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D大调第一交响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最初的版本被命名为“巨人”交响诗。该作品在1889年在布达佩斯首演,反响不佳,但现在已名列马勒最受欢迎的作品[1]。首演时所发表的曲目,并不是交响曲,而是两篇交响诗。原来的详细曲目一直被沿用到1892年后,才标以简单的标题“巨人”(或“泰坦”)。

结构

该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全长约55分钟。

  • Langsam, schleppend(缓慢拖延地)——D大调
  • Kräftig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稳定前进地,但不太快)——A大调,一首连德勒舞曲。
  • Feierlich und gemessen, ohne zu schleppen(庄严准确、不拖延地)——d小调,一首葬礼进行曲。其旋律基于民歌《雅克弟兄》。
  • Stürmisch bewegt(暴风雨般冲动地)——f小调转D大调。

在最初的三场演出中,第一和第二乐章之间还有一个称为“百花”的乐章。该乐章原先是马勒为约瑟夫·舍菲尔的1884年话剧《赛金根的号手》(德语:Der Trompeter von Säckingen)所作的配乐中的一曲。马勒在1894年魏玛的演出之后舍弃了这个乐章。自此该乐章一直失传,直到1966年作家唐纳德·米切尔发现了它。1967年,英国指挥家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首次在马勒去世后演出了这个乐章。如今《第一交响曲》的演出基本从不包括该乐章,只是有时候会被单独演奏。1970年欧仁·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次录制了带有“百花”版本的马勒第一交响曲。该录音已绝版多年,最近RCA又开始重新发行。现在共有大约有20个录音包括该乐章。

评价与解读

五乐章的最初版本被作曲家本人视为一首大型交响诗。他曾经写过一段描述该作品的文章。在1893年汉堡首演和1894年魏玛首演中,马勒给该交响曲加以标题“巨人”[2]。该标题与让·保罗的一部小说相同,但马勒申明该交响曲和小说没有关系。“巨人”(或“泰坦”)这个标题今天仍然经常使用。

该交响曲中出现了马勒的连作歌曲《流浪者之歌》中的一些主题(例如《清晨当我穿过草原》片段旋律)。另外有证据表明,马勒还在该作品中使用了他在其流产的歌剧《巫师》(德语:Rübezahl)中的一些旋律。

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从第三小节开始由低音提琴演奏一段民歌主题《雅克弟兄》的变体。这种使用低音提琴的手法在交响作品中比较罕见。马勒将这个民歌旋律从大调改为小调,因而使其具有葬礼进行曲的特性。

视频

D大调第一交响曲 相关视频

古斯塔夫·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