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李世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興》中國當代作家李世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林蔭大道

轉街,一是為了鍛煉身體,二是為了欣賞美景,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尋找幸福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而又似乎很高尚的興致,三是為了刷刷存在感,打消一些人的念頭:「啊呀,好長時間怎麼沒見過呀?」

吃過晚飯後,先家裡穿好衣服,照照鏡子,捋一捋頭髮,看看有沒有菜葉子躲避到牙縫,檢查一下紐扣是否錯峰了,如果皮鞋上有灰塵,毫不留情地擦除掉,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出門。

從文化巷出來,穿過團結路,走上延禧路,跨過和諧大橋,走在莊浪河東岸林蔭大道上。

這段林蔭大道,有一大段路,人來人往,春夏秋鳥語花香。融入人群中,在芸芸眾生中作為驕傲的一員,行走在天地間,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

前兩年轉街,天氣晴朗時,人特別多,遇到颳風下雨,轉悠的人寥寥無幾,不過,只要是長期堅持轉街的那幾個人,始終有緣,不是迎面碰上,就是老遠看到他們的背影。

我轉街,最大程度上是追求一種興致。林蔭大道上,其中有一小段路,有時候轉悠的人特別少。

人一少,感覺路燈也有點昏暗。有時就我一個人在轉,看看河灘,流水無語,看看前後,前不見來者,後不見跟者。一聲貓叫,少不了驚悸一下。

有幾次,想掉頭回家。學一學晉代的王徽之——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轉念又想,人生哪有一帆風順?好多時候,不就是一個人在行走嗎!

相信,走過這段路,前面就是柳暗花明處。的確,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地,感覺路燈越來越亮了。

(二)團結路上

對那段陰暗的林蔭路,還有貓叫聲,還是心有餘悸的。後來妻子說:那邊路上人普遍少一些,你可以在團結路上轉轉。

團結路中間有隔離欄,於是,我從團結路的這邊下去一直走到盡頭,再從那邊上去,一直走到大十字再從這邊下來。

走美了呀!

一路上,路燈明亮,人來人往,高樓林立,車輛穿梭。好幾處播放着節奏舒緩或高昂的音樂,那些廣場女神們、男神們隨着音樂的節拍前蹬蹬、後擺擺、左扭扭、右抖抖,個個精神極了。

是的,一座城市裡,必須有音樂、舞蹈,城市應該是喧鬧的。

一群舞友們很陶醉地舞着,一位大媽在後面左跑跑、右跑跑地,用胳膊很費力地阻攔着跳舞的人,擔心他們散了。

細細一瞧,才知道大媽不會跳,才來學舞的。別人往左,她往右,別人往右,她往左,憨態可掬。

看看廣場大媽們學舞、跳舞的精神勇氣,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書籍落滿灰塵;想想生活在這樣一座鳥語花香、燈光燦爛的城市裡,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呢!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砥礪前行,勿忘初心。[1]

作者簡介

李世民,漢族,生於1972年,甘肅武威人,曾用名毛娃,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為武威市天祝縣教研中心教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