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德羅巴拉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佩德羅巴拉莫》

胡安·普雷西亞受幻想的指引,前往科拉馬尋找父親。通過遊蕩在各個角落的魂魄,他了解了父親—— 一個狡詐殘忍同時又被命運玩弄,失去了兒子和愛妻的農場主。

小說裡魯爾福幾乎用盡現代派所有的寫作技巧:意識流、超現實、荒誕,不僅立意深刻,藝術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巔峰小說之一」。

作者簡介

胡安·魯爾福(1917年5月16日-1986年1月7日),墨西哥作家和攝影家。

拉丁美洲重要的作家,魔幻現實主義的先導,影響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內的許許多多作家,作品翻譯成多種語言,擁有世界性的聲望和影響力。[1]

作品

《夜晚的一刻》(Un pedazo de noche,取自其1938年開始但未完成的小說《令人憂傷的兒子》,1959年發表)

《生活本身並不嚴肅》(La vida no es muy seria en sus cosas,1942年作,1945年發表,短篇小說)

《燃燒的原野》(El llano en llamas,台灣譯《燃燒的平原》,1953年,短篇小說集)

《佩德羅·巴拉莫》(Pedro Páramo,台灣譯《佩德羅·巴拉摩》,1955年,中篇小說)

榮譽與獲獎

墨西哥撒維爾·維堯路地亞獎(Premio Xavier Villaurrutia,1956年,他以長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成為第1位得主,第2位得主是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

墨西哥國家文學獎(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1970年)

墨西哥語言文學院院士(miembro de la Academia Mexicana de la Lengua,1974年)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Premio Príncipe de Asturias de España,1983年)

文學史上最好的小說之一

是胡安·魯爾福的一篇中篇小說。

自1955年出版,到1997年十一月,它就已經售出114.3萬本,而在其他國家更多。自從卡夫卡的《變形記》以來,還沒有哪本書能給他這麼大的觸動。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也將它稱作文學史上最好的小說之一。

1955年,《佩德羅·巴拉莫》出版後,一度乏人問津,有人認為它「寫得很好」,也有人認為它是「一堆垃圾」,魯爾福平靜地面對這一切,寫完了小說,還是安心地做他的汽車輪胎推銷員。

幾年後,《佩德羅·巴拉莫》聲名鵲起,奠定了魯爾福在拉美文學中的地位,他卻從此不再寫任何小說。

內容梗概

故事裡,胡安·普雷西亞受幻想的指引,在母親的指引下,前往科拉馬尋找父親佩德羅·巴拉莫。然而,他看到的是一座「冷冷清清、空無一人」的村莊。事實上,他要找的父親早已不在人世。[2]

現在的科瑪拉被披上了死亡的外衣,染上了死亡的病症。從他走進科瑪拉的那一刻起,只有未經超度、終日不得安寧的鬼魂們在與他打交道。通過這些遊蕩在各個角落的魂魄,他了解了父親生前的形象——一個狡詐、殘忍、作姦犯科,同時又被命運深深玩弄,失去了兒子和愛妻的農場主。

現代派寫作技巧

在這部小說裡,魯爾福幾乎用盡了現代派所有的寫作技巧:意識流、超現實、荒誕……然而,所有的這些寫作技巧都被他巧妙地嫁接了——真正的不留痕跡。[3]

在他樸實無華的敘述方式下,隱藏的是拐彎抹角的敘事結構,破碎迷離的魔幻氣氛融化了無窮的藝術底蘊。

評鑑

評論家們稱這個集子為魔幻現實主義傑作,而事實上這時的魯爾福還相當傳統。作品中不但沒有多少魔幻色彩,即使放在19世紀也決不會有誰感到意外。

但這並不影響他展示才華:一種與眾不同並從此一以貫之的質樸。他的作品全都以墨西哥農村生活為題材。一部分寫墨西哥革命,比如《孤獨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們分到了土地》。前兩篇敘述農民起義軍的慘敗和革命理想的破滅。第三篇寫革命「勝利」後農民們獲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長的乾渴貧瘠之地。另一部分則大都寫墨西哥農村的貧窮、落後和富者的為富不仁、貧者的救死不贍。

毫無疑問,使魯爾福躋身於拉丁美洲名作家之列的除了他的《平原烈火》,還有他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1955)。後者也許稱得上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