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MES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MES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展开: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企业整体发展规划,集成制造系统信息化工作,建设生产执行系统(MES),及从ERP系统下载生产执行相关数据,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整理生产过程的数据,与生产计划和控制(PP)、设备管理(PM)、质量管理(QM)、物料管理(MM)等相结合,用于指挥、协调和强化生产管理,最后把汇总的管理信息,按ERP系统所要求的形式,传送回ERP系统,从而实现上层管理信息系统(ERP)与底层自动化设备系统之间的自动双向通讯和控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实时的企业管理[1],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强化控制,降低成本。

关键词:生产执行系统(MES),智能制造,信息技术

一、案例简介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展开: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工艺MES系统项目的策划实施,包含以下核心内容:1、建立基础追溯体系,实现制程、品质、物料投入、员工作业记录全过程、快速追溯。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与效率。3、建立过程防错机制,实现辅料制具防错、生产过程防错。4、实现生产计划排产功能,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5、通过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工厂运营数据,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各部门协作能力,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制造运营管理水平。6、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提高生产透明度、改善品质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提升。7、应用条码技术实现物料精细化管理、产品加工的全过程跟踪。8、接口组件实现MES中间层与SAP、工装设备上下层通讯。9、报表、预警监控平台实现生产信息及时展示与异常反馈。

二、案例背景介绍

电子事业部电子车间于2015年底完成车间改造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仍处于空白,众多设备处于单机工作模式,车间现场计划排产、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还处于原始的凭经验、人工干预方式,这种依赖人工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生产资源管理信息、产品技术信息在车间级得不到快速有效利用,车间生产过程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产品制造周期难以得到有效监督与控制。随着产品交货周期越来越短、生产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电子事业部产品制造正努力由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信息化、精益生产方向转型。通过对电子车间生产管理现状的调研,结合现有生产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的生产管理系统,以信息化的方式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面、实时、详细的生产信息管理平台,以便生产管理人员能从上到下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生产过程信息,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透明化、精益化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三、案例应用详情

结合企业整体发展规划,集成制造系统信息化工作,建设生产执行系统(MES),及从ERP系统下载生产执行相关数据,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整理生产过程的数据,与生产计划和控制(PP)、设备管理(PM)、质量管理(QM)、物料管理(MM)等相结合,用于指挥、协调和强化生产管理,最后把汇总的管理信息,按ERP系统所要求的形式,传送回ERP系统,从而实现上层管理信息系统(ERP)与底层自动化设备系统之间的自动双向通讯和控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实时的企业管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强化控制,降低成本。

1)建立基础追溯体系

通过重要物料信息采集,可以从重要物料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信息。

可以通过产品序号追溯到重要物料的供应商批次号相关信息;能追溯到每个产品在工艺各个工序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源、时间等相关生产资讯。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不良数据的系统查询,能查询到每个产品生产工艺工序上的不良代码、时间、人员状况等资讯。

实现维修过程管理,能查询到产品的维修资讯,包含维修代码、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资讯。

实现质量过程的IQC、巡检、OQC检验等过程控制与记录。

3)建立过程防错机制

辅助工具防错:包含锡膏、钢网、供料器等辅助工具。

上料过程防错:包含SMT上料过程。

通过权限配置实现正确的人在正确的岗位、上正确的物料、做正确的事情。

四、创新性与优势

本项目的创新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基础追溯体系,实现制程、品质、物料投入、员工作业记录全过程、快速追溯。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与效率。

3)建立过程防错机制,实现辅料制具防错、生产过程防错。

4)实现生产计划排产功能,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5)通过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工厂运营数据,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各部门协作能力,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制造运营管理水平。

6)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提高生产透明度、改善品质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提升。

7)应用条码技术实现物料精细化管理、产品加工的全过程跟踪。

8)接口组件实现MES中间层与SAP、工装设备上下层通讯。

9)报表、预警监控平台实现生产信息及时展示与异常反馈。

五、案例应用效益分析

(1)订单完工效率提升

1)实现物料备货先进先出、备货状态提醒、最优路径提醒,提升备货效率。

2)实现来料检验表单数据电子化、信息化,缩短检验审核流程,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数据自动采集存储,通过细化到各个工序点,实现生产制程的信息化管控。

(2)物料齐套核查,计划下达准确率提升

1)通过生产计划的编制及导入,实现计划下达、暂停、插单管理,优化原有生产计划下达模式,并保证工单主数据完整性。

2)实现物料齐套性检查即在仓库备料之前进行物料核缺,实现SMT料站表与工单BOM比对,减少工单变更时由于数据[2]不一致导致的部门协同冲突

3)实现工单进度可查性,可实时查询当前生产任务的进度状况,并可通过报表、看板展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