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ID3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ID3

图片来自stackoverflow

ID3是一种metadata容器,多应用于MP3格式的音频文件中。它可以将相关的曲名、演唱者、专辑、音轨数等信息存储在MP3文件中,又称作“ID3Tags”。

ID3也被苹果公司指定为HTTP Live Streaming中的时间后设资料,在主要的传输流或单独的音频传输流中作为PID乘载。

ID3一般位于一个mp3文件的开头或末尾的若干字节内,附加了关于该mp3的歌手,标题,专辑名称,年代,风格等信息,该信息就被称为ID3信息。ID3信息分为两个版本,v1和v2版。其中: v1版的ID3在mp3文件的末尾128字节,以TAG三个字符开头,后面跟上歌曲信息。v1.1版将“评论”栏位缩短,增设“曲目”栏位。v2版则和v1版截然不同,其通常将一系列可扩展的资料框架(frames)储存在档案开头,而每一块资料框架都有当作辨识标签的、大小约3到4个位元组的字串,以及其所储存的资料。在最新的ID3v2.4版本中,总共宣告有83种资料框架,而使用者也可以自订属于自己的资料框架。目前总共有三种版本的ID3v2,其中每一版都有对资料框架的定义进行扩展。

ID3是mp3档案后设资料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事实标准;其成品并没有包含任何的实质规范,也没有任何组织给予其正式的批准或认证。其与APE tag在音乐档案的后设资料标签领域互相角逐。


ID3v1

MP3并未预设储存档案后设资料的方式。在1996年,埃里克·肯普(Eric Kemp)想要在音讯档案后方加入一小串资料,也因此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方法就是现在的ID3v1,很快就变成了MP3档案储存后设资料的事实标准[1]。一个开发控制台游戏系统的地下组织“伤害控制论”(Damaged Cybernetics)宣布了格式。因为所有已开发的控制台ROM都没有任何的辨识资讯,所以他们创造了一个标签系统来让其更容易查找。埃里克和合作伙伴们将其带进MP3档案中。这种格式被应用在许多当时格式不明的档案当中。

ID3v1标签总共占据128个位元组,接在档案的末尾以维持档案在旧版的媒体播放器中的兼容性。有些播放器会在读取到这些标签时误认为音讯档而产生一些杂音,不过大部分的播放器和几乎全部的现代播放器都会正确地跳过标签。标签有30位元组用来储存标题、演唱者、专辑以及“评论”,4个位元组储存年分,以及一个位元组储存歌曲的艺术类型。预设有80种艺术类型,Winamp后来将其扩展到总共148种。

在1997年,迈克尔·迈克塞勒对ID3v1做了一些改进。因为评论栏位实在是小到不可能写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干脆拿掉两个位元组来储存“曲目”。这种标签被称作ID3v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