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章算術
|
|
|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初中段
作品背景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漢唐之間出現的十部古算書)中最重要的一種。魏晉時劉徽為《九章算術》作注時說:「周公制禮而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又說「漢北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皆以善算命世。蒼等因舊文之遺殘,各稱刪補,故校其目則與古或異,而所論多近語也」。根據研究,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但是其基本內容在西漢後期已經基本定型。
《漢書藝文志》(班固根據劉歆《七略》寫成者)中着錄的數學書僅有《許商算術》、《杜忠算術》兩種,並無《九章算術》,可見《九章算術》的出現要晚於《七略》。《後漢書馬援傳》載其侄孫馬續「博覽群書,善《九章算術》」,馬續是公元1世紀最後二、三十年時人。再根據《九章算術》中可供判定年代的官名、地名等來推斷,現傳本《九章算術》的成書年代大約是在公元1世紀的下半葉。九章算術將書中的所有數學問題分為九大類,是陳凱靖編輯的
1984年,在湖北出土了《算數書》書簡。據考證,它比《九章算術》要早一個半世紀以上,書中有些內容和《九章算術》非常相似,一些內容的文句也基本相同。有人推測兩書具有某些繼承關係,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九章算術》沒有直接受到《算數書》影響。
後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許多人曾為它作過注釋。其中最著名的有劉徽(263)、李淳風(656)等人。劉、李等人的注釋和《九章算術》一起流傳至今。唐宋兩代,《九章算術》都由國家明令規定為教科書。到了北宋,《九章算術》還曾由政府進行過刊刻(1084),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在現傳本《九章算術》中,最早的版本乃是上述北宋本的南宋翻刻本(1213),現藏於上海圖書館(孤本,殘,只余前五卷)。清代戴震由《永樂大典》中抄出《九章算術》全書,並作了校勘。此後的《四庫全書》本、武英殿聚珍本、孔繼涵刻的《算經十書》本(1773)等,大多數都是以戴校本為底本的。
作為一部世界數學名著,《九章算術》早在隋唐時期即已傳入朝鮮、日本。它已被譯成日、俄、德、法等多種文字版本。
主要內容
《九章算術》的內容十分豐富,全書採用問題集的形式,收有246個與生產、生活實踐有聯繫的應用問題,其中每道題有問(題目)、答(答案)、術(解題的步驟,但沒有證明),有的是一題一術,有的是多題一術或一題多術。這些問題依照性質和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cuī)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共九章如下所示。原作有插圖,今傳本已只剩下正文了。
《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講述了平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這八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另外還系統地講述了分數的四則運算法則,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約數等方法。其中例題38個,立術21條。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其中例題46個,立術33條。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其中例題20個,立術22條。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其中例題24個,立術16條。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其中例題28個,立術24條。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複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其中例題28個,立術28條。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其中例題20個,立術27條。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係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紀才由萊布尼茲提出完整的線性方程的解法法則。這一章還引進和使用了負數,並提出了正負術——正負數的加減法則,與現今代數中法則完全相同;解線性方程組時實際還施行了正負數的乘除法。這是世界數學史上一項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數的範圍,擴展了數系。外國則到7世紀印度的婆羅摩及多才認識負數。其中例題18個,立術19條。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提出了勾股數問題的通解公式:若a、b、c分別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則,m>n。在西方,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等僅得到了這個公式的幾種特殊情況,直到3世紀的丟番圖才取得相近的結果,這已比《九章算術》晚約3個世紀了。勾股章還有些內容,在西方卻還是近代的事。例如勾股章最後一題給出的一組公式,在國外到19世紀末才由美國的數論學家迪克森得出。其中例題24個,立術19條。
主要特點
《九章算術》確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框架,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密切聯繫實際,以解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目的的風格。其影響之深,以致以後中國數學着作大體採取兩種形式:或為之作注,或仿其體例着書;甚至西算傳入中國之後,人們着書立說時還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內的數學知識納入九章的框架。 然而,《九章算術》亦有其不容忽視的缺點:沒有任何數學概念的定義,也沒有給出任何推導和證明。魏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給《九章算術》作注,才大大彌補了這個缺陷。
劉徽是中國數學家之一。他的生平知之甚少。據考證,他是山東鄒平人。劉徽定義了若干數學概念,全面論證了《九章算術》的公式解法,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命題,他在數學理論方面成績斐然。
劉徽對數學概念的定義抽象而嚴謹。他揭示了概念的本質,基本符合現代邏輯學和數學對概念定義的要求。而且他使用概念時亦保持了其同一性。如他提出凡數相與者謂之率,把率定義為數量的相互關係。又如他把正負數定義為今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擺脫了正為余,負為欠的原始觀念,從本質上揭示了正負數得失相反的相對關係。
《九章算術》的算法儘管抽象,但相互關係不明顯,顯得零亂。劉徽大大發展深化了中算中久已使用的率概念和齊同原理,把它們看作運算的綱紀。許多問題,只要找出其中的各種率關係,通過乘以散之,約以聚之,齊同以通之,都可以歸結為今有術求解。
一平面(或立體)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其面積(或體積)不變。把一個平面(或立體)圖形分解成若干部分,各部分面積(或體積)之和與原圖形面積(或體積)相等。基於這兩條不言自明的前提的出入相補原理,是中國古代數學進行幾何推演和證明時最常用的原理。劉徽發展了出入相補原理,成功地證明了許多面積、體積以及可以化為面積、體積問題的勾股、開方的公式和算法的正確性。[1]
參考文獻
- ↑ 湖北古墓發現失傳竹簡,內容讓人不敢相信,西方學者:這絕不可能,網易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