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武吟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武吟行》 |
作品名稱: 《東武吟行》 作品體裁: 古體詩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約 |
《東武吟行》是南北朝時期詩人沈約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天德深且曠。 人世賤而浮。 東枝纔拂景。 西壑已停輈。
逝辭金門寵。 去飲玉池流。 霄轡一永矣。 俗累從此休。
作者簡介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諡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1]
人物生平
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
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在齊仕著作郎、尚書左丞、驃騎司馬將軍,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太子家令。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之士,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朓交好。齊梁禪代之際,他幫助梁武帝蕭衍謀劃並奪取南齊,建立梁朝。曾為武帝連夜草就即位詔書。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的,是沈約和范雲兩個人。蕭衍封他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僕射,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晚年與梁武帝產生嫌隙。十二年(513年),憂懼而卒,時年七十三。詔贈本官,賜錢五萬,布百匹。有司諡請諡沈約為「文」,梁武帝道:「懷情不盡曰隱。」故改諡為「隱」。好學,聚書至二萬卷。
著有《晉書》一百一十卷,《宋書》一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邇言》十卷,《諡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沈隱侯集》。[2]
人物成就
政治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蕭衍攻下建康,但對稱帝一事猶豫不決,沈約此時抓住時機力勸蕭衍稱帝。蕭衍堅定了決心之後,沈約又連夜幫助蕭衍起草詔書。而在梁朝建立後,在關於齊和帝的處置問題上,沈約又主張殺掉齊和帝以絕後患。可以說,沈約助梁武帝蕭衍成就帝業,是南朝梁的開國功臣之一。
史學
在史學研究上,沈約博物洽聞,於晉、宋、齊、梁四代之史皆有撰述,所撰《宋書》更成傳世之作。在沈約編纂《宋書》之前,南朝宋人何承天、山謙之、蘇寶生、徐爰等已相繼編纂《宋書》。其中,徐爰以何承天、蘇寶生編纂的《宋書》可謂集《宋書》編纂之大成。徐爰所修《宋書》雖流行於當時,但沈約指出其存在諸多問題,多非實錄,難以取信。針對徐爰《宋書》存在的種種不足,沈約在兼采眾家關於《宋書》編纂成就的基礎上,製成新史。從齊永明五年(487年)春天,他奉詔修撰《宋書》,於次年二月完成了紀傳部分70卷,隨後又耗時多年精心編纂《宋書》諸志,最終刊成《宋書》100卷。沈約對於如何編纂一部新《宋書》,有着全局的觀念和全面的思考。他首先重新確定了全書記載的範圍,將「非關後代」的晉史人物一併刊除。在此基礎上,對徐爰所纂《宋書》中臧質、魯爽、王僧達等人物傳記重加改寫,刪改因本朝人寫本朝事而造成的曲筆諱飾;在史料的取捨上趨於客觀,力求對於劉宋歷史的撰寫達於「實錄」。同時,沈約還就徐爰舊本所缺的內容,補撰了自永光以來14年間的史事,從而使得劉宋一代之史臻於完備。
沈約撰成《宋書》「八志」是其重大功績,「八志」共30卷,分別為《律曆志》3卷、《禮志》5卷、《樂志》4卷、《天文志》4卷、《符瑞志》3卷、《五行志》5卷、《州郡志》4卷、《百官志》2卷。沈約承繼前代史家重"通"的編纂理念,歷經多年,著成八篇典志,於典制記載溯源秦漢,尤詳魏晉,彌補了《三國志》、《後漢書》缺載典制的缺陷。
沈約開創了「因事附見」的編纂方法。所謂「因事附見」的編纂方法,即記載某人或某事的過程,因牽涉其他人或事,而為之附帶記載,以省去為之重新立傳。從《宋書》的記載來看,這種「因事附見」的編纂方法極為普遍,如《劉道規傳》附帶敘述劉遵履歷,《廬陵王義真傳》附帶記載段宏履歷,《何承天傳》附帶敘述謝元履歷,《何尚之傳》附帶敘述孟覬履歷,《謝靈運傳》附帶敘述荀雍、羊璿之、何長瑜三人履歷等。這種方法對後來史家的歷史撰述產生了深遠影響,如蕭子顯撰寫《南齊書》便承繼了這種編纂方法。
此外,沈約還在《宋書》之中,灌注了他對門閥士族與寒門庶族地位升降、佛教在南朝的傳播與儒家倫理之間的張力、南北民族矛盾與融合等現實問題的深沉思考,提高了《宋書》的質量,使之在中古時期產生的多部斷代體正史中占據着比較重要的地位。
文學
沈約是永明體的倡導者之一,其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領導了時代的風氣。
辭賦
沈約的辭賦作品,由於六朝文獻的嚴重散失,其中大部分已經佚去,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有從唐代歐陽詢所編的類書《藝文類聚》中輯出的十篇辭賦的片斷,和《梁書·沈約傳》所收錄的《郊居賦》一篇全文了。雖然總共只有十一篇,且其中十篇是殘篇,但是通過仔細研讀、細緻分析,從這為數不多的沈約現存辭賦作品中,可以看出,沈約的辭賦,既有對楚辭的繼承、對前代詠鳥傳統的延續,也有對潘岳《閒居賦》和謝靈運《山居賦》的借鑑,更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從而形成了其辭賦的獨特之美。韻律之美是沈約辭賦最鮮明的特點,講究押韻,追求對偶工整,善於運用雙聲疊韻、行文講究平仄等使沈約辭賦形成了一種聲律的和諧,讀起來迴環往復、朗朗上口。沈約不僅倡導聲律論,而且身體力行,創作出具有聲律之美的辭賦作品,努力踐行着自己的理論。沈約的這種創作實踐,不僅使自己的作品具備獨特的聲律之美,深受世人的喜愛,而且為後世律賦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沈約提倡的文章「三易」說理論,不僅開創了當時的文學創作新潮,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當時文壇寫作用典過多、語言晦澀難懂的弊病,而且對於引領「易用事」、「易識字」、「易誦讀」的正確文學發展方向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詩歌
在「永明體」詩人中,沈約占有重要地位。沈約作詩,不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寫作手法高超,藝術上別具特色。首先,感情真摯、婉轉動人是沈約詩歌最顯著的特色。鍾嶸評其詩「不閒於經綸,而長於清怨。」這裡「長於清怨」的意思應指沈約詩歌善於感嘆世人身世遭遇的不幸,其中也暗含了一些對社會、時代不滿的成分。不僅如此,沈約詩中還蘊藏了詩人個體豐富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有時是比較坦率地表露,尤其突出表現在其與朋友交往、送別、懷念、詠懷類的詩歌中,但是這樣袒露的詩歌畢竟是少數,沈約詩歌中更多的不是袒露胸襟的強烈感情的抒發和外顯,而是經過壓抑的深沉感情的含蓄表現。其次,沈約詩歌已有較為成熟的意象。其詩中,意象的巧妙使用使得其詩意脈表現言有盡而意無窮。並且由於沈約自身內斂而含蓄的個性特徵,使其詩歌中意象所能承載的意脈空間更為深沉而內化,不再是一看到底的直白表現,這一點在其時間意象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再次,沈約詩歌善引典故,尤精對偶。沈約學識淵博,其詩中巧妙地運用了各種典故,並將其呈現為工整的對偶。
音韻
沈約聲律論的核心是「四聲八病」說,「四聲」是按照漢字讀音四個聲調的特點,以漢字的平聲為格律中的平,以漢字中的上、去、入三聲作為格律中的仄,在詩歌創作中有意識地將平聲仄聲交錯使用,以構成聲音的抑揚錯落之美;「八病」則是列出作詩時力求不犯的八種病犯,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鈕、正鈕等八種聲病(「八病」具體為何,說法不一。)
「四聲八病」是沈約聲律理論的核心,也是最早的較為系統的聲律論,從創作實踐到理論的產生,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進步,以此為指導綱領,永明文人在創作上有了更為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形成了「永明體」,為律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中國「近體詩」發展的時代。
藏書
沈約喜歡書籍,收集圖書達兩萬卷,當時京城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是南朝中國藏書第一大家。沈約不僅好藏書,亦致力藏書的利用。史乘記載,沈約注意識拔篤學之士,並在圖書資料方面,盡其家藏以提供方便。如同時代的王筠,即得到沈約多次贈書,成為藏書界之美談。儘管史乘所載,仍顯粗略,但沈約的藏書理念,在隻言片語中闡發得還是比較清晰的。首先,沈約繼承了東漢文學家蔡邕關於圖書藏用的理念,不獨藏書之私藏,且致力於藏書為人才所用,為社會所用。其次,提出了藏書「遇賢者與之」的思想。沈約鑑於古往今來藏書家子孫失書、散書的教訓,提出了「凡書多與人」,「遇賢者與之為高」的思想。
思想
沈約的思想比較複雜,佛、道思想對他深有影響,沈約致力於弘揚佛法,他既積極參與事佛禮佛活動,又通過撰寫諸如《形神論》、《神不滅論》等崇佛之文,將其對「空有之說」的伏膺和體悟,具體落實為對范縝「神滅論」的賣力圍剿。 而在建武年間,因為齊明帝篤信道術,沈約也開始熱衷於道教,期間,他寫了很多體現仙道思想的作品。
雖然如此,但沈約思想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儒家思想。但他並不是一個傳統的儒士,他的儒家思想中摻雜着濃厚的道、佛思想。沈約是以儒學為本,而又佛、道兼修,三家思想兼容並蓄,從而形成了沈約獨特的思想。
[3]
參考資料
- ↑ 揭秘一代文豪沈約是什麼原因得了心病病逝的 趣歷史 2017-06-20
- ↑ 沈約瘦腰怎麼就成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一了?,趣歷史 ,2018-03-16
- ↑ 沈約瘦腰怎麼就成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一了?,趣歷史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