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遺書(朱相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鬼子」的遺書》是中國當代作家朱相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鬼子」的遺書
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為解決兵源短缺問題,從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77所高校,徵集2.5萬文科學生投入前線。10月21日,在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應徵學生持槍列隊,接受107所高校6.5萬名學生的冒雨送行。這就是聲震日本的「學徒出陣」。1944年,戰事吃緊,兵源更加短缺,軍國政府再次降低徵兵年齡,從全國髙校徵集出征學生高達13萬人。
軍國主義戰爭狂人對涉事不深的青年學生洗腦,慫恿參戰。天真爛漫的青年學生,懷着對天皇陛下的愚忠,從學校走向侵略戰場。在血與火的陌生國土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註定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厄運。在軍國主義紅色徵集令中,青年學生絲毫不覺被蠱惑,被愚弄,就將一個個花樣燦爛的青春年華,交給了心中所謂的「聖戰」——實則侵略戰爭。
對戰爭的神化,催生出殺人的魔鬼;對軍國主義的崇拜,孕育出嗜血的靈魂。但是,在做為人的「鬼子」(青年學生)的血液里,依舊錶現出有善良人性的柔情。25歲的植村真久,出征的前夜,在話筒里聽到了襁褓中女兒的啼哭聲。他當時的心情如何?人們不得而知。但他在留給女兒的遺書中寫着這樣的話:「素子」這個名字是爸爸給你取的,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樸素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等你長大了,想念爸爸的時候…… 你在心裡就默念爸爸,爸爸就會出現在你的心頭……「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本是中國人的一句老話。在這裡,它卻可以用來準確地詮釋一個「鬼子」對女兒的拳拳真心。相信他所說的「樸素善良」和「富有同情心」,是出自一個正常父親對女兒的深情厚望。不知你是否感覺得到,那顆年輕的心靈在顫抖、在流血,儘管是一顆「鬼子」的心。就在他飛往菲律賓不久,就殞命大海。20年後,長大成人的素子,望着20年前父親懷抱自己的照片,為亡父無數次跳起安魂舞。舞蹈時,不知素子能否意識到軍國主義的殘忍,和侵略戰爭給別國人民帶去的巨大災難?
中央大學的穴澤利夫出征前,在寫給未婚妻智惠子的信中說,他想讀《萬葉集》,想看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聖母》,想與智惠子見面。21歲的穴澤利夫在沖繩上空,駕機撞美國軍艦的時候,脖子上就圍着智惠子送他的圍巾。一個智商情商都超高的熱血青年,是誰毀了他的大好前程?又是誰拆散了他的美滿愛情?是誰把他逼上了絕境?!明明白白心有不甘,靈魂里充斥着滿滿的怨屈和無奈。脖子上的圍巾,應該沾滿了他的血和淚,和他對智惠子至死不渝的一往情深。一個可以「憐見」的「鬼子」。
同是中央大學的溝口幸次郎,也是21歲,他在死前的日記中寫道:我的父親和母親都是以務農為生的偉大的人,每當聽他們談起年輕時的奮鬥與掙扎,我都感到對不起他們。在山村的小路上,他們拉着車在走,我想跑過去,幫他們推車……現在我已經幫不了你們,請原諒我的不孝……這是一個寒門學子,能從山裡走出來,已是多麼的不容易。最終,他還是做了軍國主義的犧牲品,連同他的父母。可見,軍國主義在給別國帶去災難的同時,帶給本國人民的也同樣是一場浩劫!
托爾斯泰曾說:政府需要殘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樣。一個個心地善良的學生,被戰爭狂人教唆成殺人魔鬼,這本來就是一幕慘不忍睹的悲劇。在學徒出陣50周年之際,日本全國270餘所大學的校長聯合聲明:「學徒出陣的悲劇不能重演!」
噩夢過去以後,需要的是人們的警醒:歷史絕不能重蹈覆轍!我們祈願,千百萬素子能和爸爸相見;所有的穴澤利夫都能同智惠子牽手婚姻殿堂;願溝口幸次郎能走回山里去,幫父母一道把車推回家。我們更祈願,那些從學校走出來的「鬼子」,能再回到學校去,把該讀的書好好讀完,去做於人類有益的事情,永遠不再做「鬼子」。[1]
作者簡介
朱相友,四川省儀隴縣第二中學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