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J粒子的发现个人的回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J粒子的发现个人的回忆》,丁肇中1976年12月11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奖时发表的演讲。原载美国《科学》杂志第196卷第4296期。中译文,载于《世界科学译丛》杂志1978年第1辑中。

内容简介

他在演说的“光子和重光子”一节里阐明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墨子》已提到,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与研究光线有关。他在1957年才知道光量子的概念,他精心阅读了经典著作《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大学期间又细读了苏联人阿希叶泽尔写的《量子电动力学》,使他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高能加速器和精密探测器的发展又为他作了物质准备。为了探测产生率极低的ω和ф重光子,他用了半年时间专做这个实验,每半小时全部检查一次,化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建造昂贵的能谱仪,用4个月时间进行了调谐和校准工作,一直到1974年8月底才发现了这个新粒子信号,他并没有立即公布新的发现,又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工作,使成果发布推迟了近2个月。演说的后半部分介绍了J粒子的发现而导致了许多新的实验进展,他们发现了与J相似的姊妹态并判定J正是粲夸克与其反夸克的束缚态。演说最后提出了目前引人注目的若干问题,激励着科学家向新的高峰挺进。

作者简介

丁肇中(ChaoChung Ting, 1936年— ),祖籍中国山东日照县。13岁去台湾上学,20岁时,他回到出生地密执安大学攻读,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以博士和福特基金会会员身份去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柯可尼指导下进行研究。1964年,他又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与斯坦伯格、吴健雄李政道等第一流物理学家一起工作。1974年夏季,以他为首的实验组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立实验室从事质子对撞而产生电子对的研究中,发现了以后被命名为“J/Ψ”的新粒子。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第4种夸克——“粲夸克”的存在,从而打破了粒子物理近10年的“冬眠”时期,导致了夸克模型的新生和量子色动力学的飞跃发展。为此,他与里克特共同分享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使用。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1]和参考性工具书[2]美国工具书专家盖茨称其为控制-检索型工具书和资料型工具书,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还可以根据语种、学科内容、规模大小等标准进行划分。

视频

J粒子的发现个人的回忆 相关视频

丁肇中:做物理研究源于自己的兴趣
丁肇中教授成片 推文发布版

参考文献

  1. 检索工具书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2. 参考工具书,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