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Θεσσαλονίκ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希臘語:Θεσσαλονίκη,轉寫:Thessaloníki  聆聽),又譯作薩洛尼卡塞薩洛尼卡薩羅尼加,舊譯作帖撒羅尼迦忒薩洛尼卡(按古希臘語發音),是希臘第二大城市[1],也是希臘北部最大的城市,希臘中馬其頓大區和塞薩洛尼基州的首府。根據2001年官方人口統計,塞薩洛尼卡大都會地區總人口有1,057,825人。

塞薩洛尼基是希臘第二大經濟、文化中心,以及東南歐主要的交通樞紐。它的商港對於希臘和東南歐腹地都非常重要。該市擁有2所國立大學,學生人數居希臘首位。作為文化中心,它以擁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築傑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奧斯曼帝國、猶太人建築而知名。該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舉行的國際貿易博覽會知名,希臘總理每年會在此發布下一年政府的計劃。塞薩洛尼基還以東南歐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而聞名,吸引了許多國際名人。

現代

1912年11月9日,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塞薩洛尼基的奧斯曼帝國駐軍向希臘軍隊投降。次日,保加利亞軍隊到達,聲稱該市屬於保加利亞。於是進入緊張的共管時期。1913年3月18日,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在塞薩洛尼基被刺。

一旦奧斯曼帝國被擊敗,過去的盟國之間由於領土歸屬爭議,立刻又爆發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奧地利政府提議將塞薩洛尼基變成一個中立的國際化城市,既不屬於希臘,也不屬於保加利亞、土耳其和「猶太」,類似於後來的但澤;這個中立區面積400-460 km²,人口有26萬。1913年8月10日簽訂的布加勒斯特條約最終確定了塞薩洛尼基的歸屬。但是在希臘,該市的解放日確定在1912年10月26日,主保聖人的紀念日。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一支大規模的遠征軍登陸塞薩洛尼基,使用該城作為抵抗親德國的保加利亞的基地。一個由Eleftherios Venizelos領導的親協約國臨時政府亦因而成立,與傾向中立的希臘國王分庭抗禮。

1917年8月,城市的大部分被法國駐軍引起的一場火災事故所摧毀,火災造成72,000人無家可歸(當時全市人口為271,157人)。Venizelos禁止重建市中心,直到準備好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規劃。幾年後,該規劃終由法國建築師和考古學家Ernest Hebrard完成。Hebrard規劃將塞薩洛尼基的東方特徵一掃而空,從此該市成為一個歐洲風格的城市。

大火的影響之一,是摧毀該城接近一半猶太人的家園和生計,他們被迫出國。許多人去了巴勒斯坦。部分人乘搭東方快車前往巴黎。還有一些去了美國。不過,他們的數目迅速被希土戰爭(1919-1922)後被土耳其驅逐出境的希臘難民所填補。結果該城人口大幅上升。它的綽號「難民首都」(I Protévoussa ton Prosfígon)和「窮人的母親」(Ftohomána),甚至今天該城的居民和文化仍帶有安納托利亞的特徵。

塞薩洛尼基從1941年4月9日到1944年10月30日被納粹德國占領。該城遭受同盟國炸彈的嚴重損壞,幾乎全部猶太人口被納粹滅絕,僅有一千猶太人倖存。塞薩洛尼基戰後迅速得到重建,從1950-1970年代,人口增長,新建了大批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工廠,不過這一時期的發展缺少合理的規劃,帶來嚴重的交通擁堵等問題,至今仍困擾着塞薩洛尼基。1978年6月20日,塞薩洛尼基在一場強烈的地震中(6.5級)受到嚴重損壞,市中心一幢公寓樓倒塌,造成40人死亡,許多古代遺留的拜占庭建築受損。

1988年,塞薩洛尼基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1997年,塞薩洛尼基成為歐洲文化城市。

2004年,該城舉辦了2004年夏季奧運會的部分足球比賽。2008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中塞薩洛尼基被西班牙薩拉戈薩擊敗而未能取得,不過在2006年9月已經宣布要爭取2017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2]

視頻

塞薩洛尼基塞薩洛尼基 相關視頻

世界遺產看世界:塞薩洛尼基
【去希臘】塞薩洛尼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