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26潘興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26潘興坦克(M26 Pershing),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時期的重型坦克與中型坦克,它延續了M3李和M4雪曼用美國名將命名的傳統,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將約翰·潘興為名[1]。潘興是T20系列坦克的最終發展型,本計劃取代M4雪曼,卻為漫長的開發和部署所累,僅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極為有限的戰鬥。由於其均衡的火力、裝甲和機動性,歷史學家Richard Hunnicutt將其列為二戰第二優秀的坦克,僅次於豹式坦克。從M26潘興發展出了包括M46、M47、M48和M60在內的巴頓系列坦克,共同構成美國陸軍裝甲兵中堅力量長達50年。

朝鮮戰爭

二戰結束後,美軍裝甲部隊進行重編,M26坦克在美軍全數繼續服役並改良成M26A1,主要改良點在更換具有炮膛排煙器以及炮口制退器的M3A1坦克炮以及強化縱向炮身穩定的M67A1炮架;到1950年的朝戰時位於日本的美軍24步兵師緊急派遣至朝鮮半島迎戰朝鮮人民軍,不過步兵師下轄坦克營配備的M24輕坦克很快證實75毫米短管坦克炮威力無力對抗T-34/85,因此美軍急忙從東京的軍械儲存場尋獲3輛狀況不佳的M26加以整修,並在1950年7月中旬運至晉州;不過這3輛M26在整修時引擎冷卻風扇皮帶沒有備料,因此是拿其他替代品湊合。這3輛坦克組成中坦克排並由山謬·富勒少尉指揮,不過很快的這些坦克就因引擎過熱,導致替代用冷卻風扇皮帶受高熱延展,連帶使得冷卻風扇無法正常轉動,很快的這幾輛坦克就因引擎過熱燒毀而通通放棄。

M26真正有所發揮的時間要等到1950年7月下旬大量M26運抵韓國後才開始,到1950年底運至韓國戰場的M26共有309輛,運抵韓國的M26以一個69輛的混編坦克營編制分配給6個美軍步兵師以及1個美軍海軍陸戰隊步兵師。另外每個步兵團還會分到一個連22輛坦克作為支援,美軍之所以不派出裝甲師,違反大戰經驗將坦克分割至個步兵單位的理由是韓國地形破碎鋪裝公路數量少,不適合坦克大規模展開發動攻勢,因此裝甲部隊退化回一戰的步兵支援地位。

該坦克在朝鮮面對朝鮮人民軍的T-34/85坦克有壓倒性優勢,因此坦克組員將T-34蔑稱為沙丁魚罐頭。美國1954年的調查表明韓戰期間有119場坦克對戰,其中104場是陸軍坦克部隊參加,另外15場參戰的是坦克是隸屬於陸戰隊。其中M4A3E8參戰的59場(50%),M26是38場(32%),M46是12場(10%),M24是10場(8%)。其中只有24場有三輛以上的T-34或Su-76M出現,在這些戰鬥中美方有34輛坦克被擊毀,當中只有15輛是完全損失,其他都能被修復使用。而確認被坦克擊毀的T-34/85有97輛,同時另外有18個未確認戰果。確認被坦克擊毀的T-34/85當中有39%由M26擊殺,12%歸功於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擊毀。美方統計T-34的人員損失發現有75%在坦克被擊毀後陣亡,而美方的坦克組員在坦克被擊毀時的死亡率則是18%。美國陸軍測試雙方坦克之後,認為這是因為 T-34設計上的缺陷[2]。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美軍習慣多次炮擊被擊毀敵坦克殘骸。

在1950年11月朝鮮戰爭步入反攻階段後,坦克之間的對戰就急遽減少,雖然中國人民志願軍有接收蘇援的T-34/85與IS-2重坦克,但是很少接戰機會;此時M-26先天動力不足的毛病在地型起伏大的韓國丘陵區便十分麻煩,因此1951年後M-26在戰場上的角色便被緊急配發上戰場的M46坦克與M4A3所取代,任務僅剩第二線支援與M-46的轉換訓練用,唯一留在第一線的只有第6中坦克營下轄突擊炮排使用的衍生型M-45自走炮,不過也在1951年1月後調。

韓戰結束後,所有M-26坦克運往日本報廢,但是據解體商回憶這些坦克仍在可用狀態,甚至還有未卸下的燃料與彈藥。

視頻

M26潘興坦克 相關視頻

虎式坦克的終極對手,M26潘興坦克
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