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覺」與「後自覺」(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先自覺」與「後自覺」》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先自覺」與「後自覺」
「禮儀之邦」的中國,歷來十分看重各種禮俗,但南方某些地區與北方在「禮」的輕重上可是大不相同的。據了解廣東人給晚輩、小孩子或朋友發紅包,大都是5元、10元的;另有調查說,廣東的「份子錢」基本在是100元左右。我們知道,廣東是發達地區,「不差錢」而如此「小氣」,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思考什麼呢?是人家「摳門」還是咱們「窮講究」?「窮講究」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僅僅是「負擔過重」嗎?
廣東的民風民俗是相當濃重的,而這種「輕禮」,我想也是習慣成了自然。探其初始,恐怕沒人規定諸如「紅包不得超過10元」之類,事實上,在關乎民俗禮規上,若沒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即便有這類規定,額度大小也是很難把控的。我們不得不從廣東的人文特性上找找答案——他們向來以務實著稱,善於闖蕩、肯於吃苦、自主性強、誠實重義,都是值得尊重的。在禮金這件事上,更注重「紅包」、「份子」的內涵,要的是真情實感,禮輕義重,「面額」只是個象徵意義,與「面子」關係不大。天長日久,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全民共識」,進而變為高度一致的自覺行為。不能不說,這種開明務實的觀念,也是廣東發展更快的一個內在原因。
今年四月上旬,我參加了山東桃花島採風活動之後,到濟南的千佛山附近小住幾日,潛心寫作。那幾天去市里、去山裡,短不了打車出行,就發現一個現象:出租車都是規矩開車停車,待人和藹有禮;所有的機動車都禮讓行人,即便是沒有紅綠燈的小路,也絕不和行人搶道,看見前方有人,哪怕那人剛從便道下來,司機也是遠遠停下,耐心等待行人通過。說實在的,當出租車突然停車的時候,開始我還納悶呢,沒啥情況怎麼說停就停呢?往前看,果然是有人要過馬路的。看起來,「行人優先」「逢人必停」這樣的概念,已經深深刻在每個司機的腦子裡了。
我想起前幾次來濟南,就發現這一現象,但沒怎麼在意,甚至以為是特定時期、刻意宣傳、偶爾有之。多年以前就聽說過濟南交通環境的文明,這次真的見識、經歷、驗證過了,名不虛傳。遵守交規、禮讓行人,已成為所有駕駛人員的自然動作、自覺行動。我問過幾位司機師傅:「為啥濟南人開車都這麼守規矩呢?」大體上有兩種解釋:「好多年都習慣了!」「開始也是不行,但交警罰的狠,誰也不敢不守規矩啊!」看來,良好的風氣,是從「罰」開始的,由「強制」而逐步變為「自覺」,進而成為自然和習慣。
「好多年都習慣了」,說得看似輕鬆,背後卻是無數的努力。我們知道,很多地方都在創建文明城市,都在依法依規管理交通。但是與濟南比起來,效果卻大不一樣,區別恐怕在於一個「嚴」字。法規很多,如果疏於嚴格實施,等於一紙空文。糾正人的不良習慣和不當行為,使之走向文明,單靠「自覺」、靠「約定俗成」,可能得有很長的路要走,文明之路本來就是一條艱難的路;靠一般性的「下限」約束,或者時緊時松,也不足以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積極而「速效」的辦法,是納入法制軌道,通過強制手段,實施嚴格的懲罰措施,才能達到文明和進步的目標。
廣東人禮俗上的「自覺行為」,是一種「先自覺」,自不必說;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濟南市,交通治理以「強制」而實現「自覺」、形成文明新風,算是「後自覺」,同樣值得讚賞。自覺不分先後,講文明、樹新風,環境有不同,目標卻一致。我由衷地喊出這樣的口號:
向廣東學習!
向濟南學習![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