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凰台》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凰台》唐朝·杜甫

《鳳凰台》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鳳凰台》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從秦州(今甘肅天水)前往同谷縣(今甘肅成縣)。在這次行程中,杜甫按所經路線寫了十二首紀行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作品名稱 鳳凰台

作 者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介紹

《鳳凰台》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31首。

作品原文

鳳凰台

亭亭鳳凰台,北對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

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

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

恐有無母雛,饑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飲啄慰孤愁。

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

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

所貴王者瑞,敢辭微命休。

坐看彩翮長,舉意八極周。

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

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

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注釋編輯

1、鳳凰台:山名,在今甘肅成縣東南七里飛龍峽口。

2、亭亭:聳立貌。

3、西康州:即同谷縣。武德元年以同谷縣置西康州,貞觀元年廢。見《新唐書·地理志四》。鳳凰台在同谷縣東南,故云「北對」。

4、西伯:周文王曾被商紂王封為西伯。寂寞:指逝去已久。

5、悠悠:遙遠貌。傳說周文王時鳳鳴岐山,是為周興之瑞。見《國語·周語上》。

6、君上:全詩校:「一作君居。」

7、啾啾:雛鳳的鳴叫聲。全詩校:「一作啁啾。」

8、出:全詩校:「一作血。」

9、孤:指無母的雛鳳。

10、竹實:竹米。竹不常開花,結實尤難,所以珍貴。傳說鳳凰非竹實不食,見《詩·大雅·卷阿》鄭箋。

11、無:全詩校:「一作忘。」外求:猶他求,別求。

12、醴泉:甘泉。傳說鳳凰非醴泉不飲,見《莊子·秋水》。

13、豈徒比:更勝過。清流:即醴泉。

14、貴:全詩校:「一作重。」

15、敢辭:豈敢辭。

16、坐看:猶將看。彩翮:色彩艷麗的羽翼。長:全詩校:「一作舉。」

17、舉意:放懷。舉,全詩校:「一作縱。」八極周:週遊八方極遠之處。

18、瑞圖:符命。《春秋元命苞》:「黃帝游洛水之上,鳳凰銜圖置帝前。帝再拜受圖。」

19、十二樓:傳說崑崙山有玉樓十二,為神仙所居。

20、奉:全詩校:「一作獻。」

21、垂鴻猷:垂盛德於後世。

22、光:發揚。中興:由衰落而重新興盛。

23、深衷:深意。正:全詩校:「一作止。」

24、群盜:指安史叛軍。

25、淹留:久留。

參考文獻