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Kfz 251半履带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SdKfz 251半履带车(Sonderkraftfahrzeug 251)是根据二战德国早期装甲部队步兵与坦克协同战术设计和生产的通用性半履带车,共有超过20种子型号,全部生产量约15000辆[1],为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核心步兵战斗载具。
设计
该车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半履带式传送运动方式,以增加在恶劣地形下的通过性(半履带车型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地被淘汰)。采用德国博格瓦德公司的3tHLKL6型半履带式运输车底盘研制,具体参考了3吨SdKft 11无装甲牵引车的技术基础。在SdKfz 250型号上予以改良和发展,扩大了SdKfz 250型号的车身,形成了能运载一个班10名步兵的通用性半履带装甲车(含前座驾驶与副手则为12人),使用迈巴赫(Maybach)HL42TUKRM发动机,动力100HP。
引擎传动轴只提供动力给履带的驱动轮,并不像美系的半履带车连转向轮都有动力,概念上较为落后,但履带却设计有转向超过15度时会左右差动,类似全履带车辆的先进设计,却同时带来结构复杂,维修与量产性低问题。此型车最高时速55km/h。
前方装甲14.5mm、侧面8mm、底盘6mm(SdKfz 251/A-C型),只能防护小口径枪械与炸弹破片。全系列不分型号均使用开顶设计,方便步兵在车上射击与快速离车部署。但因开顶设计之故,面对敌人投掷的手榴弹、迫击炮弹或是从高处来的射击则显无力。不过在那个年代因为车辆内部没有空调,各国设计都雷同,并非德国独有的缺点。
武装
标准运兵版本的Sdkfz 251是配备安装在前面的开舱或驾驶员上面或后面的的MG34或MG42机枪,而第二个机枪却可以安装在后边上的防空位。
使用
该车1938年定型并投入试生产,用于取代其他装甲运兵车,1939年正式批量生产,一直生产到1945年战败,共生产16000辆左右,几乎参加了二战中后期所有重大战斗。并在基本型基础上生产了指挥车、喷火车、反坦火炮车、通讯车、迫击炮车、火箭炮车、红外线夜间装备照射车等多种用途的改进型。从D型开始,为了提高生产产量,同时增加防护能力,采取了外形的简化,并增加了侧面的杂物箱。取消了外装甲上不必要的开口,后部装甲改用反向倾斜设计。
SdKfz 251型装甲车的半履带式结构使维修和保养比较复杂,也大大增加了非战斗损耗[2],公路通过率比不上轮式车辆,泥泞等复杂地形又不如坦克,但是符合德国兵工工业通用性的要求。其前轮不具备动力,也无刹车功能,只负责转向导向。而转向也严重依赖后履带的“转速差”。而同期美国的M3A4型半履带车前轮拥有动力和刹车,功率也比SdKfz 251型大40%,所以SdKfz 251型在战争后期,尤其是东线战场不能满足战术要求。
总体来说,SdKfz 251型半履带车是二战期间德国装甲兵战术的重要支撑,是装甲掷弹兵师的装备核心,并在战争中出色的完成侦查、火力支援、人员输送等战术任务,扩大了闪电战的战术效果。
视频
SdKfz 251半履带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二战时德国装备的三种装甲车:第一种产量最大,第三种最受欢迎 ,搜狐,2020-06-26
- ↑ 德军在战场上的万金油装备—SdKfz251装甲车,今日十大热点,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