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唐朝·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先寫作者與李白的深厚交情,再敘與李白一同尋訪范十隱居,後寫在范居處即席朗誦屈原的《橘頌》,席上三個人因此在各自的心裡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表達了朋友之間心神相連的感情。全詩有對真摯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鳴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無歸的惆悵,格調高古,興致飄逸,情境清妙。

作品名稱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⑴,往往似陰鏗⑵。

余亦東蒙客⑶,憐君如弟兄⑷。

醉眠秋共被⑸,攜手日同行⑹。

更想幽期處⑺,還尋北郭生⑻。

入門高興發⑼,侍立小童清⑽。

落景聞寒杵⑾,屯雲對古城⑿。

向來吟橘頌⒀,誰與討蓴羹⒁?

不願論簪笏⒂,悠悠滄海情⒃。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詩文中精彩的語句,借指美妙的詩文。

⑵陰鏗(kēng):南朝文學家,字子堅,官至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長於五言詩,聲律上已接近唐律詩,為杜甫所稱讚。

⑶東蒙客:泛指處士、隱士。東蒙,此指魯郡(今山東兗州)一帶。

⑷憐:喜愛。

⑸共被:同被而寢,謂親如兄弟。

⑹日:一作「月」。

⑺幽期:隱逸之期約。

⑻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稱,借指隱士。錢謙益箋:太白集《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詩云:「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此雲「來尋北郭生」,即其人也。黃鶴註:范居任城北郭,非兗州北郭。

⑼高興:高雅的興致。

⑽小童:年幼的男僕。《杜臆》:見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⑾落景(yǐng):夕陽。景,同「影」。寒杵:寒秋時的杵聲。

⑿屯云:積聚的雲氣。

⒀橘頌:《楚辭·九章》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

⒁誰:一作「惟」。欲:一作「與」。蓴(chún)羹:用蓴菜烹製的羹。《晉書》:張翰在洛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鱠,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羇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⒂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員或官職。

⒃悠悠:安閒貌。滄海情:謂無復簪笏之願,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當年秋天,杜甫再次來到前幾年的舊遊地魯郡(今山東兗州),而此時李白有家寄住魯郡任城縣(今山東濟寧),兩人便相約同訪魯郡城北的范十居士。兩人均作詩記述此事。李白詩為《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杜甫詩即《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仇兆鰲《杜詩詳註》云:「天寶三載三月,白自翰林放歸。四載,白在齊州,公與同遊歷下,所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是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