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風」勁吹「神仙灣」(周功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風」勁吹「神仙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風」勁吹「神仙灣」》中國當代作家周功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風」勁吹「神仙灣」

——夷陵區決戰疫情一線見聞

神仙灣,是馮家灣社區的一個久聞其名的地方名稱,它似乎像「神仙」一樣,給南來北往的人們留下了無限的好奇和遐想。

然而,在神仙灣至長江市場這個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絡上,在阻擊病毒傳染、確保小區安全的生死戰中,這裡的人們,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生命高於一切」的決戰之歌。

「蝸居史」變成「宅戰史」

在這個同「毒魔決戰、同寂寞決鬥」的戰場上,我們這些蝸居的「守門員」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部部絕無僅有的「蝸居」史。

我們小區5號樓的曹洪波夫妻二人,為了把「不出門」控制到最大極限,乾脆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一餐,萬萬沒想到比我們兩口子一日兩餐還少了一餐。當我驚奇地問到:曹哥,你們吃一頓飯受得了嗎?他卻毫不猶豫地回答到:為了不給抗擊疫情添亂,我們吃一餐飯,不知比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吃野菜、吃樹皮好到哪裡去了。

我們小區6號樓一個姓陳的兒子,是一個聰明好動、活潑可愛的「神」孩子,在疫情發生前,不僅在家呆不住,而且連家庭作業也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為了抗擊疫情,這個帥氣的神孩子,不僅變成了一名乖乖的蝸居男孩,而且還成為「蝸居讀書」的好榜樣,萬萬沒想到,「不出門」,還造就了一批熱愛學習的好學生。

「不出門、不聚會、不添亂」,是決戰疫情成敗的生死關口。為了既不給抗擊疫情添麻煩,又讓親朋好友自覺地做到不出門,我們夫妻倆利用電話、微信和QQ,不知給親朋好友和同學們聯繫過多少次,引導過多少次,勸導過多少次。尤其是那些「一知半解」的邊遠山區的親朋好友,可以說每天不少於一至兩次的解疑釋惑和溫馨提示,直到他們毫無疑意為止。同時,還成了轉發「官方」信息,傳遞正能量的「蝸居」高手。

「老婆,前方在打仗,我們呆在家裡,雖然也在作貢獻,但不能僅僅局限在蝸居上撒,能為決戰搖旗吶喊的就儘量搖旗吶喊。」

「你寫撒,我又沒有把你手捆到。」

於是,我針對不同階段的不同重點,先後撰寫了《打贏鼠年第一仗》《決戰在「大海撈針」的路上》《「守門員」的風采》和《「霧霾」下的光芒》等12篇抗擊疫情的專稿,《當代美文雜誌》《鄉土作家》和《湖北新媒體文學聯展》等媒體發表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尤其是在決戰的初期階段,針對部分人仍存在僥倖心理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無所謂的態度,本人速即撰寫了《我對「不出門」的一點膚淺認識》,發至朋友圈和「弘洋小區微信群」「紫荊花園微信群」等幾十個群里後,不少網友留下了「說得太好了,太有道理了……」的留言。當我看到不少網友第一時間將其轉發到「四面八方」後,我那高興的心情不知怎麼表達為好。

「羅主任,守好自己的小家,我們責無旁貸,而守好我們小區這個共同的家園,我們也義不容辭。」

「好的,確實有蠻多的事,需要您們的大力支持。」

不知是羅主任對我信任的原因,還是我出於對小區的同胞們視如「一家人」的緣故,他讓我有幸地參加了小區入戶大排查、化解眾人集聚買口罩風險和入戶體溫監測等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為確保我們小區「平安、健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弘洋小區,在紫荊花園小區,在神仙灣片區,像這樣既當「守門員」又當戰鬥員的不知還有多少。

「元宵節」變成「排查節」

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大不一樣。

這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弘洋小區物業管理辦公室,去參加」就地轉崗、聯防聯控」的特殊戰鬥。

「就地轉崗,聯控聯防」,是宜昌市夷陵區針對城市社區和住宅小區,遍布廣、數量大和防控工作日益艱難的實際,對區直單位幹部職工發布的一項特殊的「戰鬥令」,旨在確保所在小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而弘洋小區,雖然不大,但物業委員會剛建立不久,物業管理尚在探索之中。再加上春節高峰時期,來自五湖四海的進出人員,錯綜複雜……這無疑給小區的防控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

但令我高興的是,一到門房,沒想到自願者簡波比我提前到了半個小時,小溪塔財政所黨支部書記黃成鵬、區紀監委第一紀監組黨員幹部鄒昌發和小區管委會主任羅華,陸續來到這個戰地「指揮部」後,就「入戶排查、衛生防疫、要情跟蹤、物資採購」等重要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將相關工作細化到組、落實到人、安排到日。

有幸的是我和黃成鵬書記,接到了「再排查、再了解詳情和再引導、再勸導」的光榮任務。

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我和黃書記有意思地等到10點鐘,去入戶調查現有居住人口和宣講不出門的極端重要性,按照「不掉一戶、不漏一人」的硬性要求,歷經近5個小時的努力,順利完成了44戶144人的再摸排的任務。

在入戶摸排的過程中,有幾件事讓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一件是男女老少對「克服困難不出門,萬眾一心防擴散」的號召非常擁護;

一件是對「居家不出門」和「出門戴口罩」的意識已根深蒂固。入戶中,我意外地發現了兩個很感人的故事:一個是兩歲多的小女娃,對7個長輩的居家管理疏而不漏,無論誰出門,都得經她這個特殊的「守門員」同意,否則寸步難行;一個是3歲多的小男孩,對充分發揮口罩的防護作用,監督得天衣無縫。即:無論哪個,凡是不戴口罩出門的,不僅不放行,而且還要警察叔叔把他(她)關起來。

一件是業主們咬緊牙關度難關的意志,令人肅然起敬。有的一家7、8口,長達半個月沒上過街,日夜守候在家園裡,幾乎與外與世隔絕;有的為了儘量減少出去的往返次數,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兩餐,甚至一餐;有的主動請戰,願為小區聯防聯控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當入戶排查即將畫上圓滿句話的時候,一號樓的業主陳孝鋼從老家分鄉,為我們小區的同胞們,特地送來了一大車無公害的白菜、蘿蔔和青菜……

萬萬沒想到,我們的入戶排查工作,在這樣一個「雪中送炭」的陽光下,告一段落。

「紫荊花園」變成「春」的樂園

紫荊花園小區,是夷陵區長江市場的一個密集型的住宅小區之一,也是夷陵區委統戰部「對口防控」的重要戰場之一。

為了這個小區544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夷陵區委統戰部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同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和就地轉崗的黨員幹部,吹響了決戰新型冠狀病毒的號角。

「周部長(調研員,下同),您在弘洋小區就地轉崗是什麼情況?接上面通知,又要到紫荊花園小區去抓防控工作。」

「我在弘洋小區已轉崗10多天了,天天有重要任務。萬一人手搞不過來,我可以後天去頂一天。」 這是2月11日上午,我與我們單位值班的小李,關於「轉戰南北」的一番通話。

2月13日早上8點正,我提前半個小時來到了紫荊花園小區。

一到這個新的戰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夷陵區委統戰部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特地成立了由常務副部長曾慶泉任組長的臨時黨支部,以加強戰時的領導指揮、督辦和協調

一到這個新的戰場,令我感動的是,業主委員會主任屈定萬,為了12戶業主中午不斷炊、有飯吃,帶着12戶天然氣充值卡,風塵僕僕地飛到遠在發展大道邊上的嘉豪城天然氣服務大廳集中充值,既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外出,又及時解決了部分業主斷炊的燃眉之急,受到業主們的稱讚

一到這個新的戰場,令我高興的是,既看到了滴水不漏的防控體系,又聽到了「小區安然無恙」的特大喜訊……

「您們放我們倆口子到囯貿超市買點菜,我十幾天沒買菜了,硬是接不上火了。」

「買菜應急情有可原,但只能一個人去,儘量減少外出人員。」

「那好,我去。你回去,我們女同志會選些。」

「您叫什麼名字?」「我叫袁某某」。

「身份證號碼?」「4227………」

「聯繫電話?」「131……」

「房號?」「3D……」

「周部長,袁姐出去時間9點零7分,體溫36.5……」

「龔會計,周茜要給的女兒買點藥,不能出去,你去幫忙買來,她急的沒得法。」


沒想到不到半個小時,周茜就從龔會計手中拿到「靈丹妙藥後,一路飛奔而去……」 「王書記,屈主任,我要下班了,你們業主委員會的主體責任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在這個生與死的戰場上,一定要落實好、發揮好,確保我們小區絕對安全。」

「好的,請您放120個心。」

當我聽到王書記的這句「鏗鏘有力」的誓言後,我那「紫荊花園的花,將會越開越多、越開越艷、越開越香」之感,便油然而生。[1]

作者簡介

周功緒,宜昌市作協會員,當代美文雜誌會員,星空詩社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