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兵餽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的圖片[1]

兵餽行》是宋朝詩人李復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 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 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 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 人負六斗兼蓑笠,米供兩兵更自食。 高卑日概給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 大軍夜泊須擇地,地非安行有程驛。 更遠不過三埂里,或有攻圍或鏖擊。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負一空無可索。 丁夫南運軍北行,相去愈遠不接跡。 敵聞兵侵退散隱,狡筭極深不可測。 師老凍餓無斗心,精銳方出來戰敵。 古師遠行不裹糧,因糧於敵吾必得。 不知何人畫此計,徒困生靈甚非策。 但願身在得還家,死生向前須努力。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聲鳴咽傷人耳。 來時一十五萬人,凋沒經時存者幾。 運糧懼恐乏軍興,再符差點催餽軍。 比戶追索丁口絕,縣官不敢言無人。 盡將婦妻作男子,數少更及羸老身。 尫殘病疾不堪役,室中長女將問親。 暴吏入門便驅去,脫爾恐為官怒嗔。 紐麻纏腰袍印字,兩脛束布頭裹巾。 冥冥東西不能辨,被驅不異犬豕群。 到官未定已催發,哭聲不出心酸辛。 負米出門時相語,妻求見夫女見父。 在家孤苦恨竛竮,軍前死生或同處。 冰雪皸瘃遍兩腳,縣淚尋親望沙漠。 將軍帳下鼓無聲,婦人在軍軍氣弱。 星使奔問來幾時,下令倉黃皆遺歸。 聞歸南欲奔漢界,中途又為西賊窺。 悽惻自嘆生意促,不見父夫不得哭。 一身去住兩茫然,欲向南歸卻望北。

個人簡介

李復(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銘》),字履中,號潏水先生,原籍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因其先人累官關右,遂爲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同上書《李居士墓志銘》)。與張舜民、李昭玘等爲文字交。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五年,攝夏陽令。哲宗元佑、紹聖間歷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經略安撫司機宜文字。徽宗崇寧初,遷直秘閣、熙河轉運使。三年(一一○四)知鄭、陳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東轉運副使。靖康之難後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十六卷,其中詩八卷。事見《潏水集》附錄宋錢端禮撰《書潏水集後》及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四,《宋元學案》卷三一有傳。 李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潏水集》爲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藏北京圖書館,簡稱文津閣本)和殘存《永樂大典》中李復詩。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