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門山」是我看着長大的(王家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仙門山」是我看着長大的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仙門山」是我看着長大的》中國當代作家王家臣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仙門山」是我看着長大的

在豫西山區澠池縣來說,前20年我就是一個忠實的戶外先行者和攝影愛好者,早在2005年的鐘聲敲響之時,「仰韶戶外」第一個自發的AA制「團隊」在澠池這塊沃土上誕生了。我有幸作為第一批隊員加入團隊成為-名「驢友」,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就隨「仰韶戶外」創始人白雪、海、森林人(均為網名)等一行十多人共同去尋找人們很少去過的地方,擁抱自然,放飛心情,如古村、古廟、古橋、深山、老林。 記得首次去探路的深山老林就是澠池縣城北50多公里的段村鄉瓦廟溝村,村東南有座(當時)無名山,山上及乎沒人走過,一條小山路也是靠拐仗拔開草叢、樹枝、石塊而行走的。幸好偶遇一位姓徐的先生,也喜歡登山探路。他是一個聰明的人,有新思想、新思路,新目標,有開拓進取精神,沿路他把有趣的景和物,都讓我們集思廣義取地名(如現在的一線天、天橋等名稱)。那幾年他正巧趕上省市縣駐村工作隊員指導和幫扶,老徐便自已牽頭開始開發修整這座無名大山,慢慢引來不少散遊客,時間長了便把這個寶貝山取名字叫「石峰峪」(今日的仙門山),從此「石峰峪」有了自己的身份。當年的路是羊腸小道,小路口也多,捎不留意就走錯方位,弄不清東西南北。尤其是攀爬「一線天」時,需要自製簡易的樹杆木梯才能通過,石頭還是包在土裡,十里八溝小水流,樹還是老枝黑杆,穿越一次足足得七八個小時,中午必需要帶乾糧和飲用水,正如一名驢友說說的,上回「天橋」比登天還難,爬一整天山里也不過七八個人,走一天山路下來累死累活...... 十多年去過了,算下來先先後後不少於去過幾十回穿越,但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點水,樹還是那些樹,路還是那條路,景點還是寥寥無幾,從內心感覺還是老模樣、老面孔、老樣子,沒有多大改觀。近幾年來,我縣十分注重轉型發展,把旅遊業放在了重要位置特別是把「石峰峪」接管到仰韶酒業有限公司研發、擴建、提升,經過五年多的艱苦努力,反覆論證,科學謀劃,投入巨資,精心打造,讓人們心曠神怡的4A級景區,現已初具規模,並對外開放。昔日的「石峰峪」正式更名為「仙門山」,舊貌新顏,引人注目。今朝的仙門山天翻地覆,讓人陶醉。去過仙門山人的都知道那裡「山青、水秀、石美、景艷、酒香」;大車小車觀光車,車車相擁,山路人路白油路,路路暢通。200餘處靚麗自然觀光點讓人流連忘返,玻璃水滑、旱滑、觀光橋,十里畫廊神仙漂等遊玩項目,讓人們盡情釋放快樂。而且最近新上的「天外飛仙」威亞項目,更能讓你輕鬆實現武俠夢,在山水之間,體驗飄飄欲仙的空中飛舞。游一天仙門山,吃住行應有盡有,觀一日仙門山,風景盡收眼底。餓了有飯菜供應,渴了有山水泡茶,累了有美酒相伴,住了有風情小屋,醉了有美景釋懷。最是一年春好處,絕美勝境滿皇都。春夏秋冬季不同,你我牽手心相印。還猶豫啥?各位親,我常年在仙門山景區歡迎您的蒞臨,想我的抱我的吻我的都可以,一定讓你美個夠...... [1]

作者簡介

家臣(筆名,印象),國家公職人員,現為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中國人像攝影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