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 |
![]() |
姓名: 手塚治虫 本名:手冢治 職業:漫畫家、動畫製作 國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928年11月3日 逝世日期:1989年2月9日 知名作品:《新寶島》 |
手塚治虫(1928年11月3日-1989年2月9日),男,日本大和族,本名手冢治,因喜愛昆蟲而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日本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學博士,作者 / 繪者 / 編劇 / 導演 / 製片人 / 音樂人。家庭成員: 手冢悅子(妻),手冢真(子),手冢路美子(女),手冢千以子(女),松上薰(侄女)。 1989年2月9日,手塚治虫因胃癌逝世,享年61歲。[1]
1947年以漫畫《新寶島》奠定了日本漫畫的敘述方式,創立了日本漫畫意識形態,極大的擴張了新漫畫的表現力。1952年作品《鐵臂阿童木》轟動日本,1953年的《緞帶騎士》則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部少女漫畫。漫畫作品《火之鳥》被普遍認為日本漫畫界最高傑作。
同時,他也是日本第一位導入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的漫畫家。1961年成立"蟲Production動畫部",翌年以"蟲製作株式會社"的名義開始活動,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鐵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均誕生於此。1973年蟲製作商事倒閉,欠下三億巨額債務,仍然不停止漫畫創作活動,同年以作品《怪醫黑傑克》俘虜全國讀者,創下多項紀錄。同時,為建立日本卡通工業夢想,他也不斷將其產值的大部分投資於培養動漫畫人才。1983年的《昭告阿道夫》則是二戰定性後第一部嚴肅歷史的漫畫作品。
於1988年作為中日交流大使出席第一屆上海國際卡通節與嚴定憲和萬籟鳴會面,同年不幸罹患胃癌,於1989年2月9日在日本東京去世,終年60歲。由於對戰後日本精神世界的構建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朝日新聞社設立"手塚治虫文化賞",以紀念其生前功績。
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1月5日,日本NTT DOCOMO電信公司,針對"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發起了群眾投票,手塚治虫以10751票,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人物簡介
1945年,入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次年,開始在《少國民新聞》(現《每日小學生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日記》,從此走上漫畫之路。1947年,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的漫畫《新寶島》發行,該作開創了影響至今的日本漫畫意識形態。並且人們由此開始接受"新漫畫"的概念。此後陸續創作出《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怪醫黑傑克》、《小飛龍》、《三眼神童》等大量膾炙人口的長篇作品,屢次獲得各種獎項,其中的《藍寶石王子》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部少女故事漫畫。1967年開始連載的被稱為其創作生涯巔峰的探討生命奧秘的作品《火之鳥》,至他臨終時,作品最後一章《現代篇》仍未完成。1961年成立"手塚治虫Production動畫部",翌年以"蟲製作公司"的名義開始活動,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鐵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第一部長達2小時的TV動畫特輯《100萬年地球之旅熊貓BOOK》等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作品均誕生於此,晚年時製作的各種實驗性動畫在國際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2]
人物生平
1928年11月3日,手冢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
1935年,他迷上了田河水泡的漫畫《野狗》,和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大力水手》,因此開始"依樣畫葫蘆",照着原作畫畫。
1937年,手冢迷上了天文學、寶冢歌劇團的歌劇、迪士尼的卡通片。
1939年,手冢因讀了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而迷上昆蟲採集,所以在本名"手冢治"的後面加上"蟲"字,並以"手塚治虫"為筆名,此時他的繪畫天賦已有展露。
1942年,手塚治虫看了瀨尾光世的動畫《桃太郎的海鷲》、《桃太郎海之神兵》和政崗憲三的《蜘蛛與鬱金香》而受影響。
1943年,手塚治虫看了萬氏兄弟的美術長片《鐵扇公主》後,啟發他後來對創作成年人動畫的想法;4月,進入大阪市立北野中學(現北野高校)學習。
1944年,太平洋戰爭殃及日本大眾,日本侵華戰爭也是如此,16歲的手冢被迫派入軍需工廠擔任勞動員,雙手因細菌感染差點壞死,但後來奇蹟般地被治癒好了。
手冢的手醫治好後,為此他在1945年他考入了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成為一名醫學院學生;同年,他在觀看了岡本憲三創作的動畫片《海神兵桃太郎》深受感動並立志要做動畫家,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獨立創作漫畫。
1946年,18歲的他發表了首部職業漫畫作品《小馬日記》並連載於《少國民新聞大阪版》;之後又創作了四格漫畫《小A小B探險記》、《珍念和小京》,在創作過程中,他深感四格的套路模式固定,局限性大,講不透故事,比起赤本漫畫上的長篇美漫,缺點不少,因此,他起了畫一部新式故事漫畫的念頭。
1947年,由漫畫家酒井七馬構成,手塚治虫擔任繪畫的《新寶島》漫畫單行本發行,在日本銷量突破40萬,邁出了成為現代主流映像漫畫的第一步,為日本漫畫的發展打下基礎。[3]
1948年,手冢發行了SF漫畫《遺失的世界》。同時代的作品《地底怪人》、《撒旦的家》、《一千年後的世界》、《森林魔境》。
1949年,作品有《有尾人》、《大都會》、《拳槍天使》。
1950年。22歲的手冢加入了東京兒童漫畫會,並且認識了學童社的加藤謙一。至此便開始在《漫畫少年》連載《森林大帝》。而當時的他已是漫畫單行本界的霸王了。同時代的作品《浮士德》、《不思議之旅》、《平原太平記》、《漫畫大學》、《虎博士的神奇之旅》。
1951年23歲。他開始在《少年雜誌》連載《小金剛大使》,並接觸了華德狄斯奈的卡通電影《小鹿斑比》,一連看了80多遍,並且記住了片中的每個細節。同時作品《未來世界》、《化石島》、《冒險狂時代》、《仙人掌小子》。
1952年24歲。考取了國家醫師考試合格,其科幻鉅作《原子小金剛》也開始了連載。同時作品《洛克冒險記》、《我的孫悟空》。
1953年25歲。搬進了東京豐島區椎名町的《常盤莊》公寓--此處因他作品造成的轟動而成了漫畫聖地。同年,在《少女俱樂部》連載了《藍寶石王子》。同時作品《罪與罰》、《弁慶》、《太平洋X點》、《李蒙小子》。
1954年26歲。創作了長篇巨作《火之鳥》黎明篇、《少年偵探》。
1955年27歲。創作了《火之鳥》的埃及篇和希臘篇,《流星王子》、《大洪水時代》。
1956年28歲。創作了《漫畫生物學》、《虎之書》。
1957年29歲。創作了《火之鳥》羅馬篇和《漫畫天文學》。
1958年30歲。創作的《小美子》、《漫畫生物學》榮獲第三屆小學館漫畫獎。手冢本人還參與了東映動畫公司《西遊記》的卡通製作。同時作品《森太郎》、《小平平》、《電影萬歲》。
1959年31歲。與岡田悅子結婚。同時作品《噴射超少年》、《魔神卡農》、《零人》。
1960年32歲。創作有《我是猿飛》、《天使之丘》、《肯恩隊長》。
1961年,手冢憑藉他的學術論文《異型精子細胞膜構造的電子顯微鏡的考察》(又譯《以電子顯微鏡研究異型精子細胞中的膜構造》)獲得了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同年離開"東映動畫"並創立"蟲製作公司",隨着電視的普及,手冢開始注重電視動畫的發展。
1962年34歲。手冢先生製作的第一部卡通動畫作品《某個街角的故事》上映。同時作品《野玫瑰的精靈》、《勇者大丹》,《鐵血絲路》。
1963年35歲。手塚治虫先生製作的日本第一部電視黑白卡通《原子小金剛》於富士電視台放映。其《某個街角的故事》榮獲藝術祭獎勵賞、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賞和藍緞帶教育文化電影獎。同時作品《新選組》、《大X》、《SF狂想曲》。
1964年36歲。參加了紐約的世界博覽會,與63歲的卡通大師華德·狄斯奈先生見面。同時作品《踉蹌動物記》、《直到天際》。
1965年37歲。《原子小金剛》榮獲厚生大臣的表彰。同時作品《火箭大使》、《四神奇》。
1966年38歲以日本首部彩色電視卡通《森林大帝》榮獲電視記者協會獎特別獎,成立[蟲製作商事]擔任社長,創辦[COM]漫畫雜誌培養各式各樣的創作漫畫新秀,該志並開始連載《火之鳥》長篇鉅作,
1967年39歲製作卡通《展覽會的畫》榮獲藝術祭獎勵賞、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賞、藍緞帶教育文化電影獎、亞洲影展動畫部門獎;電影版《森林大帝》榮獲威尼斯國際影展銀獅獎;《原子小金剛》及他作品榮獲放送協會批評懇談會獎;《新森林大帝-前進雷歐》榮獲日本電視影片技術獎,同時作品《火之鳥》黎明篇和未來篇《搜集人種》、《多羅羅》。
1968年40歲成立漫畫製作公司株式會社手冢製作,同時作品《火之鳥》大和篇、《吞下地球》、《夏米一千》、《空氣底下》。
1969年41歲作品《火之鳥》宇宙篇和鳳凰篇及《海王子》,1970年42歲《火之鳥》榮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兒童漫畫部門,同時作品有《火之鳥》復活篇、《人間昆蟲記》、《我的瑪琍亞》,《桐人傳奇》1971年43歲辭去[蟲商事]社長職位,同時作品《百物語魔》、《術泡泡糖》、《鳥人大系》,1972年44歲作品《奇子》、《佛陀》,1973年45歲公司破產負債3億日圓,同時作品《怪醫黑傑克》、《教父之子》、《迷幻少女》、《動物徒然草》,1974年舉辦[手塚治虫30年巡迴展]同時作品《三眼神童》、《英雄修馬力》,1975年47歲《佛陀》、《動物徒然草》榮獲文春漫畫賞。《怪醫黑傑克》榮獲日本漫畫家協會特別賞。
同時作品《紙堡》、《下雨小僧》,1976年48歲作品《火之鳥》望鄉篇、《神奇獨角馬》、《MW》,1977年49歲《三眼神童》、《怪醫黑傑克》榮獲講談社漫畫獎。並且由講談社開始計劃整理搜集《手塚治虫漫畫全集》全套三百捲髮行上市,手塚治虫第一本漫畫教學書《漫畫的畫法》由光文社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手塚治虫的世界》由大和書房出版,1978年50歲擔任日本動畫協會首任會長,同時作品《火之鳥》亂世篇、《未來人》,1979年51歲因長期開拓兒童漫畫領域成果,榮獲嚴谷小波文藝賞。
同時作品《吸血鬼在日本》、《欲望之翼》,1980年52歲製作長篇卡通電影《火之鳥2772》於東寶系電影上映大受好評,並榮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影展動畫部門獎、聖地牙哥卡通動畫墨水壺獎。並擔任國際交流基金會大使身份,於聯合國總部及全美的各大專院校,演講推廣現代日本的漫畫文化,同時作品《火之鳥》生命篇。
1960至1970年代是手塚治虫同時以漫畫所賺來的收入,艱苦投資培養日本卡通動畫人才,發展出日本電視和電影卡通精簡成本的製作方式,並建立卡通與其他周邊產業商品的整體行銷模式,為日本動漫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工業。手塚治虫先生於1981年53歲時的作品《七色鸚鵡》、《陽光之樹》,1983年55歲的作品《告知阿德魯夫》,1984年56歲《陽光之樹》榮獲小學館漫畫獎的《青年·一般部門賞》。製作實驗卡通短片《跳躍》榮獲古雷布國際動畫電影展首獎。
講談社計劃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三百卷全套發行完成,1985年57歲因《漫畫家生涯四十年,手塚治虫漫畫全集》計劃完成,榮獲講談社漫畫賞特別獎。製作實驗卡通短片《老舊的影片》榮獲第一屆廣島國際卡通電影展首獎。波隆納國際卡通電影展分類部門最優秀獎。《跳躍》卡通短片榮獲八里多里多國際卡通電影展銀穗獎。以長年對卡通電影的貢獻,榮獲第一屆東京國際影展之表揚,特頒東京榮譽都民獎章。同時作品《向布齊拉問好》、《果不林公爵》等。
1986年58歲以《昭告阿道夫》榮獲講談社漫畫獎《一般部門賞》。同時作品《火之鳥》太陽篇、《暗夜》,1987年59歲着作散文集《觀賞.製作.放映》榮獲電影旬報雜誌的最佳讀者獎。同時作品《魯德威西B》、《未來人》,1988年60歲擔任《上海第一回動畫展》國際評審,以對於日本戰後漫畫及卡通創作的貢獻榮獲朝日賞。製作實驗卡通短片《森林的傳說》榮獲每日電影獎的大藤信郎獎,及查布理布國際卡通電影節CIFEJ《青少年電影獎》。同時有作品《萊歐·浮士德》。
1989年2月9日因胃癌,在東京都千代田區麴町半藏門醫院逝世,享年61歲。他在逝世前所說的話是"給我鉛筆"。
人物成長
少年時期
手塚治虫原名手冢治,1928年11月3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就是現在的豐中市),小時候的手冢長得瘦瘦的,頭大大的,一臉的昆蟲像,個子又小,身體也很虛弱。小學的時候經常受同班同學的嘲笑,是那種被欺負慣了的小孩。上了中學之後,情況更加變本加厲。有一種叫做"解剖遊戲"的,全身上下都被剝光,有十個左右的人一起擁上來,從襯衫到內褲全部被脫光光,然後被趕到走廊上。為了避免自己被班上的同學欺負,手冢成功地加入了班上的一個團體,並與一位叫石原實的小孩成了好朋友。受石原同學的影響,手冢喜歡上了天文學,並對昆蟲着迷,成了一個讀遍科幻小說的少年。這也就是"手塚治虫"這個名字的來歷。[4]
手塚治虫從小就喜歡畫畫,4歲的時候就把自己做的夢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手冢的母親每次從父親那裡拿到錢,就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買書,其中也有不少漫畫。手冢的母親還經常念漫畫書給手冢聽,是一位與眾不同的母親。由於家中有很多的漫畫書,手冢在班上也變得小有名氣,每到星期天就會有很多的小朋友到手冢家裡看漫畫。托漫畫的福,在學校欺負手冢的人越來越少了,朋友也變多了,這些都是漫畫的功勞,對手冢而言漫畫簡直就是神明!漸漸地手冢也開始畫起漫畫了,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手冢畫了整整一本筆記本的故事,拿到班上給同學們傳看。手冢中學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經歷過戰爭,使得手冢更加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在戰爭期間,手冢從來沒有想過要當漫畫家,當時的志願是當軍醫,雖然就讀的是醫學專業,但是對手冢來說最喜歡的還是畫漫畫。在當醫生還是當漫畫家之間猶豫的時候,母親的一句話決定了手冢的一生:"真的那麼喜歡漫畫的話,就到東京去吧。"母親的這句話使得手冢安心地選擇自己的所愛,也因為這句普通的話,誕生出了日本的漫畫之神。
漫畫生涯
手塚治虫所留下的創作近千種。原先在講談社發行過《手塚治虫漫畫全集》,共三百卷。在他過世後又花了10年,追加了一百卷。而現今《手塚治虫漫畫全集》總共四百卷,使他成了全世界最多著作的漫畫家。去世時,他尚有3部漫畫連載未完結,他與意大利合作的卡通電影《聖經》也未完成。
手塚治虫一生所創作的漫畫作品高達15萬頁之多,他在巔峰期間曾同時執筆13部漫畫作品連載,由於工作量大,他隨時攜帶稿紙,在旅行途中的飛機上、汽車上也繼續作畫,他每天只睡不到4小時,有時一天可畫50頁漫畫,速度驚人。他也曾3天3夜毫無睡眠連續畫個不停,即使同時創作漫畫和製作卡通動畫如此地忙碌,也不停歇。
他每年仍抽空看300部電影,因為電影是他靈感的泉源。他曾笑稱漫畫是他一生的老婆,而卡通是他一生的情人。
在他的一生中,有45年的光陰獻給了動漫事業。就如他所畫的《火之鳥》那不死般精神一樣,給後世留下了不滅的影響。而報紙、雜誌均大篇幅對他的文化價值之貢獻給予評價。並有《一億人的手塚治虫》、《我的手塚治虫》、《手塚治虫的世界》等50多種專書的追念。
手塚治虫的創作量驚人。其漫畫能流傳後世仍有所影響,最主要是漫畫作品中那些帶有人性的哲學思想。他強調"不尊重生命與忽視精神世界的科技發展,一定導致人類和地球的滅亡",所以重視"生命"和"心靈"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給後世的啟示。
中國情緣
談及手塚治虫與中國的緣分,莫過於他與中國第一代動畫製作人萬氏兄弟的一段情誼。1942年,萬氏兄弟製作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正是這部動畫影片影響他走上動畫的創作之路,並啟發他後來產生關於創作成年人動畫的想法;1952年,手冢應秋田書店之邀,開始連載幽默漫畫《我的孫悟空》,時長八年之久,這是手冢首次以自己的方式,向《西遊記》這一東方名著所作出的致敬;1980年,手冢首次訪問中國,特意拜會了一向崇敬的萬籟鳴前輩;1988年,上海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動畫節,身患胃癌的手冢義不容辭地接受中國方面的邀請,擔任大會審查委員的工作,這是他和中國動畫界的老朋友的最後一次聚會。並且,手冢生前最後的動畫作品就是電視動畫《我的孫悟空》,以此看出手冢對中國動畫藝術家的推崇與景仰。
劍走偏鋒
手塚治虫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他的動畫生涯,當時日本動畫界存在兩個問題:動畫片的前期策劃和後期產品開發薄弱、動畫定位低幼化。當時迪尼斯在動畫領域以統治地位昭示天下,並確立了一整套生產理論和製作流程,耗費龐大的資金以精細製作達到畫面視覺的美感,而手冢卻走另類路線,以低成本製作費用爭奪市場。他的創作理念和成果經驗是動畫行業的寶貴財富。
後世紀念
日本漫畫界為了繼承已逝的手塚治虫的遺志,將日本漫畫推向新的階段。於1997年設立以手塚治虫為名的"手塚治虫文化賞"。該獎項分為三種級別:第一種是漫畫大獎,這是授予年度的最優秀的作品的一個獎項,獎品是銅像和200萬日元獎金;第二種是優秀獎,獎品是銅像和100萬日元獎金;第三種是特別獎,這是授予對漫畫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的一個獎項,獎品是銅像和100萬日元獎金。
1994年4月25日,在手塚治虫幼年至青年時期生活過的兵庫縣寶冢市,以"對自然的愛和生命的尊嚴"為主題的"寶冢市立手塚治虫紀念館"對外開放。
視頻
.
視頻
.
參考資料
- 移至 ↑ 手塚治虫簡介 豆瓣
- 移至 ↑ 手塚治虫 動漫之家
- 移至 ↑ 手塚治虫神作《新寶島》拍出720萬日元 曾啟蒙宮崎駿等 快資訊
- 移至 ↑ 從自暴自棄的少年到日漫之神,手塚治虫親筆自傳引進出版!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