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辭鑒衡》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辭鑒衡》是中國第一部用 「修辭」題書名的著作。元代王構編撰。最早刊本為元代至順集慶路學本,附有王理《修辭鑒衡序》。爾後有四庫全書本、指海本、文學津梁本等。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所藏集慶路學刊本影印發行。[1]

  王構 (約1246—1309),字肯堂,元代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元成宗大德年間曾任濟南路總管。據《元史》載: 「少穎悟,風度凝厚,學問該博,文章典雅」,曾 「纂修國史」。

  本書非編者自撰,是由所采宋人詩話、文說、筆記、雜說、文集之類的節錄編纂而成。是關於作文寫詩的修辭資料匯編。其中僅下卷「結語」中一則按語為編者自撰。全書1萬餘字,采書50餘種,節錄190餘條,其中10條未註明出處。分上、下兩卷。上卷為論詩部分,附論作賦; 下卷為論文部分。附論四六駢文。

《修辭鑒衡》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所論範圍雖然兼及詩文鑑賞、批評以及作文寫詩的方法、門徑之類,但由於編撰本書的目的在「教為文為詩之術」,加之「去取頗為精核」,也確實集中了一部分有關修辭原則、修辭手法和文體風格的評論資料。如摘引呂氏 《童蒙訓》所云: 「為文必學 《春秋》,然後言語有法。……趙啖曰:《春秋》明曰如日月,簡易如天。」「文章不分明指切,而從容委曲,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惟 《左傳》為然。」(中華書局,1958年版,下同。)這說明為文必須簡明,即使委婉曲折也應以表意為上。這是強調了消極修辭的一般原則的。在積極修辭方面,如對偶、響字、用典、聲律、誇張、錯綜等手法的運用也均有所述。關於文體風格,如所摘引 《珊瑚鈎詩話》一節,論及 「風」、「賦」、「雅」、「頌」、「騷」、「辭」、「銘」等詩文的數十種體制,並指出它們的功用或修辭準則。

  本書所節錄的內容,既反映編者鑒裁的識見,亦說明兼收並蓄的主旨。如摘引 《珊瑚鈎詩話》所云,「詩以意為主,又須篇中鍊句,句中鍊字,乃得工耳。」而同時又摘引了《韻語陽秋》所謂「作詩貴雕琢,又畏有斧鑿痕;貴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為難」一節。在立意與文辭的問題上,其側重點顯然是相背的。因此,本書只是匯集各家之說,並未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學術體系。但其所保存的資料,仍有相當參考價值。由於時代久遠,所採集的 《詩文發源》、《詩憲》、《蒲氏漫齋錄》等,原書已經亡佚,而本書摘引的其中28條節錄,就具有傳存的價值。所摘引呂氏《童蒙訓》的34條,亦多為今傳本未載。儘管許多論述已超出修辭的範疇,然本書首以「修辭」題名,並集中如此規模的論述修辭的資料,以供「鑒衡」,這對開闢漢語修辭學的單科研究是有貢獻的。[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