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朝·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抒發物是人非、今昔殊異的慨嘆。前四句是對比,後四句是抒情。詩人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此詩用詞直白,通俗易懂。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朝·白居易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白氏長慶集》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昔年八月十五夜②,曲江池畔杏園邊③。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④。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釋譯文

①湓(pén)亭:即水湓亭,時為潯陽的一處景點。

②昔年:往年。

③曲江池:在長安南約五公里的低洼地帶,是古都長安的一處景區。秦始皇時在這裡修築離宮名「宜春苑」。漢武帝時,曲江池被劃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劇談錄》稱「曲江池……花卉周環,煙水明媚」。杏園:在長安朱雀門街東,與曲江毗鄰。《兩京城坊考》:「杏園為新進士宴遊之所。

④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龍開河的古稱。其與長江交會處稱湓口,在潯陽,即白居易被貶處。

白話譯文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園邊賞月。

今年同樣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邊。

向西北望去哪裡是我的故鄉,身在東南月亮已經圓了幾次。

昨晚的風吹了一夜無人領會,今夜月光還和去年一樣清涼。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時白居易已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居住在潯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