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死理」的人--晴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樓人物 - 也談晴雯
晴雯從小就在賈府作丫環,開始一直跟着賈母。可能不識字,但是針線非常好,因為這一點,賈母把她給了寶玉。我不想評價小說里的人物的品質道德問題
一個「遵循死理」的人--晴雯
我不想評價小說里的人物的品質道德問題,就算是性格,我也未必描述得詳盡,而且不同的時代,不同社會,衡量的標準又大不一樣,很難說是好是壞,何況我對複雜的人性常常感到難以琢磨。 我先把我了解到的晴雯的故事講一講,可能不是十分合原書。
晴雯從小就在賈府作丫環,開始一直跟着賈母。可能不識字,但是針線非常好,因為這一點,賈母把她給了寶玉。
王夫人在「發現」晴雯是禍水之後,對鳳姐描述晴雯「長得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有人說《紅樓夢》一書中着重描寫了黛玉的美貌,所以說晴雯和得象黛,多少表現了晴雯的模樣也很不錯;也有人說王夫人本來也看不慣黛玉,所以看着晴雯的氣質,也覺得象黛玉。我理解的是就其看似尖刻難親近的性格,黛玉和晴雯也許有着相似的地方,所以讓人覺得她們倆相象。至於說王夫人是要整治晴雯藉以向黛玉警誡,或者藉此發泄對黛玉的不滿,恐怕就太牽強了些,沒什麼探討的意義了。
晴雯和別的丫環一樣,也要賭錢,也要爭吵,對人說話也要看高低。但是在她能發言的場合,她始終堅持她自己的一套是非理論。比如說她會在傍晚寶釵來看寶玉的時候背地發牢騷,會轉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黛玉撒氣;她也會狠狠地教訓偷東西的小丫頭墜兒。晴雯的觀點大概是知道自己是下人,就安於本份去作下人——這樣說並不違背她的評詞「身為下賤,心比天高」。她認認真真地去作下人,但她自己想象中的下人並不是「下流的人」,也應該遵守作主子的人奉為真理的道德標準——比如「偷竊和淫亂」
都是極端罪惡的,那麼這一切在晴雯看來就是絕對痛恨的,並且成為她剛烈性格的一部分。晴雯信仰的是道義本身,而非看起來代表那些道義的主子們,甚至晴雯在目睹他們的所作所為之後對他們表里不一的行徑更加厭惡,進而更加要用自己的行為在能力所及的地方維護道義準則。
晴雯在今天看來就可稱為一個「遵循死理」的人。她不明白教義規章的字面意思和制定它們的人本身是兩碼事兒,她就更不可能「很好」地按照制定規章的「領導」的意圖去辦事,她是那種把教義執行得最好,把領導意圖違背得最糟的人,而這種人往往結局很慘,並且到死都搞不明白。「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想平空里生出這一節話來,有冤無處訴。」這就是晴雯對自己命運的疑問。
前面我看到諸位網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評述晴雯的性格太不好等等,毫無疑問,她那樣的性格在《紅樓夢》時代,在今天都是不為人喜歡的。不過有人在抨擊晴雯尖刻的同時,又指責襲人心狠,這就使得我不好理解了。當然我也不是說襲人的個性和晴雯的就是對立的,不贊同這邊就必得贊同那邊。不過襲人的的為人確切來說在下人當中算是寬容親厚的了。她不會象晴雯那樣教訓墜兒,在鴛鴦抗婚的時候也全力支持鴛鴦,並且大膽地指責賈赦的貪淫好色。這說明襲人並不是一個沒有是非觀的人,但在很多時候環境逼得她不得不考慮道義和利益兩者的取捨。違背良心,棄善作惡,不僅與情不公,也總會得罪人;而遵循死理的可怕結局,晴雯就是最好的範例。所以如果依據書里的道義常理推出的結論,襲人應該是下人中作得最成功的。對於既討厭晴雯又憎惡襲人,然而又試圖在《紅樓夢》的生活背景下探討出最合適的作人道理的人,我想恐怕是生活在半空中,太不實際的空想家。
最後一點,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從《紅樓夢》里根據需要在品行個性等各個方面都提煉出每種最成功的典型,以便我們在今天學習模仿,從而或者改善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的修行,或者使別人看出我們的唯美。所以才會十分樂於從枝枝節節去挖掘出每個形象的「好」「壞」,然後大家群策群力地組織討論出某種標準,以便條文成形且被普遍認可後,大家作人的心思就踏實多了。呵呵。[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