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3非翻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3非翻译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3非翻译区是2020年公布的畜牧学名词. [

中文名称 3′非翻译区

英文名称 3′-untranslated region;3′-UTR

定  义 成熟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编码区下游一段不被翻译的序列。在真核生物中它含有在mRNA 3′端添加多腺苷酸的信号。这个序列在mRNA转运、稳定性和翻译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