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M10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M10,也叫可吸入顆粒物。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簡寫,PM10是粒徑等於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以每立方米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是在定義「霧霾」指標之前,用於界定空氣質量的最主要的指標,也是現在空氣質量檢測不可缺少的指標之一。

國家對於環境質量標準中PM10的明確限定值為[1]

年平均: 一級 40ug/m³ 二級 70ug/m³

日平均:一級 50ug/m³ 二級 150ug/m³

PM10主要來源於揚塵沙塵天氣會造成PM10數值爆表,導致空氣質量重度-嚴重污染。以及環境空氣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此外,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也能增加PM10的濃度[2]

PM10的危害

PM10的前身為飄塵,指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的物質。由於它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易將污染物帶到很遠的地方,導致污染範圍擴大,在大氣中還可為化學反應提供反應床。由於PM10的粒徑相對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濃度最高,隨着高度增加,濃度會減輕。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3]

導致疾病

10微米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細顆粒物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每個黏膜細胞還有200根纖毛(也是肉眼看不見的),在不停地向上擺動,就像逆水划龍舟一樣。我們天生的這種生理功能就是為了阻止PM10繼續下行。

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後,會累積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4]。對粗顆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病。 越細小的顆粒物對人體危害越大,粒徑超過10微米的顆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過咳嗽排出人體,而粒徑小於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可隨人的呼吸沉積部,甚至可以進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積率最高的是粒徑為1微米左右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在肺泡上沉積下來,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導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一系列病變,嚴重的可危及生命。顆粒物對兒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為明顯。

可吸入顆粒物還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是多種污染物的「載體」和「催化劑」,有時能成為多種污染物的集合體,是導致各種疾病的罪魁禍首。據有關資料顯示,空氣中瀰漫着的可吸入顆粒物非常小,能夠直達並沉積於肺部,直接參與血液循環,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人體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顆粒,可以導致呼吸系統病症,例如氣促、咳嗽等,並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統疾病,損害肺部組織。而包括患有慢性肺炎心臟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的老年人及兒童則是最易受可吸入顆粒物影響的人群。

與PM2.5差異

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與PM0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2.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順利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我們的呼吸系統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5]

如何防護?

嚴重的霧霾天氣能引起呼吸系統等相關疾病,公眾無論在家還是出行都需要做好健康防護,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少開窗,出行戴口罩等方式可以減少霧霾對自己的影響。

視頻

PM10 相關視頻

大氣污染防治小知識:PM10的來源和危害
關於PM10的危害有哪些?
大氣污染防治小知識 PM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