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AK-74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K-74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74 года,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1974年型)是苏联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及装备的5.45×39毫米小口径突击步枪[1],直至现在仍然是许多前苏联成员国的制式步枪。

历史及设计

AK-74是前苏联装备的第一种小口径突击步枪,也是世界上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第一种是美国的5.56毫米M16),首次露面是在1974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上,在1980年代是前苏联武装部队制式装备。AK-74在很多国家也有装备,包括特许生产及仿制型如朝鲜的88式自动步枪,东德的MPi-AK-74、MPi-AKS-74、MPi-AKS-74K,波兰的wz. 1988 Tantal、wz. 1989 Onyks等。

AK-74亦是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在1974年设计,采用了与AK相同的气动式原理和回旋枪机闭锁方式。50%的零部件与AK的改进型AKM的零件相同,只是为发射5.45毫米口径的枪弹而进行了相应的修改。AK-74发射5.45×39毫米(M74)小口径步枪弹,机匣由模压金属片制成,极其耐用[2]。在外形上与AKM相似,最大的区别是采用结构复杂的圆柱形枪口制退器,利用火药气体具有制退和减震的作用,以利于提高射击精度。AK-74亦保留AKM的机匣外型,既在枪口对应6KH4刺刀,亦同样可以在依靠华沙条约导轨上加装各类瞄准镜及加挂GP-25榴弹发射器

在越战时期,7.62×39的子弹与5.56×45的子弹都已经通过考验,也显现出不同的特质,苏联的7.62×39子弹在较远的射程情形下仍有足够的杀伤力,但是射程越远,弹著点偏差的越严重,而且后座力也比较大。因此,苏联军方决定采用新型的子弹,并且对AKM作小口径的改良。值得一提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本人本身并不赞成苏联军方采用小口径步枪子弹,然而仍然根据军方的要求研制出AK-74。

苏联在1960年代末期研发小口径子弹时选择了5.45×39mm作为新型突击步枪口径标准,到了1974年AK-74纳入了制式武器名单的同时,也将5.45×39子弹列为步枪弹。由于口径缩小,使得战斗部重量只有3.42克(0.121盎司),所以AK-74改用高初速设计,将初速提升到每秒900米,借此防止丧失战斗部的威力,此外,战斗部尖端增加了空腔(air space)来提升命中后的破坏力。

AK-74虽然由AKM改良而成,但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设计,由于改用了5.45毫米口径的子弹,枪管口径与膛室也要修改,枪口也换上了大型的枪口制退器,这一款枪口制退器除了有助于减少后座力外,亦有效将发射声音往前方扩散,弹匣也改为塑料制造。新的枪口装置外表为圆柱形,完全是整体机加工出来的,长81mm,直径25.8mm,内部为双室结构;前室的两侧各铣有一个大的方形开口,开口的后断面切割出锯齿形槽;后室开有3个直径2.5mm的泄气孔,分布于上面和右侧面。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从膛口喷出的火药燃气在这个枪口装置中进行两次冲击、两次膨胀。气体在通过后室时,有部分气体从后室的3个泄气孔喷出,以达到制退和减震的综合作用;在通过前室时,大开口后端面的槽会使气体偏流25度,让足够多的气体反冲在开口的前端面,进一步降低后坐力。另外向右上方喷出气体可以减轻枪口射击时的上跳,也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由于小口径弹药后坐力低,加上这个枪口装置的效果,AK-74的连发散布精度大大提高了。不过这种制退器虽然制退效果明显,但却有另一个缺点,枪口焰会比较明显,尤其在黑暗中射击。AK-74射击时枪托所受的后坐力为1.42m/kg,而M16A2为2.97m/kg,AKM则为4.31m/kg。效果非常明显,即使是未经过训练的人都能很轻松地进行全自动射击,而且散布精度比其他同类枪械要高。

视频

AK-74 相关视频

AK-74:永远的传奇!
歪果仁展示AK47的升级版AK74,火力更猛,精度更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