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筆為劍 以心做尺(張福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筆為劍 以心做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以筆為劍 以心做尺》中國當代作家張福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以筆為劍 以心做尺

「《探索第三極》就要出版了!」聽電話那邊傳來亞明老師興奮卻有些疲憊暗啞的嗓音,再看那一張張設計精美的裝幀圖欣喜之餘心中湧出的卻是幾分心酸、幾分苦澀。

因為我知道,這部長達50多萬字的大書,是亞明老師付出健康甚或是生命而奉獻給中國地質人的力作,每一個字都滴着汗、和着淚、浸着血!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曾言:寫一本書,是一次讓人精疲力竭的可怕戰鬥,就像經歷一場異常痛苦的大病。如果不是被某種他既難以抗拒又理解的魔鬼驅使,人們根本不可能承載起寫作這樣一種東西

我以為,這段話是異域的那位作家寫給亞明老師的,正是亞明老師寫這部書的真實寫照! 如果說,所有喜好創作的作者都是文學的「痴迷者」,而我自與亞明老師相識並在跟隨他採訪創作中,看到是一個文學的「殉道者」,沒有誰能像他那樣對待每一個寫出的文字!那些字是跳動着的生命韻律,是文章自負的責任擔當

可以說,每一位捧讀這部書的讀者,都會被書中所呈現的超前的思想、理性的思辨、激情洋溢的文字、真實真誠的人文關懷所感動;更會被充溢於所有篇章中的時代的觀照、歷史的視角、人物的長廊,珍貴的資料、新穎的取材,宏大的敘事、磅礴的氣勢所震撼。

是的,真正的文學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文學評論家李炳銀就說,讀着這部50多萬字的書稿,我直接地感受到了張亞明和他報告文學創作的地位與價值,充溢於心間的不只是感動而是震撼。

中國報告文學副會長楊曉升在審稿會上感慨萬分,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張亞明敢拿下這個事,敢接受這個任務,敢去寫這麼重大的題材,他所做的一切,他的付出,他的意義你不會,我覺得不亞於各位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地質調查所做的付出。因為,報告文學最辛苦的在於採訪的過程,材料收集的過程,這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時間,現在很多作家都不願意去做這個事,而張亞明他做了,做得很認真很實在!

「著文事大,白紙黑字,不可有絲毫的馬虎!」正是心中那不可驅除的「魔鬼」——作家的責任與良知,對報告文學創作的摯愛,為民呼與鼓的大義情懷,用咖啡支承的每一個夜晚,以「苦水磨劍」的毅力,成就了這部大書。

一切都緣於2011年底那個突然而至的電話。

地質、地礦、資源、環境……亞明老師作為一名礦山走出來的作家,多年裡一直站在報告文學的前沿,中國礦業領域每每發生微瀾巨浪,都會引起他密切關注的目光。為地質人寫一部大書,是他多年的宿願。放下電話他興奮地在屋中轉了兩圈,端起一杯已涼透苦澀的咖啡一飲而盡,「一定要為地質人寫出一部傳世的精品之作!不但要寫還要寫好——要經得起文學界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得起後人的評價。」只是他不知道,在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他為自己開啟的是一條長達八年的艱澀的創作之旅,這在半生的創作生涯中是沒有過的。

「蓄之既入,其發必速」,做事雷厲風行又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的亞明,立即開始投入搜集資料的浩繁工作。

青藏高原的地質地貌,青藏高原地質大會戰的背景,國家決策層由此出台的政策、制定的法規,發生在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歷史大事件……所有與青藏高原、地質、礦業等有關的信息資料盡數收入囊中。圖書館、網上書店、京城大大小小的書店,《青藏蒼茫》《中國礦業史》《中國礦藏大發現》《無言的雪山》《雪域湮沒》《追尋冰川的足跡》《登峰造極——珠穆朗瑪峰測量記》《青藏科考談訪錄》《行走在青藏高原》一部部厚重的宏篇巨著搬上書桌。

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電腦前枯坐,鼠標不停的點擊搜索,劉東生、孫樞、李廷棟、謝學錦、常印佛、肖序常、葉天竺、潘桂棠、侯增謙……老中青幾代地質科學家進入視野。 然而,報告文學的創作不是在書齋中就能完成的。誠如報告文學作家李春雷所言:「報告文學不是用雙手寫的,而是用雙腳去創作,因為它需要大量的實地或是現場採訪。」

「用腳採訪」,「七分採訪三分寫作」更是亞明老師一直身體力行的理念。「好的採訪是好文章的一大半。」在等待採訪的日子他的心是焦灼的,因為時間之於商人是金錢,而之於亞明老師幾乎就是生命。在向着青藏高原行進的途中,亞明的心又是興奮的激動的。

2012年的9月下旬,亞明終於與青藏高原採訪小組一行四人向着高原進發了。作為四人中最為年長者,亞明忍受着強烈的高原反應,走近那一個個堅守在高原的地質人,聆聽着那還未遠去的地質會戰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青藏高原地質大會戰,參戰單位之多其分散地域之廣,參與人數之眾,在中國地質史上堪稱一絕,為了找尋那些留名或沒有留名的英雄們,為了真實地再現那段艱苦卓絕而又激情澎湃的歷史,亞明甩開雙腿以堅實的步履,行進着,找尋着,挖掘着,從滇西北橫斷山脈到大東北林海冰城,從格桑花盛開的青藏高原到茉莉花怒放的八閩大地,從文化深厚的中原之地,到偏僻的西部小城……其行程幾乎橫跨了整個共和國版圖。而這其中的許多採訪,都是在寫作中因人物事件需要核實而臨時起意,自費採訪的。

[1]

作者簡介

張福華,1997年生,廣西桂林陽朔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