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塘」影像(李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塘」影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方塘」影像》中國當代作家李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方塘」影像

每當邁進固鎮縣湖溝中學大門,看見主幹道西側那塊「老人石」上鐫刻着的鮮紅的「鑒園」二字,以及這老人石北面、主幹道兩側比肩而立的「天光樓」和「雲影樓」,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古人的詩句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對於我們這些湖溝中學的老教師來說,就更容易從記憶的深處檢索出「半畝方塘」的影像來。

「方塘」就在現在「鑒園」的位置,的確有半畝多的水面。它曾經青石護坡、碧水蕩漾、垂柳依依。塘的西面有石砌的台階伸至水面,上面有鋼管護欄,有一米多寬的水泥路。路西面有三排教工宿舍,三個圓形的院門,好像三面瀏覽這方塘美景的鏡子。而這三排教工宿舍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是由校外一個叫朱宏寬的窯老闆捐獻兩窯磚瓦和一千元現金而建起來的。塘北面是一排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教工宿舍,每戶都有一個小院,院內或栽花果、或種蔬菜,面水而居,成為當時校園裡「最理想」的居所。塘的南面原先是教工們的小菜園,後來因教職工增員、住房困難,於九十年代中期建成一排紅磚瓦、鋼門窗的單職工宿舍區,是新分配年輕教師的「理想住房」。在方塘的西南部位住着學校最為「老資格」的老師——王珏老師,他是這個學校的初創者之一,也是這個學校發展的見證者。他的居所是三間磚牆草頂的「抗震房」,一個自己動手改造的小院。院內栽有花木、果樹,種有蔬菜,進得院門,就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

多少個霞光輝映的晨夕,有老師在塘邊散步,有學生在柳下讀書。多少個霜雪覆蓋的冬春,有師生在塘邊照相,有親友在柳下道別。多少個風和日麗的夏秋,有老人在塘邊垂釣,有孩子在柳下放歌……

曾記否,「十年文革」的中期,50後的我們有幸成為湖溝中學的首屆高中生。那時候,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帶領我們走「五七道路」,學工、學農又學軍,養豬、種菜又打塘。那個原本不規則的小水塘,經過我們的鏖戰,整修成了一鑒方塘,還種了蓮藕,放了魚苗。從此,我們不僅每天可以欣賞到亭亭淨直的荷花,托着亮水珠的荷葉,還能看到有時魚戲蓮葉間,有時魚兒躍出水面的情景,也引得有些穿着開襠褲的孩子或用罐頭瓶釣魚,或坐在塘邊學畫。

清晨,我們取塘里水灑掃校園。傍晚,我們用塘里水澆菜澆樹。節假日裡,我們就徘徊於塘邊看看風景、吟吟詩文、議議國事。當然,我們養豬、我們造紙、我們洗衣被,也都少不了從塘中取水。逢年過節,學校就請漁民進校幫助張網捕魚,每個教職工都能分到幾尾活蹦亂跳的魚兒與家人共享美味!

曾記否,後來為了給這方塘進一步美化,給校園添綠,剛分配來學校不久的王虎老師特意從固鎮老汽車站院內砍來一捆垂柳杆,親手插在方塘四面的水邊,沒幾年,就綠柳成蔭,萬條絲絛垂於水面,映襯着紅荷、碧水、游魚。方塘從此更具魅力,成為當時校園內最好的「景點」。

曾記否,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校園空間,解決更多教職工的住房需求,打造「市級示範中學」,新世紀初,學校經過充分醞釀,報經上級批准,決心「忍痛割愛」,對校園重新規劃。那曾經留給幾代人美好影像的方塘,最終在隆隆的機器聲中被填平,變成了如今茵茵草坪、鮮花綻放、迴廊曲徑、月池假山的美麗「鑒園」。這兒又成為新湖中現代化校園的最好景點。而在這鑒園的南面,矗立着一幢四層高、24戶教工居住的宿舍樓。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的「鑒園」已不再孤單,湖中人又給它找了個伴。在它的正對面,主幹道東側,一個融自然美、建築美、現代美和本校特色於一體的「蘭石苑」已經呈現在人們面前。銳意進取的湖中人還在規劃着進一步美化校園,為環境育人而服務。

徜徉在高樓林立、花園處處的湖溝中學校園裡,我總會深情地凝望那風雨滄桑七十一載、被譽為「清華門」的老校門,那是值得湖溝人民永遠紀念和驕傲的文物啊。不管校園環境今後怎樣變化,我們這些老教師都會將美好的「方塘影像」珍藏於記憶的深處。 [1]

作者簡介

李傑,網名高山流水,中學退休高級教師,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