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往事(倪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字街」往事》是中國當代作家倪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十字街」往事
「十字街」是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當年唯一的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街名,因街面橫直交叉成「十字」而得名。大凡在萬城生活過的人們無不對「十字街」的興衰記憶猶新。
上世紀70、80年代的「十字街」是萬寧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十字街」直通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它的東邊是萬城繁華的商貿所在地,其百貨商場、五金交電、文具店、茶樓食店、農藥店、文化館、農貿市場等就沿街分布;西邊是當時的縣委、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內有文化局、縣委招待所、露天劇場等單位,沿街兩旁設有人民銀行、照相館、理髮店等服務機構;南邊的街道集商貿為一體,分布着華僑商店、勞保店、五金加工場、煙酒商行、鐘錶修理店、糧油轉運站,接下去就是聞名島內的南門「打鐵行」了;「十字街」的北面是當時萬寧最大最高的「東風百貨大樓」,大樓不高只有兩層8米,營業面積約有500多平方米,大樓上下裝修富麗堂皇,櫃檯里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是當時萬城貨源最充足,品種最齊全,銷售額最大的商場。它的旁邊建有萬寧電影院,整天輪番上映國產故事片,街道的末端就是縣郵電局、紅衛旅店、縣廣播站、新華書店等,再往北方向延伸下去,就是萬寧縣當時通往海南省府海口市寬不到5米的唯一國線通道。「十字街」是萬城集市商貿的典型象徵,方圓雖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街面商鋪,但卻承載着當時萬寧40多萬人口生存、成長、拼搏的歷史,留下萬寧幾代人推動社會前進的腳印。附近的萬城、北坡、東澳、大茂、長豐、後安等鄉鎮的群眾把「十字街」當作他們集市貿易的必去之地,商品的流通、買賣、聚散均從這裡展開,「十字街」以商貿為主經30多年的不斷發展和繁榮,換取了萬寧社會的不斷進步。
「十字街」有個最顯著的特點是集聚人流眾多,信息來源廣泛,口頭傳播快捷。除了當年唯一的報紙、廣播以外,萬寧的大事小事要算是「十字街」的消息來得最快、傳得也最快了,故「十字街」被市民們戲稱為萬寧的「傳播港」。每天上街逛市的人們都會自覺到這裡駐足觀看牆壁兩側張貼的宣傳牆報、海報、布告、廣告之類的文字,聆聽這裡傳出的馬路消息;一些跑江湖的藝人還會在「十字街」處畫地為牢,將街面據為己有買弄各種神奇把戲,讓圍觀的人群內三層外三層高高低低看得津津樂道。理髮店是上世紀70、80年代萬寧「十字街」市井馬路消息傳播最多的地方。記得孩提時代的我,經常進入店裡理髮,要找技術過硬的師傅理髮,必須在店的後排座椅找,因為學徒工沒有多少人找他們理髮,新手要想攬到更多活兒,就必須要將學徒工的座椅放在靠近門口處,以便招攬顧客。理髮店裡人多嘴雜眾說紛紜,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哪家店裡有什麼新貨出售?哪個鄉鎮有人打架、兒童被淹、奇聞軼事等敏感的重要事件等……馬上就會成為理髮店裡最為流行的新聞,理髮店師傅和顧客每天就會喋喋不休地議論着這些永恆的話題。
當時的「十字街」附近著名的「打鐵行」,離「十字街」僅有百餘米之遙,在街道的南面沿街而設,走進「打鐵行」,那叮鐺哐啷聲此起彼落響成一片熱鬧非凡。這裡生產的鐵質器具近遠聞名,產品暢銷島內外。逢集市日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紛紛到「打鐵行」選購春耕時節用的刀斧、犁耙,勾釘、門鎖、船釘等鐵器,買回去用到農家耕種、造船、建房和生產、生活中去。有的群眾還帶來鐵質材料在「打鐵行」交給鐵匠特製出鋤頭、膠刀、砍山刀等生產工具,鐵匠將這些加工好後,都要鉚上名家鐵印以示負責。有幾家出了名的鐵器加工店一年四季爐火不斷,從不停歇。
「十字街」簡陋的商鋪路面,隨着年代的久遠現已陳舊破敗,風光不再,然而「十字街」卻代表着幾代人追求的情懷。當年繁華的「十字街」是每個萬寧人嚮往之地,他們到萬城必逛「十字街」。有錢人家除了購物還要上茶樓鋪喝上一杯純正濃厚的咖啡,然後拎着大包小包的貨物,進入電影院高高興興看場電影;沒錢人家上了「十字街」就往農藥店裡看看,購買點種子、農藥、噴霧器等農用品,他們連中餐也捨不得下餐館飽吃一頓,就趁早找車拿着農藥回家忙農務了;那時上縣城讀書的鄉下貧家孩子,為了省費用周末很少回家,總是往設在「十字街」東邊不遠處的文化館裡面鑽,他們觀看文化館裡舉辦的各種書展、畫展,偶爾參加館裡舉辦的短期寫作、繪畫學習班。
月歲流轉,光陰荏苒。30多年如過眼煙雲在歲月的長河中消逝了,當年的「十字街」依舊佇立在萬寧萬城老城區,它雖不再繁榮,不再是那樣人氣鼎盛,熙熙攘攘,商貿發達,但它卻沉重地記載着萬城的滄桑巨變。當年繁榮的「十字街」已被新房屋所遮擋,高樓大廈掩蓋了低矮的舊民房,擴寬的馬路取代了狹小的路面,新改造的8車道人民街成為現代化城市的標誌;每當夜幕降臨,萬城街道兩旁華燈初上,霓虹閃爍,車水馬龍般的路面行駛着一輛輛嶄新的私家轎車,伴隨着昂首挺胸行走的路人,個個精神抖擻豪情十足,臉上蕩漾着春風…… [1]
作者簡介
倪平,常用筆名萬音,發稿筆名霓虹、旖旎、李萍,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