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西河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藥典》:西河柳 |
拼音Xī Hé Liǔ
英文名CACUMEN TAMARICIS
別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紅筋柳
來源本品為檉柳科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 的乾燥細嫩枝葉。夏季花未開時採收,陰乾。
性狀本品莖枝呈細圓柱形,直徑0.5~1.5mm。表面灰綠色,有多數互生的鱗片狀小葉。質脆,易折斷。稍粗的枝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突起的葉基,斷面黃白色,中心有髓。氣微,味淡。
炮製除去老枝及雜質,洗淨,稍潤,切段,曬乾。
性味甘、辛,平。
歸經歸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散風,解表,透疹。用於麻疹不透,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3~6g。外用適量,煎湯擦洗。
貯藏置乾燥處。
備註(1)治療麻疹初起,透發不暢,臨床常與薄荷、蟬衣、升麻等配合應用。不論內服、外用均可應用。
(2)澄檉柳始載於《開寶本草》,僅說性味甘咸溫,並未說明它有透疹作用;明清以後本草書中多說性味甘平或甘咸平,並說能治「痧疹熱毒」,可見它的藥性是偏涼性的。
摘錄《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西河柳 拼音Xī Hé Liǔ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Twing
別名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檉柳
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細嫩枝葉。5~6月割剪嫩枝葉,陰乾。
原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密生,綠色或帶紅色,細長,常下垂。葉互生,極小,鱗片狀,卵狀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無柄。總狀花序集為疏散的圓錐花序;花小,白色至粉紅色,苞片三角狀;萼片5;花瓣5,花絲較花冠長,花盤10或5裂;子房上位,1室,花柱3。蒴果小。種子先端有叢毛。花期4~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濕潤砂鹼地及河岸沖積地。多栽培。主產河北、河南;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化學成分含樹脂、槲皮素-甲醚(quercetin-monomethylether)鞣質、水楊甙(salicin)。
功能主治散風,解毒,透疹。用於麻疹不透、風濕痹痛。
備註同屬植物華北檉柳T.juniperina Bge.及五蕊檉柳T.pentandra (Desv.)Pall.的細嫩枝葉,亦供藥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