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M10」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M10的危害
行 1: 行 1:
 
PM10,也叫可吸入颗粒物。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简写,PM10是粒径等于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是在定义“雾霾”指标之前,用于界定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也是现在空气质量检测不可缺少的指标之一。
 
PM10,也叫可吸入颗粒物。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简写,PM10是粒径等于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是在定义“雾霾”指标之前,用于界定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也是现在空气质量检测不可缺少的指标之一。
  
 国家对于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的明确限定值为:
+
 国家对于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的明确限定值为<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0db5f70102w5e3.html PM10、PM2.5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浪博客, 2016-5-30</ref>
  
 
 年平均: 一级 40ug/m³ 二级 70ug/m³
 
 年平均: 一级 40ug/m³ 二级 70ug/m³
行 18: 行 18:
 
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 病。 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肺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微米左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肺泡上沉积下来,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严重的可 危及生命。颗粒物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
+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ref>[http://www.med66.com/gonggongweishenglilunzhishi/lz1609211859.shtml 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的疾病],医学教育网 , 2016-9-21</ref>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 病。 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肺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微米左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肺泡上沉积下来,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严重的可 危及生命。颗粒物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
  
 
 可吸入颗粒物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据有关资料显示,空气中弥漫着的可吸入颗粒物非常小,能够直达并沉积于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人体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病症,例如气促、咳嗽等,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损害肺部组织。而包括患有慢性肺炎、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的老年人及儿童则是最易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的人群。
 
 可吸入颗粒物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据有关资料显示,空气中弥漫着的可吸入颗粒物非常小,能够直达并沉积于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人体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病症,例如气促、咳嗽等,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损害肺部组织。而包括患有慢性肺炎、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的老年人及儿童则是最易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的人群。
行 26: 行 26: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与PM0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与PM0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
2.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ref>[http://www.sohu.com/a/285448071_120078003 简单图解PM10和PM2.5的区别] ,搜狐,2015-12-19</ref>
  
 
==如何防护?==
 
==如何防护?==
  
 
 严重的雾霾天气能引起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公众无论在家还是出行都需要做好健康防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开窗,出行戴口罩等方式可以减少雾霾对自己的影响。
 
 严重的雾霾天气能引起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公众无论在家还是出行都需要做好健康防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开窗,出行戴口罩等方式可以减少雾霾对自己的影响。

於 2020年1月18日 (六) 10:01 的修訂

PM10,也叫可吸入顆粒物。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簡寫,PM10是粒徑等於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以每立方米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是在定義「霧霾」指標之前,用於界定空氣質量的最主要的指標,也是現在空氣質量檢測不可缺少的指標之一。

國家對於環境質量標準中PM10的明確限定值為[1]

年平均: 一級 40ug/m³ 二級 70ug/m³

日平均:一級 50ug/m³ 二級 150ug/m³

PM10主要來源於揚塵,沙塵天氣會造成PM10數值爆表,導致空氣質量重度-嚴重污染。以及環境空氣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此外,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也能增加PM10 的濃度[2]

PM10的危害

PM10的前身為飄塵,指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的物質。由於它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易將污染物帶到很遠的地方,導致污染範圍擴大,在大氣中還可為化學反應提供反應床。由於PM10的粒徑相對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濃度最高,隨着高度增加,濃度會減輕。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3]

導致疾病

10微米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細顆粒物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每個黏膜細胞還有200根纖毛(也是肉眼看不見的),在不停地向上擺動,就像逆水划龍舟一樣。我們天生的這種生理功能就是為了阻止PM10繼續下行。

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後,會累積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4]。對粗顆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 病。 越細小的顆粒物對人體危害越大,粒徑超過10微米的顆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過咳嗽排出人體,而粒徑小於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可隨人的呼吸沉積肺部,甚至可以進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積率最高的是粒徑為1微米左右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在肺泡上沉積下來,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導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一系列病變,嚴重的可 危及生命。顆粒物對兒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為明顯。

可吸入顆粒物還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是多種污染物的「載體」和「催化劑」,有時能成為多種污染物的集合體,是導致各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據有關資料顯示,空氣中瀰漫着的可吸入顆粒物非常小,能夠直達並沉積於肺部,直接參與血液循環,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人體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顆粒,可以導致呼吸系統病症,例如氣促、咳嗽等,並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統疾病,損害肺部組織。而包括患有慢性肺炎、心臟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的老年人及兒童則是最易受可吸入顆粒物影響的人群。

與PM2.5差異

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微米的顆粒物。與PM0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2.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順利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5]

如何防護?

嚴重的霧霾天氣能引起呼吸系統等相關疾病,公眾無論在家還是出行都需要做好健康防護,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少開窗,出行戴口罩等方式可以減少霧霾對自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