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老爸(姜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摳門」老爸》是中國當代作家姜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摳門」老爸
早起上班準備刷牙,咦,牙膏快沒了,還等着上班呢!突然想起「摳門」老爸的「摳門」辦法:用牙刷的底部 像擀麵一樣輕輕往前擀一擀,牙膏不是又有了!
生活中,就這樣不知不覺和老爸學了很多「摳門」方法。
不知道你們家裡的長輩會不會也這樣,明明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卻仍然保持着一些「摳門」的習慣。比如:用過的塑料袋是絕對捨不得扔,用來當垃圾袋,久而久之攢了一大堆;房間裡安了空調,很少用,有時候為了省電早晨4、5點就關上了;用壞的拖把也不捨得扔,兩把拆開再重新組合成新的……
我們家就有一把這樣的「老古董」拖把,它是我們「摳門」老爸自己做的。說起我老爸做的拖把方法更絕。他的拖把杆是不鏽鋼管的,讓附近的師傅幫他在底部橫着焊了一小節不鏽鋼管,兩邊打上螺絲,小鋼管上打上幾個孔,再用鐵絲把棉布條綁結實,又寬又好用。他非常滿意他的「摳門神器」,經常自誇道:比外面買的好用多了,拖地既乾淨又省水而且不容易壞。
那時候姊妹們已經可以分擔一些家務了,由於我們年齡小、力氣小,發現用着他做的「摳門神奇」,雖然拖地乾淨,卻有些笨重,都嫌棄它不喜歡用。老爸看在眼裡,心裡卻疼愛我們的,他總是等到晚上我們睡着了或者趁我們還沒起床,就已經用他自製的「神器」把地拖得乾乾淨淨了。 我們漸漸長大,這把拖把也伴隨着我們一起長大,老爸卻一天比一天的老去,但老爸對這個拖把可以說是情深義重,不惜搬新家後也要堅持使用。前些年的一天,我發現他的手腕上經常貼膏藥,一問才知道是他用「摳門神器」烙下的小毛病。於是我和姐姐商量要趁老爸不在家把它給扔了,好巧不巧被老爸聽見了,堅決不讓扔,說棉布經常換還可以用,它又用不壞。我讓他看看手腕上的膏藥,老爸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服老也不行了,最後經過商量決定把它放在老房子裡留個念想,這樣我們家的「摳門神器」就光榮下崗了。
記憶中我非常喜歡老爸做的另一件「摳門神器」。小時候我們姊妹幾個吵鬧着要老爸帶我們去清潁公園去玩,「摳門」老爸被吵的頭疼,抬頭看見了院子裡的梧桐樹,便突發奇想,用麻繩系在梧桐樹粗壯的樹枝椏上,把麻繩兩端栓在反過來的小板凳兩邊的板凳腿上,給我們做了個鞦韆,讓我們在家裡就可以愉快地玩耍。高大的梧桐樹在整個夏天枝繁葉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樹影,知了聲此起彼伏,姊妹們在院子裡歡快的笑聲吸引許多鄰家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她們都非常羨慕我們「摳門」老爸「做的「摳門神器」,與我們一起度過了那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在我看來「摳門」這個看似貶義的詞語,其實藏着好多老爸的愛,也深刻地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那些本來是貶義的詞語,在愛的引號里是可以變成褒義詞的!
我想那個年代的父母都差不多,自己咬牙省點留給子女,想子女以後輕鬆一點,他們這輩子已經夠苦了,與其說是摳門,不如說是節省,把節省出來的錢用到對的地方。
老爸自己摳搜過日子,對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朋友他絕不含糊,家裡有大事或需要時都是能挺身而出,盡其所能。
於是,我想起生活中更多的點點滴滴。老爸兄弟姐妹好幾個,但太奶奶、奶奶和爺爺基本都是老爸給養的老;姑姑小姨都是在我們家念書,參加工作的;我們上學的時候,每次提到要去買文具、買書本,家裡兄弟姐妹多,開銷大,但是老爸總會給我們雙倍的錢讓我們多買點;單位發的紅糖、月餅之類的,有的沒進家門就被「摳門」老爸送給困難的鄰居……
小時候不明白我們家為什麼經常來人,親戚咋那麼多,這個叔叔那個嬸嬸的。長大了才明白,都是奔着「摳門」老爸來的。比如老家親戚生病需要住院治療,他們第一時間都是找我老爸求助,老爸總是二話不說給對方掏錢、墊錢,聯繫醫院,找熟悉的醫生,跑前跑後,還經常接病人親戚到我們家養傷,照看…… [[ 這些事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我為自己有位了不起的老爸而感到自豪。老爸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是從小苦到大的一代人,他一生從事過工、農、商、學、兵,他苦日子裡的那些辛酸事可謂不勝枚舉,但那就是他用他的智慧勤儉,質樸與善良,在沉默寡言中用實際行動教育着我們兄弟姐妹,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
光陰如流水,不知不覺間父親的臉上多出許多皺紋,頭髮已花白……
時光荏苒,但父愛不變,老爸,我們永遠愛您 [1]
作者簡介
姜敏,文學愛好者,潁州區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