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7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AK-74(俄語: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74 года,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1974年型)是蘇聯在1970年代開始生產及裝備的5.45×39毫米小口徑突擊步槍[1],直至現在仍然是許多前蘇聯成員國的制式步槍。
歷史及設計
AK-74是前蘇聯裝備的第一種小口徑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大規模裝備部隊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第一種是美國的5.56毫米M16),首次露面是在1974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上,在1980年代是前蘇聯武裝部隊制式裝備。AK-74在很多國家也有裝備,包括特許生產及仿製型如朝鮮的88式自動步槍,東德的MPi-AK-74、MPi-AKS-74、MPi-AKS-74K,波蘭的wz. 1988 Tantal、wz. 1989 Onyks等。
AK-74亦是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在1974年設計,採用了與AK相同的氣動式原理和迴旋槍機閉鎖方式。50%的零部件與AK的改進型AKM的零件相同,只是為發射5.45毫米口徑的槍彈而進行了相應的修改。AK-74發射5.45×39毫米(M74)小口徑步槍彈,機匣由模壓金屬片製成,極其耐用[2]。在外形上與AKM相似,最大的區別是採用結構複雜的圓柱形槍口制退器,利用火藥氣體具有制退和減震的作用,以利於提高射擊精度。AK-74亦保留AKM的機匣外型,既在槍口對應6KH4刺刀,亦同樣可以在依靠華沙條約導軌上加裝各類瞄準鏡及加掛GP-25榴彈發射器。
在越戰時期,7.62×39的子彈與5.56×45的子彈都已經通過考驗,也顯現出不同的特質,蘇聯的7.62×39子彈在較遠的射程情形下仍有足夠的殺傷力,但是射程越遠,彈著點偏差的越嚴重,而且后座力也比較大。因此,蘇聯軍方決定採用新型的子彈,並且對AKM作小口徑的改良。值得一提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本人本身並不贊成蘇聯軍方採用小口徑步槍子彈,然而仍然根據軍方的要求研製出AK-74。
蘇聯在1960年代末期研發小口徑子彈時選擇了5.45×39mm作為新型突擊步槍口徑標準,到了1974年AK-74納入了制式武器名單的同時,也將5.45×39子彈列為步槍彈。由於口徑縮小,使得戰鬥部重量只有3.42克(0.121盎司),所以AK-74改用高初速設計,將初速提升到每秒900米,藉此防止喪失戰鬥部的威力,此外,戰鬥部尖端增加了空腔(air space)來提升命中後的破壞力。
AK-74雖然由AKM改良而成,但也加入了許多新的設計,由於改用了5.45毫米口徑的子彈,槍管口徑與膛室也要修改,槍口也換上了大型的槍口制退器,這一款槍口制退器除了有助於減少后座力外,亦有效將發射聲音往前方擴散,彈匣也改為塑料製造。新的槍口裝置外表為圓柱形,完全是整體機加工出來的,長81mm,直徑25.8mm,內部為雙室結構;前室的兩側各銑有一個大的方形開口,開口的後斷面切割出鋸齒形槽;後室開有3個直徑2.5mm的泄氣孔,分布於上面和右側面。根據氣體動力學原理,從膛口噴出的火藥燃氣在這個槍口裝置中進行兩次衝擊、兩次膨脹。氣體在通過後室時,有部分氣體從後室的3個泄氣孔噴出,以達到制退和減震的綜合作用;在通過前室時,大開口後端面的槽會使氣體偏流25度,讓足夠多的氣體反衝在開口的前端面,進一步降低後坐力。另外向右上方噴出氣體可以減輕槍口射擊時的上跳,也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由於小口徑彈藥後坐力低,加上這個槍口裝置的效果,AK-74的連發散布精度大大提高了。不過這種制退器雖然制退效果明顯,但卻有另一個缺點,槍口焰會比較明顯,尤其在黑暗中射擊。AK-74射擊時槍托所受的後坐力為1.42m/kg,而M16A2為2.97m/kg,AKM則為4.31m/kg。效果非常明顯,即使是未經過訓練的人都能很輕鬆地進行全自動射擊,而且散布精度比其他同類槍械要高。
視頻
AK-74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有什麼區別 ,搜狐,2020-04-27
- ↑ 世界上最小口徑的突擊步槍——AK-74(組圖) ,新浪,200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