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雜文附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且介亭雜文附集》 立此存照(一)、立此存照(二)、立此存照(三)、立此存照(四)、立此存照(五)、立此存照(六)、立此存照(七)、 半夏小集 、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大小奇蹟、 登錯的文章 、 我
內容鑑賞
「立此存照」(一)、「立此存照」(二)、「立此存照」(三)、「立此存照」(四)、「立此存照」(五)、「立此存照」(六)、「立此存照」(七)、半夏小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大小奇蹟、登錯的文章、我的第一個師父、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難答的問題、「這也是生活」、女吊、《海上述林》上卷序言、《海上述林》下卷序言、死、文人比較學、《蘇聯版畫集》序、後記[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