分两路,[[灵公]]亲自率师伐鲁围桃,[[高厚]]率师伐鲁围防;该年冬[[邾人]]配合[[齐国]]伐鲁,《[[左传·襄公十七年]]》载:“冬,邾人伐我南鄙,为齐故也。”二十七年秋又伐鲁北鄙。四年间[[齐国]]五次伐鲁,可见征伐之急。 '''大战诸侯''' [[晋国]]面对[[齐国]]叛晋伐鲁,不能坐视,于[[齐灵公]]二十七年,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至[[平阴]]御敌。[[平阴]]城南有一地名防,防有门,[[灵公]]下令在防门之外,深挖沟堑,以阻敌军。夙沙卫向[[灵公]]进言:“不能战,莫如守险。”[[灵公]]不听。两军相持不下,[[晋国]][[范宣子]]私下使人告诉[[齐大夫]]析归父说:“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人,君必失国。子盍图之?”析归父将鲁、莒分别出兵攻齐的消息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顿生恐惧。[[晏婴]]听说此事,感叹说:“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灵公]]登上巫山观望晋军。晋军在山泽险要之处,遍插旗帜,虚张声势,又束草为人,披上衣甲,使乘车者左实右伪,并在战车后边拖上柴草,战车奔驰,扬尘蔽天,以为疑兵。[[灵公]]见状大惊,惧怕敌军人数众多,于夜间悄悄退兵。 第二天,晋国师旷告诉[[晋平公]]说:“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晋国]]叔向也向[[晋平公]]说:“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于是晋军入平阴城,并追赶齐师。 齐军本来由夙沙卫殿后,因夙沙卫是寺人,齐将殖绰、郭最认为由寺人殿后是齐军之辱,于是让夙沙卫先行,二人殿后。夙沙卫对二将怀恨在心,在道路险隘之处,杀死马匹,以阻塞道路。殖绰、郭最不能速行,被晋将州绰追上。洲绰以箭射殖绰,中肩。殖绰、郭最被晋军俘虏。 晋军一直追到齐都[[临淄]],焚烧四郭,兵逼城下。[[灵公]]大惧,下令左右驾车,想逃奔[[邮棠]]。[[太子]]与[[郭荣]]知道后,急忙拦住马头,谏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灵公]]不听。情急之下,[[太子]]拔剑斩断马鞅,这才阻止了[[灵公]]出奔。 晋军继续侵掠齐地,向东直到潍水,向南至沂水。 [[楚国]]乘诸侯伐齐之机,率师伐郑。第二年春,诸侯撤兵。 [[灵公]]自二十三年叛晋至二十七年诸侯伐齐,征战四年,最终大败于诸侯。 '''昏聩不明''' [[齐灵公]]为君昏聩不明。[[大夫]][[庆克]]]与[[灵公]]之母[[声孟子]]私通。[[灵公]]八年,[[庆克]]男扮女装,与妇女蒙衣乘辇出入宫中,被大夫鲍牵发现。鲍牵将此事告诉了国佐。[[国佐]]召庆克责问此事,[[庆克]]羞惭在家,长久不出。[[声孟子]]责怪[[庆克]],[[庆克]]向[[声孟子]]诉说[[国佐]]责备他,[[声孟子]]为之大怒。该年六月,[[国佐]]随[[灵公]]与诸侯盟于柯陵,高无咎、鲍牵守国。[[灵公]]还,声孟子进谗言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灵公]]听信谗言,七月,刖鲍牵,逐高无咎。于是高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地叛齐。该年冬,灵公使崔杼、庆克率师围卢,当时,晋国率诸侯围郑,国佐正率齐师参加诸侯伐郑,听到此信,以国难请求先归。国佐率师至卢,杀[[庆克]],以谷地叛齐。[[灵公]]无奈,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十二月,卢降齐。第二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当时[[国胜]]人晋告难,待命于清,[[灵公]]又使清人杀[[国胜]]。国弱出奔[[鲁国]]。 '''立嗣之争''' [[灵公]]娶鲁女[[颜懿姬]]为夫人,无子,其媵鬷声姬生[[太子光]]。[[灵公]]又宠爱戎子,也无子。仲子生子牙,戎子视为己出。戎子恃宠要求更立[[公子牙]]为太子,[[灵公许]]之。仲子谏曰:“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灵公]]不听,说:“在我而已!”于是东迁[[太子光]],改立[[公子牙]]为太子,使[[高厚]]为[[太傅]],[[夙沙卫]]为[[少傅]]。[[灵公]]二十八年,即[[晋国]]率诸侯兵围[[临淄]]的第二年,[[灵公]]病重。[[大夫]][[崔杼]]暗中接回故[[太子光]],[[太子光]]杀戎子。该年五月[[灵公]]去世,[[太子光]]即位,杀[[公子牙]]。八月,[[崔杼]]杀[[高厚]],并兼其室。
== [[齐后庄公]] ==
 [[File:齐后庄公.jpg|缩略图|左|齐后庄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0052118&di=5c4f0a309ff04e0245443ae092c7fb8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4e4a20a4462309f7f6d951347f0e0cf3d7cad666.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43d1618c1737e42b6b8abb7&fromModule=articleMoreRecommend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 [[姜光]] [[齐庄公]](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姓,名 ,为与先前的[[齐庄公]][[姜购]]分别,又称[[齐后庄公]]。'''  [[齐后庄]]公本为[[齐灵公]]的太子,但[[齐灵公]]却为立宠姬所生的[[公子牙]]而派他出守[[即墨]],并改立[[公子牙]]为太子,还为了除掉他而攻打[[鲁国]]。后来[[齐灵公]]病重,[[大夫]][[崔杼]]、[[庆封]]等从[[即墨]]将他迎回,杀死[[公子牙]]母子,[[齐灵公]]闻变吐血而亡,[[太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  公元前548年,[[齐后庄公]]因与[[崔杼]]之妻[[东郭姜]]私通,而遭[[崔杼]]等人杀害。[[齐后庄公]]死后,[[崔杼]]拥立[[齐后庄公]]的异母弟[[杵臼]]即位,是为[[齐景公]]。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齐后庄公]],亦称[[齐庄公]],[[姜姓]],吕氏,名[[光]],是[[齐灵公]]之子。[[齐灵公]]十年([[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晋悼公]]攻打[[齐国]],[[齐灵公]]派儿子[[公子光]]到[[晋国]]做人质。 [[齐灵公]]十九年([[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63年),[[公子光]]从[[晋国]]回到[[齐国]]后,[[齐灵公]]将[[公子光]]立为太子,让大臣[[高厚]]辅佐[[公子光]],并派遣[[公子光]]到[[钟离]]参加诸侯会盟。 当初,[[齐灵公]]娶鲁国女子[[颜懿姬]]为妻,但[[颜懿姬]]没有生下子嗣。[[颜懿姬]]的侄女[[鬲声姬]]与其同嫁[[齐灵公]],生下[[公子光]]。[[齐灵公]]姬妾中有[[仲姬]]、[[戎姬]](一作仲子、戎子),[[戎姬]]受到宠爱。[[仲姬]]生子[[公子牙]],把他托付给[[戎姬]]。[[戎姬]]请求立[[公子牙]]为太子,[[齐灵公]]便答应。[[仲姬]]说:“不可以。废弃常规,不吉祥;触犯诸侯,难于成功。[[公子光]]立为太子,已经参与诸侯盟会的行列。现在没有大罪而废掉他,这是专横而看不起诸侯,而用难于成功的事去触犯不吉祥的事。君王一定会后悔。”[[齐灵公]]说:“废立全在于我!”于是就把[[公子光]]迁移到东部边境,改立[[公子牙]]为太子,并任命[[高厚]]为[[太傅]],[[夙沙]]卫[[为少傅]],共同辅佐[[公子牙]]。 '''继承君位''' [[齐灵公]]二十八年([[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齐灵公]]患病,[[大臣]][[崔杼]]偷偷将[[公子光]]迎接回来,趁[[齐灵公]]病危之时,再立[[公子光]]为太子。[[公子光]]杀死[[戎姬]],把[[戎姬]]尸体摆在朝廷上,当时君子认为[[公子光]]此举不合于礼。同年五月二十九日,[[齐灵公]]去世,[[公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齐后庄公]]派人在[[句窦之丘]]逮捕并杀死[[太子牙]],[[齐后庄公]]认为是[[夙沙卫]]出主意废掉自己,[[夙沙卫]]就逃亡到[[高唐]]并且叛变。八月,[[崔杼]]在[[洒蓝]]杀死[[高厚]],然后兼并他的财货采邑。当时,[[晋国]]得知[[齐国]]发生内乱,于是出兵攻打[[齐国]],攻至[[高唐]]而回。 当时,[[齐国]]大臣[[庆封]]率军包围[[高唐]],但没有取胜。同年十一月,[[齐后庄公]]亲自领兵包围[[高唐]]。见到[[夙沙卫]]在城墙上,于是大声喊[[夙沙卫]],[[夙沙卫]]就来到城下。[[齐后庄公]]询问[[夙沙卫]]防守的情况,[[夙沙卫]]告诉[[齐后庄公]]说没有什么防备。[[齐后庄公]]向[[夙沙卫]]作揖,[[夙沙卫]]还揖以后,登上城墙。[[夙沙卫]]听说齐军将要依着城墙进攻,就让[[高唐]]城里的人好好吃一顿。殖绰、工偻会在夜里垂下城去,迎接齐军进城,把[[夙沙卫]]在军中剁成肉酱。之后,齐后庄公与[[晋国]]讲和,两国在大隧结盟。 '''接纳[[栾盈]]''' [[齐后庄公]]元年([[鲁襄公]]二十年,公元 前553年- )六月庚申日,齐后庄公与[[鲁]]、[[晋]]、[[宋]]、[[卫]]、[[郑]]等国国君在澶渊结盟。 [[齐后庄公]]二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齐后庄公]]任命[[庆佐]]为[[大夫]],再次讨伐[[公子牙]]的亲族,在[[句渎之丘]]抓获[[公子买]]。[[公子鉏]]逃到[[鲁国]],叔孙还逃到[[燕国]]。同年,[[齐后庄公]]与[[鲁]]、[[晋]]、[[宋]]、[[卫]]、[[郑]]等国国君在商任会见,商议决定禁锢[[晋国栾氏]]。 [[齐后庄公]]三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秋天,栾氏家族的[[栾盈]]从[[楚国]]投奔到[[齐国]],[[齐后庄公]]以贵客之礼相待。大臣[[晏婴]]对[[齐后庄公]]说:“商任的会见,接受[[晋国]]的命令。现在接纳栾氏,准备怎么任用他?小国所用来事奉大国,是信用,失去信用,不能立身立国。君王还是考虑一下。”但[[齐后庄公]]没有听从。[[晏婴]]退出后,告诉[[田文子]]说:“做人君主的保持信用,做人臣下的保持恭敬。忠实、信用、诚笃、恭敬,上下共同保持它,这是上天的常道。国君自暴自弃,不能长久在位。”同年冬天,[[齐后庄公]]与[[鲁]]、[[晋]]、[[宋]]、[[卫]]、[[郑]]等国国君在沙随会见,商议再次禁锢栾氏。当时,[[栾盈]]还住在[[齐国]],[[晏婴]]说:“祸乱将要起来。[[齐国]]将会进攻[[晋国]],不能不使人害怕。” [[齐后庄公]]四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后庄公]]派遣[[栾盈]]潜入[[晋国]]的[[曲沃]]作为内应,并以大军跟随其后,登上太行山,进入孟门关。[[栾盈]]败露,齐军退回,攻取[[晋国]]的朝歌。 '''偷情遭杀''' 当初,[[棠邑]]大夫棠公的妻子[[东郭姜]]容貌美丽,[[棠公]]死后,[[东郭姜]]改嫁[[崔杼]]。后来,[[齐后庄公]]与[[东郭姜]]私通,经常到[[崔杼]]家,还把[[崔杼]]的帽子拿来赏赐给别人。侍者说:“不行。”[[齐后庄公]]说:“不用[[崔杼]]的帽子,难道就没有帽子?”[[崔杼]]由此怀恨[[齐后庄公]]。[[齐后庄公]]六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 前548年 ),[[齐后庄公]]趁[[晋国]]发生动乱而攻打[[晋国]]。[[崔杼]]认为[[齐后庄公]]趁乱攻打[[晋国]],[[晋国]]必然会报复,[[崔杼]]于是想与[[晋国]]合谋袭击[[齐国]],并打算杀死[[齐后庄公]]来讨好[[晋国]],但却有得到机会。[[齐后庄公]]曾经鞭笞宦者[[贾举]],后来再度亲近[[贾举]],[[贾举]]就替[[崔杼]]找机会杀死[[齐后庄公]]。  同年五月,[[莒国]]国君因此次攻打[[晋国]]战役的缘故,前来[[齐国]]朝见[[齐后庄公]]。五月十六日,[[齐后庄公]] 位6年 北城设享礼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不办公事。五月十七日,[[齐后庄公]]前去问候[[崔杼]]的病情,趁机与[[东郭姜]]幽会。[[东郭姜]]进入内室,和[[崔杼]]闭门不出。[[齐后庄公]]拍着柱子唱歌。[[贾举]]禁止[[齐后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闭院门。[[崔杼]]的徒众手持兵器一拥而起。[[齐后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盟誓,众人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众人还是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后庄公]]想跳墙逃走,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于是将[[齐庄公]]杀害。 五月十九日,[[崔杼]]拥立[[齐庄公]]异母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崔杼]]自己出任宰相,[[庆封]]担任左相。
== [[齐景公]] ==
 [[File:齐景公.jpg|缩略图|右|齐景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0581723&di=d13b52d66a38a95f358d68dbb717a901&imgtype=0&src=http%3A%2F%2Fimg.chuansong.me%2Fmmbiz_jpg%2FjibSpdKraaGKapSniaGWia2yGiaxhdfwW1tppMDWNMnwR4tKm2YI77sdGIzQkxJpVTR9pO3zoTW3IaXoQgU8fUDPCQ%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 [[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ref>《[[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ref>,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于是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子有[[燕姬子]]、[[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晏孺子]]、[[公子鉏]]、[[齐悼公]]等。[[燕姬子]]早亡,故[[齐景公]]身后无嫡子,临终又废长立幼立[[晏孺子]]为继承人,为诸子争位埋下了祸根。 ==='''人物介绍'''===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历史典故'''=== '''幼年登基''' [[庄公]]即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 后[[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出于自保,于前548年,就联合庆封一起弑杀[[庄公]],以报此仇。 '''平复动乱''' 还在幼年的[[齐景公]]虽然幸运的继承了哥哥的君位,却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对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景公]]显得是那么无助。 [[崔杼]]弑君后,因为大权在握,与[[庆封]]共同执政,[[景公]]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 [[景公]]即位仅仅一年,崔氏家族发生火并。[[庆封]]不是什么君子,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就离间[[崔杼]]两个儿子[[崔成]]、[[崔疆]],[[崔杼]]对儿子下不了手,诚心诚意的邀请庆封出兵协助。[[庆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亲信[[卢蒲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一瞬间,[[崔杼]]无家可归,心灰意冷,不久便选择了自杀。 [[庆封]]得以独自掌控朝政,大约是高处不胜寒吧,[[庆封]]不久就不愿意再处理朝务,干脆将国政托付于儿子[[庆舍]]。[[庆封]]荒淫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庆舍也是个淫种,弄得朝政一片腐败。这时,一股吕氏公族势力却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着反扑。 前546年,[[庆封]]一次外出,[[公孙灶]]与[[公孙虿]]协同[[陈无宇]](妫姓田氏,田齐之祖)攻杀[[庆舍]],[[庆封]]听到消息,匆匆赶回,为时已晚,流浪[[吴国]]。庆氏退出[[齐国]]政坛。[[公孙灶]]与[[公孙虿]]共同执政,二人都是公忠体国之能臣,且合作亲密无间,维持着吕氏政权。 前539年与前534年,[[公孙灶]]与[[公孙虿]]相继死去。[[公孙灶]]的儿子[[栾施]]与[[公孙虿]]的儿子[[高强]]共同执政。[[田恒子]][[陈无宇]]窥视自己家族始终不能跻身最高层,便开始对[[栾施]]与[[高强]]二人挑拨离间。结果让[[陈无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诱惑。 前532年,[[陈无宇]]乘[[栾施]]、[[高强]]醉酒之时,联合[[鲍牵]]发动袭击,[[栾施]]、[[高强]]情急之下便想挟持[[齐景公]]。阴谋败露,[[栾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鲍氏]]瓜分。这时候,[[晏婴]]规劝[[陈无宇]]将获得的财产、[[田邑]]上缴[[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齐景公]]自然也就笑纳了,自此吕氏公族势力稍有增强,[[齐景公]]的亲政掌权也有了物质保障。 经过长达16年的火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此时[[齐国]]由世卿[[国弱]]执政,而[[齐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国弱]]、[[晏婴]]等忠贞之臣的辅佐下,[[齐景公]]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晋楚媾和]]''' 此时天下诸侯依旧维持着常规格局——晋楚争雄。[[晋国]]、[[楚国]]是老牌强国,国力雄厚,威望很高。前558年,[[晋悼公]]病逝,[[晋国]]复兴霸业之举随之凋谢,后其正卿中行偃虽然相继打败[[楚国]]、[[齐国]],终不能挽回因[[晋悼公]]的死而造成的损失。前550年,[[晋国]]栾氏发生内乱,[[齐国]]从中取利,着实大赚了一把。 [[楚康王]]鉴于国内公族实力过强,[[吴国]]冲击力过大;同时晋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门,国君的权威再度旁落,既然晋楚两国各有痼疾,双方再度寻求媾和机会。前548年,[[晋国]]正卿范宣子士匄逝世,[[赵文子]][[赵武]]执政;同年,[[楚国]][[令尹]][[薳子冯]]死去,[[屈荡]](字子木)继立为令尹。[[晋国]][[赵武]]与[[楚国]][[子木]]实现和平弭兵,竞争了上百年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两国邦交走向正常化。 [[晋国]]人停战由于有六卿的内讧,[[楚国]]人息兵由于要与[[吴国]]交火。而[[齐国]]似乎没有非常要命的死穴,这样[[齐景公]]就在[[晏婴]]的辅佐下,富国强兵。 '''[[力图复霸]]''' [[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兴趣。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抱负,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 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景公]]还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 '''[[齐晋投壶]]'''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去[[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中行吴替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这个太儿戏了。他便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投中了这支箭,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平丘之会''' 前529年,[[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便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晋昭公]]带领着六正当中的[[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诸侯,再次会盟。[[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周王]]同意后,[[晋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叔向]]依礼对[[齐景公]]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景公]]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便说:“我不过是想提醒一下贵国,随便说说罢了。是否需要会盟,还是你们大国说算。现在既已决定了,我[[齐国]]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时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参加。”[[叔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但他从会盟结果中看到已经有一定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齐景公]]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攻打徐莒]]''' 时过三载,[[齐景公]]经过积极准备,精心谋划,终于在公元前526年,选中了[[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赶紧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首脑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这一年,[[晋国]]的[[晋昭公]]夭折,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事实的发展也确是如此,从此之后,[[齐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公元前523年,[[景公]]再派军队讨伐[[莒国]],迫使莒共公两度逃溃,[[晋国]]人还是没反应。 '''[[纳卫受鲁]]''' 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这之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了[[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只要[[卫灵公还]]在本国之内,他就是[[卫国]]的国君,我们就应当按国君的礼节对待他。”[[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 [[齐景公]]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以礼相待,虽然是外交手段,却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他与晋楚对抗的力量。紧接着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中原]][[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晌、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便迅速出兵帮助[[宋国]]。齐宋联军很快打败了吴军,取得了胜利。其结果是[[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景公]]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齐景公]]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尤其是范氏)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齐景公]]暗暗地下决心还要与[[晋国]]缩小差距。 '''[[反晋同盟]]''' 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18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国际上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为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在[[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对[[士鞅]]的不满,逐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齐晋火并]]''' 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有没胆干到底的[[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因为晋军的反抗,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但是[[齐景公]]还是比较满意的,算是对[[晋国]]的报复行动吧!对战斗中英勇表现的战士们给与了高度奖励。毕竟自前550年栾氏叛乱以来,[[齐国]]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了。 前500年,[[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这年夏天[[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 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这次作战没有具体记载。[[晋国]]人的反应也较往常要迟钝的多。因为一场大火即将烧便整个[[晋国]]。 '''[[趁火打劫]]''' 前497年,[[赵简子]]欲将[[邯郸]]的500户人口前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反对[[赵简子]]的此次移民,[[赵简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赵午]]至[[晋阳]]而杀之。[[赵午]]的儿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为赵稷出力,将[[赵简子]]驱除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并兵围[[晋阳]]。 [[荀跞]]、[[韩不信]]、[[魏侈]]向[[晋定公]]请命,言范氏、中行氏为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解[[晋阳]]之围,救[[赵氏]]于倒悬。[[中行氏]]与[[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晋定公委任[[赵简子]]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向整个[[晋国]]挑战,难度太大,于是向[[齐国]]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开始蠢蠢欲动。[[齐景公]]终于可以体面的插手[[晋国]]内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领部署,逃奔[[卫国]][[朝歌]]。出兵围[[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齐国]],[[鲁国]]、[[卫国]]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剌蒲。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齐景公]]命人送军粮千乘给[[晋国]],结果被[[赵氏]]截获,千乘粮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与[[中行寅]]欲与[[赵氏]]决战,拼个鱼死网破。[[赵鞅]]带领着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丘]](今[[河南濮阳]])决战,[[赵鞅]]运筹帷幄,激励晋军,晋军士气大振,重创联军精锐。反晋盟军之势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令大臣[[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路,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9月,[[赵简子]]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了。11月,[[邯郸]]告破,[[荀寅]]奔[[中山国]],[[赵稷]]逃往临(今[[河北临城县]]西南)。12月,[[弦施]]率齐军与[[赵稷]]会合。 [[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赵简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齐景公]]有些坐不住了,决定加大对二卿的军事援助以扭转颓势。 '''景公之死'''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暮年的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立一个宠妾[[鬻姒]]所生的[[公子荼,]]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 [[齐景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田氏阴谋]]''' 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之时,一场足以颠覆吕氏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这个幕后主使就是[[田乞]](亦称[[陈乞]])。 [[齐景公]]在位时,国家政权稳定,没有给[[田乞]]任何机遇,然而[[景公]]顾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尤其是[[景公]]在临终前的[[废长立幼]],给了[[阴谋家]][[田乞]]实现他政治抱负的条件。 当年夏,[[陈乞]]联合[[鲍牧]](鲍氏为姒姓)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攻打公宫。[[高张]]听到消息,与[[国夏]]驱车救援[[齐侯]],与[[诸大夫]]在[[庄街]]遭遇,进行巷战。此时[[陈氏]]曾经收买人心的种种手段发挥效益,[[齐国]]人都倒向[[陈]]、[[鲍]]及[[诸大夫]]一边,全民皆兵。[[高]]、[[国]]寡不敌众,战败。[[国夏]]奔莒,[[高张]]、[[晏圉]]([[晏婴]]之子)、弦施奔鲁避难。 接着[[陈乞]]以诈术胁迫[[鲍牧]],立[[公子吕阳生]]为君作为傀儡,是为[[齐悼公]],并派人弑[[齐侯吕荼]]。 从此,[[齐国]]大权遂落入[[陈氏]]手中,[[田氏]]世代辅佐齐侯,政由[[田氏]],祭则[[吕氏]]。直至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吕氏绝其嗣!” '''[[盖棺定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就是对[[景公]]的评价。 '''[[齐景公夜宴]]''' [[齐景公]]饮酒至夜,兴致来了,又驱车去[[晏子]]家继续喝。警卫去敲[[晏子]]的门,说:“快开门,国君来了!”[[晏子]]连忙穿好朝见国君的礼服,站在门口问:“是不是诸侯入侵了?是不是国家出事了?国君为何半夜三更来臣下之家?”[[景公]]说:“酒味香,音乐美,愿与先生共乐之!”[[晏子]]说:“宫中自有铺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参与这一类事情!”[[景公]]知道[[晏子]]为人刚正,于是说:“去[[穰苴]]将军家喝去吧!”警卫又去敲将军的门。[[穰苴]]听说国君来了,全副武装,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问道:“诸侯兴兵入侵了吗?大臣有叛乱的吗?国君为何半夜三更到我这里?”[[景公]]说“:酒味香,音乐美,愿与将军共乐之!”将军说:“宫中自有铺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参与这一类事!”[[齐景公]]自讨没趣儿,便吩咐左右,驱车到大臣[[梁丘据]]家。 侍从一敲[[梁丘据]]的门,对方听说国君来了,赶快开门,亲自奏乐,左手操瑟,右手拿竽,陪伴[[景公]]饮酒。[[景公]]喝得大醉,说:“好高兴呀!今天我饮酒,没有[[晏子]],[[穰苴]]这样的人,国家如何治理?没有[[梁丘据]]这样的人,我本人如何寻欢作乐?” [[晏子]]说“:圣贤的君主,都有益友,却没有酒肉朋友。[[景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两种人都用,他仅仅能做到不亡国而已!”
== [[齐晏孺子]] ==
 ''' [[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晏孺子]],姜姓,吕氏,名荼,[[鲁哀公]]六年(前489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吕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之[[东莱]]。不久[[田乞]]([[陈乞]])发动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后弑之,逐其母[[芮子]],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吕阳]]生为新君。[[晏孺子]]在位仅十个月而亡。
== [[齐悼公]] ==
 [[File:齐悼公.jpg|缩略图|左|齐悼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0985648&di=2f8d9520893c703502535a8c64d82614&imgtype=0&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u53zicHkHJjWcAd4rX9gjgJvjB5gGiajabH2pLSxd3Z5ialvLRMS1jWhzdx4nVmf0pJdgObpBWhjpBGibQhe7icVfbQ%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 [[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悼公]](?―公元前485年),[[姜姓]],吕氏,名[[阳生]],是[[齐景公]]较为年长的儿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85年在位。公元前489年,[[田乞]]立[[齐悼公]],开[[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公元前485年,[[吴]]、[[鲁]]攻打[[齐国]]南方时,[[齐大夫]][[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田乞]]乘机杀死[[齐悼公]],立其子壬,即[[齐简公]],从此[[田氏]]成为[[齐国]]的最大专权世家。 [[齐景公]]宠爱宠妾[[芮国]]人[[鬻姒]]所生子荼。[[齐景公]]唯一嫡子死时,[[公子荼]]年幼,母[[鬻姒]]也没有操行,大夫们担心[[公子荼]]为嗣,说要立年长贤能的公子为太子。[[齐景公]]厌恶谈及立嗣,还是想立[[公子荼]],却没有明说。当年他就病重,临终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为太子,而将[[阳生]]等公子驱逐到[[莱国]]。[[公子荼]]继位,史称[[晏孺子]]。[[齐景公]]还没有下葬,公子们就害怕被诛杀而出奔,[[阳生]]和兄弟[[公子鉏]]逃到[[鲁国]]。 第二年,[[田乞]]、[[鲍牧]]结连大夫兵变攻败[[国]]、[[高]]二氏,到[[鲁国]]迎接[[阳生]]回国,[[阳生]]见[[公子鉏]]说:“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出了莱门后,才告诉[[公子鉏]]自己被召之事。[[阳生]]秘密藏在[[田乞]]家,[[田乞]]借宴请大夫之机让[[阳生]]从座位中的口袋里钻出见他们,说[[阳生]]是齐君,大夫都伏谒。[[田乞]]正要与大夫们会盟共立阳生,[[鲍牧]]喝醉了,[[田乞]]对大夫们诈称自己和[[鲍牧]]同谋拥立[[阳生]],被[[鲍牧]]怒斥。大夫们互相看,想反悔,[[阳生]]上前顿首:“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担心遭祸,就说:“都是[[景公子]],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众人立[[阳生]]为君,是为[[齐悼公]]。悼公入宫,使人迁[[晏孺子]]于骀,杀之于幕下,逐[[鬻姒]]。 [[田乞]]立[[齐悼公]],开[[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悼公]]听信谗言杀[[鲍牧]]于[[路邑]],立其子鲍息以存鲍叔牙之祀。[[田乞]]独相[[齐国]]。 [[齐悼公]]的妻子是[[季康子]]的妹妹,是在[[鲁国]]避难时所娶,但她却和[[叔父]][[季鲂侯]]私通。[[鲁国]]因此不敢让她被悼公迎去[[齐国]],[[齐国]]伐鲁(齐鲍牧攻鲁之战),还是迎她到齐。因[[齐悼公]]宠爱她,所占[[鲁国]]地区也都还给[[鲁国]]。 [[齐悼公]]四年(前485年),吴鲁攻打[[齐国]]南方时,侵至鄎。齐人惶恐,[[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乘机怂恿[[鲍息]]及齐人毒杀[[悼公]],以[[齐国]]国君病卒讣告[[吴王]]以求和,却被拒。其后吴军从海路攻齐,为齐军所败。 齐人共立[[悼公]]之子[[公子壬]]为君,是为[[齐简公]],从此[[田氏]]成为[[齐国]]的最大专权世家。[[悼公]]另一子骜后来为[[齐平公]]。
== [[齐简公]] ==
 [[File:齐简公.jpg|缩略图|右|齐简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1176360&di=5e527366660efc7a756a9bba844d7b22&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3.imgtn.bdimg.com%2Fit%2Fu%3D2346215988%2C2464046259%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pmume.com/o/nylgo.shtml 来自百科故事的图片]]] ''' [[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简公]],[[姜姓]],名壬,[[齐悼公]]之子。[[齐简公]]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除[[田恒]]。 [[齐简公]]壬是悼公[[阳生]]的儿子。父子二人曾逃亡在[[鲁国]],[[阳生]]归国即位,亦即[[齐悼公]]。[[悼公]]被弑后,[[齐国]]人又拥立了[[简公]]。[[简公]]在鲁时宠信[[监止]],一即位便让他执掌[[齐国]]的权柄。野心勃勃的[[田常]]担心[[监止]]为害[[田氏]],每次上朝都回过头来扫视监止。仆御[[田鞅]]发觉后,向[[简公]]说道:“田监二人水火不容,难以并立于朝,您还是择用其中的一个,免得出麻烦。”[[简公]]并不当一回事儿。 [[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监止]]黄昏入朝的途中,碰上[[田逆]]在杀人,就拘捕了他并带到朝廷,押入牢中。当时[[田氏]]一族关系融洽,矛头一致对外。他们让[[田逆]]装作有病,又借家人探视的机会给他送去了酒肉。他请看守一起饮酒,将看守灌醉后杀死,然后帮助[[田逆]]越狱逃跑了。[[监止]]听说[[田逆]]在逃,担心他报复自己,便去[[田氏]]宗长家,与[[田氏]]盟誓议和。 [[田氏]]家族中有一个叫[[田豹]]的,想做[[监止]]的家臣,便请[[大夫]][[公孙代]]为推荐。[[公孙]]向[[监止]]推荐道:“有个叫[[田豹]]的,个子很高,眼睛喜欢朝上看。他侍奉您,肯定会得您的欢心。不过,我担心他人品有问题,所以没有马上对您说。”[[监止]]道:“没关系,全在于我怎么使用他。”于是,[[田豹]]当了[[监止]]的家臣。有一天,[[监止]]与[[田豹]]谈起政事,[[田豹]]说得头头是道,[[监止]]对他大加欣赏,从此就格外宠信他。 '''[[齐简公]]拒谏失国''' 后来,[[监止]]对[[田豹]]推心置腹地说:“我打算把[[田氏]]一族全部赶走,让你做[[田氏]]的宗主,怎么样?”[[田豹]]答道:“我是[[田氏]]的远支旁系呀![[田氏]]家族中与您抗拒的,也不过就几个人,您何必要把他们全部驱逐呢?”其实,[[田豹]]乃是田氏打入[[监止]]家中的卧底,他马上向[[田氏]]报告了[[监止]]的企图,并且嘱咐道:“[[监止]]有君主作后台,你们不先动手,定然大祸临头!”于是,[[田逆]]潜入宫中躲藏,以便到时做内应。 五月十三日,[[田常]]兄弟乘坐四辆兵车驰往宫中去见[[简公]]。[[监止]]正好在宫内帐中处理政事,[[田常]]等人乘他出来接待之机,冲入宫内,关闭了宫门。宫中侍卫见[[田常]]等来势不善,挺身抵抗,结果被杀死。当时[[简公]]正与妻妾在檀台饮酒,[[田常]]把他们带到了寝宫。[[简公]]顺手操起一支长戈,要攻击[[田常]],[[太史子余]]劝阻道:“他来不是加害于您,而是替您除害的。”[[田常]]见[[简公]]动怒,便出宫呆在武库里,过了一会儿,听说[[简公]]还在发脾气,就想逃离[[齐国]],并说道:“哪个地方没有君主!”[[田逆]]拔剑威胁道:“犹疑不决最害事。参与这次行动的,谁不是[[田氏]]的族人?你要逃跑,我不杀你就不是[[田氏]]族人!”[[田常]]只好打消逃跑的念头。 被关在宫门外的[[监止]]赶紧跑回家中,召集起兵众,转而进攻宫墙的大门和小门,但都未攻破。[[监止]]见大势已去,便仓皇出逃。[[田氏]]紧追不舍,[[监止]]慌不择路,竟然逃到了[[田氏]]的[[封邑]][[丰丘]]。[[丰丘]]人抓住了[[监止]],报告给[[田氏]],[[田氏]]命人在[[郭关]]处死了[[监止]]。 五月二十一日,[[田常]]在[[舒州]]捉[[齐简公]]。[[简公]]见事情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悔无已,叹气道:“我要是早听从[[田鞅]]的劝告,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六月六日,[[简公]]在[[舒州]]为[[田常]]所杀,其弟骜被立为君,亦即[[齐平公]],[[齐国]]的所有军政大权自此落入了[[田氏]]手中。
== [[齐平公]] ==
 ''' [[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平公]],[[姜姓]],吕氏,名骜,[[齐简公]]之弟,前480年至前456年在位。[[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六月,[[田成子]](又称[[陈恒]]、[[田常]]、[[陈成子]])杀[[齐简公]]和[[监止]],立[[简公]]弟[[姜骜]]为[[齐平公]],自立为[[太宰]]。[[孔子]]听到消息之后,气得浑身颤抖,他请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但没有得到支持。早在这年春天,[[鲁哀公]]狩猎获麟,孔子十分恐慌,说“吾道穷矣”,于是《[[春秋]]》绝笔。从此[[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田常子]]为相时常告诉[[齐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前456年,[[平公]]卒,[[子宣公]]积嗣位<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32.htm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ref>。
== [[齐宣公]] ==
[[File:齐宣公.jpg|缩略图|左|齐宣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01690220&di=a0876236f03ace1688b37ea899c618b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tu.5011.net%2Fuploads%2Fcontent%2F20151211%2F9795781449816894.jpg 原图链接]]]  ''' [[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宣公]],[[姜姓]],名积,[[齐平公]]之子。[[齐宣公]]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相,这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齐宣公]]三年,发生三家分晋。[[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子太公田和立。 [[齐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以南),围[[阳狐]](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隔年伐[[鲁]]、[[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齐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鲁之[[郕邑]]([[山东泗水县]]西北五十里)鲁孟孙氏灭亡。[[齐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齐宣公]]积卒,子齐康公贷继位。 '''人物简介''' [[吕积]],姓吕名积,谥号为[[齐宣公]]。[[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的第三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二十八任王[[吕阳生]],他的父亲是[[齐国]]第三十任王[[吕骜]]。 [[齐宣公]]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相,这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齐宣公]]三年,[[晋国]][[赵]]、[[魏]]、[[韩]]三家消灭[[智家]],平分其地。[[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子太公田和立。[[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以南),围[[阳狐]](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隔年伐[[鲁]]、[[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鲁之[[郕邑]]([[山东泗水县]]西北五十里)。[[齐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宣公吕积]]卒,[[子康公]][[吕贷]]继位。 '''[[吕氏齐国]]'''[[武王]]伐纣,周得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于是有[[齐国]]。按照《[[春秋]]》的笔法,[[齐国]]是侯爵。师尚父,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小说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其先四岳,后代有封于吕,为姜姓吕氏。[[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是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 '''出生地'''[[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年号'''(丙戌,公元前455年)。 '''大事记''' [[齐平公]]二十五年(乙酉,公元前456年),在位25年的[[齐平公]]死,其儿子[[吕积]]继承王位,为[[齐宣公]]。[[齐宣公]]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相,这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 [[齐宣公]]三年(戊子,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魏]]、[[韩]]三家消灭[[智家]],平分其地。 [[齐宣公]]十五年(庚子,公元前441年),[[田庄子]]死,其儿子[[太公田和]]继立。 [[齐宣公]]四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齐出兵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以南),围[[阳狐]](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齐宣公]]四十五年(庚午,公元前411年),[[齐]]伐[[鲁]]、[[葛]]、[[安陵]]。 [[齐宣公]]四十六年(辛未,公元前410年),[[齐]]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 [[齐宣公]]四十八年(癸酉,公元前408年),[[齐]]取[[鲁]]之[[郕邑]]([[山东泗水县]]西北五十里)。 [[齐宣公]]五十一年(丙子,公元前405年),在位51年的[[齐宣公]]死,其儿子[[吕贷]]继承王位,为[[齐康公]]。
== [[齐康公]] ==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File:齐康公.jpg|缩略图|右|齐康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 1545202577750&di=496fd3616668c035a4c0cf2e1300ca3f&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1.imgtn.bdimg.com%2Fit%2Fu%3D1913212376%2C3740302287%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齐康公]],[[姜姓]],吕氏,名贷。在位时淫于酒色,以田完的后代[[田和]]为相。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相应记载。去世时间是公元前379年,葬于现在的[[临淄]]区[[聂仙村]]西北。 [[齐康公]],生于公元前455年,姜姓,吕氏,名贷,[[华夏族]],是[[齐宣公]][[吕积]]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26年。前391年"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后来,一城也被收回了,[[齐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最后于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岁。[[齐康公]]沉湎于酒色,但是与之相反的[[陈氏]]的后代[[田和]]却笼络人心。当时[[田氏]]大权在握,代替[[姜齐]]已经指日可待了,于是公元前386年演出了"[[田氏代齐]]"的一场闹剧。 [[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4年),三晋伐齐至[[长城]],俘虏[[齐康公]]朝见[[周天子]],请求册封为诸侯。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79年[[齐康公]]死,隔年,[[齐威王]]出生。 现今[[山东省烟台]][[芝罘]]岛老爷顶有[[康公墓]]。 根据《[[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候"。 ==='''简介'''=== [[齐康公]]何许人也?   [[齐康公]]祖上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因其所处时期是春秋向战国转折的时代,各路诸侯相继自立为王,[[齐康公]]也不例外地自封为[[齐王]],故俗称“[[齐康王]]”。[[齐康公]]是[[齐国]]的第31代国君,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姜氏]]政权体系中最后一名国君,即“[[姜齐]]”时代的最后一个[[齐国]]国君。 按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推算,[[太公]]建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国都[[营丘]],后迁[[薄姑]],再迁[[临淄]]。自[[太公吕尚]]—[[丁公吕级]]—[[乙公吕得]]—[[癸公慈母-]]---,世袭传位至[[齐康公]][[吕贷]]时,[[齐国]]共传有31代吕氏君王。 [[齐康公]][[吕贷]](或称[[姜贷]]),生于公元前455年,是[[齐宣公]][[吕积]]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18年。公元前386年,被[[齐国]][[大夫]][[田和]]废为庶人,“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岁。。 有关[[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在[[张店]]炒米一带家喻户晓,久传不衰。“[[康公]]的后代[[拗拧]]种, 让他往西他往东,叫他撵鸡他撞钟,终生听爹一句话,将爹葬在高山顶”的坊间俚语,至今依旧是家长教育不听话子女的典型话题。  传说[[康公]]只有一个儿子,但儿子行为怪僻,生性倔犟。在[[康公]]的有生之年,他叫儿子往西走,儿子必定往东去。父子之间,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拗拧]]儿子绞着劲儿与[[康公]]对着干。 [[齐康公]]被[[ 和]]废为庶民之后,居住在现炒米山风景区桃花山附近。为了重新燃起“[[姜 ]]”东山再起的希望之梦,[[康公]]生前周游列国,遍请各路风水大师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皇陵,最终选择了“秀丽之山数扇锦屏遮阳主,幽阳淄水一条玉带束梁王”闻名的之[[太平岭]](即现在的[[围子山]])阳坡之下一处宝地(今[[齐孝陵]])作为百年之后的福地。 为了实现百年之后能够安葬在自己选择理想皇陵的愿望,[[康公生]]前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把[[拗拧]]儿子带到自己所选择的陵园前,煞有介事地指着北面的太平岭山巅峰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就把我葬在那山顶上吧,让我与这高山永世共存![[齐康公]]指山为葬的本意,是企盼儿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能把自己葬在[[太平岭]]向阳的山坡之下。 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康公去]]世之后,[[齐康公]]那位[[拗拧]]儿子心想,自己一辈子没有听过老子的话,现在老子不在了,就听他一次话吧,一反常态地遵从他老子的所谓临终遗嘱,真的把[[康公]]葬在了山顶上,成为流传千年的笑谈故事,而[[齐康公]]的意愿却成了千古的缺憾。[[太平岭]]因安葬[[齐康公]](王)改名为[[康王山]],当地百姓因[[齐康公]]之子在[[康公]]的后事安排上听从了老子的话,认作彰显了忠孝,故将[[康王山]]改名为[[齐孝陵]]。 昔日[[齐康公]]抱憾终生安葬在了[[太平岭]]([[康王山]])之山顶,经历着世代交织、沧桑变幻,如今[[康公]]意景中的风水福地--[[齐孝陵]]经过现代人的努力,正逐渐成为全新齐文化、孝文化、园林文化的名胜景观,一个可游、可观、可赏的风景名胜景区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引起了人们的流连忘返。 ==[[田齐]]= = [[田齐]]:[[周朝]]诸侯国之一,都[[临淄]]。[[战国时期]],齐相[田和]]"迁[[齐康公]][[吕贷]]于海滨",通过[[魏文侯]]的帮助,得到[[周天子]]承认,列为诸侯,建立了[[田齐]],史称"[[田氏代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田完]](又称[[田敬仲]]、[[陈完]])家族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愍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70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田单]]收复失地。但齐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田齐]]传至[[齐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被[[秦]]所灭。[[田荣]]、[[田横]]等人于公元前208年复国,至前202年[[田横]]自杀,齐被[[刘邦]]所灭。 ==='''源起'''=== [[田齐]],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完]],妫姓,陈氏。其先虞舜之 苗裔封于陈,遂以国为氏。陈厉公子完,避祸奔齐。[[齐桓公]]以之为工正。因古代“[[陈]]”“[[田]]”音相近,遂以田为氏(或许是避祸的缘故也说不定)。[[陈完]],谥“[[敬仲]]”,史称“[[田敬仲完]]”。 [[陈完]],[[中国历史]]上又管他叫[[田完]],因为在[[中国]]古音当中,[[田]]、[[陈]]不分,所以我们可以称[[陈完]]为[[田完]]。[[陈完]]的四世孙叫[[田桓子]],在公元前545年,他联合了[[鲍氏]]、[[栾氏]]、[[高氏]]几家共同灭掉了[[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庆氏]]。当时[[齐国]]有七大家族,分别是[[田]]、[[鲍]]、[[栾]]、[[国]]、[[庆]]、[[高]]、[[高]],有两个姓高的。此后又过了一些年,他又联合[[鲍氏]]灭掉了[[栾氏]]和其中的一个[[高氏]]。在这个时期,[[田桓子]]采取了讨好公族与国人的办法。对于王公贵族,他先看看国君没有给谁封地,谁的属下没有奴隶,他就白送给你一块地,地上还有老百姓和奴隶,然后你就吃喝都不愁了。对于老百姓穷的,看谁家没粮食,然后你就上我这儿来借粮食吃,你可以还,也可以不还。还的时候也是采取“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后来他死了,他的儿子[[田乞]],也叫[[田僖子]]为相。继续采用这种办法,很快“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但那个时候的[[齐国]]是[[国]]、[[高]]两氏当权。 在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后,[[田乞]]发动政变,驱逐了[[国]]、[[高]]二氏,立[[公子阳]]生为国君,这就是[[齐悼公]],[[田乞]]自立为相,从此[[田氏家族]]就永远地掌握了[[齐国]]的相位。[[田乞]]死后,其子[[田恒]]为相,这就是[[田成子]],继续执行他父亲的政策。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音恒、常不分。在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掉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以后,[[齐国]]的国君就成为了他们家的傀儡。话说九十年以后,到了公元前391年,国相[[田和]]把[[姜氏]][[齐国]]的最后一代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成的土地作为[[齐康公]]的[[食邑]],就这一个城打下的粮食归他吃,而国相[[田和]]就成了整个[[姜氏]][[齐国]]土地的主人。自此,[[姜氏]][[齐国]]彻底结束。 ==='''发展'''=== 世系:[[敬仲]]—[[孟夷]]—[[湣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武子开]]、[[釐子乞]]—[[成子常]]—[[襄子盘]]—[[庄子白]]—[[太公和]]。 传至[[桓子]][[田无宇]]“事齐庄公,甚有宠”。[[田氏]]始大。[[桓子]]的儿子[[田乞]]事[[齐景公]],以小斗收赋税而大斗供给粮食给百姓,于是“[[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连[[晏婴]]都私下里说“[[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 [[齐景公]]薨,[[齐国]]的[[卿国氏]]与[[高氏]]立[[太子荼]]为君,“是为[[晏孺子]]”。[[田乞]]与[[鲍氏]]等大夫“以兵入公室”,最终杀了[[高昭子]],逐走[[国惠子]],弑[[晏孺子]],立[[阳生]]为[[齐国]]君主,即[[齐悼公]]。由此,“[[田乞]]为相,专齐政”。[[田乞]],谥“[[釐子]]”。[[田釐子]]的儿子[[田成子]]常与[[监止]](监,一作“阚)为[[齐简公]]左右相。于是[[田氏]]与[[阚氏]]相争,结果[[田常]]获胜,弑[[齐简公]],立平公,益专齐政。
=== '''称侯:[[ 太公]] ===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 [[田常]]的曾孙[[田和]],相[[[齐 宣公]]。“[[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於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 於海上”,不久,通过[[魏文侯]],[[田和]]顺利让[[周天子]]承认自己是诸侯,“[[田和]] === ''' 立为齐侯,列於周室”,[[ 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氏]]代齐,都[[临淄]]。
=== '''称王:[[齐 桓公威王]] ===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 [[齐威王]] === '''田因 选择了几个重要事例表现了他的不同寻常。一是严明赏罚。对[[即墨]]大夫的重赏,对阿大夫的烹杀,一举震慑了全国,官吏们不敢再文过饰非,使[[ '''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国]]大治。
=== [[太公和]]称侯两年,薨。按记载的史籍不同,有传说[[太公和]]死后,[[田剡]]继承君位,当了十年的[[齐 宣王]] === ''' 。结果“[[ 辟强''' 前319 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而《[[史记]]》则直接写“[[齐侯太公和]]立二 -前301年 ,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 位19年 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招聚天下贤士。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 [[桓公]]薨,子因齐立。当年,[[齐 愍王康公]] === ''' 薨,“[[ 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 氏]]卒有[[齐国]]”。[[齐侯]]因齐治理国家颇有举措,结果“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同时,他以驺忌子为相,[[齐国]]日益强大。[[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国]]打败当时的强国魏,“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是为[[齐威王]]。
=== [[齐 王]] ===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薨,子[[宣王]]辟彊立。这个时候,[[齐国]]更加强盛,表现如下:
=== 军事:[[田忌]]、[[孙膑]]领导的[[马陵]]之战,杀魏将[[庞涓]],虏魏[[太子申]],震慑三晋(韩赵魏); 文化:[[齐 王]] === 喜爱“游说之士”,对他们赐予府第、立为大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 称帝:[[东帝]]''' [[齐宣王]]子[[齐湣王]]与[[秦昭王]]称帝,一东一西。不久,[[齐湣王]]听苏代之言,去帝号,复称王。[[秦国]]也随之去帝号。尽管二王称帝的时间不长,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齐]]、[[秦]]两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周王朝]]彻底的衰败。[[齐湣王]]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温”,接着“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这样南征西征,打败战国七雄中的[[楚]]、[[魏]]、[[赵]]、[[韩]],威服近邻[[邹国]]、[[鲁国]],[[齐国]]的气势一时无两,达到鼎盛。结果,[[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连同[[秦]]、[[楚]]、[[魏]]、[[赵]]、[[韩]]各出精锐,大败[[齐国]],[[齐湣王]]出逃时被害。燕师攻入[[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的土地只剩下[[莒]]、[[即墨]]。[[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在莒即位,是为[[齐襄王]]。之后,”[[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接[[齐襄王]]还都[[临淄]],“齐故地尽复属齐”。尽管恢复失地,但是[[齐国]]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齐闵王]]曾有过一番作为,放弃[[东帝]]的称号,征讨[[宋国]]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齐国]]的威望。但他骄傲轻敌,燕相乐毅率五国军队来攻,[[齐国]]几乎灭亡。这次惨败使[[齐国]]一蹶不振,虽有襄王五年时的[[ 单]]复齐,但[[齐国]]的衰亡已无法挽回了。 '''亡国:[[齐王 ]]'''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齐襄王]]薨,王子建立。[[秦国]]攻赵,[[齐国]]不救,结果长平之战,[[秦国]]大败[[赵国]]。[[齐王建]]甚至到[[秦国]]朝见[[秦王]],这表明[[齐国]]的国势已经远不如秦。[[秦国]]灭掉[[韩]]、[[赵]]、[[魏]]、[[楚]]、[[燕]]五国后,挥师[[齐国]。[[齐王]]建率众投降。“灭齐为郡”,[[齐国]]成为秦帝国的郡。
==参考资料==
 
 
[[Category: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
4,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