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飛來峰下冷泉亭(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來峰下冷泉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飛來峰下冷泉亭》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飛來峰下冷泉亭

靈隱寺旁近有不少古蹟。靈隱澗沿飛來峰橫流過寺前,澗旁散落着好幾個亭子。回龍橋上有春淙亭,亭名取自蘇東坡「兩澗春淙一靈鷲」的詩句。這個亭子原在合澗橋上,乾隆時巨濤重修靈隱寺,因此亭廢圯已久,才利用修寺剩餘材料在回龍橋(清繞橋)上建亭,並移春淙一名於此。春淙亭西有壑雷亭,是宋時安撫趙與愁所建。又西有冷泉亭,亭在冷泉池旁;冷泉由地下噴涌而出,澄清而冷冽,因名冷泉。冷泉亭的年代更早,是唐時杭州刺史元芌造的。

冷泉是靈隱的名勝。在如畫的飛來峰下,在這個遠離塵囂的「仙靈隱窟」里,一泓清泉明澈如鏡,倒映着奇詭的山石和蓊鬱的林木,隨着池水的漣漪輕盪微顫,編織成一幅迷離唐恍的幻景,象詩一樣清新美麗,象夢一樣奇幻迷人。白居易對冷泉亭評價極高,他在《冷泉亭記》里說:「東南山水,餘杭為最。就郡言,靈隱為最;就寺觀,冷泉為最。」因此,冷泉亭可謂「最餘杭而甲靈隱」,是個不可多得的勝景。

冷泉亭原在水心,後來才移到岸上。亭內原來有額,書「冷泉亭」3字,其中「冷泉」2字是白居易的手跡,「亭」字是蘇東坡續書。兩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都和杭州結下不解之緣,而冷泉仿佛將他們結合起來了,留下了他們共同的遺蹟。可惜此額早已不存,只剩下一泓清泉和一座小亭,供後人流連憑弔而已。

今亭系1980年修建,郭化若題額。在冷泉亭,董其昌撰題,徐麟廬補書一聯為: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這一聯上下句都設問,引起許多名流撰聯作答。

左宗棠撰聯:

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

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

此聯說泉水在山崖里是清的,出山後才逐漸變濁,因此說泉應該是從源頭冷起;入世以後,變幻無窮,真真假假,所以飛來峰才從天外(印度)飛來。

金眉生撰聯:

泉水澹無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覺

峰巒春未了,來去非佛弟子能言。

丘壑定禪心,泉水出山猶自冷;

煙雲空變態,峰巒何處更堪飛。

以上3聯皆以佛學哲理從不同角度回答了董其昌的提問。文字淺顯,細細品味,各有道理,亦有趣味。

據傳,俞曲園與夫人、次女同游靈隱,小憩於冷泉亭上,共讀董其昌聯,夫人云:「此聯問得有趣。」請丈夫作答。俞曲園心想:「為山靈作答語亦妙」,遂應聲答道: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俞夫人聽了,認為不如這樣改: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俞樾次女聽了父母的聯語後亦別出心裁撰了一聯: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解釋道:大禹治水,經過疏導,將兇猛的洪水馴服了,使水勢平緩,此泉就於此時冷起。項羽在垓下高吟「力拔山兮氣蓋世」,將山拔起,峰兒才得以飛來。一聯涵蓋兩典,可謂巧妙。

通過董其昌這一聯的提問,還引出了許多構思奇特的聯語:

黃霖撰聯:

常恐峰來欲飛去;

不愁泉冷無熱時。

佚名撰聯:

春秋閱盡水常冷;

風雨到來山欲飛。

祝慶年撰聯:

洗熱腸,泉是冷;

護淨土,峰故飛。

趙鐵山撰聯:

山峰且有飛來悔;

泉水偏從冷後傳。

升泰撰聯:

世出世清一泉水;

住無住心半峰雲。

范掄選撰聯:

滌熱腸,泉是冷好;

衛淨土,峰故飛來。

李淡愚撰聯:

未出山時,一寒至此;

飛來峰下,有亭翼然。

胤禛撰聯:

圓機風與溪相答;

妙義人同石共談。

升泰撰聯: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從飛去悟來因。

瞿傳墫撰聯:

勝境重新,門前峰列如屏,未必飛來不飛去;

俊游若昔,亭畔泉清可掬,漫論泉冷與泉溫。

張學智撰聯:

尚有熱心,肯與人共冷;

何堪退步,甘讓峰飛來。

吳芝英撰聯:

有本如是者;

知幾其神乎。

這位曾冒着風險將秋瑾靈柩運至西子湖畔安葬的吳芝英,用短短五言聯語,對上述諸聯紛紜的意境做了小結。

2023年8月31日[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講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