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水遣懷》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水遣懷》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河南鄭州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名的「詩聖」,世界文化名人。

《上水遣懷》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上水遣懷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我衰太平時,身病戎馬後。蹭蹬多拙為,安得不皓首。

驅馳四海內,童稚日糊口。但遇新少年,少逢舊親友。

低顏下色地,故人知善誘。後生血氣豪,舉動見老丑。

窮迫挫曩懷,常如中風走。一紀出西蜀,於今向南斗。

孤舟亂春華,暮齒依蒲柳。冥冥九疑葬,聖者骨亦朽。

蹉跎陶唐人,鞭撻日月久。中間屈賈輩,讒毀竟自取。

郁沒二悲魂,蕭條猶在否。崷崒清湘石,逆行雜林藪。

篙工密逞巧,氣若酣杯酒。歌謳互激遠,回斡明受授。

善知應觸類,各藉穎脫手。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蒼蒼眾色晚,熊掛玄蛇吼。黃羆在樹顛,正為群虎守。

羸骸將何適,履險顏益厚。庶與達者論,吞聲混瑕垢。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

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