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城镇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位于北纬34°10′—34°12′与东经116°54′—116°58′之间。东接徐州,南临淮北,连霍高速公路、311国道、萧(县)淮(北)公路、萧(县)黄(口)公路穿城而过,符(离集)夹(河寨)铁路沿城东绕行。东有龙河,西有岱河龙山虎山凤山三山环卫。

2019年,萧县龙城镇财政收入2.8亿元,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农业总产值12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

截至2019年底龙城镇人口14.6万,总面积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30平方千米,辖16个社区和9个村。特产有姬村石榴、帽山弯腰青萝卜、二庄葡萄。有梅山森林公园、萧县孔庙、圣泉寺、龙河景观带等景点。[1]

历史沿革

萧县龙城镇城建史可追溯到北魏在此设龙城县,以龙山为名。

隋开皇六年(586年),废为镇,但将龙城名取代古萧县,大业初才复萧县故名。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却说龙城不知谁创,说明最起码创于西晋永嘉乱后,估计初为军城,北魏以旧城置龙城县。但不少资料说明,故龙城址并非今龙城镇。

如《太平寰宇记》说位萧县(指萧故城)东15千米。《一统志》和《徐州府志》也说位今县城龙城镇东,加上旧《萧县志》说隋开皇中建城,后废,则龙城故址也非今城址。

因此,今龙城镇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应追溯到明。

万历五年(1577年),黄河决口,萧故城南城圮于水,朝廷批准在三台山的阳边集创建新城,延用其东的龙城废城旧名,改称龙城。以区别故萧城,是萧县城址的第二次大迁徙。

清朝时期,称萧城,民国期间,曾先后称龙城市、龙城镇、城关镇。

1950年,改称龙城镇。

1958年,改称虚实人民公社。

1960年,改称萧城镇。

1980年,复称龙城镇。

2015年12月15日,萧县县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岱山口村民委员会、魏楼村民委员会,同意设立岱湖社区居民委员会、黄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9年安徽省民政厅皖民地函〔2019〕314号同意将萧县白土镇的庙街村、马楼村划归龙城镇管辖。[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城镇位于萧县东南部,位于北纬34°10′~34°12′与东经116°54′~116°58′与之间的凤山南麓,龙河源头。其东有龙山,西有虎山,东北距历史重镇徐州市仅25千米,西南距新兴的煤城淮北市仅29千米,是萧县县城所在地,全镇面积10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2522公顷。

地貌

龙城镇因境内有龙山,龙河而得名。龙城镇东、西、北三面,被龙山、虎山、岱山、泉山、凤山环绕,南部是开阔平原。龙河贯穿龙城镇东南,岱湖嵌在城北。全镇面积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2522公顷。大部属低山丘陵区,由震旦纪至奥陶纪碳酸盐岩组成。岭低谷宽,分布错落,以水流侵蚀为主。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顶光秃,起伏不大,坡角15°—20°,少数达40°;在低山丘陵周围,由于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麓缓坡和丘陵间的6个山间谷地,缓坡面向平原倾斜,一般宽0.02—2千米,坡度5°。平原区,由于黄河、大沙河的泛滥冲击作用,在龙城镇北、西、西南和中部形成堆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拔32—50米,属第四纪地层。

气候

龙城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3]

自然资源

矿产

龙城镇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储有煤、铁、铜、磷矿石,石灰石、大理、天然焦、耐火土、瓷石等,其中瓷石和煤炭储量为最大。

生物

龙城镇森林植被属华北区系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镇计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萧县凤山森林公园和梅山森林公园有两片天然次生林,林内计有木本植物140余种,对于生态学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全镇古树名木繁多,数千年以上树龄的唐槐4株。全镇野生动物主要有鹰、野兔、鹦鹉、白薇、大鸨、金雕等。[4]

经济

综述

2018年,龙城镇地区生产总产值122.6亿,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6707元,同比增长9.9%,财政收入4.3亿元。

第一产业

龙城镇形成了以帽山蔬菜、姬村石榴、前梅村金太阳杏,塌陷区水产养殖、山羊养殖以及粮食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全镇有6800多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区绿色水果、山杂果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特别是帽山萝卜全国有名,毛郢孜的优质水果种植基地、姬村、岱桥沿山无公害石榴种植基地、梅村杏和山杂果种植基地,萧县梅山森林公园建成AA级新型农业示范园区。拥有3000亩淡水养殖基地和10000亩山杂果生产基地,这些基地逐渐形成三大经济区和经济带,推进了龙城农业产业化进程。

龙城镇在帽山建立了大型养鸡场、家畜家禽繁殖场,在新农村示范村姬村建立了养殖小区,树立了一批养牛、养羊、养猪示范户,为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保证。2008年龙城镇粮食总产2.6万吨,棉花产量196吨;油料产量556吨,生猪存栏3.9万头,牛存栏2500头禽12万只。

2010年,粮食总产量25980吨;水果产量9703吨,油料产量547吨,棉花产量180吨。蔬菜产量11346吨,大牲畜出栏395头,生猪出栏39035头,增长211.4%;羊出栏25760只,家禽出栏231323只。

第二产业

龙城镇工业主导产业有建材、防腐、机械加工、食品、纺织等,锦丰方便面厂是全镇龙头企业。合资企业彩色水泥厂,采用国内最新技术,全自动化微机控制,在皖北地区彩色水泥行业仅此一家。99年彩色水泥厂和镇建筑总公司荣获安徽省“明星企业”称号。城东新型工业园规模810多亩,截至2010年,已经投入建设29800万元。已签约进园投资的企业8家,协议投资金额7.9亿元。

截止2011年底,全镇共有各类企业736个,其中国有集体工业企业12个,民营私有工业企业148个,个体企业57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8456人,企业资产总额15.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3.16亿元,工业总产值20.13亿元,2011年申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

第三产业

2007年,龙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4万元,比2006年增长19.0%。

2011年,龙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万元。

龙城镇是中国著名的画乡,位于龙城镇的“萧县画家村”项目,以“画家村”建设为龙头,以发展萧县书画产业为支撑,集全县书画创作、展示、交流、销售为一体。着力打造中国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设计由别墅群A区8套,一般别墅群B区16套,画家工作室C区180套,画家工作室D区270套,龙城画派纪念馆、中国书画展销大厦、书画培训大厦、工艺美术厂、画家村服务大楼等九大工程组成,配套工程12项,占地800亩,建筑总面积83370平方米。[5]

荣誉

截至2014年,龙城镇先后被授予宿州市信访积案大交办先进单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乡镇及街道经济目标考核第一名,县“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全县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第一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工业经济考核一等奖和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2018年11月28日,龙城镇入选第六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