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青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青楊

基本信息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別名;東北楊

來源楊柳科小青楊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以樹皮入藥。

生境

分部吉林。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解毒。主治頑癬瘡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小青楊

基本信息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出處《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小青楊的樹皮。春季剝取樹皮,曬乾。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廣卵形。樹皮灰白色;芽較長,黃紅色,有粘性。葉橢圓狀卵形、廣卵形或菱狀卵圓形,長5.3~9厘米。寬3.3~5.2厘米,葉的最寬處在中部以下,上面光滑無毛,下面青白綠色,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葉柄長2.2~4.8匣米;萌發枝的葉生於短葉柄上,綠色或帶紅色,長橢圓形,較大,邊緣呈波狀皺曲。花雌雄異株:雌花序長8~11厘米;雄花序長5~8厘米。蒴果長橢圓形,2~3瓣裂,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

分部生長河邊及沙地。東北普遍栽培。

功能主治

解毒。治頑癬瘡毒。

複方①治乾濕癬:楊樹嫩皮適量,焙黑,加等量枯礬,研細末,香油調塗患處。

②治代指:取楊枝上嫩皮,纏在指頭上。

③治手指丫及掌中起白膿泡,刺癢,疼痛:小青楊葉四錢,桃葉四錢,陰乾共研細末,加入豬肝四兩,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小青楊

基本信息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出處出自《吉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小青楊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樹枝嫩皮,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喬木,高達20m,樹冠廣卵形。樹皮灰白色;老時淺溝裂。幼枝有棱,萌枝棱更着,小枝圓柱形。芽圓錐形,黃紅色,有粘性。葉菱狀橢圓形、菱狀卵圓形、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9cm,寬2-5cm,邊緣具細密交錯起伏的鋸齒,有緣毛;葉柄圓柱形,長1.5-5cm;萌枝葉較大,長橢圓形,邊緣呈波狀皺曲,葉柄較短。雄花序長5-8cm;雌花序長5.5-11cm,子房圓形或圓錐形,柱頭2裂。蒴果近無柄,長圓形,長約8cm,2-3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6)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

生長海拔2300m的以下的山坡、山溝和河岸。

資源分布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

樹皮含柳匍匐甙(salireposide),水楊甙(salicin),2,6-二甲氧基對苯醌(2,6-dimethoxy-p-benzoquinone),鄰苯二酚(catechol),香草酸(vanillic acid), 阿魏酸(fer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對-羥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nic acid),壬二酸(nonanedi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及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

藥理作用

小青楊水煎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醚提取均用抗菌作用。抑菌實表明:小青楊樹皮中分離出的成分,2,6-二甲氧基對苯醌、鄰苯二酚、香草酸、阿魏酸、水楊甙、對羥基苯甲酸、對羥基肉桂酸、壬二酸、咖啡酸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2,6-二甲氧基對苯醌活性最強,14.5×10\-6, 7.25×10\-6,87×10\-6和87.8×10\-6可分別完全抑制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的生長。2,6-二甲氧基對苯醌、鄰苯二酚、水楊甙、壬二酸和咖啡酸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協同作用;特別是2,6-二甲氧基對苯醌與咖啡酸,水楊酸與壬二酸對痢疾桿菌的協同作用最為明顯;它們的抑菌濃度分別由原來的14.5×10\-6,567.5×10\-6,261.3×10\-6,和125.9×10\-6降到3.6×10\-6,114.8×10\-6,32.7×10\-6和31.5×10\-6.水楊甙具有利尿作用,小青楊注射液以每50kg體重給生藥量1.2-2.5g計算,對家畜腸炎、痢疾及泌尿系感染有較好的療效。實驗證明小青楊注射具有明顯的抑菌、抗炎和利尿作用,而且無副反應。

性味苦

性寒

功能主治

主頑癬瘡毒

用法用量外用

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小青楊,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