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下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龙珠草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下珠

中文学名: 叶下珠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大戟目

     科      :大戟科

     族      :叶下珠族

亚       属 :叶下珠亚属

分布区域:河北、山西、陕西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       目 :大戟亚目

亚       科 :叶下珠亚科

     门      :被子植物门

     属      :叶下珠属

     种      :叶下珠

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L.),别名: 珠仔草、假油甘、潮汕、龙珠草、企枝叶下珠,碧凉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数寸至尺许。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柄。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在所以在山坡下、农田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植物特征

叶下珠花期4-6月,果期7-11月。

本植物为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纵列疏短柔毛。

其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圆、钝或急尖而有小尖头,下面灰绿色,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

叶下珠花雌雄同株,直径约4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长约0.6毫米,顶端钝;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粉粒长球形,通常具5孔沟,少数3、4、6孔沟,内孔横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红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1]

适应环境

叶下珠多生长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的地域,稍耐荫,生长地土质以森林棕壤和沙质土为主,土壤pH5.8~7.0。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灌木丛中或稀疏林下[2]

据资料记载,植株经过处理后,具有一定的价值,夏秋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后可以保存起来。要播种这种植物,在每年的清明过后播种,也就是4月份中旬播种就可以了。据测定叶下珠先年收获种子千粒重0.52kg,发芽率63%,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将种子与细土拌匀后撒入沟内,之后整平覆盖即可。

大部分的叶下珠高度在10厘米以上,但普遍会在1米以下,植株的茎干通常能够直立生长,基部的分枝比较多,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它的叶片虽然不大,但植株看着也非常旺盛。花期4-6月,果期7-11月,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果子为红色。

区域分布

叶下珠分布于中国四川(四川大雪山产叶下珠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云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夏秋季采集[3]。在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南美也有分布。植株喜欢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长,在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等地方也有不少。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周围1km范围内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无垃圾场等污染源,空气质量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土壤质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以上,灌溉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的地区。要求地块土壤疏松透气,较肥沃,土质以森林棕壤和沙质壤土为好。土壤pH5.8~7。要求地块距公路30m以上,坡度0~15°。

整地起畦

要求在选好的地块上整高畦,畦面宽1.2m,畦长根据地形而定,畦面利于排水和便于干旱时灌溉。操作道宽40cm,深25cm。整地前在选好的地块上每公顷施入经腐熟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45000kg,过磷酸钙750kg,尿素225kg,深翻混匀后整地作畦。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在清明过后4月中旬最适宜。据测定叶下珠先年收获种子千粒重0.52kg,发芽率63%,每公顷用种量7.5kg。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在畦面每隔20cm开深2cm的细沟,将种子与细土拌匀后撒入沟内,用钉耙背轻轻将畦面整平覆盖即可。

田间管理

叶下珠种子较小,出芽较慢,4月中旬播种后需25d左右出苗,出苗后定期查苗,当苗高5cm的时候进行定苗,株距以5~7cm为宜,发现缺苗应及时移栽补苗,叶下珠移栽应在下午进行,成活率极高。

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集中除草3次,5月底拔草1次,6月下旬和8月中旬集中用小锄除草各1次,深度3cm,平时视杂草情况随时拔除。严格禁止使用除草剂。

灌排水

长期干旱时应沟灌,让水沿操作道渗入畦内;雨季前应清理排水沟,确保田块不积水。

追肥

7~8月份是叶下珠旺盛生长期,结合除草每公顷可施入磷酸二铵复合肥300kg,尿素150kg。

采收贮藏

本品应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采收,10月中旬后随气温降低叶片很快变黄脱落,影响药材质量和品质。叶下珠药用部分为全草,且根系较浅,生长地土壤疏松,用手从基部连根拔出,抖净根部泥土后晾干。叶下珠每公顷产鲜草24282kg,每4.13kg鲜草可产1kg药材,大田每公顷产药材5879kg。注意在晾干药材过程中,叶下珠成熟果实大量脱落,收起药材后将底脱落层果实收集除去杂质,脱粒晾干后将种子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4]

药用价值(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用药说明

功能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

主治 痢疾,泄泻,黄疸,水肿,热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积,痈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化学成分 全草含并没食子酸,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琥珀酸阿魏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没食子酸,三十烷醇,β-谷甾醇,三十烷酸,豆甾醇,羽扇豆醇,三十二烷酸,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保护肝脏的作用:广西产叶下珠和云南产叶下珠各以10g/(kg·d)给感染鸭乙肝病毒(DHBV)的重庆麻鸭灌服,连续1月,在用药第2星期后即使鸭血清中D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滴度明显下降。重庆产叶下珠表现出此作用。云南产品在停药1星期后DHBVDNA有回升现象。广西产品与苦参合用无明显协同作用,但与环丙沙星合用,似有增强其抗病毒作用。叶下珠对鸭乙肝病毒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鸭体内实验证实了有效成分对鸭乙肝病毒作用,可降低血清中DHBVDNA和DNA多聚酶。其对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也有明显防治作用,在1.25g/kg和0.625g/kg剂量时给药组小鼠的AL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下降。1g/ml叶下珠制剂各以0.4ml/只、0.6ml/只给小鼠灌胃,每日两次,连续7d,可使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ALT显著下降,光镜检查发现给药组小鼠浊肿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的肝细胞损害现象均大为减轻。大鼠肝细胞体外与10mmo/LCCl4共同孵育后,肝细胞存活率、细胞膜流动性均降低,而LDH、MDA的释放及细胞内Ca2+均增加。预先加入重庆产叶下珠提取物10-3g/L-10-1g/L可明显抑制上述病理变化,显示叶下珠对CCl4损伤的肝细胞有保护作用。4mg/ml叶下珠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细胞株细胞外HBsAg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48h最明显。它主要影响HBsAg在该细胞内的合成。叶下珠与阿糖腺苷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抗菌作用:100%叶下珠煎剂由平板纸片法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又治亡乳汁,治主米疳者最效。”

2、《植物名实图考》:“能除瘴气。”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肠炎腹泻。”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食。”

5、《贵州草药》:“清热,利水除湿,清肺。”

6、《四川常用中草药》:“清暑热,止痢疾;治红白痢疾,目赤肿痛,眼起云雾,眼生翳。”

7、《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眼结合膜炎,夜盲症,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黄疸型肝炎,喉炎,肺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无名肿毒,蛇咬伤等症。”

相关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肠炎腹泻:叶下珠、铁苋菜各30g。煎汤,加糖适量冲服,或配老鹳草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2、治黄疸:鲜叶下珠60g,鲜马鞭草90g,鲜半边莲6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肝炎:鲜叶下珠、鲜黄胆草各60g,母螺7粒,鸭肝1个,冰糖60g。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4、治夜盲症:鲜叶下珠30-60g,动物肝脏120g,苍术9g。水炖服。

5、治小儿疳积:叶下珠鲜根、老鼠耳鲜根各15g,猪肝或猪瘦肉酌量。水炖服。

6、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葫芦茶各30g,白马骨根15g,猪肝或猪瘦肉适量。水炖服。(4-6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7、治小儿呛水咳嗽:鲜山皂角15g,枇杷树皮4.5g,白金条3g。煎水服。(《贵州草药》)

8、治青竹蛇咬伤:叶下珠鲜叶洗净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9、治痈疖初起:鲜叶下珠捣烂外敷,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药材加工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燥。

贮藏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本种药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肿痛、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5]

视频

叶下珠 相关视频

中草药——叶下珠
叶下珠可清热平肝、明目止痢、利尿消肿

参考文献

  1. 叶下珠的形态特征,花鸟园,2015-12-19
  2. 叶下珠的生态习性,花鸟园,2015-12-19
  3. 叶下珠的分布区域,花鸟园,2015-12-19
  4. 叶下珠的丰产种植技术,康美中药网,2019-07-05
  5. 乡下这野草,不要当它是杂草了,它是治疗疾病的草药,你知道吗,东方头条,201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