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歷代君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齊國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氏齊國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齊國建立,齊國位於今山東省。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滅亡。
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姜齊
齊太公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着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民間傳說稱太公望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據説曾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之説法。
生平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人,周文王拜太公為師。周文王曾對姜尚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姜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後,周武王仍以太公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於牧野。《詩經·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姜尚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太公活躍於前11世紀,生卒年眾說紛紜,沒有史書說其生年,卒年有《古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另《繹史》年表記載太公卒於周成王年代。
傳說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據民間傳說,太公不得殷商諸侯所賞,至渭水釣魚,希望能遇見明主[1]。據說姜尚用直線無彎折的金屬絲釣魚。三個月後,周文王出巡至渭水邊時發現八十多歲的姜尚。周文王見呂尚的魚鈎是直的,好奇問道:「魚鈎應該要是彎的,為甚麼你用的魚鈎是直的呢?」姜尚對曰:「我要釣的魚,是自願上鈎的,我不必用彎的魚鈎來強迫魚。願意來就來,不願來,就算了罷。」周文王馬上領悟,這是雙關語,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於是說:「殷紂暴虐,民不聊生,我將要振興世道,請先生擔任我的老師。」姜尚應允。周文王當場拜姜尚為太師,請姜尚上車,屏退車夫,親自拉車將姜尚請回,路程約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國祚約八百載。雖然這個故事並不見於正史記載,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虛構,它仍然在民間流傳甚廣。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即源於此。
六韜
《六韜》是古代的一部着名兵書,為武經七書之一。《六韜》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着,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尚答之,來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
《封神演義》中的姜尚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尚是一個闡教的老仙人,七旬時奉元始天尊之命,騎着四不像,帶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黃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並執行封神的計畫,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擊落有修為的神仙。杏黃旗全名為中央戊己杏黃旗,以大地之力護身。
太公在釣魚時遇見周文王姬昌,兩人相談甚歡,由於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預言「聖人將現,周得以興」,所以姜尚又通稱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後,姜尚便致力於輔佐文王,文王死後,姜尚繼續輔佐繼位的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並率兵討伐商朝,漫長的戰鬥中姜尚面臨了七次死亡,三次災厄,但最終平安無事,成功讓武王一統江山。姜尚也將戰鬥中陣亡的英雄義士們,冊封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於小說與民間傳說的風行,受人奉為神明。有時會以色紙,上書「姜太公至此」貼於家門等處,以求避邪消災。
家庭
子女
齊丁公
齊丁公呂伋(?-前975年),姜姓,呂氏,名伋,齊太公呂尚長子,西周時期諸齊國第二代國君,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傳位於嫡次子齊乙公呂得。齊丁公是崔姓和丁姓的始祖。
人物生平
輔佐成王
西周時期,周王室還是很有威嚴的,為了避免各諸侯國不聽命調遣,都需要各諸侯當權者或者其至親男子留在天子都成鎬京任職,實為"人質"。在京服從君命,擔任重要官職,輔助天子統治諸侯,其國家並對天子有納貢賦與服役的義務。武王死後周成王姬誦即位,成王年幼,周公和召公奔赴鎬京輔佐天子,令長子留封地守國。姜子牙則相反,自己留守封地齊國,派兒子呂伋到鎬京輔助周成王。
周成王姬誦的生母是呂伋的妹妹邑姜,因此呂伋還是周成王的舅舅。
周成王時期,受武王分封的商朝遺民武庚利用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夥同周邊諸侯起兵反叛。呂伋領成王之命,隨周公東征,其父呂望響應西征,最終平定了"武庚之亂"。
輔佐康王
成王的兒子周康王姬釗繼位之初,齊丁公以輔政大臣兼虎賁氏的身份,輔佐周康王。 呂伋像他的父親那樣為周王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天子賞識。周康王分魯、晉、衛、齊四位諸侯以珍寶之器,而同為朝臣的楚君熊繹卻無分。足見齊公在朝中地位之高。
周康王六年,呂望病重,呂伋赴齊國繼任君位,留其子呂衡、呂季留在天子都城鎬京輔佐周康王。
去世傳國
周穆王元年,歷經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呂伋,病重去世,由於其去世之日為"丁",周穆王便以商朝的禮儀諡法,尊其為"齊丁公"。呂伋去世後,嫡長子呂季本該繼位,可呂季卻將國君之位讓給了自己的同母弟呂得,並且讓子孫離開營丘,搬到崔邑生活,自己則與庶兄呂衡二人,繼續留在周王室,輔佐周穆王,並被周穆王封為太傅,位列三公。齊乙公呂得繼位後,與嫡兄呂季、庶兄呂衡,共勤王室,使得齊國在諸侯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代周滅唐
周成王即位後,齊國因管蔡作亂、淮夷叛周而此獲得征伐的機會,於是呂伋奉命征討唐國,這讓齊國在呂伋執政時成了政治上的大國。
東周晏嬰《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三》:"
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公出,過之,有斬竹者焉,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
晏子入見,曰:'君亦聞吾先君丁公乎?'
公曰:'何如?
晏子曰:'丁公伐曲沃,勝之,止其財,出其民。公日自蒞之,有輿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視之,則其中金與玉焉。吏請殺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眾圖財,不仁。且吾聞之,人君者,寬惠慈眾,不身傳誅。'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斬竹之囚。"
史料所述'曲沃'一帶,正是當初西周時期,周成王滅唐、成王"桐葉封弟"於唐叔虞的地望,而太原則是晉國後來的遷居之都。"及至周成王滅唐",周成王不過是發號施令者,真正的滅唐統帥乃是齊丁公呂伋。
執掌虎賁
周成王在位期間,呂伋一直擔任周朝的虎賁氏一職 ,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誦病重,於是會見諸侯,召見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呂伋 、百官之長和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周成王去世後,太保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宮毛跟從齊侯呂伋,二人分別拿着干戈,率領一百名勇士,在南門外迎接太子釗。請太子釗進入側室,作憂居的主人,丁卯這天,命令作冊制定喪禮。
東周孔子《尚書·周書·顧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於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亂於威儀。爾無以釗冒貢於非幾。"
茲既受命,還出綴衣於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4]。 。
軼事典故
呂季讓位
齊丁公去世後,嫡長子呂季本該繼位,可是呂季卻選擇放棄國君之位,將國家交給同母弟呂得治理,並讓子孫離開營丘,搬去[[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生活。後有子孫以"崔"為姓。
人物評價
西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東周春秋時期前530年,楚靈王熊虔仍忿然提起此事:"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衛康伯、晉侯燮、伯禽並事(周)康王。四國皆有分,我(國)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都城),求鼎以為分,(周)王其與我(何干)乎?"
顏之推詩曰:"威儀奕奕, 德音秩秩, 無忝厥考 ,王命寵錫。執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爾位, 修明典則。姬旦禽父 ,姜尚呂伋, 內公外候 ,左輔右弼。畢公無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大啟爾宇, 永思無極, 因地為姓, 義同申伯。"[5]。 這句詩中把姜尚和呂伋父子兩人,與姬旦和伯禽父子兩人並列,同尊為周王室護國重臣,姬旦與伯禽安內,姜尚與呂伋攘外,其中充分顯示了呂伋在周王朝的功績和歷史地位。
家族成員
兒子:呂衡(衛國大司馬)、呂季(西周卿大夫)、呂得(齊乙公)
齊乙公
齊乙公,姜姓,名得,又稱叔乙,齊國第三代君主,齊丁公之子。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受位,但讓位於其弟,自己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叔乙即位,是為齊乙公。
人物生平
齊乙公呂得(?-前932年),姜姓,呂氏,名得,齊丁公呂伋的嫡子,西周時期齊國第三代國君,前975年―前932年在位。傳位給兒子呂慈母[6]。 。 齊乙公在位時期,仍是採取齊太公治國時的政策,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穩固了齊國在諸侯列國中的地位。呂得去世後,由於其去世之日為"乙",於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禮儀諡法尊其為"齊乙公。
家族成員
孫輩:聶芳(侄孫,衛國卿大夫)、呂不辰(孫子,齊哀公)、呂靜(孫子,齊胡公)、呂山(孫子,齊獻公)
為政舉措
齊乙公在位時期,仍是採取齊太公治國時的政策,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穩固了齊國在諸侯列國中的地位。
典故軼事
呂季讓位
齊丁公去世後,此時呂伋的嫡長子、嫡次子和嫡三子皆已早亡,嫡四子呂季本該繼位,可是呂季卻選擇放棄國君之位,將國家交給同母弟呂得治理,並讓子孫離開營丘,搬去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生活。後有子孫以"崔"為姓。
齊癸公
齊癸公,姜姓,名慈母,齊乙公之子。生平不詳,大約卒於周懿王末年,其子公子不辰繼位。
子女
子:齊哀公不辰,繼任其父齊癸公的君位。因紀國國君(侯爵)向周夷王進讒,含冤而死。
子:齊獻公山,齊哀公的同母弟。因齊胡公遷都之事,與私黨夥同營丘人發動政變,殺胡公,將胡公所有兒子全部驅逐出境。
齊哀公
齊哀公(-前867年),姜姓,呂氏,名不辰,齊癸公之子。
哀公不辰荒淫失政,與鄰國衝突不斷。周夷王時,紀侯姜靖公在夷王面前說姜不辰壞話,夷王烹殺姜不辰,又立他的異母弟姜靜為齊君,就是齊胡公。
事實上紀侯密告周夷王的內容是什麼,史書無一字記載成為千古謎案,何事能導致周天子勃然大怒利用諸侯聚會當眾烹殺。然而2009年高青縣陳莊西周古城遺址的發掘,有可能回答此一謎團。該地點發現一密集居住的小城,同時有諸多怪異現象發掘出土,例如極小的城池中出土數件西周時期銘文青銅器並牽連至姜子牙後代,以及一位將軍擁有諸侯等級大墓葬,多數現象顯示當地有過不平凡的故事,然而最矚目是發現一座只有周天子都城才能有的祭天祭台,可能就是齊國密造導致被天子認為有謀逆篡位之心,而紀侯密告的可能就是此事[7]。
人物生平
在位起訖: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68年。
齊哀公是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三任王呂得,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四任王呂慈母。
齊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齊癸公死後,其兒子呂不辰繼承王位,為齊哀公。周懿王時,紀侯(紀國的國君)在周王前進讒言,說了不少齊哀公的壞話。
齊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其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繼承王位,為齊胡公。
家族
異母弟: 齊胡公靜,齊哀公的異母弟。繼任其異母兄齊哀公的爵位。
同母弟:齊獻公山,齊哀公的同母弟。因齊胡公遷都之事,與私黨夥同營丘人發動政變,殺胡公,盡逐胡公之子。
歷史評價
宋忠:"哀公荒淫田游,國史作還詩以刺之也。"
史籍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齊胡公
紀國向周天子進讒言,周夷王把齊哀公烹殺,立公子靜為君,是為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前862年齊胡公從營丘(臨淄)遷都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
此舉對齊人震動很大,齊人頗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
家族
弟:齊獻公山,齊哀公的同母弟,也是齊胡公的異母弟,因齊胡公遷都之事,與私黨夥同營丘人發動政變,殺胡公,將胡公所有兒子全部驅逐出境。
子女:齊胡公之子們在後來齊厲公之亂被齊人迎回齊國,全部戰死。
齊獻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人物生平
齊獻公,姜姓,呂氏,名山,是齊癸公之子,繼位前稱公子山。齊癸公死後,公子山的同母兄長公子不辰繼位,是為齊哀公。
當時紀國國君紀煬侯向周夷王進讒言陷害齊哀公,周夷王於是烹殺(古代一種酷刑,施刑者將犯人衣服脫光,推入一個如成人般高的大鍋中,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因灼傷而死,有些甚至全身燒焦)齊哀公,並改立齊哀公異母弟公子靜為君,是為齊胡公。齊胡公繼位後,將都城從營丘(在今山東省臨淄區)遷到薄姑(今山東省臨淄區西北五十里處)。
公子山怨恨齊胡公,便與自己的黨徒率領營丘人襲擊攻殺齊胡公,自立為君,是為齊獻公。
齊獻公元年(公元前859年),齊獻公將齊胡公諸子盡數驅逐出齊國,就此將都城由薄姑遷回營丘,並擴建營丘城,因營丘臨靠淄水,故改名為臨淄。
齊獻公九年(公元前851年),齊獻公去世,其子公子壽繼位,是為齊武公。
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齊武公
齊武公(前849年-前825年在位),西周時期齊國國君,華夏族,姜姓,呂氏,名壽,齊獻公之子,姜後之父。齊武公二十五年,嫁女周宣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齊厲公呂無忌即位。
武公十年(前841年),是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國歷史始有準確紀年,在這之前,諸侯年代錯亂,至《史記》亦不能免。
相關史料
《史記·齊太公世家》: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
齊厲公
姜無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齊厲公,西周時期齊國國君,華夏族,姜姓,呂氏,名無忌,齊武公之子,周宣王之妻舅,姜後之兄,齊國第九位國君。
人物生平
公元前824年即位,齊厲公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齊胡公呂靜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
史籍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慾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齊文公
齊文公(前815年-前804年),西周時期齊國國君,華夏族,姜姓,呂氏,名赤,齊厲公之子,晉穆侯的岳父,晉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
人物生平
齊文公,姜姓,呂氏,名赤,齊厲公之子。齊厲公昏憒暴虐,齊人痛恨之,聯絡胡公呂靜之子殺死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赤即位,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
他當上國君之後 ,接受他父親的教訓,小心謹慎地處理國政,齊國政局漸趨平穩,西周後期齊國公室的內亂終於告一段落。呂赤死後因而得了一個良諡"文",稱為齊文公。
晉穆侯取齊女為夫人。
齊文公呂赤卒,子呂脫(一作說)立,是為成公。(據《竹書紀年》、 《齊太公世家》)
史籍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慾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齊成公
人物生平
《史記》對他無太多記載,周宣王二十四年(公元前804年),齊文公十二年(丁酉,公元前804年),齊文公死後,其兒子呂脫繼承爵位,為齊成公。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成公在位九年卒,子齊莊公呂購即位。
在位起訖:公元前803年-公元前795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795年
年號:(戊戌,公元前803年)。
呂脫,姓呂名脫,一說名為說,又稱齊成公。中國西周時代齊國的第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九任君主呂無忌,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十任君主呂赤。
史籍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齊前莊公
姜購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呂購,姜姓,呂氏,名購,齊國第十二代國君,在位六十四年,齊文公之孫,齊成公之子。
呂購在位64年,在位期間齊國漸強,為其孫齊桓公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春秋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國君,由於他在位時間很長,使得剛剛經歷了長達70年內亂的齊國,得以在長時間穩定的情況下恢復元氣。
呂購晚年基本使齊國處於小霸的地位,為齊僖公主盟諸侯、齊襄公滅紀國報哀公被烹之仇、齊桓公九合諸侯,打下政治和經濟基礎。呂購算得上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是齊國歷史上的一位中興之主。
人物簡介
呂購,姜姓,呂氏,名購,又稱齊莊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十二任國君。他的祖父是齊國第十任國君呂赤,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十一任國君呂脫。
齊成公九年(丙午,公元前795年),齊成公死後,其兒子呂購繼承君位,為齊莊公。齊前莊公繼位之彰,齊國內廷動盪不安,曾兩度遷都(薄姑、臨淄),使得齊國元氣大傷。齊莊公時期,齊國開始進入休養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觀。呂購在位期間,齊國漸強,為其孫齊桓公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齊莊公六十四年(庚戍,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的齊莊公去世,其子呂祿甫繼承君位,為齊僖公。
人物生平
春秋時期,齊桓公被尊稱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莊僖就有小霸之稱,齊國莊僖小霸起始於,齊前莊公晚年,呂購在位64年,由於他在位時間很長,因此齊國在他的發展下,從衰落中迅速崛起,為齊僖公、齊襄公開疆拓土打下基礎,更為齊桓公首霸中原的奠定根基。
中國歷史中稱霸首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基礎作後盾,所以國家的富強是稱霸的基礎。齊國是西周間諸侯國中較早發展起來的國家,此為小霸奠定了經濟、軍事基礎。
據史料記載,自太公封齊建國以來,齊國一直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國方針,即"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又說:"太公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鹽"。齊國在未開墾的草荒和鹽鹼地區建國,人口稀少,太公因地制宜,發展魚鹽業、紡織手工業、商業開發。由於基本政策的務實、開放,"人民多歸齊"。齊國人口增長快,經濟發展迅速。到齊莊公、僖公當政時期,進一步發揮了這些優勢,聚天下人才,開富國之源。使齊國經濟迅速發展繁榮、國勢強盛。
(二)長期穩定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才能使經濟迅速發展。政權不穩定、社會動盪,必然影響經濟的發展。齊莊公、僖公父子當權前後共有一百餘年的時間。莊公在位64年,是齊國當權最長的國君。他是一位英明、有為、能幹的國君,以他穩定的政策,給齊國創造了一個大發展的環境。此後,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國道路走了下去,他們父子相繼統治齊國近百年,在這相對穩定的時期,抓往了發展的機遇,經濟得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在諸侯國之間有了相對較強的實力,為霸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逐漸產生了自由民。齊國的自由民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於齊國的政策比較開放,周圍的自由民到齊國來經商、務工、務農。二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奴隸不斷鬥爭而獲得自由。姜太公建國時的"因俗、簡禮",其中就有奴隸主保留了使用奴隸的舊風俗。據楊向奎先生考證,《周禮》一書是齊國人根據齊國原始檔案寫成的,其中記述了井田制,井田制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隸耕種,井田制實行的過程,逐步將土地劃成方塊分給農奴耕種,使原來的奴隸獲得了相對較大的自由。《周禮·小司徒》說:"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說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戶的耕種。新的生產關係必然促進生產的發展,當時農業稱為"本業",所以農業的發展必然促進商業、手工業、魚、鹽等各行業的發展,從而使齊國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歷史評價
史伯:"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秦仲、齊侯(呂購),姜、嬴之雋也,且大,其將興乎?"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呂購、呂祿甫)於是乎小伯,楚蚠冒於是乎始啟濮。"
相關史料 《史記·齊太公世家》: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齊厘公
姜祿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齊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齊厘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春秋三小霸之一。
齊前莊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 齊僖公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以宋國、郕國不向周天子朝覲而出兵討伐;平定許國、宋國內亂;與鄭國擊敗狄戎;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人物生平
齊僖公十一年(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冬天,齊僖公與鄭國國君鄭莊公在石門會盟,此次會盟是為重溫在廬地結盟的友好關係。
齊僖公十四年(魯隱公六年,公元前717年)五月辛酉日,齊僖公與魯國國君魯隱公在艾地結盟 ,開始和魯國結好。
齊僖公十五年(魯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夏天,齊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訪問魯國,以鞏固艾地結盟之事。
齊僖公十六年(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齊僖公準備要宋國、衛國兩國和鄭國講和,已經確定結盟日期。 齊僖公最終讓宋國、衛國兩國和鄭國講和。同年七月庚午,齊僖公與宋國國君宋殤公、衛國國君衛宣公在溫地會見,並在瓦屋結盟 ,使其丟棄東門戰役的舊怨。八月丙戌天,鄭莊公帶着齊國使者朝覲周桓王。 冬季,齊僖公派人來到魯國,告知魯隱公宋、衛、鄭三國講和之事。魯隱公派大臣眾仲回答說:"君王使三國捨棄相互仇敵的圖謀,安定他們的百姓,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聽到,豈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動!"
齊僖公十七年(魯隱公九年,公元前714年)冬天,齊僖公和魯隱公在防地會面,策劃攻打宋國。
齊僖公十八年(魯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二月(一作正月),齊僖公在中丘會見魯隱公、鄭莊公。 二月二十五日,三方在鄧地結盟,決定出兵日期。 十月壬午日,齊僖公與鄭莊公因郕國違背周天子會師攻打宋國的命令 ,於是派出聯軍攻打並攻進郕國。
齊僖公十九年(魯隱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七月,齊僖公會合魯隱公、鄭莊公攻打許國。七月初一日,軍隊匯合攻打許城。七月初三日,便占領許國。許國國君許莊公逃亡到衛國。 齊僖公把許國讓給魯隱公,魯隱公沒有接受,而是把許國的領土送給鄭莊公。
齊僖公二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國太宰華督弒殺宋殤公。 同年三月,齊僖公和魯國國君魯桓公、陳國國君陳桓公、鄭莊公在稷地會見,商討平定宋國的內亂。
嫁女求援
齊僖公二十二年(魯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正月,齊僖公和魯桓公在嬴地會見,與魯桓公訂婚,女兒文姜嫁給他。 同年夏天,齊僖公與衛宣公在蒲地只是會談,沒有結盟。 七月,魯桓公派公子翬到齊國迎接文姜。 九月,齊僖公護送文姜出嫁,到達歡地。當時凡是本國的公室女子出嫁到同等國家,如果是國君的姐妹,就由上卿護送她,以表示對前代國君的尊敬。如果是國君的女兒,就由下卿護送她。出嫁到大國,即便是國君的女兒,也由上卿護送她。嫁給周天子,就由各位大臣都去護送,國君不親自護送。出嫁到小國,就由上大夫護送她。而齊僖公卻親自護送,因此世人認為齊僖公此舉不合乎於禮。 文姜到魯國後,齊僖公於同年冬天,派夷仲年到魯國訪問,並探望文姜。
齊僖公二十四年(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夏季,齊僖公和鄭莊公訪問紀國,想要乘機襲擊紀國。結果紀國人發覺,於是此事作罷。
齊僖公二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僖公派人到鄭國求援。鄭國派遣太子忽率軍援救齊國,六月,太子忽大敗戎軍,俘虜戎軍兩位主帥大良和少良,斬首帶甲戎軍三百人首級,獻給齊國。 齊僖公要將女兒嫁給太子忽,太子忽說:"鄭國小齊國大,不是我能般配的。"於是謝絕齊僖公。
攻戰去世
齊僖公二十六年(魯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秋天,齊僖公聯合鄭國、衛國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遷到郟地。
齊僖公二十九年(魯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冬天,齊僖公聯合衛國、鄭國攻打魯國,與魯軍在郎地交戰。
齊僖公三十年(魯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正月,齊僖公與衛國、鄭國、宋國在惡曹舉行會盟。
齊僖公三十二年(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二月己巳日,齊僖公聯合宋國、衛國、燕國攻打魯國,結果四國聯軍兵敗。 同年,夷仲年去世。夷仲年之子名叫公孫無知,齊僖公很寵愛公孫無知,公孫無知的俸祿、服飾、生活待遇都和太子同等。
齊僖公三十三年(魯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冬天,齊僖公聯合宋國、衛國、蔡國、陳國攻打鄭國, 鄭國毫無準備,被打得大敗 。 同年十二月丁巳日,齊僖公去世 ,太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為政舉措
齊僖公在位時期,曾先後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 ,與鄭國、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 平定許國,使許莊公出走 ,立其弟許桓公為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 ,與鄭國擊敗狄戎 ,後討伐魯國和鄭國,使齊國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被後世稱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歷史評價
魯隱公:"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齊前莊公、齊僖公)於是乎小伯,楚蚠冒於是乎始啟濮。"
史籍記載
齊襄公
姜諸兒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齊襄公(約前729年-前686年),姜姓,名諸兒,齊僖公的兒子、齊桓公的哥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四位國君。周莊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間,國力漸強,曾攻伐衞國、魯國、鄭國。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無道,殺戮無辜。與其妹,即魯桓公夫人文姜通姦,又令彭生殺害魯桓公,而後齊襄公殺了彭生以向魯國交代。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到郊外打獵,發現一頭野豬,隨從說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豬像人一樣站起來嚎叫,齊襄公驚恐中遺失一隻鞋子。當晚大將連稱發動兵變,襄公躲起來,卻因被看見一隻腳而被逮,為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殺。連稱立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即位。[8]
齊前廢公
姜無知(公孫無知)(前729年-前685年)姜姓,名無知,是齊前莊公之孫,齊僖公同母弟齊仲年的遺腹子。
公孫無知甚得僖公的寵愛。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殺齊襄公,立其堂弟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奔莒國(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大夫連稱[9],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山東淄博東)即位,為齊桓公。
齊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齊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位)
齊桓公(約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期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的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莒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了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病死 。
齊中廢公
姜無詭 前643年 在位3月
齊中廢公,姜姓,呂氏,名無詭,一作無虧,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之子。公元前643年即桓公四十三年十月,齊桓公病逝,諸公子爭奪君位,齊桓公死後,在易牙、豎刁(又作豎刀、寺人貂)的支持下,殺群吏,逐走諸公子,於此年十二月即位為國君。
人物生平
即位三月後,易牙、豎刁等人因臭名昭著,無詭亦不得人心,皆被大夫高子,國子殺死。齊桓公生前曾將太子昭託付於宋襄公,桓公死後,太子昭不得即位,遂奔宋。齊中廢公呂無詭死後,宋襄公率本國及邾、曹兩國軍隊送太子昭回國,即位為國君,是為齊孝公。齊中廢公無詭因在位時間短暫而沒有諡號。
生平事跡
無詭的父親齊桓公是很有作為的國君,在位43年間(前685-前643),重用管仲、鮑叔、隰朋、高傒等人內修法政,外行義兵,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桓公在位時便確立公子昭為太子,因此呂無詭和他其他的兄弟一樣本沒有機會成為國君,但是齊桓公在管仲死後信任三個寵臣,分別是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易牙與呂無詭關係親密,每每與豎刁在桓公面前稱讚無詭,於是桓公對其寵愛有加,無詭得意培植自己的勢力。桓公四十三年即前643年秋,齊桓公病危,諸公子得知消息後於宮外互相攻伐,齊桓公無人照顧,遂於這年十月死去。到了十月,無詭才在豎刁、易牙的支持下,通過殺戮反對自己的大臣,驅逐與自己爭奪君位的公子,如願以償得即位。無詭將齊桓公的屍體收殮入棺,此時桓公已死了六十七天,屍體腐爛生蛆蟲,都爬到宮門之外了。
無詭雖然即位為國君,但來路不正,他的支持者易牙豎刁又是大臣們所不齒的小人,因此很快就被齊國大夫高子、國子殺死。在位僅僅三個月。
影響意義
齊國是春秋五霸中首個稱霸的超級大國, 但是在齊桓公死後卻因五個兒子爭鬥而由盛轉衰,霸主地位一去不復返。而在齊國公子爭鬥不休的同時,齊國的大夫權臣勢力越來越強大,漸漸主宰了齊國軍政,這種現象與春秋晚期的晉國相似。齊國驟然衰落使得國際間產生了霸權真空,這對西方的晉國,南方的楚國,甚至是處於四戰之地最不該妄想的宋國都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敗給楚國,鬱鬱而終。之後的宋國自保尚不及,更別說稱霸了。漫長霸權的爭奪轉向於晉國、楚國之間,這期間還摻雜着秦國向東發展的需求。晉國與楚國經過長達近一個多世紀,而齊國雖始終為東方大國,但再也沒有桓公「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徙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乘車之會六,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輝煌了。
齊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齊孝公(?—前633年),姜姓,呂氏,名昭。中國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之子,母鄭姬。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早年齊桓公和管仲立其為太子。
早年齊桓公和管仲立其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爭奪君位,原桓公寵臣易牙與豎刁擁立公子無虧為君,公子昭逃奔宋國。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
《史記》載孝公死後,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齊昭公。但與《清華簡》公子開方即衛文公矛盾。
有恃無恐的典故
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夏, 魯國大飢,齊孝公趁機攻魯。魯大夫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遭遇孝公,以牛羊、酒食 犒勞齊國軍隊。 《古文觀止》一篇文章,描述兩人的對白:
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 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孝公無言以對,班師回家。
齊昭公
姜潘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在位起訖: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13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613年。
年號:(己丑,公元前632年)。
生平簡介
齊桓公四十三年(戊寅,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的齊桓公病重,權臣易牙、豎刁、衛開方等人,乘他病重將他禁錮於室,並築高牆不准任何人接近他。太子呂昭為避免受到迫害,逃往宋國。齊桓公的另外四個兒子公子無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同年冬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子無詭被易牙等權臣擁立為國君,他才將早已腐爛的齊桓公下葬。
齊孝公元年(己卯,公元前642年)春,太子呂昭在宋襄公的幫助下,聯合曹國、衛國、邾國領兵攻齊。同年三月,齊國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國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公子無詭,迎立太子呂昭。但其餘三公子的追隨者卻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呂昭再度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為齊孝公。
齊孝公十年(戊子,公元前633年),在位10年的齊孝公死,他的異母弟弟呂潘殺太子嗣位,是為齊昭公。即位後的他,於次年與晉文公聯師戰楚於城濮,晉文公會齊,宋、魯,蔡、鄭、衛,莒八國之君盟於踐土,結為同盟。
齊昭公二十年(戊申,公元613年),在位20年的齊昭公死,其兒子呂舍繼承五位,為齊廢后公。同年,齊昭公的異母弟弟呂商人殺呂舍自立為君,為齊懿公。
齊後廢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齊後廢公,姜姓,呂氏,名舍,齊昭公之子。昭公二十年(613年)在位,僅五個月,昭公之弟呂商人於十月弒呂舍自立,是為齊懿公。
史料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為齊君。舍之母無寵於昭公,國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百姓說。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舍,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10]
齊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齊懿公,姜姓,名商人,齊桓公之子、母親為密姬。桓公在世時,商人與大夫邴原爭田邑之界,管仲以商人理屈,將田斷歸邴氏,商人銜恨於心。桓公去世,六公子無虧、齊孝公昭、齊昭公潘、齊懿公商人、齊惠公元、公子雍,爭立相攻,豎刁、易牙擁立公子無虧(無詭)。齊桓公橫屍在床,蛆出於戶。
齊昭公死後,其子被公子商人殺死,公子商人即位,是為齊懿公。後盡奪邴氏之田,掘邴原屍而刖之,又恨管仲,削其家封邑。齊懿公好色,淫慾宮中,奪參乘(馬車的車夫)庸職之妻。邴原之子邴歜懷恨在心,和懿公參乘庸職合謀,乘懿公出遊殺之,歸告齊祖廟,從容出逃。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稱齊惠公。
人物生平
桓公在位時指定鄭姬所生的公子昭為太子,並將他囑託給宋襄公。但是桓公的另外四個兒子各立黨羽,都覬覦着國君寶座。這四個人分別是公子無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齊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秋,諸公子得知桓公病危,遂於攻門之外展開廝殺,桓公無人照看,於當年十月在疾病與飢餓中死去。桓公死去六十七天之後,公子無詭憑藉易牙、豎刁等人的血腥屠殺終於得以即位,是為齊中廢公。商人和其他公子一樣,被迫出逃國外尋求軍事援助。三個月後,太子昭在宋襄公的軍事支援下殺回齊國,齊大夫高、國兩家攻殺無詭,太子昭即位,是為齊孝公。齊孝公在位十年病逝,公子潘與齊桓公生前寵臣衛公子開方殺死孝公兒子,即位為國君,是為齊昭公。
大概在齊昭公時代或者是齊孝公時代,公子商人回到了齊國,並密切注視着國內形勢,同時結交賢士,取悅於百姓,始終沒有放棄搶奪君位的野心。公元前613年5月,在位十九年的齊昭公逝世,其子呂舍母親本就不受昭公寵愛,又得不到大夫們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公子商人便在當年十月,於齊昭公的葬禮上殺死呂舍,如願以償地即位為國君,是為齊懿公。從父親死去(前643年10月)到自己即位(前613年10月),齊懿公足足經歷30年的漫長等待。
即位之後,齊懿公所作所為令國人大失所望,據《史記》記載,在齊懿公為公子時,曾經與邴歜之父邴原爭奪采邑,失敗,因此含恨在心,等到即位以後,邴原早已死去,懿公遂掘其墳而斷屍足,又親信了邴歜的花言巧語,把邴歜安排為自己的車夫;另外,閻職(一作雍職)有妻貌美,懿公便把他的妻子納入宮中自行淫樂,而用閻職司其驂乘(國君出行時隨從於兩側和後方的馬車謂之驂)之職,這種顢頇的行為無異於在身邊攜帶了兩顆定時炸彈。
齊懿公四年,公元前609年春天,出行至申池,在泡溫泉之時,兩個車夫互相戲謔,閻職稱呼邴歜道:"斷足子!",邴歜回敬道:"奪妻者!"結果此二人同時羞愧難當,對齊懿公的仇恨在壓抑許久之後瞬間爆發。之後,兩人在歸途中與馬車之上殺死齊懿公。齊懿公死後,國人怨他生前驕恣無道,便廢掉他的兒子,迎接當初在諸公子爭鬥中失敗,逃往衛國的公子元回國即位為君,這就是桓公兒子中第五個成為國君的齊惠公。
家族成員
祖父:齊厘公
父親:齊桓公
母親:密姬
子女:有子,名不詳
歷史影響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初,晉國的晉獻公死後便因諸子爭鬥而造成將近二十年的動亂。齊國這個春秋五霸中首個稱霸的超級大國在桓公死後卻同樣出現了諸公子爭鬥的情況,而這場內鬥持續的時間卻比晉國驪姬之亂還要長。齊國由盛轉衰,霸主地位一去不復返。同時,齊國的大夫權臣勢力越來越強大,當諸公子內鬥時代結束後,新的內鬥又接踵而至,權臣大夫們漸漸主宰了齊國軍政,這種現象與春秋晚期的晉國相似。齊國驟然衰落使得國際間產生了霸權真空,這對西方的晉國,南方的楚國,甚至是處於四戰之地最不該妄想的宋國都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敗給楚國,鬱鬱而終。之後的宋國自保尚不及,更別說稱霸了。漫長霸權的爭奪轉向於晉國、楚國之間,這期間還摻雜着秦國向東發展的需求。晉國與楚國經過長達近一個多世紀,而齊國雖始終為東方大國,但再也沒有桓公"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徙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乘車之會六,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輝煌了。
齊惠公
姜元 齊惠公,姜姓,呂氏,名元,齊桓公之子公子元,公子無虧、齊孝公、齊昭公、齊懿公之弟,在位十年(前608年—前599年)。
前609年,齊邴原、閻職殺懿公而逃,齊人共立惠公,次年即位。前599年,惠公卒,子齊頃公無野繼位。在位時有大夫崔杼受寵幸,惠公死後,國氏、高氏逐之,奔衛。後來崔杼扶立齊莊公齊惠公因躲避齊國內亂,逃往衛國。其弟齊懿公即位後,非常驕橫,人心不歸附。所以齊懿公被丙戎和庸職殺死後,齊國人廢黜懿公之子而從衛國迎接公子元回齊,是為齊惠公。在位十年至公元前599年,齊惠公死,其子齊頃公無野繼位。當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寵幸,等到惠公死後,高氏、國氏怕受他脅迫,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便逃到衛國。後來崔杼扶立齊莊公即位。
編年紀事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衛女,曰少衛姬,避齊亂,故在衛。(《史記·齊太公世家》)
前608年 齊惠公元年
春,魯公子遂來齊迎婦姜氏歸。夏,季孫行父來齊納賂請會。(《左傳》)
夏,齊惠公,魯宣公會於平州(山東萊蕪),齊人取濟西之田,襄仲為立公故,以賂齊也。(《左傳》)
前606年 齊惠公三年
前605年 齊惠公四年
春,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山東臨沂西),非禮也。平國以禮,不以亂。伐而不治,亂也。以亂平亂,何治之有?無治,何以行禮? (《左傳》)
前604年 齊惠公五年
春,魯宣公聘齊,齊大夫高固使齊侯阻止宣公,迫使宣公以魯女叔姬與高固為婚。秋九月,齊高固往魯迎娶叔姬。冬,齊高固攜婦子叔姬行"反馬"之禮。(《左傳》)
前602年 齊惠公七年
夏,公會齊侯伐萊,不與謀也。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左傳》)
前599年 齊惠公十年
夏,齊惠公卒。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衛。(《左傳》)
六月,魯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秋,季孫行父如齊行聘。冬,齊侯使國佐如魯報聘。(《左傳》)
齊頃公
姜無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齊頃公,姜姓,名無野,齊惠公之子。前592年春季,晉景公派遣郤克到齊國參加盟會。齊頃公用帷幕遮住婦人讓她觀看。郤克跛行登上台階,那婦人在房裡笑起來。郤克生氣,出來發誓說:「不報復這次恥辱,就不能渡過黃河!」《春秋》穀梁傳這樣說:「齊之患,必自此始矣!」前589年齊頃公率軍南下攻魯國龍邑(山東泰安東南),寵臣盧蒲就癸被殺,頃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東泰安境內)。前589年頃公在鞍之戰大敗,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差點被俘,幸得大臣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換衣服,佯命齊頃公到山腳華泉取水,得以逃走。宋代曾鞏《登華山》詩:「丑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後來齊國國勢趨衰。齊頃公變得低調內斂,周濟窮人,照顧鰥寡,頗得民心。
人物生平
齊頃公八年(公元前591年),晉國攻打齊國,迫使齊頃公派公子強到晉國做人質,晉軍這才撤離。 齊頃公,姜姓,呂氏,名無野,是齊桓公之孫,齊惠公之子。齊惠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齊惠公去世,無野繼任齊國國君之位,是為齊頃公。
齊頃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春天,晉國派遣大臣郤克出使齊國,齊頃公讓母親蕭同叔子藏在帷中觀看他。郤克跛而登階,蕭同叔子嘲笑他。郤克說:"不報此辱,不再渡河!"回國後,請求討伐齊國,晉景公不允許。齊國使者到達晉國,郤克在河內拘捕齊國四位使者,殺死他們。
齊頃公十年(公元前589年)春天,齊頃公派兵攻打魯國、衛國。魯國、衛國的大夫到晉國請兵,都是通過郤克。晉國派遣郤克率領戰車八百輛,擔任中軍主將,士燮率領上軍,欒書率領下軍,來援救魯國、衛國,討伐齊國。六月十六日,晉軍與齊軍在靡笄山下交戰。六月十七日,在鞍地(今山東濟南西北)擺開陣勢。逢丑父做齊頃公的車右。齊頃公說:"衝過去,攻破晉軍後聚餐!"射傷郤克,郤克的血直流到腳上。郤克想退回營壘,他的駕車人說:"我從開始接戰,已經兩次受傷,不敢叫痛,擔心士卒恐懼,希望您忍着點!"於是又戰下去。戰鬥中,齊軍危急,逢丑父擔心齊頃公被俘,就交換位置,齊頃公做車右,戰車絆在樹下不能行進。晉軍小將韓厥拜伏在齊頃公車前,說:"敝國國君派遣臣下援救魯國、衛國。"以戲耍齊頃公。逢丑父讓齊頃公下車去取水,齊頃公才得以藉機逃亡,脫離險境,回到齊軍中。郤克要殺逢丑父。逢丑父說:"代替國君死而被殺戮,今後做人臣的就沒有人忠於國君了。"郤克也就放了他,逢丑父於是得以逃歸齊軍。於是晉軍追逐齊軍直到馬陵。齊頃公請求獻納玉器謝罪,郤克不答應,一定要得到曾經嘲笑郤克的蕭同叔子,還要齊國將田隴全改成東西方向(以便晉軍車馬來往方便)。齊人回答說:"蕭桐叔子是齊君的母親。齊君的母親也就是晉君的母親,您怎麼處置她?再說您以道義征伐而以暴虐結束,可以這樣嗎?"於是郤克答應他們,而讓齊國歸還侵占的魯國、衛國的領土。
齊頃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晉國開始設置六卿,獎賞鞍之戰的有功人員。齊頃公朝見晉景公,想要尊晉景公為王,晉景公不敢接受,齊頃公便回到齊國。齊頃公回國後,廢棄獵苑,減輕賦斂,賑濟孤寡,存問病殘,輸盡積蓄,以救百姓,百姓皆大歡喜。對諸侯則厚禮相待。
齊頃公十七年(公元前582年),齊頃公去世,其子齊靈公繼位。
編年紀事
前596年 齊頃公三年
春,齊師伐莒,莒恃晉而不事齊故也。 (《左傳》)
前595年 齊頃公四年
冬,公孫歸父(子家)會齊侯於谷,見晏桓子,與之言魯,樂。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懷於魯矣。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己。一國謀之,何以不亡?」(《左傳》)
前592年 齊頃公七年
春,晉侯使郤克徵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於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獻子先歸,使欒京廬待命於齊,曰:「不得齊事,無復命矣。」郤子至,請伐齊。晉侯弗許。請以其私屬,又弗許。 (《左傳》)
齊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會於斷道(晉地山 西沁縣西之斷梁城)。及斂盂,高固逃歸,夏,晉侯、魯公、衛侯、曹伯、邾子會於斷道,討貳也。盟於卷楚,辭齊人。晉人執晏弱於野王,執蔡朝於原,執南郭偃於溫。苗賁皇使,見晏桓子。歸,言於晉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舉言群臣不信,諸侯皆有貳志。齊君恐不得禮,故不出,而使四子來。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執吾使。』故高子及斂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絕君好,寧歸死焉。』為是犯難而來。吾若善逆彼,以懷來者,吾又執之,以信齊沮,吾不既過矣乎?過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辭,而害來者,以懼諸侯,將焉用之?」晉人緩之,逸。秋,八月,晉師還。(《左傳》)
前591年 齊頃公八年
春,晉侯、衛大子臧伐齊,至於陽穀(齊地,今山東陽穀縣)。齊侯會晉侯盟於繒,以公子強為質於晉。晉師還。蔡朝、南郭偃逃歸。 (《左傳》)
夏,魯公使如楚乞師,欲以伐齊。 楚莊王卒,楚師不出。既而用晉師,楚於是乎有蜀之役。 (《左傳》)
前590年 齊頃公九年
聞齊將出楚師,夏,臧孫許及晉侯盟於赤棘。(《左傳》)
前589年 齊頃公十年 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亦作隆,魯邑,在泰山博縣南)。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左傳》)
衛侯使孫良夫、石稷、甯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石成子曰:「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子喪師徒,何以復命?」皆不對。又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子以眾退,我此乃止。」且告車來甚眾。齊師乃止,次於鞫居。新築人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左傳》)
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 (《左傳》)
師從齊師於莘。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餘勇!」(《左傳》)
癸酉,師陳於鞍(齊地、山東濟南 米箕山西北側)。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卽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左傳》)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韓厥俛,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左傳》)
齊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齊師以帥退。入於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於衛師,衛師免之。遂自徐關入。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銳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茍君與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山東費縣)。擊馬陘(齊地,淄博市淄川區口頭鄉馬陵村)。 (《左傳》)
齊侯使賓媚人(國佐)賂以紀甗、玉磬(齊滅紀時所得)與地。不可,則聽客之所為。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以不孝令於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左傳》)
魯、衛諫曰:「齊疾我矣。其死亡者,皆親昵也。子若不許,讎我必甚。唯子,則又何求?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齊、晉亦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群臣帥賦輿,以為魯、衛請。若茍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聽?」 (《左傳》)
禽鄭自師逆公。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於爰婁(淄博市臨淄西境)。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公會晉師於上鄍。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左傳》)
前588年 齊頃公十一年 晉初置六卿,賞鞌之功。齊頃公朝晉,欲尊王晉景公,晉景公不敢受,乃歸。歸而頃公弛苑囿,薄賦斂,振孤問疾,虛積聚以救民,民亦大說。厚禮諸侯。竟頃公卒,百姓附,諸侯不犯。(《史記齊太公世家》)
前582年 齊頃公十七年
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左傳》)
齊靈公
姜環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齊靈公,原諡為[[齊孝武靈公==,姜姓,名環,在位期間有名相晏弱、晏嬰父子相繼輔政。
齊頃公卒後,其子姜環即位,是為齊靈公,用晏弱為相。早期尊晉國為霸主,並攻滅膠東半島的萊夷,讓齊國面積擴大。靈公十年春天,晉國率領諸侯伐彭城,齊國不參加,晉國於是伐齊。是年二月,齊靈公使公子姜光至晉國為人質。[11]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採納。齊靈公二十七年(前555年),齊國多次攻打魯國,魯國向晉國求救,晉荀偃率領十二國聯軍進攻齊國平陰。齊軍戰敗,靈公跑進臨淄城,次年病逝。早期齊靈公寵幸戎姬,於是廢掉公子光,另立戎姬之子為太子,公子光被流放至外地。靈公病危之際,齊國大夫崔杼藉機迎故太子光為齊國國君,是為齊莊公。
人物生平
依附晉侯
齊靈公即位後,尊晉為霸主,參加以晉為首的盟會征伐。據《左傳》記載,靈公元年,從晉侯伐鄭。四年,從晉侯伐秦。六年,派國佐與晉侯等同盟於戚,同年冬派高無咎與晉大夫士燮等會吳於鍾離。七年,靈公會晉侯於沙隨,聽從晉國之命,派國佐隨晉侯伐鄭。八年,靈公隨晉侯率師伐鄭,與晉國等諸侯同盟於柯陵,同年冬,又派人隨晉侯伐鄭。靈公九年,晉大夫弒晉厲公,改立晉悼公。該年,靈公派崔杼與晉悼公等同盟於虛朾。在此數年間,靈公唯晉侯馬首是瞻,聽從晉侯號令。
在晉悼公即位之後,靈公開始有不尊晉國為霸主之意,但仍然畏懼晉國。晉悼公元年,晉國帥諸侯圍宋彭城,齊國未參與,晉國於是討齊,齊靈公使太子光到晉國為人質。同年夏,靈公派崔杼從晉師伐鄭。靈公十一年秋;晉大夫荀罃與諸侯大夫會於戚,齊與滕、薛、小邾不至。此次會盟是為了伐鄭,當時魯大夫仲孫蔑向荀罃建議,在鄭地虎牢修建城池,以迫使鄭國就範。荀罃同意該建議,但認為關鍵是必須有齊國參加。《左傳·襄公二年》載,荀罃當時對仲孫蔑說:「善。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蓄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由此可見,齊國懈於尊晉,而晉則提防齊國叛盟。當時齊對滕、薛等國有重要影響,晉國不敢對齊掉以輕心。此年冬,經仲孫蔑之請,鑑於荀罃之言,靈公派崔杼與荀罃等諸國大夫會於戚,遂城虎牢,鄭國服晉。由此可見,此時齊國也不敢公然對抗晉國。
怒滅萊國
齊靈公十一年(前571)齊靈公揮師伐萊,萊賄賂靈公幸臣鳳沙衛,齊師罷兵,萊逃過一劫。齊靈公十五年(前567)齊侯召見萊子,萊子不從。齊靈公大怒,遂派將軍晏弱、叔夷率重兵滅萊,萊民殘餘退守棠邑城(今平度東南部唐田)。同年冬,晏弱率軍破棠,占領了今平度大部土地,棠為齊邑。 齊國滅萊之後,疆域擴大了一倍以上,北部勢力也達到今河北省南部一帶,而齊師的活動範圍則不限於此,在此前的齊桓公時期就曾出兵救燕伐山戎,滅掉令支、孤竹,在今河北北部地區,齊靈公時期齊師可到達泜水之瀕。銘文言「師於泜溯(溹)」,很明顯是在行軍途中駐紮於此,所以齊靈公滅萊之後,齊國的疆域已經擴張到河北地區。
受命自立
齊靈公十二年,晉悼公因為鄭服,並為了交好吳國,將與諸侯盟於雞澤。晉侯使大夫士匄專程至齊,請靈公參加會盟。《左傳·襄公三年》載士匄對靈公說:「寡君願與一二兄弟相見,以謀不協。請君臨之,使匄乞盟。」當時「齊侯欲勿許,而難為不協,乃盟於形外。」該年六月,使太子光與諸侯盟於雞澤。自此開始,靈公一般不親自參加諸侯會盟,而讓太子光或齊大夫代為行走於諸侯之間。如靈公十四年,太子光與晉國等諸侯盟於戚,與晉國等諸侯救陳;十七年,大夫高厚與晉侯等會於邢丘;十八年冬,太子光與晉侯等同盟於戲;十九年,大夫高厚相太子光與晉侯等會吳子於租,該年及下年太子光從晉侯伐鄭;二十三年,齊大夫崔杼從晉侯伐秦,等等,靈公概不親自參與。
齊靈公二十三年秋,周靈王賜命齊靈公,《左傳·襄公十四年》載:「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王室之不壞,系伯舅是賴。今余命女環,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敬之哉,無廢朕命。」齊靈公受周靈王之命,有爭霸之意。《左傳·襄公十四年》載:「范宜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齊靈公藉機不再聽從晉國號令。
五次伐魯
齊靈公自此後接連伐魯,據《左傳》記載,靈公二十四年夏伐魯北鄙,圍成;二十五年春,伐魯北鄙,同年秋又伐魯北鄙,圍成;二十六年秋,齊師又兵分兩路,靈公親自率師伐魯圍桃,高厚率師伐魯圍防;該年冬邾人配合齊國伐魯,《左傳·襄公十七年》載:「冬,邾人伐我南鄙,為齊故也。」二十七年秋又伐魯北鄙。四年間齊國五次伐魯,可見征伐之急。
大戰諸侯
晉國面對齊國叛晉伐魯,不能坐視,於齊靈公二十七年,帥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至平陰禦敵。平陰城南有一地名防,防有門,靈公下令在防門之外,深挖溝塹,以阻敵軍。夙沙衛向靈公進言:「不能戰,莫如守險。」靈公不聽。 兩軍相持不下,晉國范宣子私下使人告訴齊大夫析歸父說:「吾知子,敢匿情乎?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既許之矣。若人,君必失國。子盍圖之?」析歸父將魯、莒分別出兵攻齊的消息告訴了齊靈公,齊靈公頓生恐懼。晏嬰聽說此事,感嘆說:「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久矣!」 靈公登上巫山觀望晉軍。晉軍在山澤險要之處,遍插旗幟,虛張聲勢,又束草為人,披上衣甲,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並在戰車後邊拖上柴草,戰車奔馳,揚塵蔽天,以為疑兵。靈公見狀大驚,懼怕敵軍人數眾多,於夜間悄悄退兵。
第二天,晉國師曠告訴晉平公說:「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晉國叔向也向晉平公說:「城上有烏,齊師其遁!」於是晉軍入平陰城,並追趕齊師。
齊軍本來由夙沙衛殿後,因夙沙衛是寺人,齊將殖綽、郭最認為由寺人殿後是齊軍之辱,於是讓夙沙衛先行,二人殿後。夙沙衛對二將懷恨在心,在道路險隘之處,殺死馬匹,以阻塞道路。殖綽、郭最不能速行,被晉將州綽追上。洲綽以箭射殖綽,中肩。殖綽、郭最被晉軍俘虜。
晉軍一直追到齊都臨淄,焚燒四郭,兵逼城下。靈公大懼,下令左右駕車,想逃奔郵棠。太子與郭榮知道後,急忙攔住馬頭,諫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靈公不聽。情急之下,太子拔劍斬斷馬鞅,這才阻止了靈公出奔。
晉軍繼續侵掠齊地,向東直到濰水,向南至沂水。
楚國乘諸侯伐齊之機,率師伐鄭。第二年春,諸侯撤兵。
靈公自二十三年叛晉至二十七年諸侯伐齊,征戰四年,最終大敗於諸侯。
昏聵不明
齊靈公為君昏聵不明。大夫慶克]與靈公之母聲孟子私通。靈公八年,慶克男扮女裝,與婦女蒙衣乘輦出入宮中,被大夫鮑牽發現。鮑牽將此事告訴了國佐。國佐召慶克責問此事,慶克羞慚在家,長久不出。聲孟子責怪慶克,慶克向聲孟子訴說國佐責備他,聲孟子為之大怒。該年六月,國佐隨靈公與諸侯盟於柯陵,高無咎、鮑牽守國。靈公還,聲孟子進讒言說:「高、鮑將不納君,而立公子角。國子知之。」靈公聽信讒言,七月,刖鮑牽,逐高無咎。於是高無咎奔莒,高弱以盧地叛齊。該年冬,靈公使崔杼、慶克率師圍盧,當時,晉國率諸侯圍鄭,國佐正率齊師參加諸侯伐鄭,聽到此信,以國難請求先歸。國佐率師至盧,殺慶克,以谷地叛齊。靈公無奈,與國佐盟於徐關,復國佐之位。十二月,盧降齊。第二年春,靈公使士華免刺殺國佐於內宮之朝,當時國勝人晉告難,待命於清,靈公又使清人殺國勝。國弱出奔魯國。
立嗣之爭
靈公娶魯女顏懿姬為夫人,無子,其媵鬷聲姬生太子光。靈公又寵愛戎子,也無子。仲子生子牙,戎子視為己出。戎子恃寵要求更立公子牙為太子,靈公許之。仲子諫曰:「不可;廢常不祥,間諸侯,難。光之立也,列於諸侯矣。今無故而廢之,是專黜諸侯,而以難犯不祥也,君必悔之。」靈公不聽,說:「在我而已!」於是東遷太子光,改立公子牙為太子,使高厚為太傅,夙沙衛為少傅。 靈公二十八年,即晉國率諸侯兵圍臨淄的第二年,靈公病重。大夫崔杼暗中接回故太子光,太子光殺戎子。該年五月靈公去世,太子光即位,殺公子牙。八月,崔杼殺高厚,併兼其室。
齊后庄公
姜光 齊莊公(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姜姓,名光,為與先前的齊莊公姜購分別,又稱齊后庄公。
齊后庄公本為齊靈公的太子,但齊靈公卻為立寵姬所生的公子牙而派他出守即墨,並改立公子牙為太子,還為了除掉他而攻打魯國。後來齊靈公病重,大夫崔杼、慶封等從即墨將他迎回,殺死公子牙母子,齊靈公聞變吐血而亡,太子光即位,是為齊后庄公。
公元前548年,齊后庄公因與崔杼之妻東郭姜私通,而遭崔杼等人殺害。齊后庄公死後,崔杼擁立齊后庄公的異母弟杵臼即位,是為齊景公。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齊后庄公,亦稱齊莊公,姜姓,呂氏,名光,是齊靈公之子。齊靈公十年(魯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晉悼公攻打齊國,齊靈公派兒子公子光到晉國做人質。
齊靈公十九年(魯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63年),公子光從晉國回到齊國後,齊靈公將公子光立為太子,讓大臣高厚輔佐公子光,並派遣公子光到鍾離參加諸侯會盟。
當初,齊靈公娶魯國女子顏懿姬為妻,但顏懿姬沒有生下子嗣。顏懿姬的侄女鬲聲姬與其同嫁齊靈公,生下公子光。齊靈公姬妾中有仲姬、戎姬(一作仲子、戎子),戎姬受到寵愛。仲姬生子公子牙,把他託付給戎姬。戎姬請求立公子牙為太子,齊靈公便答應。仲姬說:「不可以。廢棄常規,不吉祥;觸犯諸侯,難於成功。公子光立為太子,已經參與諸侯盟會的行列。現在沒有大罪而廢掉他,這是專橫而看不起諸侯,而用難於成功的事去觸犯不吉祥的事。君王一定會後悔。」齊靈公說:「廢立全在於我!」於是就把公子光遷移到東部邊境,改立公子牙為太子,並任命高厚為太傅,夙沙衛為少傅,共同輔佐公子牙。
繼承君位
齊靈公二十八年(魯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齊靈公患病,大臣崔杼偷偷將公子光迎接回來,趁齊靈公病危之時,再立公子光為太子。公子光殺死戎姬,把戎姬屍體擺在朝廷上,當時君子認為公子光此舉不合於禮。同年五月二十九日,齊靈公去世,公子光即位,是為齊后庄公。齊后庄公派人在句竇之丘逮捕並殺死太子牙,齊后庄公認為是夙沙衛出主意廢掉自己,夙沙衛就逃亡到高唐並且叛變。八月,崔杼在灑藍殺死高厚,然後兼併他的財貨采邑。當時,晉國得知齊國發生內亂,於是出兵攻打齊國,攻至高唐而回。
當時,齊國大臣慶封率軍包圍高唐,但沒有取勝。同年十一月,齊后庄公親自領兵包圍高唐。見到夙沙衛在城牆上,於是大聲喊夙沙衛,夙沙衛就來到城下。齊后庄公詢問夙沙衛防守的情況,夙沙衛告訴齊后庄公說沒有什麼防備。齊后庄公向夙沙衛作揖,夙沙衛還揖以後,登上城牆。夙沙衛聽說齊軍將要依着城牆進攻,就讓高唐城裡的人好好吃一頓。殖綽、工僂會在夜裡垂下城去,迎接齊軍進城,把夙沙衛在軍中剁成肉醬。之後,齊后庄公與晉國講和,兩國在大隧結盟。
接納欒盈
齊后庄公元年(魯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六月庚申日,齊后庄公與魯、晉、宋、衛、鄭等國國君在澶淵結盟。
齊后庄公二年(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齊后庄公任命慶佐為大夫,再次討伐公子牙的親族,在句瀆之丘抓獲公子買。公子鉏逃到魯國,叔孫還逃到燕國。同年,齊后庄公與魯、晉、宋、衛、鄭等國國君在商任會見,商議決定禁錮晉國欒氏。
齊后庄公三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秋天,欒氏家族的欒盈從楚國投奔到齊國,齊后庄公以貴客之禮相待。大臣晏嬰對齊后庄公說:「商任的會見,接受晉國的命令。現在接納欒氏,準備怎麼任用他?小國所用來事奉大國,是信用,失去信用,不能立身立國。君王還是考慮一下。」但齊后庄公沒有聽從。晏嬰退出後,告訴田文子說:「做人君主的保持信用,做人臣下的保持恭敬。忠實、信用、誠篤、恭敬,上下共同保持它,這是上天的常道。國君自暴自棄,不能長久在位。」同年冬天,齊后庄公與魯、晉、宋、衛、鄭等國國君在沙隨會見,商議再次禁錮欒氏。當時,欒盈還住在齊國,晏嬰說:「禍亂將要起來。齊國將會進攻晉國,不能不使人害怕。」
齊后庄公四年(魯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齊后庄公派遣欒盈潛入晉國的曲沃作為內應,並以大軍跟隨其後,登上太行山,進入孟門關。欒盈敗露,齊軍退回,攻取晉國的朝歌。
偷情遭殺
當初,棠邑大夫棠公的妻子東郭姜容貌美麗,棠公死後,東郭姜改嫁崔杼。後來,齊后庄公與東郭姜私通,經常到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帽子拿來賞賜給別人。侍者說:「不行。」齊后庄公說:「不用崔杼的帽子,難道就沒有帽子?」崔杼由此懷恨齊后庄公。齊后庄公六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齊后庄公趁晉國發生動亂而攻打晉國。崔杼認為齊后庄公趁亂攻打晉國,晉國必然會報復,崔杼於是想與晉國合謀襲擊齊國,並打算殺死齊后庄公來討好晉國,但卻有得到機會。齊后庄公曾經鞭笞宦者賈舉,後來再度親近賈舉,賈舉就替崔杼找機會殺死齊后庄公。
同年五月,莒國國君因此次攻打晉國戰役的緣故,前來齊國朝見齊后庄公。五月十六日,齊后庄公在北城設享禮招待莒君,崔杼推說有病,不辦公事。五月十七日,齊后庄公前去問候崔杼的病情,趁機與東郭姜幽會。東郭姜進入內室,和崔杼閉門不出。齊后庄公拍着柱子唱歌。賈舉禁止齊后庄公的隨從入內,自己走進去,關閉院門。崔杼的徒眾手持兵器一擁而起。齊后庄公登上高台請求免死,眾人不答應;請求盟誓,眾人不答應;請求在太廟自殺,眾人還是不答應。都說:「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厲害。不能聽取您的命令。這裡靠近君王的宮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亂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齊后庄公想跳牆逃走,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牆內,於是將齊莊公殺害。
五月十九日,崔杼擁立齊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國君,是為齊景公,崔杼自己出任宰相,慶封擔任左相。
齊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齊景公,姜姓,名杵臼,齊后庄公的異母弟,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史書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史記·齊世家》),《論語·季氏篇》記「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納諫[12],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齊景公曾養了三名勇士,即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晏嬰因為三士無禮而向齊景公讒言翦除之,於是準備兩個桃子給三位壯士吃,結果三人相爭,每個都認為自己功勞都很大,最後三名勇士全都慚愧自殺,這是「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的典故。
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子有燕姬子、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晏孺子、公子鉏、齊悼公等。燕姬子早亡,故齊景公身後無嫡子,臨終又廢長立幼立晏孺子為繼承人,為諸子爭位埋下了禍根。
人物介紹
齊景公並非齊靈公的嫡長子,能夠登基成為齊國的君主,還要得益於他那個給臣下戴綠帽的哥哥——齊莊公。
崔武子崔杼為齊國大臣,屢有政績,多有戰功,深得齊靈公的信任,並經常與太子光參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齊靈公薨逝,崔杼擁立靈公長子光,為齊莊公。 崔杼為了保全家族,擁立齊莊公的幼弟杵臼為國君,是為齊景公。齊景公幸運的續姜姓之嗣,成為了齊侯。
歷史典故
幼年登基
莊公即位後,更是倚重崔杼,君臣關係非同一般。莊公經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戀上崔杼的妻子棠姜,並與之私通。 後崔杼得知被國君戴了綠帽,出於自保,於前548年,就聯合慶封一起弒殺莊公,以報此仇。
平復動亂
還在幼年的齊景公雖然幸運的繼承了哥哥的君位,卻完全沒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對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景公顯得是那麼無助。
崔杼弒君後,因為大權在握,與慶封共同執政,景公形同傀儡,戰戰兢兢,唯命是從。
景公即位僅僅一年,崔氏家族發生火併。慶封不是什麼君子,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就離間崔杼兩個兒子崔成、崔疆,崔杼對兒子下不了手,誠心誠意的邀請慶封出兵協助。慶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親信盧蒲嫳起兵去誅殺他們,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斬盡殺絕,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把他們殺死了」。一瞬間,崔杼無家可歸,心灰意冷,不久便選擇了自殺。
慶封得以獨自掌控朝政,大約是高處不勝寒吧,慶封不久就不願意再處理朝務,乾脆將國政託付於兒子慶舍。慶封荒淫無度,上樑不正下樑歪,兒子慶舍也是個淫種,弄得朝政一片腐敗。這時,一股呂氏公族勢力卻在悄無聲息的醞釀着反撲。
前546年,慶封一次外出,公孫灶與公孫蠆協同陳無宇(媯姓田氏,田齊之祖)攻殺慶舍,慶封聽到消息,匆匆趕回,為時已晚,流浪吳國。慶氏退出齊國政壇。公孫灶與公孫蠆共同執政,二人都是公忠體國之能臣,且合作親密無間,維持着呂氏政權。
前539年與前534年,公孫灶與公孫蠆相繼死去。公孫灶的兒子欒施與公孫蠆的兒子高強共同執政。田恆子陳無宇窺視自己家族始終不能躋身最高層,便開始對欒施與高強二人挑撥離間。結果讓陳無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誘惑。
前532年,陳無宇乘欒施、高強醉酒之時,聯合鮑牽發動襲擊,欒施、高強情急之下便想挾持齊景公。陰謀敗露,欒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鮑氏瓜分。這時候,晏嬰規勸陳無宇將獲得的財產、田邑上繳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齊景公自然也就笑納了,自此呂氏公族勢力稍有增強,齊景公的親政掌權也有了物質保障。
經過長達16年的火併,齊國的內亂終於暫時告一段落,此時齊國由世卿國弱執政,而齊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經驗日益豐富。在國弱、晏嬰等忠貞之臣的輔佐下,齊景公終於走出了大臣專權的陰霾,親理朝政。
此時天下諸侯依舊維持着常規格局——晉楚爭雄。晉國、楚國是老牌強國,國力雄厚,威望很高。前558年,晉悼公病逝,晉國復興霸業之舉隨之凋謝,後其正卿中行偃雖然相繼打敗楚國、齊國,終不能挽回因晉悼公的死而造成的損失。前550年,晉國欒氏發生內亂,齊國從中取利,着實大賺了一把。
楚康王鑑於國內公族實力過強,吳國衝擊力過大;同時晉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門,國君的權威再度旁落,既然晉楚兩國各有痼疾,雙方再度尋求媾和機會。前548年,晉國正卿范宣子士匄逝世,趙文子趙武執政;同年,楚國令尹薳子馮死去,屈盪(字子木)繼立為令尹。晉國趙武與楚國子木實現和平弭兵,競爭了上百年的爭霸戰爭基本結束,兩國邦交走向正常化。
晉國人停戰由於有六卿的內訌,楚國人息兵由於要與吳國交火。而齊國似乎沒有非常要命的死穴,這樣齊景公就在晏嬰的輔佐下,富國強兵。
齊景公始終夢想着能光復齊桓公的霸業,對老祖宗稱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興趣。正是由於有這種政治抱負,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於納諫,關心臣民。以晏嬰為齊相,齊國的國勢漸漸恢復。
在與諸侯國的交往中,景公還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對待爭霸的對手晉國,有理有節地維護齊國的大國地位。
公元前530年,齊景公親自去晉國向剛剛即位的晉昭公祝賀。宴會中,晉、齊兩位國君玩投壺遊戲,景公讓昭公先投,晉國中行吳替昭公祝願說:「我們有酒像淮河水一樣多,我們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樣豐富,我們晉君投中了,晉國可以做統帥。」晉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晉國的臣子們一片歡呼。這投壺本來是遊戲,晉國卻用它來作為爭霸的籌碼,想以此來壓齊國,這個太兒戲了。他便拿過投箭,也祝願說:「我有酒像澠水一樣多,我有肉像山嶺一樣豐富,我投中了這支箭,代替晉君而強盛。」說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齊景公在這次宴會中象徵性的較量上,也不甘心屈於晉國,正是他政治抱負的體現。
俗話說:「弱國無外交。」齊景公之所以敢於這麼明目張胆的向晉昭公挑釁,背後便是日益強大的齊國。聰明的晉昭公意識到齊國漸有與晉國爭霸之勢,齊國的強大是一方面,但是晉國六卿的內鬥才是最關鍵的。
平丘之會
前529年,楚靈王被殺,楚平王即位,楚國還在修復靈王時代留下的創傷,無力北顧。晉昭公認為這便是晉國再次樹立霸主權威的最好時機。這一年,晉昭公帶領着六正當中的五卿(韓宣子韓起、趙景子趙成、魏獻子魏舒、范獻子士鞅、智文子荀躒),率各家軍隊共四千乘兵車進駐衛國,並告諸侯,再次會盟。昭公派叔向去見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號令諸侯。周王同意後,晉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見齊景公。叔向依禮對齊景公說明這次會盟的規定和意義,明確表示齊國必須參加這次盟會。景公認為,齊國尚不可以直接與晉國對抗,便說:「我不過是想提醒一下貴國,隨便說說罷了。是否需要會盟,還是你們大國說算。現在既已決定了,我齊國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時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參加。」叔向察覺到問題的嚴重,建議晉昭公與諸侯國君同觀兵車,連續三次檢閱部隊,諸侯震驚。但他從會盟結果中看到已經有一定部分諸侯對晉國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虛於應付罷了。大家害怕的是團結的晉國。
通過這次會盟,齊景公深深的感到晉國還沒有頹廢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齊國與晉國至少在軍事上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若在錯誤的時機逼迫晉國人太緊,反而促使六卿團結,一致對外。在平丘之會上,諸侯們受到晉國的諄諄教誨,印象深刻,記憶猶新,齊景公還是暫時低調比較現實。
時過三載,齊景公經過積極準備,精心謀劃,終於在公元前526年,選中了徐國作為進攻目標,藉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這次進攻的結果,使齊景公大喜過望,想牛而得馬。齊國大軍剛至蒲隧(今安徽泗縣),還未進入徐國境內,徐國就遣使求和。距離徐國較近的郜、莒二國深怕徐國已服,齊兵會轉而攻擊自己,趕緊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齊、徐、郯、莒四國首腦在蒲隧結盟。這次蒲隧之盟,晉國方面沒有任何反應。齊景公對形勢估計準確,對時機把握恰當,挑戰晉國的耐力與霸主的權威,表明了齊景公與晉國爭奪霸主的初步勝利。這一年,晉國的晉昭公夭折,幼子晉頃公立,晉國六卿的向心力進一步減弱。事實的發展也確是如此,從此之後,齊景公愈加放心大膽地干預起別國事務,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權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幹的事情來了。
公元前523年,景公再派軍隊討伐莒國,迫使莒共公兩度逃潰,晉國人還是沒反應。
公元前522年,衛國發生內亂,衛靈公逃到國都郊外。這之前,齊景公已派出公孫青去衛國訪問,還未到衛國,便聽到了衛靈公出亡國都的消息。公孫青拿不定主意,便趕緊派人請示齊景公。齊景公回答說:「只要衛靈公還在本國之內,他就是衛國的國君,我們就應當按國君的禮節對待他。」公孫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禮節去訪問衛靈公,衛靈公非常感動。
齊景公在衛靈公最困難的時候,仍然以禮相待,雖然是外交手段,卻在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響。諸侯們認為齊景公不僅是一個大國君主,也是一個尊禮愛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他與晉楚對抗的力量。緊接着就在此事後的第二年,南方的吳國出兵侵犯中原宋國。齊景公得到消息後,認為這又是一次擴大影晌、擴充勢力的好機會,於是便迅速出兵幫助宋國。齊宋聯軍很快打敗了吳軍,取得了勝利。其結果是宋國對齊景公感激不盡。齊景公又一次擴展了自己的霸主勢力。 公元前517年9月,魯昭公實在不能忍受三桓的專制,與藏昭伯與郈昭伯一同向季孫氏發難,三桓中的孟孫氏與叔孫氏出兵協助季孫氏共度難關,三桓兵合一處,打敗了魯侯的親兵,攻殺了郈昭伯,魯昭公兵敗逃亡齊國,齊景公聞訊便親自帶兵去慰問,並當場答應送給魯昭公兩萬五千戶人口和土地作為奉養之用。景公認為:魯國既然未立新君,魯昭公就仍然是魯國的國君。齊國與他來往就是與魯國來往。如果出兵侵伐魯國,就是代魯君伐逆,可使齊國獲勝。齊景公利用安置魯昭公,大獲其利。他因此贏得了諸侯的讚譽和信賴,增重了齊國爭霸的砝碼。
齊景公雖然想按照霸主的規格來處理魯國的內政,但又懾於晉國(尤其是范氏)的權威,只能安置魯侯,卻不能幫助魯昭公復辟,這也是准霸主與霸主的差距。齊景公暗暗地下決心還要與晉國縮小差距。
前506年春,晉國正卿范獻子士鞅發動諸侯,要為蔡昭侯伸張正義,號召天下諸侯會集昭陵。士鞅與齊國夏、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國君,共18路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計。這是春秋時代,以一國之力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諸侯會盟,也是晉國昔日輝煌霸業的最後反照。這次會盟中,士鞅將楚國的貪婪醜陋行徑公之於眾,並宣布:前548年,晉楚雙方曾經簽署的弭兵之會的盟書從此作廢,晉國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舉的想法是利用諸侯會盟,提高范氏在國際上的聲望,順便光復一下晉國日益凋零的霸業。結果士鞅最鐵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為向蔡昭侯索要賄賂遭到拒絕後,便向士鞅提出異議,說我們會盟諸侯去替蔡昭侯討伐楚國划不來,咱們撈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圖,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晉國六卿的矛盾已經升級,諸卿對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漸完善,世家新一輪的角逐即將開始,在這樣的多事之秋,何必為別的國家謀取利益來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士鞅領導下,幫助蔡國滅掉袖珍型的沈國,以此作為對諸侯的答覆。於是昭陵之會不了了之。晉國人的拙劣表現使中原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點。全天下都知道晉國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晉國人自己不這麼想。這自然給齊國圖霸創造了可乘之機。
昭陵之會後,鄭國執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國的途中,憤然辭世。鄭國的親晉勢力大減,鄭獻公與晉國徹底決裂。前503年秋,齊景公與鄭獻公正式結盟。
不久衛靈公因為在皋鼬之盟對士鞅的不滿,逐漸與齊國靠攏。因為衛國的投懷送抱,齊景公信心飽滿。這年的秋天,齊景公命令國夏率齊軍討伐晉國的鐵杆盟友——魯國。魯定公不甘示弱,於第二年與齊國對攻。齊景公認為連個魯國都搞不定,實在不像話,便於前502年的秋天,令兩個上卿高張、國夏一同出征,大兵壓境。魯定公堅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晉國求救。
晉國中軍元帥士鞅連忙與上軍將趙鞅、上軍佐荀寅共同援助魯國,因為魯國是晉國外交的底線,一旦魯國叛離晉國,那麼晉國真是威嚴喪盡了。齊國的這一狠招激起了晉國君臣的強烈反對,以至於范氏、趙氏、中行氏三家聯手一致對外。齊景公很快也察覺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險,認為與晉國決戰還不是對手,如果施予晉國人太強的外部壓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團結,這是景公不願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衛靈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齊國,看齊國不給自己抗擔子,無奈之下與趙鞅結盟,結果趙氏家臣涉佗、成何在會盟中不禮於衛侯。這下衛國被徹底逼上梁山。
前502年,中軍元帥士鞅終於壽終正寢,原中軍佐智文子荀躒高升為正卿,其餘四卿依次升遷,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繼之為下軍佐。由於國家總理換人,晉國高層人員又出現調整。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齊景公認為是挑釁晉國霸權的最好時機。
終於,幾十年來每每躍躍欲試卻有沒膽干到底的景公決定豁出去,再也不裝孫子了。在臨淄集結部隊,號召將佐,浩浩蕩蕩的殺奔晉國東部的戰略要地——夷儀(今山東聊城)而來。夷儀城雖然不大,卻是晉國安置在黃河以東的戰略堡壘,震懾齊國與衛國的軍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齊衛同盟的眼中釘。
齊軍的力量積蓄了太久,這一戰中完全的爆發,沒過多久齊軍攻占夷儀,向天下人傳達一個信息:齊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與此同時,衛靈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晉國的寒氏(今河北邯鄲西)發起了進攻。
這次進攻因為晉軍的反抗,沒有取得較大的戰果。但是齊景公還是比較滿意的,算是對晉國的報復行動吧!對戰鬥中英勇表現的戰士們給與了高度獎勵。畢竟自前550年欒氏叛亂以來,齊國很久沒有像今天這麼揚眉吐氣了。
前500年,齊國終於與魯國站在了統一戰線上,這年夏天齊魯結盟,此時齊、魯、衛、鄭正式同盟,形成對晉國東方戰線的包圍之勢。
前497年,齊景公聯合衛國親自率軍攻擊晉國的河內,這次作戰沒有具體記載。晉國人的反應也較往常要遲鈍的多。因為一場大火即將燒便整個晉國。
前497年,趙簡子欲將邯鄲的500戶人口前往晉陽,邯鄲大夫趙午反對趙簡子的此次移民,趙簡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趙午至晉陽而殺之。趙午的兒子趙稷據邯鄲發動叛亂。范昭子士吉射與中行文子荀寅為趙稷出力,將趙簡子驅除出國都,趙鞅退守晉陽,二卿隨即又向趙氏封邑發動進攻,並兵圍晉陽。
荀躒、韓不信、魏侈向晉定公請命,言范氏、中行氏為亂。晉定公命智氏、韓氏、魏氏攻打范氏與中行氏,解晉陽之圍,救趙氏於倒懸。中行氏與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晉定公委任趙簡子全權負責平定叛亂。范氏、中行氏向整個晉國挑戰,難度太大,於是向齊國等周邊諸侯求援,以齊國為首的反晉聯盟開始蠢蠢欲動。齊景公終於可以體面的插手晉國內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領部署,逃奔衛國朝歌。出兵圍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齊國,魯國、衛國都出兵幫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趙鞅於潞擊敗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擊敗前來救援的鄭國軍隊。 前494年,齊景公趁趙鞅備戰之機,率領着齊、魯、衛三國軍隊向晉國發起第二輪攻勢剌蒲。不久,趙鞅兵圍朝歌。二卿被困,求救於齊景公,齊景公命人送軍糧千乘給晉國,結果被趙氏截獲,千乘糧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與中行寅欲與趙氏決戰,拼個魚死網破。趙鞅帶領着晉軍與二卿及東方反晉聯軍在鐵丘(今河南濮陽)決戰,趙鞅運籌帷幄,激勵晉軍,晉軍士氣大振,重創聯軍精銳。反晉盟軍之勢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齊景公命令大臣陳乞、弦施會合衛國大夫寧跪攻打晉國的五路,減輕邯鄲守軍的軍事壓力。9月,趙簡子親自督軍圍攻邯鄲,雙方又大戰兩個多月,邯鄲城終於支撐不住了。11月,邯鄲告破,荀寅奔中山國,趙稷逃往臨(今河北臨城縣西南)。12月,弦施率齊軍與趙稷會合。
邯鄲城支撐了5年,至此重歸於趙氏。趙簡子在內戰中占據上風,齊景公有些坐不住了,決定加大對二卿的軍事援助以扭轉頹勢。
景公之死
前490年,趙鞅向荀寅與士吉射的巢穴柏人發起總攻。荀寅、士吉射從柏人突圍,逃亡齊國。經過趙簡子長達8年的艱苦征伐,晉國的內戰基本結束。齊景公晚年將暮年的最後精力如同賭注一般全部投入到這場戰爭,最終齊景公的計劃徹底破產了。戰爭的失敗,令已年入黃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這年夏天,齊景公自覺不久於人世,終於開始考慮他遲遲不願提起的立嗣問題,最終他決定立一個寵妾鬻姒所生的公子荼,並將上卿國惠子國夏與高昭子高張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託付給了兩位重臣。 齊景公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
就在齊景公屍骨未寒之時,一場足以顛覆呂氏政權的陰謀正在醞釀,這個幕後主使就是田乞(亦稱陳乞)。
齊景公在位時,國家政權穩定,沒有給田乞任何機遇,然而景公顧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後,尤其是景公在臨終前的廢長立幼,給了陰謀家田乞實現他政治抱負的條件。
當年夏,陳乞聯合鮑牧(鮑氏為姒姓)及諸大夫發動政變,率領甲士攻打公宮。高張聽到消息,與國夏驅車救援齊侯,與諸大夫在莊街遭遇,進行巷戰。此時陳氏曾經收買人心的種種手段發揮效益,齊國人都倒向陳、鮑及諸大夫一邊,全民皆兵。高、國寡不敵眾,戰敗。國夏奔莒,高張、晏圉(晏嬰之子)、弦施奔魯避難。
接着陳乞以詐術脅迫鮑牧,立公子呂陽生為君作為傀儡,是為齊悼公,並派人弒齊侯呂荼。
從此,齊國大權遂落入陳氏手中,田氏世代輔佐齊侯,政由田氏,祭則呂氏。直至前386年,周安王冊封田和為齊侯,田氏代齊。前379年,齊康公走完了他悲劇的一生,「呂氏絕其嗣!」
齊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齊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親政之初,他能夠虛心納諫。認真聽取、採納晏嬰、弦張等人的建議,並放手賢臣治理國家,從而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間由亂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綜合國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齊國得以強盛一時,這些竟然成為後來田齊強大的基石。
後來的齊景公貪圖享樂、不顧百姓死活,厚賦重刑。不僅生活奢侈、貪杯好色、好犬馬、大造宮室,甚至將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內憂外患間卻不體恤民情堅持與晉國爭奪霸主之虛名。《論語·季氏篇》中稱:「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就是對景公的評價。
齊景公飲酒至夜,興致來了,又驅車去晏子家繼續喝。警衛去敲晏子的門,說:「快開門,國君來了!」晏子連忙穿好朝見國君的禮服,站在門口問:「是不是諸侯入侵了?是不是國家出事了?國君為何半夜三更來臣下之家?」景公說:「酒味香,音樂美,願與先生共樂之!」晏子說:「宮中自有鋪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參與這一類事情!」景公知道晏子為人剛正,於是說:「去穰苴將軍家喝去吧!」警衛又去敲將軍的門。穰苴聽說國君來了,全副武裝,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問道:「諸侯興兵入侵了嗎?大臣有叛亂的嗎?國君為何半夜三更到我這裡?」景公說「:酒味香,音樂美,願與將軍共樂之!」將軍說:「宮中自有鋪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參與這一類事!」齊景公自討沒趣兒,便吩咐左右,驅車到大臣梁丘據家。
侍從一敲梁丘據的門,對方聽說國君來了,趕快開門,親自奏樂,左手操瑟,右手拿竽,陪伴景公飲酒。景公喝得大醉,說:「好高興呀!今天我飲酒,沒有晏子,穰苴這樣的人,國家如何治理?沒有梁丘據這樣的人,我本人如何尋歡作樂?」
晏子說「:聖賢的君主,都有益友,卻沒有酒肉朋友。景公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兩種人都用,他僅僅能做到不亡國而已!」
齊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齊晏孺子,姜姓,呂氏,名荼,魯哀公六年(前489年)齊景公病重,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呂荼為太子,逐群公子,遷之東萊。不久田乞(陳乞)發動宮廷政變,遷晏孺子於駘,後弒之,逐其母芮子,與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呂陽生為新君。晏孺子在位僅十個月而亡。
齊悼公
姜陽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齊悼公(?―公元前485年),姜姓,呂氏,名陽生,是齊景公較為年長的兒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85年在位。公元前489年,田乞立齊悼公,開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公元前485年,吳、魯攻打齊國南方時,齊大夫鮑牧與齊悼公有矛盾,田乞乘機殺死齊悼公,立其子壬,即齊簡公,從此田氏成為齊國的最大專權世家。
齊景公寵愛寵妾芮國人鬻姒所生子荼。齊景公唯一嫡子死時,公子荼年幼,母鬻姒也沒有操行,大夫們擔心公子荼為嗣,說要立年長賢能的公子為太子。齊景公厭惡談及立嗣,還是想立公子荼,卻沒有明說。當年他就病重,臨終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為太子,而將陽生等公子驅逐到萊國。公子荼繼位,史稱晏孺子。齊景公還沒有下葬,公子們就害怕被誅殺而出奔,陽生和兄弟公子鉏逃到魯國。
第二年,田乞、鮑牧結連大夫兵變攻敗國、高二氏,到魯國迎接陽生回國,陽生見公子鉏說:「嘗獻馬於季孫,不入於上乘,故又獻此,請與子乘之。」出了萊門後,才告訴公子鉏自己被召之事。陽生秘密藏在田乞家,田乞借宴請大夫之機讓陽生從座位中的口袋裡鑽出見他們,說陽生是齊君,大夫都伏謁。田乞正要與大夫們會盟共立陽生,鮑牧喝醉了,田乞對大夫們詐稱自己和鮑牧同謀擁立陽生,被鮑牧怒斥。大夫們互相看,想反悔,陽生上前頓首:「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鮑牧擔心遭禍,就說:「都是景公子,為什麼不可以!」於是眾人立陽生為君,是為齊悼公。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於駘,殺之於幕下,逐鬻姒。
田乞立齊悼公,開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鮑牧與齊悼公有矛盾,悼公聽信讒言殺鮑牧於路邑,立其子鮑息以存鮑叔牙之祀。田乞獨相齊國。
齊悼公的妻子是季康子的妹妹,是在魯國避難時所娶,但她卻和叔父季魴侯私通。魯國因此不敢讓她被悼公迎去齊國,齊國伐魯(齊鮑牧攻魯之戰),還是迎她到齊。因齊悼公寵愛她,所占魯國地區也都還給魯國。
齊悼公四年(前485年),吳魯攻打齊國南方時,侵至鄎。齊人惶恐,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乘機慫恿鮑息及齊人毒殺悼公,以齊國國君病卒訃告吳王以求和,卻被拒。其後吳軍從海路攻齊,為齊軍所敗。
齊人共立悼公之子公子壬為君,是為齊簡公,從此田氏成為齊國的最大專權世家。悼公另一子驁後來為齊平公。
齊簡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齊簡公,姜姓,名壬,齊悼公之子。齊簡公即位後,分別任用田恆(陳恆)和闞止(監止)為左、右相。闞止得寵於簡公,田恆嫉之。大夫鞅見狀,遂建議齊簡公擇用一人,藉此除田恆。
齊簡公壬是悼公陽生的兒子。父子二人曾逃亡在魯國,陽生歸國即位,亦即齊悼公。悼公被弒後,齊國人又擁立了簡公。簡公在魯時寵信監止,一即位便讓他執掌齊國的權柄。野心勃勃的田常擔心監止為害田氏,每次上朝都回過頭來掃視監止。仆御田鞅發覺後,向簡公說道:「田監二人水火不容,難以並立於朝,您還是擇用其中的一個,免得出麻煩。」簡公並不當一回事兒。
齊簡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監止黃昏入朝的途中,碰上田逆在殺人,就拘捕了他並帶到朝廷,押入牢中。當時田氏一族關係融洽,矛頭一致對外。他們讓田逆裝作有病,又借家人探視的機會給他送去了酒肉。他請看守一起飲酒,將看守灌醉後殺死,然後幫助田逆越獄逃跑了。監止聽說田逆在逃,擔心他報復自己,便去田氏宗長家,與田氏盟誓議和。
田氏家族中有一個叫田豹的,想做監止的家臣,便請大夫公孫代為推薦。公孫向監止推薦道:「有個叫田豹的,個子很高,眼睛喜歡朝上看。他侍奉您,肯定會得您的歡心。不過,我擔心他人品有問題,所以沒有馬上對您說。」監止道:「沒關係,全在於我怎麼使用他。」於是,田豹當了監止的家臣。有一天,監止與田豹談起政事,田豹說得頭頭是道,監止對他大加欣賞,從此就格外寵信他。
齊簡公拒諫失國
後來,監止對田豹推心置腹地說:「我打算把田氏一族全部趕走,讓你做田氏的宗主,怎麼樣?」田豹答道:「我是田氏的遠支旁系呀!田氏家族中與您抗拒的,也不過就幾個人,您何必要把他們全部驅逐呢?」其實,田豹乃是田氏打入監止家中的臥底,他馬上向田氏報告了監止的企圖,並且囑咐道:「監止有君主作後台,你們不先動手,定然大禍臨頭!」於是,田逆潛入宮中躲藏,以便到時做內應。
五月十三日,田常兄弟乘坐四輛兵車馳往宮中去見簡公。監止正好在宮內帳中處理政事,田常等人乘他出來接待之機,沖入宮內,關閉了宮門。宮中侍衛見田常等來勢不善,挺身抵抗,結果被殺死。當時簡公正與妻妾在檀台飲酒,田常把他們帶到了寢宮。簡公順手操起一支長戈,要攻擊田常,太史子余勸阻道:「他來不是加害於您,而是替您除害的。」田常見簡公動怒,便出宮呆在武庫里,過了一會兒,聽說簡公還在發脾氣,就想逃離齊國,並說道:「哪個地方沒有君主!」田逆拔劍威脅道:「猶疑不決最害事。參與這次行動的,誰不是田氏的族人?你要逃跑,我不殺你就不是田氏族人!」田常只好打消逃跑的念頭。
被關在宮門外的監止趕緊跑回家中,召集起兵眾,轉而進攻宮牆的大門和小門,但都未攻破。監止見大勢已去,便倉皇出逃。田氏緊追不捨,監止慌不擇路,竟然逃到了田氏的封邑豐丘。豐丘人抓住了監止,報告給田氏,田氏命人在郭關處死了監止。
五月二十一日,田常在舒州捉齊簡公。簡公見事情鬧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後悔無已,嘆氣道:「我要是早聽從田鞅的勸告,就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六月六日,簡公在舒州為田常所殺,其弟驁被立為君,亦即齊平公,齊國的所有軍政大權自此落入了田氏手中。
齊平公
姜驁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齊平公,姜姓,呂氏,名驁,齊簡公之弟,前480年至前456年在位。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六月,田成子(又稱陳恆、田常、陳成子)殺齊簡公和監止,立簡公弟姜驁為齊平公,自立為太宰。孔子聽到消息之後,氣得渾身顫抖,他請見魯哀公及三桓,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但沒有得到支持。早在這年春天,魯哀公狩獵獲麟,孔子十分恐慌,說「吾道窮矣」,於是《春秋》絕筆。從此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宣公、康公三代。田常子為相時常告訴齊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臣請行之。」前456年,平公卒,子宣公積嗣位[13]。
齊宣公
姜積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齊宣公,姜姓,名積,齊平公之子。齊宣公時期,以田莊子(田白)為相,這時春秋時期已接近尾聲,齊宣公三年,發生三家分晉。齊宣公十五年,田莊子卒,子太公田和立。
齊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晉,毀黃城(今山東冠縣以南),圍陽狐(今河北大名縣東北),隔年伐魯、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魯國一座城池。齊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魯之郕邑(山東泗水縣西北五十里)魯孟孫氏滅亡。齊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齊宣公積卒,子齊康公貸繼位。
人物簡介
呂積,姓呂名積,諡號為齊宣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三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二十八任王呂陽生,他的父親是齊國第三十任王呂驁。
齊宣公時期,以田莊子(田白)為相,這時春秋時期已接近尾聲,齊宣公三年,晉國趙、魏、韓三家消滅智家,平分其地。齊宣公十五年,田莊子卒,子太公田和立。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晉,毀黃城(今山東冠縣以南),圍陽狐(今河北大名縣東北),隔年伐魯、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魯國一座城池。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魯之郕邑(山東泗水縣西北五十里)。齊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宣公呂積卒,子康公呂貸繼位。
呂氏齊國 武王伐紂,周得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於是有齊國。按照《春秋》的筆法,齊國是侯爵。師尚父,即呂尚(史稱太公望;小說俗稱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其先四岳,後代有封於呂,為姜姓呂氏。齊國初封於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這是在經濟上,齊國成了大國。
年號 (丙戌,公元前455年)。
大事記
齊平公二十五年(乙酉,公元前456年),在位25年的齊平公死,其兒子呂積繼承王位,為齊宣公。齊宣公時期,以田莊子(田白)為相,這時春秋時期已接近尾聲。
齊宣公三年(戊子,公元前453年),晉國趙、魏、韓三家消滅智家,平分其地。
齊宣公十五年(庚子,公元前441年),田莊子死,其兒子太公田和繼立。
齊宣公四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齊出兵伐晉,毀黃城(今山東冠縣以南),圍陽狐(今河北大名縣東北)。
齊宣公四十六年(辛未,公元前410年),齊又攻取魯國一座城池。
齊宣公四十八年(癸酉,公元前408年),齊取魯之郕邑(山東泗水縣西北五十里)。
齊宣公五十一年(丙子,公元前405年),在位51年的齊宣公死,其兒子呂貸繼承王位,為齊康公。
齊康公
姜貸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齊康公,姜姓,呂氏,名貸。在位時淫於酒色,以田完的後代田和為相。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相應記載。去世時間是公元前379年,葬於現在的臨淄區聶仙村西北。
齊康公,生於公元前455年,姜姓,呂氏,名貸,華夏族,是齊宣公呂積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齊國國君,在位26年。前391年"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後來,一城也被收回了,齊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最後於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歲。齊康公沉湎於酒色,但是與之相反的陳氏的後代田和卻籠絡人心。當時田氏大權在握,代替姜齊已經指日可待了,於是公元前386年演出了"田氏代齊"的一場鬧劇。
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4年),三晉伐齊至長城,俘虜齊康公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為諸侯。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隔年,齊威王出生。
根據《資治通鑑》卷第一周紀一,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初命齊大夫田和為諸候"。
簡介
齊康公何許人也? 齊康公祖上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因其所處時期是春秋向戰國轉折的時代,各路諸侯相繼自立為王,齊康公也不例外地自封為齊王,故俗稱「齊康王」。齊康公是齊國的第31代國君,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姜氏政權體系中最後一名國君,即「姜齊」時代的最後一個齊國國君。
按照《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第二」推算,太公建國約在公元前11世紀,國都營丘,後遷薄姑,再遷臨淄。自太公呂尚—丁公呂級—乙公呂得—癸公慈母----,世襲傳位至齊康公呂貸時,齊國共傳有31代呂氏君王。
齊康公呂貸(或稱姜貸),生於公元前455年,是齊宣公呂積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齊國國君,在位18年。公元前386年,被齊國大夫田和廢為庶人,「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歲。。
有關康公與其拗擰兒鬥氣的故事在張店炒米一帶家喻戶曉,久傳不衰。「康公的後代拗擰種, 讓他往西他往東,叫他攆雞他撞鐘,終生聽爹一句話,將爹葬在高山頂」的坊間俚語,至今依舊是家長教育不聽話子女的典型話題。
傳說康公只有一個兒子,但兒子行為怪僻,生性倔犟。在康公的有生之年,他叫兒子往西走,兒子必定往東去。父子之間,總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拗擰兒子絞着勁兒與康公對着幹。
齊康公被田和廢為庶民之後,居住在現炒米山風景區桃花山附近。為了重新燃起「姜齊」東山再起的希望之夢,康公生前周遊列國,遍請各路風水大師為自己選擇百年之後的皇陵,最終選擇了「秀麗之山數扇錦屏遮陽主,幽陽淄水一條玉帶束梁王」聞名的之太平嶺(即現在的圍子山)陽坡之下一處寶地(今齊孝陵)作為百年之後的福地。
為了實現百年之後能夠安葬在自己選擇理想皇陵的願望,康公生前挖空了心思,想方設法把拗擰兒子帶到自己所選擇的陵園前,煞有介事地指着北面的太平嶺山巔峰對兒子說:我死後你就把我葬在那山頂上吧,讓我與這高山永世共存!齊康公指山為葬的本意,是企盼兒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能把自己葬在太平嶺向陽的山坡之下。
世事難料,人算不如天算。康公去世之後,齊康公那位拗擰兒子心想,自己一輩子沒有聽過老子的話,現在老子不在了,就聽他一次話吧,一反常態地遵從他老子的所謂臨終遺囑,真的把康公葬在了山頂上,成為流傳千年的笑談故事,而齊康公的意願卻成了千古的缺憾。太平嶺因安葬齊康公(王)改名為康王山,當地百姓因齊康公之子在康公的後事安排上聽從了老子的話,認作彰顯了忠孝,故將康王山改名為齊孝陵。
昔日齊康公抱憾終生安葬在了太平嶺(康王山)之山頂,經歷着世代交織、滄桑變幻,如今康公意景中的風水福地--齊孝陵經過現代人的努力,正逐漸成為全新齊文化、孝文化、園林文化的名勝景觀,一個可游、可觀、可賞的風景名勝景區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引起了人們的流連忘返。
田齊
田齊:周朝諸侯國之一,都臨淄。戰國時期,齊相[田和]]"遷齊康公呂貸于海濱",通過魏文侯的幫助,得到周天子承認,列為諸侯,建立了田齊,史稱"田氏代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講述了田完(又稱田敬仲、陳完)家族以及田齊的興衰史。
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殺死齊簡公,擁立齊平公,自任相國,擴大封邑,從此齊國由田氏專權。齊國政治家晏嬰預言"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公元前386年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
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齊愍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王為西帝,齊愍王為東帝。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70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田單收復失地。但齊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田齊傳至齊王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被秦所滅。田榮、田橫等人於公元前208年復國,至前202年田橫自殺,齊被劉邦所滅。
源起
田齊,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完,媯姓,陳氏。其先虞舜之 苗裔封於陳,遂以國為氏。陳厲公子完,避禍奔齊。齊桓公以之為工正。因古代「陳」「田」音相近,遂以田為氏(或許是避禍的緣故也說不定)。陳完,諡「敬仲」,史稱「田敬仲完」。
陳完,中國歷史上又管他叫田完,因為在中國古音當中,田、陳不分,所以我們可以稱陳完為田完。陳完的四世孫叫田桓子,在公元前545年,他聯合了鮑氏、欒氏、高氏幾家共同滅掉了齊國的另一個大家族慶氏。當時齊國有七大家族,分別是田、鮑、欒、國、慶、高、高,有兩個姓高的。此後又過了一些年,他又聯合鮑氏滅掉了欒氏和其中的一個高氏。在這個時期,田桓子採取了討好公族與國人的辦法。對於王公貴族,他先看看國君沒有給誰封地,誰的屬下沒有奴隸,他就白送給你一塊地,地上還有老百姓和奴隸,然後你就吃喝都不愁了。對於老百姓窮的,看誰家沒糧食,然後你就上我這兒來借糧食吃,你可以還,也可以不還。還的時候也是採取「大斗出,小斗進」的辦法。後來他死了,他的兒子田乞,也叫田僖子為相。繼續採用這種辦法,很快「齊之民歸之如流水」。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但那個時候的齊國是國、高兩氏當權。
在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後,田乞發動政變,驅逐了國、高二氏,立公子陽生為國君,這就是齊悼公,田乞自立為相,從此田氏家族就永遠地掌握了齊國的相位。田乞死後,其子田恆為相,這就是田成子,繼續執行他父親的政策。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古音恆、常不分。在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殺掉了齊簡公另立齊平公,從此以後,齊國的國君就成為了他們家的傀儡。話說九十年以後,到了公元前391年,國相田和把姜氏齊國的最後一代國君齊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成的土地作為齊康公的食邑,就這一個城打下的糧食歸他吃,而國相田和就成了整個姜氏齊國土地的主人。自此,姜氏齊國徹底結束。
發展
世系:敬仲—孟夷—湣孟莊—文子須無—桓子無宇—武子開、釐子乞—成子常—襄子盤—莊子白—太公和。
傳至桓子田無宇「事齊莊公,甚有寵」。田氏始大。桓子的兒子田乞事齊景公,以小斗收賦稅而大斗供給糧食給百姓,於是「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連晏嬰都私下裡說「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齊景公薨,齊國的卿國氏與高氏立太子荼為君,「是為晏孺子」。田乞與鮑氏等大夫「以兵入公室」,最終殺了高昭子,逐走國惠子,弒晏孺子,立陽生為齊國君主,即齊悼公。由此,「田乞為相,專齊政」。田乞,諡「釐子」。田釐子的兒子田成子常與監止(監,一作「闞)為齊簡公左右相。於是田氏與闞氏相爭,結果田常獲勝,弒齊簡公,立平公,益專齊政。
稱侯:太公和
田常的曾孫田和,相[[[齊宣公]]。「宣公卒,子康公貸立」,「貸立十四年,淫於酒婦人,不聽政。太公(田和)乃遷康公於海上」,不久,通過魏文侯,田和順利讓周天子承認自己是諸侯,「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田氏代齊,都臨淄。
稱王:齊威王
齊威王 選擇了幾個重要事例表現了他的不同尋常。一是嚴明賞罰。對即墨大夫的重賞,對阿大夫的烹殺,一舉震懾了全國,官吏們不敢再文過飾非,使齊國大治。
太公和稱侯兩年,薨。按記載的史籍不同,有傳說太公和死後,田剡繼承君位,當了十年的齊侯。結果「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而《史記》則直接寫「齊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招聚天下賢士。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
桓公薨,子因齊立。當年,齊康公薨,「田氏卒有齊國」。齊侯因齊治理國家頗有舉措,結果「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同時,他以騶忌子為相,齊國日益強大。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齊國打敗當時的強國魏,「於是齊最彊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是為齊威王。
軍事:田忌、孫臏領導的馬陵之戰,殺魏將龐涓,虜魏太子申,震懾三晉(韓趙魏);
文化:齊宣王喜愛「遊說之士」,對他們賜予府第、立為大夫,「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稱帝:東帝
齊宣王子齊湣王與秦昭王稱帝,一東一西。不久,齊湣王聽蘇代之言,去帝號,復稱王。秦國也隨之去帝號。儘管二王稱帝的時間不長,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齊、秦兩國強大的國力以及周王朝徹底的衰敗。齊湣王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溫」,接着「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這樣南征西征,打敗戰國七雄中的楚、魏、趙、韓,威服近鄰鄒國、魯國,齊國的氣勢一時無兩,達到鼎盛。結果,燕國以樂毅為上將軍,連同秦、楚、魏、趙、韓各出精銳,大敗齊國,齊湣王出逃時被害。燕師攻入臨淄,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的土地只剩下莒、即墨。齊湣王的兒子法章在莒即位,是為齊襄王。之後,」田單以即墨攻破燕軍」,迎接齊襄王還都臨淄,「齊故地盡復屬齊」。儘管恢復失地,但是齊國已經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秦國抗衡。
齊閔王曾有過一番作為,放棄東帝的稱號,征討宋國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齊國的威望。但他驕傲輕敵,燕相樂毅率五國軍隊來攻,齊國幾乎滅亡。這次慘敗使齊國一蹶不振,雖有襄王五年時的田單復齊,但齊國的衰亡已無法挽回了。
亡國:齊王建
齊襄王薨,王子建立。秦國攻趙,齊國不救,結果長平之戰,秦國大敗趙國。齊王建甚至到秦國朝見秦王,這表明齊國的國勢已經遠不如秦。秦國滅掉韓、趙、魏、楚、燕五國後,揮師[[齊國]。齊王建率眾投降。「滅齊為郡」,齊國成為秦帝國的郡。
參考資料
- ↑ 《後漢書·郡國三》注引《博物記》云:「太公呂望所出,今有東呂鄉。又釣於棘津,其浦今存。」
- ↑ 《史記·齊太公世家》
- ↑ 《左傳‧昭公元年》: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已:「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 《左傳‧昭公十年》:邑姜,晉之妣也。 《左傳‧昭公十二年》:「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 《藝文類聚‧后妃部》:帝王世紀曰: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 ↑ 顧命,百度百科
- ↑ 始祖季孫公遺像潘氏受姓始祖季孫公,潘氏宗親網
- ↑ 齊太公世家第二,國學網
- ↑ 高青縣陳莊西周古城遺址定位初探,山東省情網
- ↑ 《春秋左氏傳》莊公·八年
- ↑ 《春秋》記載:「齊人殺無知。」《左傳》云:「雍廩殺無知」,杜預曰:「雍廩,齊大夫」。
- ↑ 齊太公世家,國學網
- ↑ 《左傳襄公元年》載: 「二月,齊大子光為質於晉。」
- ↑ 《韓非子·難二》景公過晏子,曰:「子宮小,近市,請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辭曰:「且嬰家貧,待市食,而朝暮趨之,不可以遠。」景公笑曰:「子家習市,識貴賤乎?」是時景公繁於刑。晏子對曰:「踴貴而屨賤。」景公曰:「何故?」對曰:「刑多也。」景公造然變色曰:「寡人其暴乎!」於是損刑五。 或曰:晏子之貴踴,非其誠也,欲便辭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當無多,不當無少。無以不當聞,而以太多說,無術之患也。敗軍之誅以千百數,猶北不止;即治亂之刑如恐不勝,而奸尚不盡。今晏子不察其當否,而以太多為說,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今緩刑罰,行寬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為治也。
- ↑ 齊太公世家第二,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